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密度双参数重震联合反演方法
1
作者 高浩然 吴国忱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速度和密度参数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参数间的相互耦合使密度在全波形反演中难以重构。为获得更准确的密度信息,将重力梯度数据纳入全波形反演过程,优化密度更新算法,并制定了一种重震联合反演策略。首先,... 速度和密度参数在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多参数间的相互耦合使密度在全波形反演中难以重构。为获得更准确的密度信息,将重力梯度数据纳入全波形反演过程,优化密度更新算法,并制定了一种重震联合反演策略。首先,通过重力梯度数据反演,获得反映地下介质整体密度信息的初始模型,再进行速度—密度参数同步联合反演目标函数的构建及求解。本文方法避免了先验速度—密度关系的限制,降低了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模型试算结果表明,重力梯度数据的加入改善了波形反演密度结果的质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密度反演 声波方程 等效交错网格 深度加权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地壳密度结构重震联合反演与岩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一峰 张中杰 张素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和基于三维重力异常建模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揭示出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地壳密度结构特征和沉积充填结构。通过与参考岩石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识别出了琼东南盆地大型构造单元上地壳层岩性,从而为加深南海北部深水区深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重震联合反演 地壳密度结构 沉积充填 地壳岩石
下载PDF
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震 刁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3-607,共5页
使用重磁剖面图形交互实时计算正反演解释系统(IGGM)进行应城—监利剖面的重力反演。通过对剖面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得出该地区的构造格局,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并推测出3条新的断层。J—T2和S两密度小的地层分隔其他密度大的地层,地层的... 使用重磁剖面图形交互实时计算正反演解释系统(IGGM)进行应城—监利剖面的重力反演。通过对剖面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得出该地区的构造格局,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并推测出3条新的断层。J—T2和S两密度小的地层分隔其他密度大的地层,地层的速度、密度大小相间分布,形成“三硬夹两软”地层的规律。同时还分析了研究区重力、磁性和电性特征指示的地质构造,探讨了该区域的构造演变过程、基底、断层、褶皱、受力与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指明喜山运动对江汉盆地改造和油气成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力异常 江汉盆地 IGGM
下载PDF
基于2.5D模型和3D模型的重震联合反演对比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小龙 刘天佑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由于三维可视化显示技术的复杂性和任意形状、多个沉积层模型三维正演计算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2.5D模型。本文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基于3D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系统。通过理论模型的验证,对实际资料处理... 由于三维可视化显示技术的复杂性和任意形状、多个沉积层模型三维正演计算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2.5D模型。本文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基于3D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系统。通过理论模型的验证,对实际资料处理结果的对比,3D重震联合反演克服了2D或2.5D模型难以模拟复杂地质构造带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海相地区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导致地震解释模糊甚至无法给出解释的困难,取得了明显的地质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2.5D模型 3D模型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壳厚度重震联合最优化反演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石 郑秋月 徐伟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1-3951,共11页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接收函数对台站下方Moho面深度估计作为先验约束,定义了一类评价函数,通过对重力反演算法中尺度因子,平移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最优选择,最小化重力反演结果与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同化不同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反演模型,且通过重震联合反演可以改进由于对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接收函数结果插值可能而引起的误差.本文还通过引入Crust1.0的Moho面深度为初值,同时考虑地壳密度的横向不均匀分布,通过模型之间的联合反演有效改善了地球物理反演模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本文反演得到的最优化Moho面深度模型与已知67个台站位置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标准差约1.9km,小于Crust1.0与接收函数结果模型之间标准差为3.73km的统计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同化重震反演结果、精化地壳密度界面模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地壳厚度 多约束反演 异常分离 界面反演 最优解
下载PDF
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相鹏 王金铎 +1 位作者 谭绍泉 陈学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6-693,474,共9页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过程中根据当前及上轮迭代的密度和速度模型不断更新。模型试算结果证明该方法降低了初始物性关系不准确对反演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能够改善地震成像质量,在低勘探程度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同步联合反演 变密度—速度关系
下载PDF
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云平 刘金连 +3 位作者 林治模 胡加山 阎红 夏吉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利用丰富的重磁电资料,打破以往常规处理的模式,重点进行了重磁资料的目标处理,快速准确地提取了该区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及断裂的重磁异常信息和电性特征,并绘制了相关图件,为合肥盆地的油气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依据,并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新区勘探的重磁处理新思路;同时,针对合肥盆地物性数据欠缺但物探资料丰富的特点,创立了不依赖物性参数的统计推断反演方法,综合全区31条地震测线资料和全区重磁数据建立起统计关系式,反演计算出其印支面埋藏深度,成功地绘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印支面构造图,细致刻画了地震测网未涉及区域的构造分布形态;另外,应用LCT软件对HF-700、HF-340进行了重磁电震的联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磁资料处理 联合反演 趋势面 磁异常 物探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贾红义 陈建平 +2 位作者 谭明友 阎汉杰 李学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0-686,共7页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③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磁电联合反演 合肥盆地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夏吉庄 李云平 +1 位作者 阎汉杰 林治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重磁电震剖面联合反演模式,实现了平面重磁电震统计推断联合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联合反演 差值趋势面 密度 磁化率 合肥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正一 范建柯 +1 位作者 白永良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1-2891,共21页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的地壳结构和异常体分布,揭示了陆壳到洋壳的典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浙江地区到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壳结构大致呈现由厚到薄、由老到新、由复杂到简单的特征.浙江地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结构复杂,三层结构明显,地壳内断裂带发育,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东海地区莫霍面起伏剧烈,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冲绳海槽地壳明显减薄,是其过渡壳性质的体现;西菲律宾海盆、九州—帕劳海脊、帕里西维拉海盆、马里亚纳俯冲带等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二层结构明显.其中,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内部磁异常变化较为剧烈,海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磁异常体分布广泛,地壳厚度(5~8km)明显小于陆壳;九州—帕劳海脊地壳厚度可达~20km,缺失中地壳,表现为岛弧地壳结构;同源的西马里亚纳岛弧和东马里亚纳火山弧地壳结构相似,浅层磁异常体分布广泛,西马里亚纳岛弧地壳厚度(~17km)略小于东马里亚纳火山弧(~20km),体现了裂离的不对称性;马里亚纳海槽具有正常的洋壳结构(~7km),但扩张中心未发生明显破裂.对比各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异同点,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陆壳与洋壳之间不是孤立的,陆壳可能会演化出洋壳的结构或组分,板块的演化总是处于动态循环过程中.此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海—西太平洋深部构造特征的整体理解,促进了我们对大陆边缘演化与板块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了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磁-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下载PDF
南黄海某典型剖面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珍 姚永坚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1-367,373,共8页
以航磁资料为主、结合其他地学信息,在南黄海海域选取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剖面,进行重磁震联合反演、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分析南黄海海域磁性基底性质、岩相结构和断裂构造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查、实现油气突破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地球物理场特征 联合反演
下载PDF
2.5D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黄海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金玉 吴志强 姚长利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8期33-38,共6页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地震解释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南黄海 物性界面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重磁电震信息联合反演的随机建模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阎汉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为其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已知的重磁电震剖面资料,统计推断其逆函数的级数分布,以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的随机地质模型,应用该方法获得了合肥盆地的结晶基底构造图。该项技术探索,有潜能推进综合地球物理信息勘探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信息联合反演 随机建模 地球物理场 级数理论 统计反演 地球物理勘探 勘探
下载PDF
重磁联合反演电震界面的统计建模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阎汉杰 《油气地球物理》 2003年第1期22-27,共6页
传统反演技术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重震(电)、磁震(电)的单项反演剖面确定地质模型,而重磁联合反演电震界面的统计建模则是从随机模型出发,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平面统计地质模型。理论上,重力场、磁力场、电场、地震波场的原函数、逆函... 传统反演技术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重震(电)、磁震(电)的单项反演剖面确定地质模型,而重磁联合反演电震界面的统计建模则是从随机模型出发,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平面统计地质模型。理论上,重力场、磁力场、电场、地震波场的原函数、逆函数及其复合函数,必然在定义域内皆可展成为泰勒(傅立叶)级数的无限连续可微函数,并可进一步将其简化为求解级数最佳逼近式的统计推断问题。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以分布独立的地质(断裂)系统为控制单元,把反演界面深度作为与其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已知电法—地震深度、极值重磁异常剖面等资料,统计推断其级数分布,构建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建模技术。该项基于高精度的重磁场论应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合肥盆地重磁电震联合地质勘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界面 统计建模技术 理论模型 场源分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15
作者 贾红义 陈建平 +3 位作者 谭明友 刘国宏 张云银 阎汉杰 《油气地球物理》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合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年勘探未果。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了全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应用重磁电震物探资料联合反演,绘制了印支面和结晶基底构造图,发现了"影子盆地"。认为盆地南北分区,众凹环隆,自南而北可划分为... 合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年勘探未果。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了全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应用重磁电震物探资料联合反演,绘制了印支面和结晶基底构造图,发现了"影子盆地"。认为盆地南北分区,众凹环隆,自南而北可划分为北淮阳前陆冲断带、舒城前渊沉降带、六安前隆断褶带和肥北隆后斜坡带,后三个构造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联合反演 合肥盆地勘探 地质构造 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西南次海盆及邻区CFT测线重磁震联合反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文波 邱燕 +3 位作者 汪俊 聂鑫 王彦林 黄文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8,共11页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前新生界残余沉积层并发生多期次岩浆活动,南海海域地壳结构颇为复杂,具有陆壳、减薄型陆壳、陆洋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类型,壳下高速层分布较广。根据以上分析,重磁震数据联合反演是研究海区构造特征和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T地球物理测线 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西南次海盆
下载PDF
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在新疆罗布泊罗北凹地西部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明圆圆 李秋辰 +2 位作者 牛雪 谢兴隆 郭淑君 《华北地质》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对库鲁克塔格山前隐伏断陷盆地进行了1/5万的区域重力勘探和5500 m长的地震剖面测量。抽取与地震同测线的重力剖面,通过重力资料反演得出该断陷盆地第四系最大埋深在1800 m以上,扩大了寻找钾盐的深度范围;采用Oasis Montaj平台下的重磁... 对库鲁克塔格山前隐伏断陷盆地进行了1/5万的区域重力勘探和5500 m长的地震剖面测量。抽取与地震同测线的重力剖面,通过重力资料反演得出该断陷盆地第四系最大埋深在1800 m以上,扩大了寻找钾盐的深度范围;采用Oasis Montaj平台下的重磁模拟解释系统GM-SYS,参考地震资料建立反演初始模型,利用地质资料及LDK01井测得的岩性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进行重震联合反演解释。对罗北凹地西部第四系地层、基底及断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为罗布泊深部钾盐资源勘探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地层结构 罗布泊 钾盐
下载PDF
三维重震交互反演及应用
18
作者 刘小龙 刘天佑 +1 位作者 陈高 尹正武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前重震联合反演主要采用二度或二度半模型,由于油气勘探中的地质构造一般为三度模型,因此,研究三度体模型的重震交互反演方法十分必要。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三度体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并以理论模型说明... 目前重震联合反演主要采用二度或二度半模型,由于油气勘探中的地质构造一般为三度模型,因此,研究三度体模型的重震交互反演方法十分必要。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三度体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并以理论模型说明了三度体模型的必要性。将该方法应用在我国南方海相某油气勘探区,较好地解决了海相地区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导致地震解释模糊甚至无法解释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三度体模型 人机交互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辽西金羊盆地重力场与断裂构造特征研究
19
作者 郇恒飞 高铁 +2 位作者 孙守亮 李永飞 时彬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66-574,641,共10页
在金羊盆地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重震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完成了研究区重力场特征及成因分析和断裂构造体系的划分.研究区重力场的特征是区内西部凹陷、中东部凸起和中南部凹陷共同作用.重力区域场主要是前中生界底面(基底)起伏变... 在金羊盆地物性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重震等资料的综合处理,完成了研究区重力场特征及成因分析和断裂构造体系的划分.研究区重力场的特征是区内西部凹陷、中东部凸起和中南部凹陷共同作用.重力区域场主要是前中生界底面(基底)起伏变化引起.重力剩余场高、低相间排列的特征反映了区内凹隆格局及凹隆间发育的断裂.研究区断裂体系主要由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构成,前者形成时期早于后者,都对金羊盆地的次级构造形态进行后期的多次改造,形成本区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羊盆地 力场 重震联合反演 断裂构造 辽西地区
下载PDF
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4,共10页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构造解释多解性,提高构造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以重磁电震多参数同步联合反演为核心,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精度,并改善了成像质量。利用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构造建模,构造模型准确合理,比仅靠地震资料建立山前带构造模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勘探 磁电联合反演 构造建模 资料解释 山前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