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郑涛 陈振东 +3 位作者 林秀香 郑少缘 何雪娇 苏金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6-413,共8页
为探讨福建省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源自福建省的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实生后代共34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条多态性引物对34份种质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2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 为探讨福建省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的亲缘关系,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源自福建省的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实生后代共34份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条多态性引物对34份种质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2条完整、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多态性比率为92.9%,表明野牡丹属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34份种质材料的相似系数为0.55~0.93,平均相似系数为0.71,表明这些材料问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分析表明34份材料可划分为3个类群5个亚类,主坐标散点分析可分为4个类群,这与亲缘关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这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福建省野牡丹属野生种质及部分具备优良园艺性状实生后代的亲缘关系,为该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亲缘关系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福建省
下载PDF
野牡丹属药用植物黄酮类成分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唐铁鑫 吴鸿 李启垓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2-913,共2页
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比较野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Lour.、毛菍M.sanguineumSims、展毛野牡丹M.normaleD.Don、多花野牡丹M.affineD.Don、野牡丹M.candidumD.Don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所有样品均检出含有芦丁,但多花野牡丹和野牡丹... 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比较野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Lour.、毛菍M.sanguineumSims、展毛野牡丹M.normaleD.Don、多花野牡丹M.affineD.Don、野牡丹M.candidumD.Don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所有样品均检出含有芦丁,但多花野牡丹和野牡丹的黄酮类成分很相似。建议将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共同作为野牡丹药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黄酮类 芦丁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6种野牡丹属植物叶片表面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进燎 兰思仁 +3 位作者 吴沙沙 郝杨 武海晨 彭东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国野牡丹属植物的分类存在较大分歧,为了弄清各个种之间的关系,对野牡丹属6种植物叶片表面形态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叶表面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地菍叶片上表面外,其余5种植物叶片上、下表面均有表皮毛;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下表面中脉上均有锥形和鳞片形2种形态的表皮毛,不同之处在于野牡丹为长锥形,多花野牡丹则为短锥形;细叶野牡丹和毛菍中脉上的表皮毛均为锥形,但细叶野牡丹表皮毛基部后延,毛菍则不后延;展毛野牡丹中脉上的表皮毛为长鳞片形。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细叶野牡丹、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野牡丹、毛菍和地菍则与其亲缘关系都比较远,各自聚为一类。结合花期观察结果,推断野牡丹和多花野牡丹为2个不同种,该结果与《中国植物志》中文版基本一致,由此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表面特征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叶表面特征 扫描电镜 分类
下载PDF
我国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戴小红 孙伟生 +1 位作者 贺军军 罗萍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36-2042,共7页
对国产野牡丹属6种16个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其表型变异、种间亲缘关系等进行探讨,以揭示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并为其提供分类依据。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与种内居群间在数量性状上均... 对国产野牡丹属6种16个居群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其表型变异、种间亲缘关系等进行探讨,以揭示野牡丹属植物的表型多样性,并为其提供分类依据。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与种内居群间在数量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77%-34.50%,其中花序花朵数、小苞片宽、叶柄长、花梗长的变异较大,果径、花径、花萼长、花瓣长和叶长宽比的变异较小;质量性状的多样性主要存在于种间,种内居群间在叶柄颜色、花色上存在差异。表型聚类结果显示当平均距离为34时,16个居群可分为3类,展毛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野牡丹为1类,毛菍、地菍各为1类,同种下各居群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花部形态变异是野牡丹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基出脉、花梗长、茎被毛的变异对其表型分化的作用较小,在进行表型分类时可避免次要性状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表型多样性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下载PDF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色素成分及影响花色呈色因子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智城 何雪娇 +2 位作者 林秀香 陈振东 邹龙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96,共10页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对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并分析花瓣pH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对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瓣...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对5种野牡丹属植物的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并分析花瓣pH值、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对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瓣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紫罗兰色系主要含花青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系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牡丹(M.candidum)和毛稔(M.sanguinrum)花瓣的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印度野牡丹(M.malabathiricum)的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白花野牡丹(M.candidum f.albiflorum)和白花印度野牡丹(M.malabathricum var.alba)花瓣未见色素积累;紫罗兰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突起,白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扁平状,两色系下表皮细胞均呈不规则的扁平状。野牡丹属植物花色明度(L*)随花瓣颜色加深而降低,L*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蓝度(b*)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瓣中花青素苷含量与其L*和b*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花瓣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因此,野牡丹属植物花色主要由花青素苷决定,花青素苷含量、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形状等是引起花色呈现多样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花色 花青素苷 呈色因子
下载PDF
5种野牡丹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雪凝 屈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6,共4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dodecandrum)花粉的纵横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花粉形态特征,旨在为野牡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normal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affine)和地稔(M.dodecandrum)花粉的纵横径进行测量,并比较其花粉形态特征,旨在为野牡丹属雄蕊的演化规律提供孢粉学证据。结果表明:5种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花粉的极面观、孔沟延伸程度和花粉外壁纹饰差异显著。根据花粉形态的演变规律推断,野牡丹为最原始的进化类型,细叶野牡丹、地稔、多花野牡丹和展毛野牡丹较为进化,异型雄蕊中紫色雄蕊花粉相对原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花粉 进化 异型雄蕊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的化学成份和药理活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念云 田丽娟 孟正木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8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野牡丹属植物 化学成份 药理活性 中药
下载PDF
利用RAPD、ISSR分子标记分析野牡丹属亲缘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振东 郑涛 +3 位作者 林秀香 林艺华 郑少缘 苏金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25-1731,共7页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 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种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8.9%;1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其中10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38%。2种分子标记相比较,ISSR分子标记检测出的多态性比率更高。44份野牡丹属种质明显聚为2组,种质资源遗传相似系数在0.61~0.88,平均相似系数0.75。基于不同引物的条带组合构建了供试的44份野牡丹属种质资源的ISSR和RAPD指纹图谱,采用这2种指纹图谱可对供试的所有野牡丹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种质 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指纹图谱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媛 李燕 杨利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58-2560,共3页
采用压片法对野牡丹属(Melastoma)5个种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牡丹属5个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长度为0.43-2.99μm,为小染色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称性分析,5个种植物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为地菍(Melastoma do... 采用压片法对野牡丹属(Melastoma)5个种植物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野牡丹属5个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长度为0.43-2.99μm,为小染色体。通过染色体核型对称性分析,5个种植物从原始到进化的顺序可能为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细叶野牡丹(Melastoma 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Melastoma aff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Melastoma)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大小 进化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松梅 蒋道松 龚泽修 《现代园艺》 2007年第5期3-6,共4页
野牡丹属植物全世界有100种,中国9种。本文对野牡丹属植物的研究现状,包括系统演化与区系地理、生物学、药物学、园林学、繁殖育种、资源调查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并对该属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野牡丹属 园林学 药物学 繁殖育种
下载PDF
几种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代色平 刘连海 吴伟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7-10,共4页
采用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的序列,初步研究分布于广东省的野牡丹属的6个物种,即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野牡丹(M.candidum)、多花野牡丹(M.affin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地稔(M.dodecandrum)、毛稔(M.sa... 采用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的序列,初步研究分布于广东省的野牡丹属的6个物种,即展毛野牡丹(Melastoma normale)、野牡丹(M.candidum)、多花野牡丹(M.affine)、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地稔(M.dodecandrum)、毛稔(M.sanguineum)和1个原产印度的印度野牡丹(M.malabathri-cum)及其白花变种(M.malabathricum var.alba)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展毛野牡丹、野牡丹、多花野牡丹、细叶野牡丹和毛稔这5个物种具有完全一样的nr ITS和叶绿体基因间隔区trnL-trnF序列,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印度野牡丹在nr ITS序列上与前5个物种序列相同,但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具有1个碱基的差异,表明它与这些物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缘的关系。地稔与其他几个物种无论在nr ITS序列还是在叶绿体trnL-trnF序列上都差异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遗传关系 NR ITS序列 叶绿体trnL-trnF序列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亮亮 刘新亚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2-55,共4页
根据近30年的文献报道,野牡丹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鞣酸类、甾体类和萜类等,其中黄酮和可水解鞣酸类成分为本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本属中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被用来治疗痢疾、腹泻、溃疡、支气管炎与及妇科炎... 根据近30年的文献报道,野牡丹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鞣酸类、甾体类和萜类等,其中黄酮和可水解鞣酸类成分为本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本属中的多种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广泛被用来治疗痢疾、腹泻、溃疡、支气管炎与及妇科炎症等疾病。文章综述了野牡丹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并按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此属植物资源提供资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繁殖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雪娇 余智城 +2 位作者 林秀香 黄朝阳 陈振东 《福建热作科技》 2019年第3期53-57,共5页
野牡丹属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兼具食用、药用于一体,发展前景广阔。综述野牡丹繁殖和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野牡丹属植物繁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为野牡丹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挖掘、种质保存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牡丹属植物 种子繁殖 扦插 组培 育种 展望
下载PDF
广东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布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纯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介绍了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在广东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情况,并从植物多样性、生态作用、美化作用、空气净化功能等方面分析该属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华南地区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牡丹属 分布 植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 城市生态系统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涛 郑少缘 苏金强 《福建热作科技》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从形态学、细胞学和DNA水平对野牡丹属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野牡丹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展望,旨在为推动野牡丹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牡丹属 遗传多样性 形态学标记 细胞学标记 DNA分子标记
下载PDF
3种野牡丹属植物杂交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鸣涛 兰思仁 +2 位作者 吴沙沙 陈燕琼 彭东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M.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M.sanguineum)、地菍(M.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 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具有异型雄蕊,大多数种类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为了培育该属植物杂交种并探讨野牡丹属异型雄蕊的功能差异,以多花野牡丹(M.malabathricum)为母本,毛菍(M.sanguineum)、地菍(M.dodecandrum)为父本,统计父本异型雄蕊授粉后的座果率、种子饱满率与萌发特性,并采用形态鉴定法比较杂交子代与父母本自交子代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毛菍长花药授粉多花野牡丹所得种子饱满率显著高于毛菍短花药,而地菍长短花药之间差异不显著;同一父本异型雄蕊所得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多花野牡丹与毛菍具有更高的杂交亲和性,其中毛菍长花药授粉所得座果率高达100%,所得种子发芽率达到75.33%。杂交后代的叶脉数与母本一致,均为5脉;多花野牡丹与地菍杂交子代株型皆呈匍匐型,叶形指数是其测定的有效指标,变异系数高达47.23%;多花野牡丹与毛菍杂交子代株型均为直立型,株高呈现较明显的杂种优势,超高亲植株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异型雄蕊 种子萌发 形态鉴定 野牡丹属
下载PDF
基于rpl16序列的中国野牡丹属植物分子系统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岳峰 李淑娴 +3 位作者 江鸣涛 吴沙沙 翟俊文 彭东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35-139,共5页
针对目前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关系存在的争议,采用叶绿体基因上的rpl16序列,以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之外的3个属4种植物为外类群,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pl16序列在野牡丹属植物中没有足够的变异位点,... 针对目前中国原产野牡丹属植物系统关系存在的争议,采用叶绿体基因上的rpl16序列,以野牡丹科野牡丹属之外的3个属4种植物为外类群,对中国野牡丹属植物进行了分子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pl16序列在野牡丹属植物中没有足够的变异位点,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形成单独的一支,贝叶斯分析(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整个野牡丹属植物形成一支;两种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野牡丹科同一个属的植物都可以形成单独的分支。因此,rpl16序列并不适合野牡丹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可能比较适合野牡丹科植物属间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植物 rpl16序列 分子系统关系
下载PDF
野牡丹属植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鸣涛 唐淑玲 +2 位作者 白岳峰 卓孝康 彭东辉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为试验材料,以无菌水为提取剂,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多花野牡丹水提取物进行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水浴时间、水浴温度、料液比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叶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 以多花野牡丹(Melastoma.affine)为试验材料,以无菌水为提取剂,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多花野牡丹水提取物进行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水浴时间、水浴温度、料液比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野牡丹属(Melastoma)植物叶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温度60℃,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30为最佳提取条件;并采用最佳提取条件对部分野牡丹属植物叶水提取物的抑菌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牡丹属植物叶的水提取物抑菌能力大小为:毛菍(M.sanguineum)>枝毛野牡丹(M.dendrisetosum)>细叶野牡丹(M.intermedium)>多花野牡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大肠杆菌 纸片扩散法 抑菌效果
下载PDF
不同栽培基质对3种野牡丹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尚坤 莫罗坚 +3 位作者 李果惠 翟欣 陈振业 叶松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筛选野牡丹属在不同栽培基质上生长的差异,促进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以3种野牡丹属植物(白花印度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var.albiflorum、野牡丹M.candidum和毛稔M.sanguineum)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种不同比例泥炭土... 为筛选野牡丹属在不同栽培基质上生长的差异,促进野牡丹属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推广应用,以3种野牡丹属植物(白花印度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var.albiflorum、野牡丹M.candidum和毛稔M.sanguineum)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种不同比例泥炭土、蛭石和椰糠混合物/料和黄泥栽培基质处理,比较3种植物的净生长量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野牡丹属植物苗高、冠幅、叶面积净生长量均以黄泥栽培基质处理组较高,生长促进效应优于泥炭土、蛭石和椰糠的混合比例处理组;其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也均以黄泥栽培基质组最高。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促进3种野牡丹植物生长效应的栽培基质均为黄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植物 栽培基质 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贵州省野牡丹属野生植物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初探
20
作者 曹瑜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野牡丹属是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一个属,贵州省共有4种。作者从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对贵州省野牡丹属植物种质资源作了考察,并对其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地菍、细叶野牡丹... 野牡丹属是野牡丹科野生观赏植物中最具观赏价值的一个属,贵州省共有4种。作者从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对贵州省野牡丹属植物种质资源作了考察,并对其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地菍、细叶野牡丹、多花野牡丹和展毛野牡丹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可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同时需合理保护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牡丹属 观赏特性 园林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