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总抗氧化能力
1
作者 陈凤 谭苏慧 +2 位作者 高璐 李熠 徐雪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6期239-246,共8页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用于扬州市野生食用菌(角质木耳、金针菇、糙皮侧耳)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方法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修饰氧化锰(nano silver modified manganous oxide,Mn/AgNPs)纳米酶,并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确认其微观结构。利用不同溶剂提取3种野生食用菌的活性物质,并通过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评价扬州市3种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利用商业化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acid),ABTS]试剂盒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实现了扬州市野生食用菌总抗氧化能力的快速评价。总抗氧化活性:糙皮侧耳>金针菇>角质木耳;溶剂提取效果:超纯水>混合溶剂>乙醇>乙酸乙酯。结论 基于Mn/Ag NPs纳米酶的比色分析方法能够快速评价扬州市野生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总抗氧化活性 纳米银修饰氧化锰纳米酶 比色反应 便捷评价
原文传递
5种野生食用菌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刘秋平 庞黎明 +5 位作者 赵小林 赵秀琳 杨黎 吴飞 彭珍华 谭建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8期205-210,共6页
为研究5种野生食用菌(鸡枞菌、牛肝菌、松茸菌、虎掌菌和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这5种... 为研究5种野生食用菌(鸡枞菌、牛肝菌、松茸菌、虎掌菌和羊肚菌)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表明,这5种野生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为1.95%~4.03%,脂肪含量为0.03%~0.42%,膳食纤维含量为2.98%~5.37%,总糖含量为0.29%~0.69%,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0.35~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值为0.54~0.64,5种野生食用菌的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与苦味氨基酸含量比值为1.67~1.94。5种野生食用菌均含有丰富的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矿物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同时这些野生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较低,未检出农药残留。因此,5种野生食用菌都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营养价值 安全性 氨基酸 矿物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野生食用菌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登红 肖冬娜 张珍珍 《乡村科技》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1980—2021年中国野生食用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食用菌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集中于资源评估与驯化技术研究,后逐渐转向产业发展。众多研究机构与期刊涵盖了广... 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1980—2021年中国野生食用菌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食用菌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集中于资源评估与驯化技术研究,后逐渐转向产业发展。众多研究机构与期刊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食用价值、医用价值及生态环境方面。研究热点随着对资源的深入认识和技术的不断成熟而发生变化,从最初的资源调查、栽培技术,到经济价值的体现,再到如今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野生食用菌产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技术与资源调查成熟,未来有望在产业发展模式、特色产业构建及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进行创新,为野生食用菌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研究进展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功能特性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晓莉 吴素蕊 +4 位作者 华蓉 苟学磊 张微思 张沙沙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功能特性,且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市场多元化需求高,是人们喜爱的“舌尖上的山珍”。通过对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功能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对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人们科学了解野生食用菌,促进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成分 功能特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汉中地区商品性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文静 张鹏 +2 位作者 宋玉 解修超 唐琪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腹地,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且部分种类市场交易量可观。但是,针对该地区商品性野生食用菌的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尚未开展,存在种类数量不清、物种鉴定不准、俗名流通而学...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腹地,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且部分种类市场交易量可观。但是,针对该地区商品性野生食用菌的调查和分类学研究尚未开展,存在种类数量不清、物种鉴定不准、俗名流通而学名不详等问题。通过调查共收集汉中地区商品性野生食用菌样本104份,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准确鉴定,104份样本隶属于14科26属56个种(有3个物种所属的科尚未确定)。调查发现,近7年内报道的陕西省新记录种有7个,汉中地区最畅销的野生食用菌主要有8种,制作了图版以供参考。调查结果基本阐明了汉中地区商品野生食用菌的物种数量及名录(俗名和学名),为该地野生食用菌的科普宣传和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野生食用菌 汉中地区 分类学 物种名录
下载PDF
云南省楚雄州野生食用菌松茸开发利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梅 白宏芬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77-178,共2页
从楚雄州野生食用菌松茸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阐述了楚雄州松茸资源现状、市场前景、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市场价格情况、保育技术及采摘技术要领,科学合理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为全州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促进楚雄州野生食用... 从楚雄州野生食用菌松茸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出发,阐述了楚雄州松茸资源现状、市场前景、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市场价格情况、保育技术及采摘技术要领,科学合理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为全州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促进楚雄州野生食用菌松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松茸 林下资源开发 保育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云南地区野生食用菌重金属残留量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润润 刀兵 李海珍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6期62-65,共4页
为了评估云南地区常见野生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元素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水平,本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对云南省昆明、大理、玉溪、楚... 为了评估云南地区常见野生食用菌重金属污染元素铅、镉、砷和汞的含量水平,本文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对云南省昆明、大理、玉溪、楚雄、丽江及普洱6个地区常见野生食用菌进行重金属污染元素残留量的评估。结果表明,收集的585批次样品中有171批野生菌样本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其中,鸡枞菌、羊肚菌镉元素超标较突出,大红菌、松茸总砷元素超标最为突出,牛肝菌、奶浆菌汞元素超标突出,香菇中无重金属元素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重金属 含量
下载PDF
光照对常见野生食用菌采摘后腐败过程的影响
8
作者 潘晓蓉 彭尔瑞 李荣亮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野生食用菌因其自身独特的香味、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但由于生长和采摘的特殊性,在贮存、运输等过程中易产生如变质、腐烂褐变、失重等问题。文章选取云南的红葱、红牛肝菌、见手青三种野生食用菌,将供试材料分... 野生食用菌因其自身独特的香味、口感和丰富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喜爱。但由于生长和采摘的特殊性,在贮存、运输等过程中易产生如变质、腐烂褐变、失重等问题。文章选取云南的红葱、红牛肝菌、见手青三种野生食用菌,将供试材料分为6组,通过遮光对比试验,定期监测野生食用菌在自然光照和遮光条件下的总长、帽径、柄长等变化过程,详细观测光照对野生食用菌保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一是光照条件下会加快野生食用菌腐烂变质的速度,遮光可以缓解野生食用菌腐败变质的速度;二是温度对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和贮藏有较大影响,温度在0℃~4℃达到短期保鲜的效果;三是保持通风状态可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能一定程度减缓野生食用菌腐败变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遮光条件 温度 通风 保鲜度 云南省
下载PDF
禄丰市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
9
作者 寸怀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095-0098,共4页
野生菌因其纯天然、营养价值高而备受关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对健康、美容有一定的作用。禄丰市野生菌储量大,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对禄丰市野生食用菌资... 野生菌因其纯天然、营养价值高而备受关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对健康、美容有一定的作用。禄丰市野生菌储量大,为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本文对禄丰市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产业发展现状、影响产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对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产业 影响因素 发展 建议
下载PDF
禄丰市野生食用菌资源培育的研究
10
作者 寸怀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8期052-055,共4页
野生菌是依托一定的生态环境生长在林地内和非林地中,自然生长于野外自然环境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对健康、美容有一定的作用。禄丰市是云南省和全国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野生菌是依托一定的生态环境生长在林地内和非林地中,自然生长于野外自然环境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物质,对健康、美容有一定的作用。禄丰市是云南省和全国野生食用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野生菌资源存在着种类不清、过度采集、资源破坏严重等诸多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就会导致全市野生食用菌资源逐渐枯竭,产业发展受到制约。本文对禄丰市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培育措施进行研究阐述,对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资源 培育 研究
下载PDF
人工促繁做大野生食用菌产业
11
作者 曾永会 李光能 《致富天地》 2024年第7期17-18,共2页
在南华县200多万亩山林间,藏着290多种可食用野生菌。受海拔、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制约,野生食用菌产量往往是“看天吃饭”。野生食用菌作为南华县的“一县一业”产业,产量稳定事关全县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 在南华县200多万亩山林间,藏着290多种可食用野生菌。受海拔、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制约,野生食用菌产量往往是“看天吃饭”。野生食用菌作为南华县的“一县一业”产业,产量稳定事关全县经济发展。近年来,该县大力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技术,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一县一业 野生 人工促繁 提质增效 南华县 因素制约 食用
下载PDF
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
12
作者 钟华 段丽华 +5 位作者 谢志勇 严毅 甘云浩 赵苗 靳博文 徐钡昌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21-25,共5页
昆明地区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是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需要开展途径研究和实践。根据近10年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的框架,重点... 昆明地区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是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需要开展途径研究和实践。根据近10年研究结果,本文构建了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的框架,重点介绍了建立包山拾菌制度、应用保育促繁技术和开展仿野生种植3条途径。研究结果将为野生食用菌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可持续经营 包山拾菌 保育促繁 仿野生种植
原文传递
普洱常见野生食用菌重金属含量水平现状与问题研究
13
作者 王润润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6期103-105,共3页
云南普洱野生菌资源丰富,其大量的优质菌种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研究表明,野生菌蓄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远远超过绿色植物,吸附能力极强,甚至都可能高于其他动物性食品。因此,本文致力于开展云南食用菌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及安... 云南普洱野生菌资源丰富,其大量的优质菌种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研究表明,野生菌蓄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远远超过绿色植物,吸附能力极强,甚至都可能高于其他动物性食品。因此,本文致力于开展云南食用菌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调查及安全性评价,以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野生食用菌 重金属残留量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7种云南野生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49
14
作者 杨旭昆 汪禄祥 +2 位作者 刘艳芳 邵金良 罗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912-3917,共6页
目的对产自云南本地的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17种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处理样品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计算7种野生菌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 目的对产自云南本地的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17种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处理样品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计算7种野生菌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氨基酸比值、氨基酸比值系数和比值系数分,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颁布的理想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模式谱对7种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结果 7种野生食用菌中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的是鸡枞和干巴菌,接近理想蛋白质的要求;虽然羊肚菌的各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6种野生菌,但其必需氨基酸所占比例较低;除羊肚菌外,其他6种野生菌的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20%,其中块菌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达28.65%;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在7种野生食用菌中均相对不足,并且亮氨酸是其中5种野生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甲硫氨酸在除黑鸡枞以外的其他野生菌中均相对过剩;鸡枞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9,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羊肚菌的比值系数分仅为15.15;7种野生食用菌中赖氨酸的平均含量是WHO/FAO模式谱的1.40倍。结论各类野生食用菌中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有必要对更多种类、不同产地的食用菌的氨基酸配比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必需氨基酸 WHO/FAO模式谱 氨基酸营养评价
原文传递
西藏林芝地区五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杨林 池福敏 +2 位作者 冯建英 张小栓 吴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0-265,273,共7页
为研究西藏林芝地区五种野生食用菌中氨基酸综合品质的差异,采用邻苯二甲醛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17种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了五种野生食用菌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对样品... 为研究西藏林芝地区五种野生食用菌中氨基酸综合品质的差异,采用邻苯二甲醛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样品中17种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了五种野生食用菌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对样品中呈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五种野生食用菌中分别检出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且均以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表明红青冈菌和松茸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此外,红青冈菌和牛肝菌的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5.531%。综合评分表明牛肝菌的氨基酸品质最好,其次是白青杆菌、红青冈菌、松茸和杨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氨基酸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五种野生食用菌干品营养及鲜味成分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24
16
作者 于文清 彭艳芳 +1 位作者 许迎迎 李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6,313,共7页
对野生松蘑、牛肝菌、白蘑、鸡爪蘑、肉蘑五种食用菌子实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进行测定,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等鲜浓度(EUC)评价方法,对五种野生食用菌的营养和鲜味进行评... 对野生松蘑、牛肝菌、白蘑、鸡爪蘑、肉蘑五种食用菌子实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进行测定,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等鲜浓度(EUC)评价方法,对五种野生食用菌的营养和鲜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野生食用菌的AAS、CS、EAAI、EUC存在明显差异。白蘑营养及鲜味最好,其余依次为松蘑、鸡爪蘑、牛肝菌,肉蘑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营养 鲜味 评价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中矿物质和重金属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丽 蒋景龙 +2 位作者 季晓晖 闵锁田 曾海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95-400,共6页
食用菌(Edible mushroom)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鲜嫩的肉质,在很多国家都被誉为佳肴。野生食用菌富含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是世界公认的不可多得的高营养兼药膳的"素中之荤"。和其他食物相比... 食用菌(Edible mushroom)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鲜嫩的肉质,在很多国家都被誉为佳肴。野生食用菌富含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多种功能,是世界公认的不可多得的高营养兼药膳的"素中之荤"。和其他食物相比,野生食用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强,由于矿物质和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效应,近年来关于食用菌中矿物质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逐渐增加。本文对近年来野生食用菌的矿物质和重金属的研究做了概述,主要包括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环境的野生食用菌及野生食用菌的不同部位的矿物质和重金属的含量情况,为野生食用菌食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矿物质 重金属
原文传递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野生食用菌中尼古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林涛 魏茂琼 +4 位作者 余积东 李茂萱 邹艳虹 沙凌杰 刘宏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2-517,共6页
云南省拥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内源性的尼古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以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将QuEChERS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了提取溶剂、净化条件等,并针对尼古丁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条件下的色谱行为进行优化,... 云南省拥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内源性的尼古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以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将QuEChERS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了提取溶剂、净化条件等,并针对尼古丁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条件下的色谱行为进行优化,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测定野生食用菌中尼古丁的高效、快速、高灵敏的方法。结果表明,氨水-乙腈(6∶94, v/v)混合溶液能够较好地提取野生食用菌中的尼古丁,提取溶液经石墨化碳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混合填料净化后,利用0.1%(体积分数)氨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得到的尼古丁色谱峰形较好,响应较高。尼古丁在0.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9,定量限为0.2μg/kg,检出限为0.05μg/kg。3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6.3%~96.4%,相对标准偏差为4.4%~6.3%。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均符合食用菌产业中尼古丁的快速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 尼古丁 野生食用菌
下载PDF
分子标记对草原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的鉴别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芳 朱兵 +1 位作者 于景丽 赵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129,共6页
对采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等10个菌种进行了ITS和ISSR分子标记的鉴定,其中蒙古口蘑共计4个不同来源菌种,其它6个菌种为子实体与蒙古口蘑形态相近的常见草原菇类或市售食用菌,鉴定结果... 对采自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野生食用菌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等10个菌种进行了ITS和ISSR分子标记的鉴定,其中蒙古口蘑共计4个不同来源菌种,其它6个菌种为子实体与蒙古口蘑形态相近的常见草原菇类或市售食用菌,鉴定结果用RAPD进行辅助分析验证。从12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条可用引物,扩增总条带数为246条,多态性标记为215个,多态性频率为87.4%。经过NT-SYS软件聚类分析,发现在ISSR分析中结合ITS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蒙古口蘑与其它菌种区分开,这与RAPD法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获得了可靠的野生食用菌分子标记方法。研究表明ISSR分子标记是蒙古口蘑等野生食用菌鉴定的理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蒙古口蘑 ISSR标记 聚类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云南松林野生食用菌物种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2
20
作者 于富强 刘培贵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9,共12页
近年来 ,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 ,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 2 0 0 0 - 2 0 0 4年夏 ,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 近年来 ,随着野生食用菌的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 ,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林下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真菌的种类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作者于 2 0 0 0 - 2 0 0 4年夏 ,对滇中及其邻近地区云南松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作者共采集、鉴定标本 4 5 7号 ,并对他人采自云南松林下的 15 2号馆藏标本也进行了重新鉴定 ,共统计野生食用菌 2 7科 39属 14 7种 (含变种、变型 ) ;同时对市场上出售的采自云南松林下的野生食用菌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 ,共收集、鉴定标本 16 7号 ,计 2 1科 33属 97种 (含变种、变型 )。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记录云南松林产野生食用菌共计 2 7科 4 3属 2 11种 (含变种、变型 ) ,野生贸易真菌有 2 3科 35属 111种 (含变种、变型 )。其中红菇科 (Russulaceae)的种数最多 ,包括红菇属 (Russula) 32种 ,乳菇属 (Lactarius) 17种 ,分别占总种数的 15 .17%和8.0 6 % ;牛肝菌科 (Boletaceae)占第二位 ,有 4 1种 ,占总种数的 19.4 3%。其次是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17种 ,占总种数的 8.0 6 %。丛枝瑚菌科 (Ramariaceae)有 11种 ,乳牛肝菌科 (Suillaceae) 11种 ,鸡油菌科 (Cantharellaceae) 9种 ,三者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5 .2 1%、5 .2 1%和 4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野生食用菌 物种多样性 保护 野生贸易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