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方药量-效关系”研究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糖尿病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霞 梁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刚 柳荣 赵怡坤 周琦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对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单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的功效,且可拮抗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β... 通过对大黄黄连泻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临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单味中药大黄、黄连、黄芩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降血糖、调血脂的功效,且可拮抗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β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方药剂量直接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由相同的药物组成的方剂,因剂量的不同而作用悬殊;单味中药在方中因剂量不同而发挥的作用差别也很大。大黄黄连泻心汤基于“方药量-效关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时,药物的用量与其在方中的功效具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药量-效关系 糖尿病
下载PDF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心田 马武华 +3 位作者 李荣胜 黎玉辉 翁碧峰 刘唐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70~98岁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用Spinocath 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0~2.5cm。Ⅰ、Ⅱ、Ⅲ组依次应用0.3%...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70~98岁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病人7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用Spinocath 24G导管针于L3~4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2.0~2.5cm。Ⅰ、Ⅱ、Ⅲ组依次应用0.3%、0.4%、0.5%罗哌卡因轻比重(1.001~1.002,20℃)腰麻液1.0~1.2ml。观察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阻滞完全病人比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镇痛起效时间、最高痛觉阻滞平面、完全阻滞病人比例(Ⅰ组2例痛觉阻滞不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Ⅲ组比Ⅰ组短(P〈0.01),麻醉持续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痛觉和运动恢复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或P〈0.01)。三组均出现单侧下肢阻滞。结论0.4%罗哌卡因轻比重液4.0~4.8mg腰麻用于老年病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麻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量-效关系
下载PDF
罗比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2
3
作者 于涛 高崇荣 +2 位作者 卢振和 谢广沂 王海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在剖宫产蛛网膜下隙阻滞中的量 效关系。方法  6 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接受 10、15、2 0mg的同容量 (3ml)、同比重 (1.0 2 2 ,37℃ )罗比卡因腰麻液 ,观察温度觉、痛觉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在剖宫产蛛网膜下隙阻滞中的量 效关系。方法  6 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接受 10、15、2 0mg的同容量 (3ml)、同比重 (1.0 2 2 ,37℃ )罗比卡因腰麻液 ,观察温度觉、痛觉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温度和痛觉的最高阻滞平面、腹肌松弛度、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低血压、心动过缓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术后 4 8h内 )发生情况。结果 温痛觉及下肢运动阻滞时间随剂量增加而逐渐延长 (P <0 0 5 ) ;Ⅰ组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Ⅱ、Ⅲ组 (P <0 0 5 ) ;腹肌松弛度Ⅱ、Ⅲ组优于Ⅰ组 (P <0 0 5 ) ;其余指标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三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15mg罗比卡因重比重腰麻液应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隙阻滞 ,可达较完善的临床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比卡因 蛛网膜下隙阻滞 剖宫产 量-效关系 手术 麻醉
下载PDF
芬太尼减慢心率量-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汪小海 徐鑫 李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给药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50例非心肺疾病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58岁,体重42~75kg,根据芬太尼单次静脉诱导剂量不同,随机均分为F1、F2、F3、F4、F5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2mg,10min后F1~F...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芬太尼静脉给药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50例非心肺疾病择期手术患者,年龄30~58岁,体重42~75kg,根据芬太尼单次静脉诱导剂量不同,随机均分为F1、F2、F3、F4、F5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咪唑安定2mg,10min后F1~F5组分别静注芬太尼1、2、3、4、5μg/kg(注射时间均约5s),记录各组咪唑安定给药前(T1)和给药后5min(T2)、芬太尼给药后2min(T3)和5min(T4)四个时点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F1组各时点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T1时相比,T2时F1~F5各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T2时相比,T3时F2~F5各组患者心率均显著减慢(P〈0.01);与T3时相比,T4时F1~F5各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与F2组同时点相比,F3~F5各组患者心率显著减慢(P〈0.01)。T2和T3时F1~F5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与前一时点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芬太尼增强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具有封顶效应,当芬太尼单次用量达到3μg/kg时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已达到最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量-效关系 心率
下载PDF
甲氧明治疗腰麻下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璐 孙培春 +2 位作者 孟凡民 张加强 张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观察甲氧明治疗腰麻下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的量一效关系。方法选择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且术中出现低血压的产妇80例,ASAI或Ⅱ级,年龄24-35岁,体重52-80kg,随机均分为四组。产妇出现低血压后,分别给予甲氧明1.6mg组(A组)、甲氧... 目的观察甲氧明治疗腰麻下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的量一效关系。方法选择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且术中出现低血压的产妇80例,ASAI或Ⅱ级,年龄24-35岁,体重52-80kg,随机均分为四组。产妇出现低血压后,分别给予甲氧明1.6mg组(A组)、甲氧明2.0mg组(B组)、甲氧明2.5rag组(C组)和甲氧明3.2mg组(D组)。计算甲氧明的ED50、ED95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甲氧明用于治疗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ED50(95%CI)和EC95(95%CI)分别为1.62(1.51~1.74)mg和2.34(2.13~2.57)mg。结论甲氧明治疗腰麻下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的EI)50、ED95分别为1.62mg和2.34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明 剖宫产术 低血压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13
6
作者 秦雯 曲睿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分析空间学习记忆大鼠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方法: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进行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靶象限活动时间、游泳速度,空间探索实验的穿台时间、穿台次数等时反应指标的分析... 目的:分析空间学习记忆大鼠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方法: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进行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靶象限活动时间、游泳速度,空间探索实验的穿台时间、穿台次数等时反应指标的分析。结果:通过每日1次连续7d的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观察到随测试次数的增加,游泳速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呈现逃避潜伏期逐渐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逐渐增大的时反应量-效关系(P<0.01),并能有效反映大鼠的空间学习功能。随后的一次性空间探索实验仅初期能反映空间记忆功能,后期则伴有记忆消退的过程。结论:Morris水迷宫实验的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指标存在能反映空间学习功能的特殊类型时反应量-效关系,但空间探索实验对空间记忆功能的代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记忆 大鼠 MORRIS水迷宫 时反应量-效关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恩伟 邢西忠 +1 位作者 张秀辉 邢泉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 1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力学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 1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应用PGE12 0ng·kg-1·min-1后分别于 0、5、10、2 0、30分钟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探讨其时效关系 ;分别应用PGE15、10、2 0、4 0、80ng·kg-1·min-1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其量效关系。结果 ①应用PGE12 0ng·kg-1·min-15分钟后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分钟后 ,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及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 (mPCWP)明显降低 (P <0 .0 5 ) ;心脏指数 (CI)明显增加 (P <0 .0 5 )。 2 0、30分钟后上述指标变化不再明显 (P >0 .0 5 )。②应用PGE15、10ng·kg-1·min-1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应用PGE12 0、4 0、80ng·kg-1·min-1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应用PGE1于 10分钟后开始起作用 ,2 0、30分钟后趋于平稳。PGE1的最佳有效剂量为 2 0~ 4 0ng·kg-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风湿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关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运动防治运动不足性疾病的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于长江 魏勇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91,共5页
关键词 运动不足性疾病 量-效关系 体育疗法 心血管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 肿瘤 骨骼关节肌肉疾病
原文传递
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晋 常业恬 郑福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091-2093,20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量-效关系。方法6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分别予相同容积(3mL)、相同比重(1.022)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液7.5、11.25及15mg。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痛觉阻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量-效关系。方法6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3组,分别予相同容积(3mL)、相同比重(1.022)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液7.5、11.25及15mg。观察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痛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痛觉阻滞范围、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Bromage评分、腹肌松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Ⅲ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Ⅲ组患者痛觉阻滞及下肢运动阻滞起效较Ⅰ、Ⅱ组快(P<0.05)。3组患者痛觉阻滞范围差异无显著无性。Ⅰ组患者痛觉阻滞及下肢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亦较Ⅱ、Ⅲ组短(P<0.05)。Ⅰ组患者VAS评分、Bromage评分均较Ⅱ、Ⅲ组差(P<0.05)。Ⅱ、Ⅲ组患者腹肌松弛效果优于Ⅰ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1.25mg左旋布比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且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腰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药物作用量-效关系的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法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涛 赵前进 李朝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提出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法,研究并建立新的量-效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原卟啉钠(NAPP)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的实验数据为例,基于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求出量-效关系表达式并绘制量-效曲线图;预测最大抑制率,计算半抑... 目的:提出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法,研究并建立新的量-效关系分析方法。方法:以原卟啉钠(NAPP)抑制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增殖的实验数据为例,基于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求出量-效关系表达式并绘制量-效曲线图;预测最大抑制率,计算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半效浓度(half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求导并绘制导数图,研究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结果:通过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法,得出NAPP作用于SMMC-7721细胞24、48、72 h的量-效关系表达式,预测不同时间下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3.75%,55.97%,64.93%;EC50分别为1.04 mg/L、0.36 mg/L、0.30 mg/L;作用48 h、72 h后IC50分别为16.46 mg/L、8.26 mg/L。导数图表明NAPP浓度在10 mg/L内,抑制率随浓度变化速度快,药效不稳定;大于10 mg/L后,变化不明显,药效稳定,出现平台期。结论:Thiele型连分式插值法简单、实用,逼近效果好,可作为研究药物量-效关系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卟啉钠 SMM-7721细胞 量-效关系 导数 有理逼近 连分式插值
下载PDF
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量-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富善 廖旭 +2 位作者 张雁鸣 刘建华 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比较观察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级 ,年龄 17~5 0岁 ,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铵组和维库溴铵组。用 60 %N2 O O2 吸入辅以静注硫喷妥钠和芬太尼维持麻醉。... 目的 :比较观察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和恢复时相特征。方法 :选择 60例ASAⅠ级 ,年龄 17~5 0岁 ,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 ,随机平均分成阿曲库铵组和维库溴铵组。用 60 %N2 O O2 吸入辅以静注硫喷妥钠和芬太尼维持麻醉。用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累计给药方法建立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曲线。结果 :根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量 效关系曲线 ,阿曲库铵的作用强度仅为维库溴铵的 1/6。应用等效剂量的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 (1 5×ED95)后 ,两药的高峰作用时间、临床肌松时间、恢复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阿曲库铵是一弱效能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 ,其神经肌肉阻滞强度仅为维库溴铵的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维库溴铵 量-效关系 恢复时相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宏林 宋兵 +2 位作者 高百顺 李天成 李元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方法:选择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PGE1 20 ng/(kg.min)后分别于0、5、10、20、30 min时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方法:选择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PGE1 20 ng/(kg.min)后分别于0、5、10、20、30 min时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心脏指数(CI)、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O2)、平均气道压力(m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时-效关系。分别应用PGE1 5、10、20、40、80 ng/(kg.min)不同剂量后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以确定其量-效关系。结果:应用PGE1 20 ng/(kg.min)5 min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10 min后mPA及mPCWP明显降低(P<0.05),CI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20min后mPAP及mPCWP进一步降低(P<0.05),CI进一步升高(P<0.05)。用药30 min后mPAP及mPCWP不再进一步降低(P<0.05),CI不再进一步升高(P<0.05),上述三项指标变化趋于稳定,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应用PGE1剂量为5、10 ng/(kg.min)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应用PGE1 20 ng/(kg.min)后mPAP及mPCWP明显降低(P<0.05),CI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应用PGE1 40、80 ng/(kg.min)后mPAP及mPCWP有进一步降低、CI进一步升高的趋势。应用PGE1为40 ng/(kg.min)时各变化指标达最高峰,但20、40、80 ng/(kg.min)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PGE1超过80 ng/(kg.min)后,mPAP及mPCWP不再进一步降低,CI不再进一步升高,而mAP则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PGE1 20 ng/(kg.min)对风心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于10 min后开始起作用,20、30min后趋于平稳,PGE1的最佳有效剂量为20~40 ng/(k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风湿性心脏病 前列腺素E1 -关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国产维库溴铵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奎荣 项燕 +3 位作者 翁晓川 金旭东 崔怡 陈庆廉 《浙江医学》 CAS 2000年第11期649-649,655,共2页
目的 测定国产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并与进口维库溴铵进行比较。方法 将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国产维库溴铵组 (60例 )及进口维库溴铵组 (60例 ) ,两组各分为6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10例 ,分别注射维库溴铵10μg/kg、20μg/kg、30μg... 目的 测定国产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并与进口维库溴铵进行比较。方法 将12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国产维库溴铵组 (60例 )及进口维库溴铵组 (60例 ) ,两组各分为6个剂量组 ,每个剂量组10例 ,分别注射维库溴铵10μg/kg、20μg/kg、30μg/kg、40μg/kg、50μg/kg、100μg/kg。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以四个成串刺激观察拇收肌颤搐反应 ,当第一个颤搐反应达最大阻滞时即为肌松效应 ,同时记录起效时间。 结果 国产维库溴铵ED5 、ED50 、ED95分别为10.11μg/kg、20.45μg/kg、41.38μg/kg,与进口维库溴铵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结论 国产维库溴铵的量 -效关系及肌松效应与进口维库溴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库溴铵 动力学 量-效关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及氮烯苯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时-效 ,量-效关系以及凋亡与坏死的消长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冼励坚 张启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68-673,679,共7页
目的 :研究三尖杉酯碱及氮烯苯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量 效 ,时 效关系以及凋亡与坏死的消长变化。方法 :以S1 80 腹水癌荷瘤小鼠为体内模型 ,HL60 细胞为体外模型 ,以Hoechst3 3 3 42染色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透射... 目的 :研究三尖杉酯碱及氮烯苯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量 效 ,时 效关系以及凋亡与坏死的消长变化。方法 :以S1 80 腹水癌荷瘤小鼠为体内模型 ,HL60 细胞为体外模型 ,以Hoechst3 3 3 42染色细胞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凋亡指数。透射电镜判定凋亡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分布加以验证。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凋亡指数进行量化处理 ;以台盼蓝染色阳性作为坏死的参数 ,观察凋亡与坏死的关系。结果 :三尖杉酯碱和氮烯苯酸均诱导了肿瘤细胞凋亡 ,在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见典型的凋亡改变。DNA直方图出现亚G1峰。对HL6 0细胞 ,在 2~ 2 4小时时间范围内 ,三尖杉酯碱在 0 .0 2~ 1.0 μg/ml ,氮烯苯酸在 0 .2~ 5 μg/ml浓度范围内 ,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而上升 ,2 4小时后 ,凋亡指数下降 ,台盼蓝染色阳性坏死细胞明显增加。在本实验的最高浓度组(三尖杉酯碱 5 .0 μg/ml,氮烯苯酸 2 5 μg/ml )凋亡指数最低 ,台盼蓝阳性率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在荷S1 80 腹水癌小鼠 ,氮烯苯酸在 2 5~ 2 5 0mg/kg和 2~ 48小时范围内 ,凋亡指数随剂量增加及时间延长而上升 ,48小时后 ,凋亡指数下降 ,台盼蓝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三尖杉酯碱及氮烯苯酸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现明显的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药 量-效关系 -关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药研究中多指标量-效关系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越鸣 程能能 孙瑞元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为探讨中药研究中多指标量-效关系的综合分析方法,观察了蛇莓对小鼠自主活动、睡眠和最大电休克惊厥的影响,运用数量化理论,建立蛇莓中枢抑制作用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中枢抑制指数(ICD),并进行量-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中... 为探讨中药研究中多指标量-效关系的综合分析方法,观察了蛇莓对小鼠自主活动、睡眠和最大电休克惊厥的影响,运用数量化理论,建立蛇莓中枢抑制作用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中枢抑制指数(ICD),并进行量-效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中枢抑制指数能恰当地综合评价蛇莓的中枢抑制作用,其量-效关系方程为E=2.031+(10.1/D)2.42,半效剂量为10.16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效关系 多变分析 化理论 蛇毒 中药
下载PDF
乌头碱抑制心脏收缩作用的时反应量-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群皖 汪萌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1-23,共3页
用Straub离体心脏灌流法对乌头碱(Ac)抑制蟾蜍心脏作用的量反应和时反应量-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Ac随浓度的升高(0.1~1000μmol/L),抑制心脏收缩的抑制率增大,潜伏期缩短,达峰时间在低浓度(≤3μm... 用Straub离体心脏灌流法对乌头碱(Ac)抑制蟾蜍心脏作用的量反应和时反应量-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Ac随浓度的升高(0.1~1000μmol/L),抑制心脏收缩的抑制率增大,潜伏期缩短,达峰时间在低浓度(≤3μmol/L)延长而高浓度(>3μmol/L)缩短,平均抑制速率加快和半平衡时间缩短,表明Ac抑制心脏作用不仅存在着量反应量-效关系,也存在着时反应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量-效关系 心脏收缩 心律失常 药物毒性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华克胜 《海南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经肺动脉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的剂量与肺动脉压下降程度的量 -效关系 ,探索应用PGE1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 32例室间隔缺损 (VSD)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经肺动脉应用PGE12 0、40、6 0、80ng/(kg .min) ,观察... 目的 观察经肺动脉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的剂量与肺动脉压下降程度的量 -效关系 ,探索应用PGE1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 32例室间隔缺损 (VSD)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随机分为 4组 ,分别经肺动脉应用PGE12 0、40、6 0、80ng/(kg .min) ,观察肺动脉平均压 (MPAP)的下降情况及体动脉平均压 (MSAP)和心指数 (CI)的变化。结果 PGE1的剂量在 2 0 -6 0ng/(kg .min)时 ,MPAP的下降程度与PGE1剂量呈正相关 ,而 6 0ng/(kgmin)组与 80ng/(kg .min)组MPAP的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PGE1的剂量与MSAP的下降程度呈正相关 ;各剂量PGE1均能使CI升高 ,但各剂量间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PGE14 0 -6 0ng/(kg .min)可有效降MPAP又不引起严重的MSAP下降 ,是应用PGE1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较理想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肺动脉高压 量-效关系 最佳剂 肺动脉平均压 室间隔缺损 并发症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恩伟 邢西忠 +1 位作者 邢泉生 张秀辉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 效和量 效关系。方法  选择 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时 效和量 效关系。方法  选择 1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于麻醉后、手术前经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漂浮导管到达肺动脉 ,检测应用PGE1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应用PGE12 0ng (kg·min)后分别于 0、5、10、2 0、3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探讨其时 效关系 ;分别应用PGE15、10、2 0、4 0、80ng (kg·min)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其量 效关系。结果 (1)应用PGE12 0ng (kg·min) 5min后 ,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0min后 ,平均肺动脉压及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心脏指数明显增加 (P <0 .0 5 )。 2 0、30min后上述指标变化不再明显 (P >0 .0 5 )。 (2 )应用PGE15、10ng (kg·min)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应用 2 0、4 0、80ng (kg·min)后 ,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应用PGE1于 10min后开始起作用 ,2 0、30min后趋于平稳。PGE1的最佳有效剂量为 2 0~ 4 0ng (k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 肺动脉高压 先天性心脏病 -关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大鼠光辐射热甩尾试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余雪霏 张铭勋 +2 位作者 方博文 郑超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应用常规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以分析不同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光照强度改变位点的移位法、重复测量对TDRR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0只... 目的:分析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时反应量-效关系(TDRR)。方法:应用常规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方法检测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以分析不同光强度的影响,并比较光照强度改变位点的移位法、重复测量对TDRR的影响。结果:通过对40只大鼠进行常规法不同光照强度下大鼠甩尾反应潜伏期的测定,观察到甩尾反应潜伏期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性缩短(单因素方差分析,F=75.17,P<0.01),其直线相关系数r=-0.939 8(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0.161x+18.592,直线回归系数(b)为-0.161(P<0.01),经双曲线型TDRR模型Y=cs+1/(x-a)s+b进行曲线拟合得最短潜伏期为2.961 s。另外,改变光照位点的移位法或改变位点的常规法检测与常规法之间的差异,不同检测方法的重复检测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光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和光照强度之间存在TDRR,可用常规法、移位法和改变位点的常规法进行重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甩尾试验 时反应量-效关系
下载PDF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效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凤玉 蒋娟 汪萌芽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分析学习记忆动物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指标。方法 应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型实验。结果 测得大龄组 (约 12月 )和小龄组 (<4月 )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刺激次数分别为 (32 .6 2±... 目的 分析学习记忆动物行为模型实验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指标。方法 应用Y型迷宫刺激器对大鼠进行空间学习记忆的行为模型实验。结果 测得大龄组 (约 12月 )和小龄组 (<4月 )大鼠达到学会标准前所需的刺激次数分别为 (32 .6 2± 2 0 .5 9)次 (n =2 1)和 (2 0 .6 2± 14.2 5 )次 (n =2 1,P <0 .0 5 ) ,学会时 9次正确反应的潜伏期分别为 (7.44± 2 .89)s和 (6 .93± 1.49)s(P >0 .0 5 ) ,并观察到刺激次数与逃避到安全区的潜伏期呈类双曲线型时反应量 效关系、刺激次数与移动正确率呈非线性正变关系。结论 迷宫学习模型实验存在特殊类型的时反应量 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大鼠 时反应 量-效关系 Y型迷宫刺激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