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空气取水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源送 吴其洋 郑利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1-764,共14页
空气取水技术可为干旱地区获取淡水资源提供一种新途径,其中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功能可控的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在吸附式空气取水技... 空气取水技术可为干旱地区获取淡水资源提供一种新途径,其中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功能可控的新型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在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的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总结了空气取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材料的适用性能和应用尝试两方面阐述面向空气取水MOFs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取水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原文传递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用于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正民 赵胜斌 +1 位作者 钱庆一 赵秋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7-281,共5页
CO_(2)光催化还原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氢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由有机配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结构,并易于功能化修... CO_(2)光催化还原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氢燃料和化工原料是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由有机配位体和金属离子或团簇通过配位键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结构,并易于功能化修饰,在CO_(2)光催化还原反应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基于MOFs的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光催化CO_(2)还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改性及功能化MOFs材料及MOFs衍生物的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机理,并从理化特性上分析了材料性能优势的成因。总结了提高光催化还原CO_(2)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对这类新型催化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光催化
原文传递
基于5-氨基烟酸的锰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结构及荧光传感性质
3
作者 江涛 梁晓彤 +4 位作者 廖思燕 刘小慧 余嘉俊 邹霖 邱燕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4,321,共9页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 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将5-氨基烟酸(5-Hana)与MnCl_(2)反应,成功合成了一例新的三维Mn(II)金属有机框架[Mn_(2)(5-ana)_(4)(H_(2)O)]n(命名为Mn-MOF)。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具有双节点(2,8)-c配位网络结构,其中[Mn_(2)(CO_(2))_(2)(H_(2)O)]二聚单元作为8-连接节点,5-ana-配体作为2-连接节点。分子范德瓦耳斯表面静电势(ESP)分析表明,5-ana-配体的第一反应位点在羧基氧原子附近,ESP最小值为-143.37 kcal·mol^(-1),第二和第三反应位点分别位于吡啶环和氨基氮原子附近。Mn-MOF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测试显示配合物在256 nm光激发下的最大发射波长为402 nm。更重要的是,Mn-MOF可以通过荧光猝灭实现对Fe^(3+)的选择性识别,且猝灭效率达到98.71%,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探针分析水溶液中的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烟酸 Mn(Ⅱ) 晶体结构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器 铁离子
下载PDF
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和性质研究
4
作者 彭龙漩 张凤娟 +2 位作者 黄艳 陈楠 吕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卟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其优异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卟啉的不稳定性、自猝灭和水溶性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引入卟啉分子或利用卟啉作为有机连接剂构建卟啉金属有机框... 卟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因其优异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卟啉的不稳定性、自猝灭和水溶性差等固有缺陷限制了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中引入卟啉分子或利用卟啉作为有机连接剂构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MOFs)成为研究焦点.PMOFs既可以克服卟啉的局限性,又兼具卟啉与MOFs各自的独特性.文章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合成了3种不同形貌特征的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CN-224,这种材料不仅保持了卟啉在红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1)O_(2))的特点,还可作为药物载体,为PMOFs的结构调控和生物学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金属有机框架(MOFs) 锆基卟啉金属有机框架 载药 单线态氧(^(1)O_(2))
下载PDF
织物基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冬冬 刘秀明 +3 位作者 房宽峻 李政 巩继贤 李秋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第三代多孔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化学可调性等功能特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各种轻质和柔性基材上负载应用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纺织基材作为载体,负载MOF...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第三代多孔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高稳定性、化学可调性等功能特性而备受关注,尤其在各种轻质和柔性基材上负载应用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纺织基材作为载体,负载MOFs的进展,对以溶剂热法、逐层生长法、喷涂打印法等构建织物基MOFs复合材料的方式进行阐述,且根据制备方式的差异性指出不同制备方式的应用场景;归纳了该类材料的复合机理;针对复合材料的使用耐久性总结了现有增强MOFs与基底材料结合牢固性的方法,并介绍了该类复合材料在超疏水自清洁、自消毒纺织品等领域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指出织物基MOFs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以及在现实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是迈向广泛应用的关键步骤,其更多的一体化功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纺织材料 制备方法 应用性能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复合SERS基底在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6
作者 胡森 蒋雨宁 +7 位作者 曹佳颖 郑强廷 吴一萍 郭小玉 应叶 刘新玲 文颖 杨海峰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是基于分子振动指纹信息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选择好,可无损现场检测,加之水体系干扰小,在生物样本分析和医学早期诊断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酶是人工模拟酶,与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是基于分子振动指纹信息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选择好,可无损现场检测,加之水体系干扰小,在生物样本分析和医学早期诊断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纳米酶是人工模拟酶,与天然酶相比,易于批量制备、种类多样和环境稳定的优点。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便于设计和合成,具有介孔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大,可固载其它纳米材料,提高稳定性。本综述关注纳米酶、MOF与SERS基底复合提高分析性能和稳定性,重点介绍了基于MOF/纳米酶/SERS技术平台在生物医药分析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金属有机框架 纳米酶 生物医学分析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电子束辐射稳定性
7
作者 刘泽鹏 蒙宇 +3 位作者 李林繁 李景烨 王自强 虞鸣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本研究在不同气氛(空气、氮气)、分散液(水、甲醇、乙醇)以及不同剂量条件下对4种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MIL-101(Cr)、ZIF-8、UiO-66和UiO-66-NH2)进行了电子束辐照处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本研究在不同气氛(空气、氮气)、分散液(水、甲醇、乙醇)以及不同剂量条件下对4种典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MIL-101(Cr)、ZIF-8、UiO-66和UiO-66-NH2)进行了电子束辐照处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MOFs材料在辐照前后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上述4种MOFs材料在高于5000 kGy的剂量辐照后,其相应的红外特征峰、衍射峰和表面形貌特征均未产生显著变化,表现出了良好的辐射稳定性。这为MOFs材料在辐射环境下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辐射稳定性 辐照 吸收剂量
下载PDF
氨基酸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谭沈鑫 屈小虎 +3 位作者 罗姣姣 樊惠玲 林建英 赵志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980,1000,共11页
氨基酸金属有机框架是指含有氨基酸单元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共同参与合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具有绿色环保、生物相容性良好、种类多样、价格低廉等优点,将其引入金属有机框架(MOFs)可以赋予材料特殊... 氨基酸金属有机框架是指含有氨基酸单元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共同参与合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材料。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具有绿色环保、生物相容性良好、种类多样、价格低廉等优点,将其引入金属有机框架(MOFs)可以赋予材料特殊的柔性结构、丰富的活性位点、优良的应用性能等特征。该文综述了氨基酸MOFs的结构维度分类,介绍了氨基酸MOFs的主要合成方式,包括溶剂热法、机械化学合成法、微波加热辅助法,进一步阐述了材料的性能调控,重点介绍了这类材料在手性拆分、催化、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最后,通过分析当前氨基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存在的稳定性不好、结构难以预测等问题,对其未来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氨基酸 合成方法 应用 性能
原文传递
金属有机框架在抗生素废水中的吸附应用进展
9
作者 郏江辉 李新冬 +3 位作者 蔡勐 李海柯 于思伟 吴俊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总结了MOFs的合成方式与发展进程,探讨了MOFs对抗生素的吸附机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比了不同类型MOFs材料的吸附性能。最后分析了MOF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抗生素 机理
原文传递
金属有机框架与种植体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10
作者 尹楷文 李运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3-788,共6页
背景: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由于其特有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可以将金属有机框架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以改善其生物学性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目的:介绍种植体表面改性领域常用的金属有机框架以及种植体表面金属有机框架改性的制备... 背景: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由于其特有性质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可以将金属有机框架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以改善其生物学性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目的:介绍种植体表面改性领域常用的金属有机框架以及种植体表面金属有机框架改性的制备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金属有机框架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资料,选取发表于2010-2023年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金属有机框架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及空间结构多样等性质,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逐渐引起重视。②种植体改性领域常用的金属有机框架类型主要有3种:类沸石骨架材料最常作为载体应用,负载各种药物和生物分子,MIL系列材料适用于药物载体和纳米酶,Bio-金属有机框架因结构多样而应用广泛,突出特点是优异的生物安全性。③金属有机框架改性的种植体材料制备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将已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结合到预处理植入材料上,第二类是在预处理的材料表面原位合成金属有机框架。④种植体表面的金属有机框架通过降解释放自身组分、负载药物、催化活性反应及与其他材料联合等多种机制,赋予种植体抗菌抗炎促进骨整合的特性,但金属有机框架涂层制备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应深入探究材料后续代谢和分布问题,积极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生物医学应用 种植体 表面改性 骨整合 涂层 生物安全性 预处理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镍纳米颗粒在宽电位窗口内高效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11
作者 邵碧珠 董慧君 +5 位作者 龚云南 梅剑华 蔡锋石 刘金彪 钟地长 鲁统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被认为是将CO_(2)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高效完成这一重要反应是关键。镍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研究,但是,镍纳米颗粒经常表现较差的催化性能。在本... 电催化二氧化碳(CO_(2))还原被认为是将CO_(2)转化为可再生能源产品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开发性能优异的电催化剂高效完成这一重要反应是关键。镍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电催化CO_(2)还原研究,但是,镍纳米颗粒经常表现较差的催化性能。在本文中,通过在氮气气氛中高温热解镍基金属有机骨架(MOF)、尿素和炭黑混合物,获得了镍纳米颗粒负载于多孔碳氮中的催化材料(NiNPs-NC)。有趣的是,NiNPs-NC在H型和流动相电池中都表现出优异的CO_(2)电还原性能。在H型电解池和-0.67–-1.07 V vs.RHE(可逆氢电极)电位窗口内,NiNPs-NC催化CO_(2)还原为CO的法拉第效率大于90%,其中,在-0.87 V vs.RHE时,CO的法拉第效率约为100%。在流动相电解池和-0.50–-0.70 V vs.RHE电位窗口内,NiNPs-NC催化CO_(2)还原为CO的选择性大于95%。电化学阻抗谱图和塔菲尔斜率表征显示,NiNPs-NC的高催化活性归因于其在催化过程中的快速电荷转移。本文提供了一种制备高效CO_(2)电还原催化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颗粒 电催化剂 二氧化碳还原 金属有机框架 热处理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o_(3)O_(4)/SnO_(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12
作者 吴函鸿 刘善鑫 +2 位作者 王大卫 黄茹婷 陈志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7,共14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ZIF-67衍生Co_(3)O_(4)十二面体纳米块在室温下与SnO_(2)复合,制备出立方体Co_(3)O_(4)/SnO_(2)复合光催化剂.煅烧后形成的Co_(3)O_(4)/SnO_(2)材料禁带宽度明显降低,荧光淬灭明显,说明Co...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ZIF-67衍生Co_(3)O_(4)十二面体纳米块在室温下与SnO_(2)复合,制备出立方体Co_(3)O_(4)/SnO_(2)复合光催化剂.煅烧后形成的Co_(3)O_(4)/SnO_(2)材料禁带宽度明显降低,荧光淬灭明显,说明Co_(3)O_(4)的加入拓展了SnO_(2)的光响应范围至可见光甚至红外光区域,同时促进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 B)为目标反应物,在可见光下考察了MOF衍生的Co_(3)O_(4)/SnO_(2)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发现Co_(3)O_(4)/SnO_(2)在60 min内可以降解89.6%的Rh B,分别是纯SnO_(2)和纯ZIF-67的4.5倍和3倍.同时,Co_(3)O_(4)/SnO_(2)表现出了良好的光反应能力和稳定性.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并结合自由基淬灭实验,提出了MOF衍生的Co_(3)O_(4)/SnO_(2)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RhB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SnO_(2) 金属有机框架 光催化 机理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质子导体及其质子交换膜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付凤艳 王晓红 +3 位作者 高志华 邢广恩 张彦 范培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质子交换膜(PEMs)在燃料电池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分离了阴极和阳极,提供了质子传输通道,阻隔了燃料在电池中的渗透。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质子传导率,但也存在成本较高、高温下机械性... 质子交换膜(PEMs)在燃料电池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分离了阴极和阳极,提供了质子传输通道,阻隔了燃料在电池中的渗透。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质子传导率,但也存在成本较高、高温下机械性能较差和质子传导率低,以及易降解等问题。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内部孔道可调控等优点,作为PEMs的潜在材料,直接用于质子导体或用于修饰、改进现有的离子型高分子PEMs,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MOFs结构质子导体常见的四种质子传导方式,总结了MOFs在不同类型离子型聚合物的复合PEMs中的相关研究,并指出了MOFs质子导体在PEMs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质子传导 氢键网络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下载PDF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综合教学实验设计
14
作者 吴飞超 方静 谭朝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导电金属有机框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实验将本科生实验教学与前沿研究领域相结合,内容包括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IL-47)的制备、样品表征、纽扣电池的组装、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内容。本实验涉及无机化学、电... 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导电金属有机框架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该实验将本科生实验教学与前沿研究领域相结合,内容包括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IL-47)的制备、样品表征、纽扣电池的组装、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内容。本实验涉及无机化学、电化学等基础知识及实验操作,以及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仪器的使用和分析,涵盖面较广,可显著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激发其从事科研的思维和热情,有助于培养科研型、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金属有机框架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综合实验
下载PDF
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的绿色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王东东 胡旭 +1 位作者 赵亚峰 宋燕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传统锆(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大多使用有毒的配体和溶剂合成,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L-天冬氨酸(LA)为配体的Zr基MOFs材料MIP-202,以期开发一种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并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 传统锆(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大多使用有毒的配体和溶剂合成,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L-天冬氨酸(LA)为配体的Zr基MOFs材料MIP-202,以期开发一种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并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去除对象,研究pH、吸附时间、温度和共存离子对MIP-202吸附性能的影响,拟合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考察了吸附剂的循环利用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容量随pH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并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192.31 mg/g;吸附性能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容量仍有初始吸附容量的85.10%。模拟纺织废水试验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水热法 L-天冬氨酸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绿色合成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在PET成像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魏柯君 薛长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目的 采用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方式对^(89)Zr-UiO-66/Py-PGA-PEG-F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89)Zr-UiO-66/Py-PGA-PEG-F3对PET成像和肿瘤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掺入了正电子发... 目的 采用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方式对^(89)Zr-UiO-66/Py-PGA-PEG-F3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89)Zr-UiO-66/Py-PGA-PEG-F3对PET成像和肿瘤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掺入了正电子发射同位素锆-89(^(89)Zr)的本征放射性UiO-66纳米级金属有机框架(NanoscaleMetal-Organic Frameworks,nMOF)(^(89)Zr-UiO-66)进行合成和分析,^(89)Zr-UiO-66用芘衍生的聚乙二醇(Py-PGA-PEG)进一步功能化,并与F3肽缀合至核仁素,用于靶向三阴性乳腺肿瘤。阿霉素(Doxorubicin,DOX)以相对较高的负载能力(1mgDOX/mgUiO-66)加载到UiO-66上,并用作治疗性货物和荧光可视化剂。选取3组不同pH值环境验证对DOX释放的影响。结果 功能化的^(89)Zr-UiO-66在不同的生物介质中表现出很强的放射化学和材料稳定性。基于细胞靶向和体内PET成像的发现,^(89)Zr-UiO-66/Py-PGA-PEG-F3、^(89)Zr-UiO-66/Py-PGA-PEG-PEG和^(89)Zr-UiO-66/Py-PGAPEG-F3+阻断剂量F3肽(10mg/kg小鼠体重)注射后MDA-MB-231荷瘤小鼠不同时间点的典型冠状位PET图像可以明确核仁素的靶向。结论^(89)Zr-UiO-66/Py–PGA-PEG-F3可用作PET成像引导、肿瘤选择性货物递送纳米平台。通过将核仁素选择性靶向肿瘤脉管系统和肿瘤细胞,本征放射性的n MOF材料可以在癌症治疗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靶向给药 肿瘤治疗 89Zr-UiO-66
下载PDF
金属位点替换在新型金属有机框架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黄显会 邱振江 +2 位作者 徐绍红 李雅雯 王紫钰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金属有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但大多数金属有机框架因稳定性问题而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对高稳定性的金属有机框架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持金属有机框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替换法来对... 【目的】金属有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中,但大多数金属有机框架因稳定性问题而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对高稳定性的金属有机框架进行研究。【方法】在保持金属有机框架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替换法来对金属有机框架中的金属离子或团簇进行替换,在获得性质更加优异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的同时,其孔结构还得到很好的保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从金属离子替换的一般规则和影响金属离子交换的因素这两方面出发,对该类MOFs进行研究,为构建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提供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该类MOFs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推测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提高金属离子替换率和深入研究替换机理,研究结果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替换 金属有机框架 原位替换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VOCs传感器应用进展
18
作者 刘燕 张雪婷 +3 位作者 张明焱 刘亚科 李从举 张秀玲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采用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实时监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可调的孔径和开放的金属位点有利于气体的选择性吸附,被证明是提升气体传感性能的理想材料。本... 采用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进行实时监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可调的孔径和开放的金属位点有利于气体的选择性吸附,被证明是提升气体传感性能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基于MOF材料的VOCs传感器的主要进展,分析了MOF材料在化学电阻和化学电容传感器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并对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体传感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水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盈柔 米春孝 +7 位作者 陈菊 矫芮文 李想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武龙 周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323,共10页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药品以及水产品携带天然致病菌等问题,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但是因为目标分析物含量低、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目标分析物与食品成分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使得对残留污染物的分离纯化存在很大困难,迫切需要准确度高、精密度高、检测限低的水产品安全检测方法。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多孔晶体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表面修饰可调控等特性。MOFs拥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已成功应用于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本文概括了MOFs的主要结构,论述了MOFs吸附机理,综述了MOFs在水产品安全检测残留污染物(渔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旨在为水产品的安全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吸附剂 安全检测 污染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