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金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宇 赵文英 +4 位作者 刘婷婷 董丽华 白羽 杨波波 陆荣柱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转录因子,可通过激活下游靶基因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在常氧状态下金属暴露也可改变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其产生的生物学效...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机体适应低氧的关键转录因子,可通过激活下游靶基因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在常氧状态下金属暴露也可改变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既可表现为保护性反应,也可能是金属产生毒性效应的机制。与此同时,不同金属暴露对HIF-1α也有不同的效应,表现为金属特异性。甲基汞可降低神经系统及肝细胞中HIF-1α蛋白表达,镉可降低免疫系统中HIF-1α蛋白表达,引发毒性损伤;而锰、钴、镍、镉、铬、钛及铅在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或组织中增强HIF-1α蛋白积聚,也引发毒性损伤。铝对肝组织、锌对肾组织以及铜在心血管系统中增强HIF-1α表达但表现为保护性效应。因此,为明确金属的特异性损伤机制,并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金属暴露对HIF-1α表达的影响特征以及HIF-1α表达改变与金属损伤效应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金属毒性 调控机制 保护作用 损伤作用
下载PDF
植物重金属/类金属毒性和解毒的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2
《蔬菜》 2023年第1期65-65,共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有毒重金属在作物可食部位过量积累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了解重金属的植物毒性机制以及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对于改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和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安全 有毒重金属 人体健康 毒性机制 金属毒性 最新研究进展 金属胁迫
下载PDF
金属毒性研究(Ⅰ) 被引量:25
3
作者 阮建明 M.H.Grant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60-965,共6页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式 ,通过测定细胞碱式磷酸酶 (ALP)活性及细胞四甲基偶氮砜 (MTT)还原能力 ,对构成金属和合金生物材料的金属离子 (Al,Ni,Cr ,V ,Ag)的毒性进行了定量评估 ,探讨了金属离子或原子对人体组织的毒害和腐蚀作用。结果表...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式 ,通过测定细胞碱式磷酸酶 (ALP)活性及细胞四甲基偶氮砜 (MTT)还原能力 ,对构成金属和合金生物材料的金属离子 (Al,Ni,Cr ,V ,Ag)的毒性进行了定量评估 ,探讨了金属离子或原子对人体组织的毒害和腐蚀作用。结果表明微量六价铬离子表现出强烈的细胞毒性。当溶液离子度高于 10 0 μmol/L时 ,钒和镍亦表现强烈毒性。银离子和三价铬离子浓度高于 5 0 0 μmol/L后表现毒性。构成老年痴呆病成因的金属铝离子的毒性具有双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金属毒性 细胞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金属毒性研究(Ⅱ) 被引量:9
4
作者 阮建明 M.H.Grant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讨了Cr(Ⅲ ) ,Cr(Ⅵ ) ,Ni,Al,Ag和V金属离子对生命组织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 ,Cr(Ⅵ )对细胞DNA ,RNA合成限制最为显著 ,Ni和V金属离子在同等水平上妨碍RNA合成 ,随着离子浓度增加 ,Cr(Ⅲ ... 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讨了Cr(Ⅲ ) ,Cr(Ⅵ ) ,Ni,Al,Ag和V金属离子对生命组织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 ,Cr(Ⅵ )对细胞DNA ,RNA合成限制最为显著 ,Ni和V金属离子在同等水平上妨碍RNA合成 ,随着离子浓度增加 ,Cr(Ⅲ )离子对细胞DNA及RNA限制增大。Al离子对RNA合成限制大于对DNA合成。Ag离子对细胞DNA ,RNA合成限制作用相同。细胞谷胱甘肽 (GSH)还原能力强 ,是细胞最重要的解毒物质 ,也是细胞中防御毒性物质最关键的物质。细胞GSH还原能力定量分析表明 :微量的Cr(Ⅵ )即可导致细胞GSH下降。金属Ni离子破坏细胞骨架 ,使细胞内信息传递受阻 ,亦表现较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毒性 DNA GSH 细胞
下载PDF
可忽略的含镉量子点的重金属毒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智全 张志凌 +2 位作者 朱小波 彭俊 庞代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87-87,共1页
随着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已成为纳米科学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和良好光学稳定性,含镉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含镉量子点毒性效应的研究做了大量... 随着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已成为纳米科学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因其优异的荧光性能和良好光学稳定性,含镉量子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含镉量子点毒性效应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报道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金属毒性 含镉 纳米材料 光学稳定性 纳米科学 生物效应 荧光性能
下载PDF
金属毒性研究(Ⅰ) 被引量:6
6
作者 阮建明 Crant M H 黄伯云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1年第1期12-18,共7页
细胞毒性分析是评定生物材料相容性实验标准(ASTM,ISO)中极为重要的项目.作者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式,研究了构成金属和合金生物材料的金属离子(Al,Ni,Cr,V,Ag)的毒性.通过测定细胞碱式磷酸酶(ALP)活性及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还原能力... 细胞毒性分析是评定生物材料相容性实验标准(ASTM,ISO)中极为重要的项目.作者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模式,研究了构成金属和合金生物材料的金属离子(Al,Ni,Cr,V,Ag)的毒性.通过测定细胞碱式磷酸酶(ALP)活性及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还原能力,对现行的常用金属生物材料的毒性进行了定量评估,进而探讨金属离子或原子对人体组织的毒害和腐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量六价铬离子即表现出强烈的细胞毒性.当溶液离子浓度高于100μmol/L时,钒和三价铬亦表现强烈毒性.银离子浓度高于500μmol/L后表现毒性.引起老年痴呆病的金属铝离子的毒性具有双向性(Biphase).当浓度低于10μmol/L时,铝离子刺激细胞增殖;浓度处于10~1000μmol/L,参数持平,当浓度高于800μmol/L时,毒性增加.此外,作者详细介绍了细胞培养、细胞病毒基因转染、测定细胞碱式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四甲基砜还原能力测定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金属毒性 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金属毒性研究(Ⅱ) 被引量:1
7
作者 阮建明 M.H.Grant 黄伯云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1年第2期94-103,共10页
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细胞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能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细胞抗毒机构的玻坏和金属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功能的限制.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讨Cr(Ⅲ),Cr(Ⅵ),Ni,Al,Ag,和V金属离子对生命... 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细胞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能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细胞抗毒机构的玻坏和金属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功能的限制.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讨Cr(Ⅲ),Cr(Ⅵ),Ni,Al,Ag,和V金属离子对生命组织的毒性作用.研究发现,Cr(Ⅵ)对细胞DNA,RNA合成限制最为显著,Ni和V金属离子在同等水平上妨碍RNA合成,随着离子浓度增加,Cr(Ⅲ)离子对细胞DNA及RNA限制增大.Al离子对RNA合成限制大于对DNA合成.Ag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的限制作用相同.细胞谷胱甘肽(GSH)还原能力是细胞最重要的解毒机构,也是细胞中防御毒性物质最关键因素.细胞GSH还原能力度量分析表明:微量的Cr(Ⅵ)即可导致细胞GSH下降.金属Ni离子破坏细胞骨架,使细胞内信息传递受阻,亦表现较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毒性 DNA GSH 高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硒提高植物拮抗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志强 陈杰 汤倩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硒是一种重要的元素,根据相关研究可以了解到,硒在植物抗金属毒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将就硒提高植物拮抗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植物 抗重金属毒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icroRNAs在植物响应金属毒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莉 刘春 +1 位作者 向世鹏 彭晚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植物响应金属的miRNAs的大部分靶标是转录因子。对不同植物中响应金属毒性的miRNAs的研究表明miR319,miR390,miR393和miR398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319的靶标是涉及生长控制的TCP转录因子。miR390通过反式作用于siRNAs的生物发生从而... 植物响应金属的miRNAs的大部分靶标是转录因子。对不同植物中响应金属毒性的miRNAs的研究表明miR319,miR390,miR393和miR398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iR319的靶标是涉及生长控制的TCP转录因子。miR390通过反式作用于siRNAs的生物发生从而发挥它的作用,转而调控生长素响应因子。miR393靶向生长素受体TIR1/AFBs和bHLH转录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398及其靶标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控制暴露于高铜或铁后产生的氧化胁迫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该文综述了鉴定与金属毒性响应相关的miRNA以及据其靶标推测它们的潜在作用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S 金属毒性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利用耐金属毒性的植物复垦尾矿库
10
作者 李庶林 程成 《世界采矿快报》 1995年第18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尾矿库 复垦 植被 金属毒性植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金属毒性与呼吸道
11
作者 Nemery B 施毅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1991年第1期26-28,共3页
金属化合物的毒性几乎可以引起各种肺疾病,如化学性肺炎和支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这取决于吸入金属化合物的特性、理化形式、剂量、接触时环境和宿主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 金属毒性 肺疾病 职业性肺病
下载PDF
一种快速测定重金属毒性的方法-酵母法
12
作者 郭慕陈 《环境科学动态》 1985年第3期18-19,共2页
由于上千种化学物质进入水环境,需要一种快速筛检化学物质毒性的方法.本法利用商品酵母来测定重金属毒性.它迅速、简便、成本低、不受批号不同影响。
关键词 金属毒性 化学物质 筛检 水环境 金属溶液 硝基苯基 系统还原 热固定 碘代 电子传递
下载PDF
基于稻虾共作系统水稻收割后水体水质及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估
13
作者 李志福 吴永红 +1 位作者 刘雪梅 李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收割后水体营养盐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水生态风险,通过监测4块稻虾田的种养后期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评价了稻虾田中分子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系统分析了种养体系中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 为探究稻虾共作系统中水稻收割后水体营养盐和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水生态风险,通过监测4块稻虾田的种养后期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评价了稻虾田中分子氨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毒性,系统分析了种养体系中水体营养盐、重金属的生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稻虾种养模式的水稻收割后,水体pH值高,达到9.25;总氮、氨氮和COD浓度分别达到14.15、11.49和92.01 mg/L.常年的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中的重金属wAs(16.21 mg·kg^(-1))和wCd(0.20 mg·kg^(-1))水平较高,分别超背景值2.35倍和1.72倍,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潜在生物毒性评价结果均表明,稻虾共作系统中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低,这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关.综上所述,稻虾共作系统具有潜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风险评估 营养盐 金属毒性
下载PDF
4种重金属离子及其混合液对壶状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才学 郑文凯 +1 位作者 林玉凤 袁永春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研究了铜、锌、镉、铅离子及其混合液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urceus)的急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Zn2+、Cd2+、Pb2+对壶状臂尾轮虫的24hLC50分别为83 .18μg/L、4 .27mg/L、7. 60mg/L、23 44mg/L,将4种离子按照质量比120∶20... 研究了铜、锌、镉、铅离子及其混合液对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urceus)的急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u2+、Zn2+、Cd2+、Pb2+对壶状臂尾轮虫的24hLC50分别为83 .18μg/L、4 .27mg/L、7. 60mg/L、23 44mg/L,将4种离子按照质量比120∶20∶6∶1的比例配成混合金属溶液,其混合液对壶状臂尾轮虫的24hLC50为0 4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 急性毒性试验 金属毒性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水生生物中重金属毒性的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206-3206,共1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早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金属的半致死浓度,但这些研究较少注意到金属的化学形态以及他们对生物产...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领域.早期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测定金属的半致死浓度,但这些研究较少注意到金属的化学形态以及他们对生物产生毒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毒性 水生生物 金属污染 预测 环境问题 半致死浓度 生态毒理学 生物毒性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金属毒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犇 李静 +3 位作者 钱海 邢光伟 陈秋云 陆荣柱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3,共5页
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也是一种拥有多个生物靶位和多重细胞效应的复杂分子,具有抗炎、抗癌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效应[1]。由于姜黄素所含的特殊的二酮类结构,最近有研究发现姜黄素可结合Fe2+和Fe3+,能阻断铁的氧... 姜黄素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也是一种拥有多个生物靶位和多重细胞效应的复杂分子,具有抗炎、抗癌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效应[1]。由于姜黄素所含的特殊的二酮类结构,最近有研究发现姜黄素可结合Fe2+和Fe3+,能阻断铁的氧化还原循环[2],提示姜黄素具有铁鳌合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金属毒性 螯合作用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重金属对秀丽线虫毒性排序的Meta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萌 余小金 +2 位作者 闵捷 刘冉 唐萌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5-209,214,共6页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重金属对秀丽线虫毒性作用的文献,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和比较重金属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大小。方法:利用ScanIt软件提取了20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以图形表达的不同重金属对秀丽线虫不同指标的毒性数据... 目的:基于已发表的重金属对秀丽线虫毒性作用的文献,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和比较重金属对秀丽线虫的毒性作用大小。方法:利用ScanIt软件提取了20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以图形表达的不同重金属对秀丽线虫不同指标的毒性数据,将相同指标进行汇总,以毒性指标终点为因变量,金属种类、浓度、暴露时间、发育期等为自变量,进行Meta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各金属对秀丽线虫死亡率影响大小次序为:汞(mercury,Hg)>铜(copper,Cu)>铅(lead,Pb)>铬(chromium,Cr)>铝(aluminum,Al)>镉(cadmiun,Cd)>钴(cobalt,Co)>镍(nickel,Ni)>锌(zinc,Zn);对体长的影响大小次序为:Pb>银(silver,Ag)>Hg>Co>Al>Cr>Zn>钙(calcium,Ca)>Ni;对世代时间的影响大小次序为:Ni>Al>Co>Ag>Cr>Zn>Cu>Pb;对头部摆动频率的影响大小次序为:Hg>Pb>Ni>Ag>Cu>Zn>Cr>Co>Cd>Al。结论:Meta回归模型可用于分析不同重金属的研究,并对重金属毒性进行有效排序,但有些浓度下的毒性仍需要结合实验进行综合分析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回归 金属毒性排序 秀丽线虫
下载PDF
温度对污泥焚烧残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残渣综合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淑静 李爱民 袁维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通过实验考察了干污泥在固定床焚烧炉中停留20min,温度分别为500℃、700℃和900℃的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r、Cu、Ni、Zn、Pb、Cd)的残留特性及形态分布规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重金属的残留率因元素和焚烧温度而异,Cu的残留率最高在80%以... 通过实验考察了干污泥在固定床焚烧炉中停留20min,温度分别为500℃、700℃和900℃的焚烧残渣中重金属(Cr、Cu、Ni、Zn、Pb、Cd)的残留特性及形态分布规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重金属的残留率因元素和焚烧温度而异,Cu的残留率最高在80%以上,Cd的最低,900℃时仅为3.4%;焚烧残渣中各重金属在稳定态的分布比例均较干污泥中有显著提高。提出了用于重金属毒性定量分析的指标——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并采用该指数对污泥和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单位质量污泥焚烧后的各残渣中重金属综合毒性均较干污泥小且随焚烧温度升高而降低,焚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无害化;并且,单位质量残渣中重金属的综合毒性也随焚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泥焚烧 Tessier五态分析法 金属形态 金属综合毒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2~4析因设计的重金属胁迫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静波 张玉钧 +4 位作者 赵南京 殷高方 肖雪 方丽 刘文清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6-385,共10页
设计实验研究多种重金属胁迫藻类的联合毒性,更有利于阐明真实环境中重金属与藻类的毒性作用过程和机理。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结合2~4析因设计方法研究重金属Hg^(2+)、Cd^(2+)、Cu^(2+)和Zn^(2+)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得... 设计实验研究多种重金属胁迫藻类的联合毒性,更有利于阐明真实环境中重金属与藻类的毒性作用过程和机理。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结合2~4析因设计方法研究重金属Hg^(2+)、Cd^(2+)、Cu^(2+)和Zn^(2+)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作用,得到主效应Hg、Cd、Cu、Zn以及交互作用Hg*Cu、Hg*Zn和Hg*Cu*Zn对蛋白核小球藻潜在最大量子效率F_v/F_m具有显著性影响(Sig.<0.05)的结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联合重金属浓度与藻类光合活性抑制率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得到模型表达式:y[%]=-22.557+19.926Hg+5.282Cu+0.015Zn+0.029Hg~*Zn-0.002Hg~*Cu~*Zn,并对联合重金属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机理做出解释;通过对模型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实验验证,证明该模型可用于实验室条件下已知种类重金属Hg^(2+)、Cd^(2+)、Cu^(2+)、Zn^(2+)胁迫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核小球藻 析因设计 金属联合毒性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淑杭 周德平 +2 位作者 徐亚同 褚长彬 范洁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46-2450,共5页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 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著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mg·L-1和30.65mg·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发光杆菌 金属 毒性 金属污染 污染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