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纳米颗粒的特性及其应用于生物传感体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严艳琴(综述) 许永杰 +1 位作者 张华 莫非(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51-756,共6页
金纳米颗粒(AuNPs)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功能化的特点,成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AuNPs的合成、主要特性和表面功能化,以及它在各种传感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生物分子检测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负载光敏剂在改善恶性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孙倩 王茜 +1 位作者 吕好选 索玉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金纳米颗粒(AuNPs)是纳米医学中常用的纳米材料之一。AuNPs作为载体可以将药物精确地输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上拥有巨大潜力,是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有证据表明,光敏剂(PS)... 金纳米颗粒(AuNPs)是纳米医学中常用的纳米材料之一。AuNPs作为载体可以将药物精确地输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率。光动力疗法(PDT)在治疗肿瘤上拥有巨大潜力,是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有证据表明,光敏剂(PS)通过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包被在AuNPs上,不仅能提高肿瘤细胞对PS的有效摄取,增强PDT的效率,还可以克服单纯PDT的局限性。该文综述了AuNPs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AuNPs与PDT相结合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金纳米颗粒 光动力疗法 光敏剂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绿色合成研究进展
3
作者 何宽 陈榕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制备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中绿色合成法主要表现出制备流程简单,环境友好并可能具有协同生物效应的优点。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以植物、藻类、真菌和细菌等天然试剂为原材料绿色合成AuNPs的研究进展。当前金纳米颗粒的... 制备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中绿色合成法主要表现出制备流程简单,环境友好并可能具有协同生物效应的优点。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以植物、藻类、真菌和细菌等天然试剂为原材料绿色合成AuNPs的研究进展。当前金纳米颗粒的绿色合成法存在制备过程中形状和表面修饰可控性不足,多组分萃取液合成过程当中涉及的完整机理和确切的代谢产物仍不十分清楚等问题,还需要进行详细研究,以拓展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植物 藻类 真菌 细菌 绿色合成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温一帆 杨槐 +4 位作者 安家宝 樊聪敏 杜田明 贾润清 曹鹏 《纳米技术》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案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对于预防治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是指尺寸在1~100 nm的金属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生物毒性和可调节的尺寸而广受关注,目前常应用于生物分... 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案和有效的抗病毒疗法对于预防治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是指尺寸在1~100 nm的金属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低的生物毒性和可调节的尺寸而广受关注,目前常应用于生物分子传感、药物递送、疫苗制备、癌症治疗和抗菌药物等领域。正是由于AuNPs的这些特性,使其在预防和治疗已知或潜在未知的病毒感染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AuNPs在对抗病毒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涵盖了病毒检测、疫苗制备、药物递送和抗病毒治疗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AuNPs在应用开发中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病毒 病毒性疾病 检测 治疗
下载PDF
木质素还原制备金纳米颗粒及其催化性能
5
作者 李茉琰 龙杏 +2 位作者 张清桐 梁展明 闵斗勇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
自然界中的木质素来源广泛,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可再生芳香聚合物。本研究利用木质素在太阳光激发下还原Au(Ⅲ)制备金纳米颗粒(Au NPs),并将其用于催化还原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探究了不同木质素质量浓度、HAuCl_... 自然界中的木质素来源广泛,其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可再生芳香聚合物。本研究利用木质素在太阳光激发下还原Au(Ⅲ)制备金纳米颗粒(Au NPs),并将其用于催化还原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探究了不同木质素质量浓度、HAuCl_(4)浓度、光照时间等条件对Au NPs粒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纳米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Au NPs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木质素作还原剂成功制备了Au NPs,最佳制备工艺如下:木质素质量浓度为0.1 mg/mL,HAuCl_(4)浓度为1.00 mmol/L,HAuCl_(4)溶液与木质素溶液体积比为4∶1,光照时间为60 min,此条件下制得的Au NPs平均粒径为32.14 nm。此外,以亚甲基蓝(MB)和对硝基苯酚(4-NP)为污染物模型物探究了Au NPs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 NPs对MB和4-NP具有良好的光催化还原性能,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765 8和0.316 6 min^(-1)。木质素还原Au(Ⅲ)制备得到的Au NPs/木质素用于废水中染料和硝基芳香族污染物的光催化还原,不仅实现了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而且实现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金纳米颗粒 光催化降解 有机污染物 废水
下载PDF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体外转染和抗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淞 陈宏鑫 +3 位作者 徐凯 吴娟娟 吴高贤 杨斌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25-730,共6页
目的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AuNPs@LL37),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参数、体外转染效率及其抗菌能力。方法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配体交换法制备AuNPs@LL37,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收光谱;纳米粒度仪测定... 目的 制备抗菌肽LL37修饰的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 AuNPs)(AuNPs@LL37),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参数、体外转染效率及其抗菌能力。方法 通过化学还原法和配体交换法制备AuNPs@LL37,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吸收光谱;纳米粒度仪测定其水合粒径、表面电位(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超敏型二喹啉甲酸(micro bicinchoninic acid assay, micro 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量其表面固定的多肽量;荧光猝灭排除实验检测AuNPs@LL37与质粒DNA的结合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实验检测AuNPs@LL37的细胞毒性;体外转染实验检测AuNPs@LL37的转染能力;体外抗菌实验检测AuNPs@LL37的抗菌能力。结果 制备得到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35.40±1.20)mV、直径为(7.10±1.60)nm],表面固定LL37多肽的AuNPs@LL37。当AuNPs@LL37∶pDNA=5∶1时,AuNPs@LL37/pDNA Zeta电位达到正电荷饱和;荧光猝灭排除实验表明,AuNPs@LL37与DN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转染实验表明,AuNPs@LL37能够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plasmid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pEGFP-VEGF165)转染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其转染率可达(89.52±7.36)%;体外抗菌实验表明,AuNPs@LL37和AuNPs@LL37/pDNA均具有杀菌作用。结论 AuNPs@LL37是一种新型的功能化纳米颗粒,既能够作为基因载体又具有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LL37 金纳米颗粒 细胞转染 抗菌能力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陈雪 李昉 刘树峰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6期115-117,共3页
金纳米颗粒(AuNPs)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生物催化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制备方式及步骤简单,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更加灵敏、特异地检测重大疾病的核酸、蛋白、肿瘤标志物等。该文章对于AuNPs的制备... 金纳米颗粒(AuNPs)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其在生物催化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其制备方式及步骤简单,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结合可更加灵敏、特异地检测重大疾病的核酸、蛋白、肿瘤标志物等。该文章对于AuNPs的制备及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AuNPs电化学特性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H^(+)诱导金纳米颗粒组装体的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其表面拉曼增强活性
8
作者 高钰航 冯冉 王聪 《中国科技纵横》 2023年第2期102-106,123,共6页
本文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一步合成了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溶胶。用稀盐酸调整溶液中H^(+)离子浓度,诱导金纳米颗粒形成一系列尺寸的组装体。之后采用变速旋涂的方法对组装体进行分离并制成具有表面拉曼增强(SERS)活性的硅基芯片。为了准确... 本文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一步合成了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溶胶。用稀盐酸调整溶液中H^(+)离子浓度,诱导金纳米颗粒形成一系列尺寸的组装体。之后采用变速旋涂的方法对组装体进行分离并制成具有表面拉曼增强(SERS)活性的硅基芯片。为了准确研究溶液pH与金纳米颗粒组装体(AuNS)结构间的关系,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对AuNS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基于表面拉曼增强的电磁场机制,组装体能够有效放大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SPR),我们以罗丹明6G(R6G)作为探针分子对其表面拉曼增强活性进行研究,相较于单分散的金纳米颗粒,组装体制成的芯片对探针分子的拉曼信号增强了2倍。这种简单易行的增强策略对金纳米颗粒溶胶在有机分子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颗粒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鉴别人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
9
作者 周青 陆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采用金纳米颗粒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对人体正常细胞和不同种类肝癌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别。方法:将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金纳米颗粒作为基底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孵育30 min,... 目的:采用金纳米颗粒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对人体正常细胞和不同种类肝癌细胞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别。方法:将肝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金纳米颗粒作为基底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孵育30 min,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人肝癌细胞。结果:基于金纳米颗粒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能够快速检测鉴别,呈现肝癌细胞的拉曼光谱,其中包括人肝癌细胞HepG2(RSD 1.20%)、人胆管细胞型肝癌细胞HCCC-9810(RSD 11.14%)、人肝母细胞瘤细胞HuH-6(RSD 9.50%)、人肝癌细胞SK-Hep(RSD 4.60%)、人正常肝细胞HL7702(RSD 4.50%)。并且用其他肿瘤细胞进行了对照,最后对SERS图谱进行峰归属。结论:金纳米颗粒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能够对人肝癌细胞进行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金纳米颗粒 肿瘤细胞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形貌尺寸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宏妍 薛晨阳 +4 位作者 张强 王慧娟 袁艳玲 孙东 熊继军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4年第1期96-102,共7页
本文制备了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并对其形貌对光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用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采用晶种生长法成功地制备出了星形、梭形和棒状的金纳米颗粒。颗粒的形貌和大小并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表征... 本文制备了不同形貌的金纳米颗粒,并对其形貌对光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文用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颗粒,采用晶种生长法成功地制备出了星形、梭形和棒状的金纳米颗粒。颗粒的形貌和大小并采用投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了表征,结果说明,本文成功制备出了不同形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UV-Vis光谱和拉曼光谱仪对制备的颗粒的表征测试说明,不同形貌大小对颗粒有着不同的光学性能。拉曼光谱的结果说明,不同形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可以用作不同浓度分子的探针,对物质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金纳米颗粒 球星金纳米颗粒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晶种生长法(晶种法)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可视化传感器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雯雯 郭永明 +3 位作者 郑问枢 鲜于运雷 王卓 蒋兴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7-314,共8页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可视化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肉眼可见、无需大型仪器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分析检测方法。生物分子分析检测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可视化传感器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 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可视化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肉眼可见、无需大型仪器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分析检测方法。生物分子分析检测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可视化传感器在生物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可视化传感器 生物分子 评述
下载PDF
云母表面金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薇 魏莉 +1 位作者 张昕彤 白玉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87-1989,共3页
Gold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 Frens method, have been electrostatically assemblied onto mica substrat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nCl\-2 solution. The assembl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Gold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 Frens method, have been electrostatically assemblied onto mica substrate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MnCl\-2 solution. The assembl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The immersing time of bare mica in Mn\+\{2+\} solu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n\+\{2+\} solution bo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ssembled process of gold nanoparticulate monolayer. The coverage of gold particles shows periodical evolution on the immersing time of mica in MnCl\-2 solution. The higher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MnCl\-2, the shorter is the time to attain maximum coverage. An ion\|exchanged and layer\|dissociated mechanism is put forth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云母基底 组装 静电吸附 单层膜 制备 表面修饰
下载PDF
基于DN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金纳米颗粒对量子点的电化学发光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鲁理平 李娇 +2 位作者 武静 康天放 程水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纳米金颗粒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和良好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其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受纳米金颗粒的尺寸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半导体纳米晶电化学发光信号对金纳米颗粒的距离依赖性制备了DN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 纳米金颗粒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和良好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其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受纳米金颗粒的尺寸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半导体纳米晶电化学发光信号对金纳米颗粒的距离依赖性制备了DNA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首先利用循环伏安法(CV)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原位沉积金纳米颗粒(Au NPs),巯基丙酸包裹的Cd S量子点(QDs)与氨基修饰的双链DNA(ds DNA)通过酰胺键缩合,形成量子点修饰的双链DNA(QDs-ds DNA).最后将QDs-ds DNA通过ds DNA另一端的巯基组装到纳米金表面,得到Cd S QDs-DNA/Au NPs/GCE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优化电极表面QDs-ds DNA密度、金纳米颗粒沉积方法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不同传感器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如形貌和电化学阻抗等.进一步通过控制纳米金和Cd S QDs之间的DNA研究了纳米金对Cd S QDs发光信号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DNA链的长度和类型对发光信号有着重要的影响.最后将此传感器用于环境污染物的DNA损伤检测,显示出很好的灵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 金纳米颗粒 DNA 全氟辛酸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水相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菊村 卢强华 吴波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4-958,共5页
对金溶胶的水相合成工艺中的搅拌时间以及试剂的加入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搅拌时间对金溶胶特征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金溶胶制备完毕后,继续搅拌会破坏金溶胶的稳定。在所配的试剂浓度的条件下,柠檬酸钠溶液的用量在不大于... 对金溶胶的水相合成工艺中的搅拌时间以及试剂的加入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搅拌时间对金溶胶特征参数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金溶胶制备完毕后,继续搅拌会破坏金溶胶的稳定。在所配的试剂浓度的条件下,柠檬酸钠溶液的用量在不大于2ml时都可以制备稳定的金溶胶,并且金溶胶的吸光度随氯金酸用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金纳米颗粒稳定性 搅拌时间 吸光度
下载PDF
氧化铅的添加对激光诱导玻璃中金纳米颗粒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惠丹 邱建荣 +2 位作者 姜雄伟 朱从善 干福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4-448,共5页
使用飞秒激光辐照和热处理相结合,通过引入PbO,实现了在含有金离子的硅酸盐玻璃内部,有空间选择性地析出大尺寸金纳米颗粒.通过吸收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研究了氧化铅对激光诱导金纳米颗粒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铅... 使用飞秒激光辐照和热处理相结合,通过引入PbO,实现了在含有金离子的硅酸盐玻璃内部,有空间选择性地析出大尺寸金纳米颗粒.通过吸收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研究了氧化铅对激光诱导金纳米颗粒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铅的引入能抑制空穴捕获型色心生成,并促进金纳米颗粒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辐照 热处理 金纳米颗粒 氧化铅 硅酸盐玻璃 光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颗粒生长的液晶生物传感器检测酪氨酸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广 陈龙聪 +2 位作者 陈萌梦 高斌 熊兴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93-2498,共6页
基于酶介导金纳米颗粒(AuNPs)生长构建了液晶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酪氨酸(Tyr).将酪氨酸酶(TR)固定于经戊二醛活化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氯化铵/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MOAP/APTES)混合自组装修饰的玻片表面,当向玻... 基于酶介导金纳米颗粒(AuNPs)生长构建了液晶生物传感器,并用于检测酪氨酸(Tyr).将酪氨酸酶(TR)固定于经戊二醛活化的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硅烷]丙基)氯化铵/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DMOAP/APTES)混合自组装修饰的玻片表面,当向玻片表面滴加含Tyr的生长溶液时,TR催化Tyr羟基化为左旋多巴(L-Dopa),L-Dopa还原生长溶液中的AuCl-4生成AuNPs并沉积于玻片表面,导致玻片表面地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能诱导液晶取向发生变化进而调控透光量,从而实现对Tyr的检测,且检测浓度可低至6×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自组装 酪氨酸 酪氨酸酶 金纳米颗粒
下载PDF
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顺序对水相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菊村 卢强华 吴波英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2-555,共4页
在金溶胶的经典水相合成法基础上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试剂的浓度、加入顺序以及用量对金溶胶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经典方法制备金溶胶时,出现附着和团聚物,粒子的单分散性和形态较差;将试剂加入顺序颠倒以及将两种... 在金溶胶的经典水相合成法基础上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试剂的浓度、加入顺序以及用量对金溶胶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经典方法制备金溶胶时,出现附着和团聚物,粒子的单分散性和形态较差;将试剂加入顺序颠倒以及将两种试剂混合再加热所制备的金纳米颗粒的形态和单分散性较好,基本无团聚物,且产率高。说明了试剂加入顺序、浓度大小(尤其是柠檬酸三钠)及均一性影响金纳米颗粒的品质,而金溶胶的稳定性与试剂加入顺序更是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单分散性 金纳米颗粒 合成工艺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慧娟 薛晨阳 袁艳玲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7,共4页
采用晶种生长法通过改变晶种对生长溶液的体积比例、引入离子合成了棒状和星形金纳米颗粒。首先用NaBH4作为还原剂制得小粒径球形金纳米颗粒作为晶种溶液,生长溶液中引入AgNO3为辅助试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来引导... 采用晶种生长法通过改变晶种对生长溶液的体积比例、引入离子合成了棒状和星形金纳米颗粒。首先用NaBH4作为还原剂制得小粒径球形金纳米颗粒作为晶种溶液,生长溶液中引入AgNO3为辅助试剂、溴化十六烷三甲基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来引导合成形貌不同的颗粒。对制备的球状、棒状和星状金纳米颗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测试(SERS),结果表明在这三种不同形貌颗粒中星状金纳米颗粒的SERS效应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生长法 星形金纳米颗粒 紫外—可见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下载PDF
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龙平 严文静 +2 位作者 黄明明 乔维维 章建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84-90,共7页
为了提高溶菌酶的稳定性及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性能,以金纳米颗粒为核,通过表面定向修饰溶菌酶,制备了绿色、高效的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材料,研究溶菌酶与金纳米的比例、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等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溶菌酶功能化... 为了提高溶菌酶的稳定性及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性能,以金纳米颗粒为核,通过表面定向修饰溶菌酶,制备了绿色、高效的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抑菌材料,研究溶菌酶与金纳米的比例、纳米颗粒质量浓度等对抑菌效果的影响,研究溶菌酶功能化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理及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与未修饰的金纳米及单纯的溶菌酶相比,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均显著增强,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在最优条件下,0.1 g/L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可以完全杀死2种细菌,并且该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具有持久抑菌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哺乳细胞没有毒性。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活菌/死菌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溶菌酶功能化金纳米颗粒主要通过破坏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从而杀死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金纳米颗粒 抑菌活性 细胞毒性 细胞膜通透性
下载PDF
透明玻璃内部金纳米颗粒的空间选择性析出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惠丹 邱建荣 +2 位作者 姜雄伟 朱从善 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0-273,279,共5页
使用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和热处理相结合 ,在掺杂金离子的玻璃中成功诱导出金纳米颗粒。样品经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后产生暗化 ,高温热处理后显示不同深浅的红色。通过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研究了激光和X射线辐照对诱导金纳米颗粒析... 使用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和热处理相结合 ,在掺杂金离子的玻璃中成功诱导出金纳米颗粒。样品经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后产生暗化 ,高温热处理后显示不同深浅的红色。通过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研究了激光和X射线辐照对诱导金纳米颗粒析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飞秒激光或X射线辐照可以使玻璃内部金纳米颗粒析出的热处理温度降低 3 0℃和减小显色尺寸近 10nm。通过激光和X射线辐照 ,结合热处理可以在一块玻璃样品上实现多色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辐照 X射线辐照 金纳米颗粒 硅酸盐玻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