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含量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1
作者 李东梅 张思维 +2 位作者 孙建云 李拥军 李卫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37-244,共8页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评价其营养价值。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云南、陕西、福建、西藏和甘肃金耳中氨基酸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差异,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并评价其营养价值。方法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云南、陕西、福建、西藏和甘肃金耳中氨基酸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之间的差异,并采用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氨基酸比值(amino acid ratio,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R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core of RC,SRC)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对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地金耳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含量在9.25~19.50g/100g之间;必需氨基酸含量在2.72~6.07g/100g之间,占总氨基酸含量在26.6%~31.7%之间;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6.33~13.43 g/100 g之间,占总氨基酸含量在68.3%~73.4%之间。5个产地金耳中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而不同产地金耳中呈味氨基酸总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陕西<云南<福建<甘肃<西藏。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产地金耳中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评价,共提取1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5.94%。结论不同产地金耳中氨基酸含量之间虽有差异性,但均含有种类丰富的氨基酸,其营养价值高,可作为优质蛋白的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氨基酸含量 营养价值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判定金耳极性
2
作者 曹瑶 沈真辉 +5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_(1)B_(1)(13个)、A_(1)B_(2)(13个)、A_(2)B_(1)(12个)、A_(2)B_(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毛韧革菌 单孢分离物 交配型
下载PDF
金耳粉添加量对重组营养强化米质构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苟学磊 孙达锋 +3 位作者 张微思 吴素蕊 曹晶晶 罗晓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6,共6页
以粳米粉、金耳粉、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研制了金耳粉重组营养强化米,分析金耳粉添加量对重组营养强化米质构和品质的影响。对金耳粉重组营养强化米色差、质构、蒸煮品质及营养成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金耳粉添... 以粳米粉、金耳粉、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研制了金耳粉重组营养强化米,分析金耳粉添加量对重组营养强化米质构和品质的影响。对金耳粉重组营养强化米色差、质构、蒸煮品质及营养成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当金耳粉添加量为10%时,重组营养强化米具有良好的质构及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重组营养强化米 质构 蒸煮品质 营养组成
下载PDF
金耳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丽蓉 樊莹润 +5 位作者 李泽林 肖智超 谷大海 王雪峰 郑婷婷 范江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0,共6页
以金耳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金耳多糖(Tremella aurantialba polysaccharide,TAP)。采用咔唑-硫酸比色法测定TAP糖醛酸含量,考马斯亮蓝法鉴定TAP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TAP多糖含量,动物实验研究TAP... 以金耳为原料,通过水提、醇沉、脱蛋白、透析、冷冻、干燥得到金耳多糖(Tremella aurantialba polysaccharide,TAP)。采用咔唑-硫酸比色法测定TAP糖醛酸含量,考马斯亮蓝法鉴定TAP蛋白质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TAP多糖含量,动物实验研究TAP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诱导免疫力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TAP糖醛酸含量为10.08%,蛋白质含量为0.7%,多糖含量为88.29%。动物实验表明TAP能增加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促进小鼠饮食;血细胞分析表明TAP能有效增加血细胞内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降低结、盲肠pH值;促进小肠组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分泌,表明TAP能够有效逆转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力低下小鼠的生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多糖 环磷酰胺 免疫力 小鼠
下载PDF
金耳类酵母型菌株分离与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优化
5
作者 张璐 李翘楚 +2 位作者 王增利 丁强 王鸿磊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4-1160,共7页
为获得纯金耳多糖,采用担孢子弹射法分离获得金耳类酵母型菌株(EF145),通过ITS序列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测定金耳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EF145菌株的菌体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4.0)μm... 为获得纯金耳多糖,采用担孢子弹射法分离获得金耳类酵母型菌株(EF145),通过ITS序列测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测定金耳多糖的抗氧化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产胞外多糖培养基配方。结果显示:EF145菌株的菌体呈卵圆形,大小约为(2.5~4.0)μm×(2.0~4.0)μm,出芽增殖;菌落乳白色、表面凸起、光滑、湿润;其ITS序列与金耳子实体小条带一致,经Blast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该菌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7.6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51.73%,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43%。EF145菌株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蔗糖、酒石酸铵和磷酸二氮钾,EF-145菌株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 g·L^(-1)、酒石酸铵7.5 g·L^(-1)、磷酸二氢钾4 g·L^(-1)、土豆浸粉3 g·L^(-1)、维生素B 10.2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类酵母型菌株 胞外多糖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双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6
作者 刘子骐 李众琪 +1 位作者 丁强 王鸿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135,187,共8页
为提高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得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金耳酵母... 为提高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得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纤维素酶200 U/g孢子粉,果胶酶50 U/g孢子粉,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5℃,酶解pH值为4.5,料液比1∶40(g/mL),在该提取条件下,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得率为(8.41±0.36)%。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金耳酵母状孢子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06 mg/mL和19.33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酵母状孢子 多糖 双酶法 正交试验 抗氧化
下载PDF
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
7
作者 沈真辉 罗祥英 +5 位作者 赵仙伟 李梦杰 曹瑶 杨林雷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7,共16页
以生长在黑暗、白光、蓝光下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为材料,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797个(1 308... 以生长在黑暗、白光、蓝光下的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子实体为材料,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金耳子实体转色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797个(1 308个上调,489个下调);蓝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与黑暗处理的未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 617个(1 056个上调,561个下调);蓝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和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总数为152个(74个上调,78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与黑暗处理未转色子实体相比,蓝光或白光诱导的转色子实体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上调,且主要富集在翻译、肽类代谢、核糖体结构成分、结构分子活性等过程;蓝光和白光诱导的子实体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呼吸调控、跨膜运输及膜组分等相关过程。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参与核糖体、氨基酸生物合成及2-氧羧酸代谢等途径的相关基因在子实体转色过程中大部分上调表达。根据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筛选到9条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核黄素代谢等相关的色素代谢途径及差异表达基因。从蓝光和黑暗比较组中的类胡萝卜生物合成途径、核黄素代谢及其与色素合成相关的上游代谢途径中筛选出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9个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金耳子实体转色机制解析、关键功能基因挖掘及栽培过程中的光照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转录组 光质 转色 差异表达基因 GO功能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金耳和羊肚菌生长的调控解析
8
作者 杨洁 左太强 +7 位作者 顾鲁同 曾晓萍 马金骏 蒋宁 李勇 李加祥 朱素英 倪栋 《蔬菜》 2023年第10期53-56,共4页
为保障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和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促进人工栽培,发展珍稀食用菌产业,简述了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对金耳和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及相应栽培措施,同时指出当前业界存在的缺乏更深层次关于环境因子... 为保障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金耳和羊肚菌的生长环境,促进人工栽培,发展珍稀食用菌产业,简述了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对金耳和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及相应栽培措施,同时指出当前业界存在的缺乏更深层次关于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等问题。今后应注重环境因子对2种食用菌生长影响的生理生化研究与分子机制研究同步推进,以更好地为金耳和羊肚菌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金耳 羊肚菌 生长
下载PDF
金耳浆对挂面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曹瑶 杨晓君 +6 位作者 杨林雷 李荣春 李梦杰 罗祥英 沈真辉 陆青青 赵仙伟 《食品工程》 2023年第3期27-30,34,共5页
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耳浆挂面的质构、色泽、感官质量、蒸煮损失率等理化指标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耳浆的添加显著地改变了挂面质构,提高了挂面口感品质;提高挂面中的膳食纤维和钾的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添加... 对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耳浆挂面的质构、色泽、感官质量、蒸煮损失率等理化指标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金耳浆的添加显著地改变了挂面质构,提高了挂面口感品质;提高挂面中的膳食纤维和钾的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添加质量分数6%的金耳挂面赖氨酸含量增加47.92%,添加金耳浆对挂面品质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挂面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全国首个金耳新品种“中菌金耳4号”通过专家组鉴定
10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1期14-14,共1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食品安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以食用菌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聚焦核心种源,整合科研院所和龙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食品安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以食用菌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聚焦核心种源,整合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资源,构建食用菌“选育-扩繁-推广”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地培育出一批“中菌”系列优质食用菌新品种,助推我国食用菌产业打赢种业翻身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食用菌研究所 食用菌产业 金耳 食品安全 关键核心技术 科研院所 龙头企业
下载PDF
金耳总黄酮微波萃取工艺优化研究
11
作者 殷金玲 马亮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9期153-156,160,共5页
以金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金耳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金耳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金耳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为料液比1∶20(mg∶mL)、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在此实验条件下金耳总黄... 以金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金耳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金耳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结果表明,金耳总黄酮最佳萃取工艺为料液比1∶20(mg∶mL)、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在此实验条件下金耳总黄酮微波萃取率为0.6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总黄酮 微波萃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陕西洋县银耳目两种大型真菌新分布记录——金耳、胶质刺银耳
12
作者 周勇 张晓峰 +1 位作者 韩建亮 张波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本文报道了陕西洋县银耳目金耳和胶质刺银耳两种陕西重点保护大型真菌新分布记录。金耳发现于洋县境内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华阳镇,胶质刺银耳发现于陕西省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坪区域,均属于县内新分布记录。
关键词 洋县 金耳 胶质刺银耳 大型真菌 新分布
下载PDF
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野生金耳资源调查与评价
13
作者 周勇 张晓峰 +2 位作者 韩建亮 王军岗 王健龙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1-43,47,共4页
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金耳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13处野生金耳分布点,金耳在陕西省的自然分布范围扩大至太白县、宁陕县和洋县。研究表明金耳的主要生长季节为春、秋两季;首次发... 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采用随机踏查的方法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金耳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13处野生金耳分布点,金耳在陕西省的自然分布范围扩大至太白县、宁陕县和洋县。研究表明金耳的主要生长季节为春、秋两季;首次发现金耳生长在凹叶厚朴的枯立木上;海拔对金耳的自然生长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长青保护区 洋县
下载PDF
金耳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4
作者 韩志强 杨慧珍 +2 位作者 李光乐 张芳 马秉强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6期118-120,共3页
本研究对金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推动金耳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的选择。
关键词 金耳 营养成分分析 食品工业 应用领域
下载PDF
酶法提取金耳多糖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9
15
作者 汪虹 瞿伟菁 +2 位作者 曹群华 李明娟 田翠平 《食用菌》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金耳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可明显增加多糖提取率 ,确定了果胶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 1 0 %、50℃、3h,中性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 1 0 %、55℃... 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果胶酶、中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金耳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可明显增加多糖提取率 ,确定了果胶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 1 0 %、50℃、3h,中性蛋白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 1 0 %、55℃、1 h,纤维素酶作用的最佳条件是酶加量 1 0 %、35℃、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菌丝体多糖 果胶酶 蛋白酶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酶法 金耳多糖
下载PDF
去除金耳饮料发酵后味的研究
16
作者 苏槟楠 谢红 +2 位作者 刘春卉 韩建欣 刘艳萍 《饮料工业》 2002年第B03期33-34,共2页
研究了以金耳发酵液为主要原料生产饮料过程中去除菌液发酵后味的方法。通过试验得出采取 80~ 10 0℃ ,5~ 10min处理新鲜菌液 ,可基本去除后味。
关键词 金耳饮料 金耳发酵液 菌液发酵后味 去除方法
下载PDF
金耳、银耳、木耳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6
17
作者 陈龙 李文峰 +1 位作者 令博 明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2-56,共5页
以金耳、银耳、木耳为原料,分别用80%丙酮、80%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3种食用菌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体外清除自由基方法(DPPH法、O-2.清除能力和.OH清除能力),对3种食用菌多酚类物质的主要组成及体外抗氧化能... 以金耳、银耳、木耳为原料,分别用80%丙酮、80%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3种食用菌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体外清除自由基方法(DPPH法、O-2.清除能力和.OH清除能力),对3种食用菌多酚类物质的主要组成及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0%丙酮提取效果最好,3种食用菌中槲皮素含量相当,金耳和银耳中芦丁和表儿茶素含量较高,木耳中儿茶素和绿原酸含量较高;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3种食用菌提取液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其中对DPPH.与O-2.的清除能力较强,对.OH的清除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银耳 木耳 多酚 抗氧化
下载PDF
金耳菌丝体多糖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汪虹 瞿伟菁 +2 位作者 褚书地 李明娟 田翠平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1-432,443,共3页
关键词 金耳菌丝体多糖 小鼠 高脂血症 防治
下载PDF
碱水解及超滤提取金耳菌丝多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志才 刘高强 +3 位作者 章克昌 瞿伟菁 张雯 邓云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本文报道了用NaOH水解金耳菌丝体,用超滤法浓缩水解液提取金耳菌丝体多糖。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法水解金耳菌丝体的最适宜条件:碱量及浓度为25倍菌丝体重量的0.75mol/LNaOH,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4h。水解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 本文报道了用NaOH水解金耳菌丝体,用超滤法浓缩水解液提取金耳菌丝体多糖。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碱法水解金耳菌丝体的最适宜条件:碱量及浓度为25倍菌丝体重量的0.75mol/LNaOH,水解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4h。水解液经超滤浓缩、乙醇沉淀、干燥得多糖制品。其多糖含量高于54.69%,蛋白质含量低于2.5%。总提取率为4.5%,高于水提法的多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多糖 碱法提取 超滤
下载PDF
金耳发酵液多糖的制备、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邓超 付海田 +3 位作者 尚京迎 乔祉琦 赵楚 陈敬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3,共7页
探讨了金耳发酵液多糖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通过液体发酵法获得了金耳发酵液多糖,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对其总糖含量、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糖苷键类型进行测定。此外... 探讨了金耳发酵液多糖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通过液体发酵法获得了金耳发酵液多糖,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对其总糖含量、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糖苷键类型进行测定。此外,对金耳发酵液多糖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内降血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耳发酵液多糖总糖质量分数为85.85%,主要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主链以β糖苷键相连。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以及较强的清除DPPH和羟基自由基活性,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发酵 多糖 制备 化学分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