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浙江近岸海域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药机制解析
1
作者 张旨轩 王子言 +7 位作者 王泽 刘岩 刘松怡 钱鹏宇 叶欢 韩姣姣 周君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全基因组重测序 KEGG富集分析 耐药机制 致病性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洪正善 黄郁梅 +1 位作者 杨柯 曾春晖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0-12,17,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已知的群体效应系统是Agr系统和LuxS/AI-2系统,其在细菌浓度等于或大于1×10^7 CFU/mL时会被激活,通过调控相应基因,间接或直接调控生物被膜的产生和降解、细菌毒素的分泌以及细菌的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已知的群体效应系统是Agr系统和LuxS/AI-2系统,其在细菌浓度等于或大于1×10^7 CFU/mL时会被激活,通过调控相应基因,间接或直接调控生物被膜的产生和降解、细菌毒素的分泌以及细菌的生长。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寻找新方向,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生物被膜的形成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系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效应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生物被膜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苏丽婷 梁景龙 +1 位作者 郭小建 冯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为寻求一种较为实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酶解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法、FDA法、热裂解法等常见的4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SDS法提取的... 为寻求一种较为实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酶解法、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法、FDA法、热裂解法等常见的4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良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方法中,SDS法提取的DNA质量最好,检测灵敏度高,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DNA稀释至2.95 pg或更少时,SDS法还能够通过PCR将其检测出来;并且该方法的稳定性好,经济性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理想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基因组 DNA提取方法 Sodium dodecyl sulfate法
下载PDF
果汁饮料加工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研究
4
作者 邢盼盼 李南薇 +1 位作者 杨公明 邓开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从清洗过的果汁饮料加工设备的管件中采样分离细菌,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化反应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分别采用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 从清洗过的果汁饮料加工设备的管件中采样分离细菌,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化反应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分别采用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银染法和结晶学染色法均证明金色葡萄球菌能形成生物被膜,从而证明清洗后的果汁饮料加工管件中依然可能形成金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生物被膜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岩黄连栓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5
作者 庞云娟 庞兰英 +4 位作者 曾金 刘康连 梁晓玲 龙文洲 肖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62-166,共5页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和1107的要求对岩黄连栓的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适用性试验研究,比较供试品溶液稀释平皿倾注法和供试品溶液稀释薄膜过滤贴膜法优选需氧菌总数计数方法。结果表明,岩黄连栓需氧菌总数...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1106和1107的要求对岩黄连栓的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适用性试验研究,比较供试品溶液稀释平皿倾注法和供试品溶液稀释薄膜过滤贴膜法优选需氧菌总数计数方法。结果表明,岩黄连栓需氧菌总数采用1∶200供试品溶液稀释平皿倾注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采用常规1∶10平皿倾注法,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检查采用1000 mL增菌液接种法,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检查采用100 mL增菌液接种法,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的规定,为供试品溶液制备和适用性试验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连栓 医院制剂 适用性试验 微生物计数法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下载PDF
家蝇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斐 许兵红 +2 位作者 杨小林 张佑宏 史明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6-1588,共3页
为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于针刺家蝇3龄幼虫48 h后提取血淋巴,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加热处理,测定其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为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于针刺家蝇3龄幼虫48 h后提取血淋巴,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加热处理,测定其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家蝇幼虫经针刺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高温具有一定耐受性,处理温度为80~100℃时抑菌活力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60℃处理30 s至10 min对其抑菌活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Musca domestica) 抗菌物质 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云南多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戴小阳 李霞 +2 位作者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562-11564,11597,共4页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蒿(Artemisia myriantha Wall.exBess) 挥发油 抑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下载PDF
斑节对虾TSG10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8
作者 王芳 范嗣刚 +4 位作者 赵超 王鹏飞 闫路路 邱丽华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2-131,共10页
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 为探究肿瘤易感基因101(简称TSG101)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免疫应答作用,了解在细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机体发生的变化机制,本研究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实验组,以磷酸缓冲液(PBS)为对照组,通过荧光定量分析展开对斑节对虾对菌刺激的免疫应答作用。结果显示,斑节对虾的TSG10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下,斑节对虾的TSG10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12小时的TSG101 mRNA的表达量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1.60倍);在鳃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呈极显著上调(P<0.01),第6小时斑节对虾TSG101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的3.64倍)。在注射哈维弧菌第9小时,肝胰腺中的PmTSG101 mRNA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且达到最大(为对照组的2.50倍)。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斑节TSG101参与斑节对虾的先天免疫反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哈维弧菌的刺激的情况下,该基因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肿瘤易感基因101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
下载PDF
乌梅有机酸提取条件优化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薄晓玮 杨志萍 綦国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3期118-122,共5页
对乌梅总有机酸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物膜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乌梅总有机酸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及验证,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进行了测... 对乌梅总有机酸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物膜产生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乌梅总有机酸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及验证,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乌梅总有机酸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70%(体积分数)、料液比3∶40(g∶mL)、超声提取时间1.5 h及超声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乌梅总有机酸提取率为24.50%。提取物浓度为0.5MIC、MIC和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3.06%、48.24%和74.01%。因此,该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总有机酸 方法优化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生物膜
下载PDF
磷霉素抑制α-溶血素的分泌并抑制其导致的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激活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思岐 安雅男 +2 位作者 申凤鸽 于录 陈志宝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0,293,共6页
为了探讨磷霉素(fosfomycin,FOM)有效抑制α-溶血素的活性,并抑制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激活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溶血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等来确定FO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检测亚抑制浓度的FO... 为了探讨磷霉素(fosfomycin,FOM)有效抑制α-溶血素的活性,并抑制巨噬细胞相关炎性因子激活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溶血试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等来确定FO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检测亚抑制浓度的FO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产生的影响,以及在FO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下细胞水平的相关通路蛋白及炎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α-溶血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毒素,而FOM能够显著地抑制α-溶血素的活性。说明FOM通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表达,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巨噬细胞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巨噬细胞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 炎性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