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1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近5年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宇森 王富春 +1 位作者 赵晋莹 蒋海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坐骨神经痛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刺疗法由于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回顾近5年内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着重从治疗方法方面概述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 坐骨神经痛是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刺疗法由于其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回顾近5年内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着重从治疗方法方面概述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中的进展与不足,以期为本病开展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较好的科研思路和针刺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坐骨神经痛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超声辅助针刺治疗
2
作者 刘洋 车艳玲 +1 位作者 徐亦乐 李佳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针刺治疗需引发足够体感刺激以达到治疗效果。治疗前如何明确针刺位置和深度、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保障治疗安全性均为当前临床针刺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缺乏标准化、客观及量化评估方法。超声辅助可于针刺前精准定位,在施针过程中可视化... 针刺治疗需引发足够体感刺激以达到治疗效果。治疗前如何明确针刺位置和深度、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保障治疗安全性均为当前临床针刺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但缺乏标准化、客观及量化评估方法。超声辅助可于针刺前精准定位,在施针过程中可视化解剖结构及量化针刺深度。本文就超声辅助针刺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陈以国教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经验
3
作者 姚春同 成泽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面肌痉挛迁延难愈,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陈以国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工作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陈教授认为面肌痉挛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阴不足、肝气失疏而致肝亢失制为本,经筋失濡为标。肝亢失制,风气... 面肌痉挛迁延难愈,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陈以国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育工作数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陈教授认为面肌痉挛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肝阴不足、肝气失疏而致肝亢失制为本,经筋失濡为标。肝亢失制,风气外现贯穿该病始终,整体表现为面肌异常之“动”。“肝木偏亢,经筋失养”为其病机关键。治疗当遵滋肝阴疏肝气、肺金承制肝木、熄风动濡经筋。故陈教授基于《内经》独创“陈氏吊针”,结合基于圆运动独创的“腹三针”,明辨病机,谨遵辨证以论治,借助共同作用调动肺脏、恢复肝脏和经筋的生理功能治疗该病。附验案一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针刺治疗 陈以国 陈氏吊 圆运动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化痰活络饮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疗效及对其血清RBP4和SP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刘春敏 屈尧尧 常士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化痰活络饮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疗效及对其血清RBP4和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化痰活络饮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疗效及对其血清RBP4和S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化痰活络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血清RBP4及SP水平表达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两组患者SDS评分、HS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49.55±8.32)分、HSMD评分(15.39±2.48)分较对照组(57.31±8.46)分、(19.47±2.33)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RBP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RBP4(28.67±5.59)g/L及SP(45.61±10.58)pg/mL较对照组(35.38±5.32)g/L、(50.35±10.69)pg/mL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为2.04%与对照组的4.08%相当(P>0.05)。结论化痰活络饮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降低SDS、HAMD评分,改善神经功能,调降血清RBP4及SP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指导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活络饮 针刺治疗 脑卒中抑郁症 血清RBP4 血清SP
原文传递
李晨主任针刺治疗不寐经验撷萃
5
作者 刘子达 李晨(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40-1544,共5页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种生理性调节行为,主要是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李晨主任通过多年针刺临床经验,认为不寐是破坏卫气从阳入阴的规律,导...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认为睡眠是人体顺应自然界昼夜变化的一种生理性调节行为,主要是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李晨主任通过多年针刺临床经验,认为不寐是破坏卫气从阳入阴的规律,导致阴阳不能相结合为主要病机,结合快速针刺,以调整脏腑、调和营卫、调理气机为治法,在治疗不寐时屡获良效,为临床针刺治疗不寐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阴阳失合 针刺治疗 李晨
下载PDF
女性围绝经期黄褐斑的认识与针刺治疗
6
作者 张玮玉 白妍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黄褐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色素沉积性疾病。因其病因比较特殊,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故会给围绝经期的女性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本文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查阅,提出了用针刺对女性围绝经期黄褐斑进行治疗的看法,并对... 黄褐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色素沉积性疾病。因其病因比较特殊,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故会给围绝经期的女性带来很大的心理影响。本文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查阅,提出了用针刺对女性围绝经期黄褐斑进行治疗的看法,并对近几年临床中出现的副作用少、效果好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黄褐斑 针刺治疗
下载PDF
炙甘草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雪梅 杨淑莲 +2 位作者 于丽 宋广朴 刘俊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4-0047,共4页
探究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以炙甘草汤、针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西药治疗,研究组炙甘草汤、针刺治疗,分析T细胞亚群、血红蛋白水平、KP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CD3+(75.36... 探究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以炙甘草汤、针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西药治疗,研究组炙甘草汤、针刺治疗,分析T细胞亚群、血红蛋白水平、KPS评分、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CD3+(75.36±5.42%)、CD4+(48.52±4.32%)、CD4+/CD8+(1.58±0.18)高于对照组CD3+(69.42±4.63%)、CD4+(40.46±5.12%)、CD4+/CD8+(1.29±0.14),P<0.05。研究组Hb(98.89±12.87g/L)高于对照组Hb(90.12±10.45g/L),P<0.05。研究组KPS评分(68.58±2.89分)高于对照组KPS评分(73.68±3.11分),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98.00%),X2值=5.9829,P<0.05。结论 以炙甘草汤、针刺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效果显著,能改善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贫血 老年患者 炙甘草汤 针刺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吴娟 曾丹 +2 位作者 王臣锦 安珏璇 颜察利 《智慧健康》 2024年第7期138-141,145,共5页
目的 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实施中医正骨手法+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 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实施中医正骨手法+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炎病情程度(WOMAC评分)、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QOL评分)、基本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VAS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Lysholm评分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WOMAC评分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CRP、PCT、IL-6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SF-36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中医正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整体效果理想,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骨手法 针刺治疗 膝骨关节炎 疼痛情况 膝关节功能 关节炎病情程度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刘心全 齐玲玲 +2 位作者 赵晓倩 王生金 张维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在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法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1月在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牵引法治疗,观察组按照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头摇正法配合针刺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效果显著,可以疏通经络,改善颈部肌肉、血管痉挛以及血液循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头摇正法 针刺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开四关”加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治疗血液透析伴有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蔡朕 赵因 +1 位作者 王玉锋 汪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555-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开四关”加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轻、中度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60例血液透析伴有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 目的探讨“开四关”加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轻、中度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60例血液透析伴有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择针刺“开四关”加三阴交、足三里治疗,对照组选择针刺非穴。治疗8、1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贝克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分期、生活量表(Short-Form-12,SF-12)、血浆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尿素清除指数(spKt/V,简称为Kt/V)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BDI-II和MADRS分期、生活量表及血浆白蛋白及透析充分性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治疗8、16周后BDI-II及MA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BDI-II评分及MADRS评分较8周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DI-II评分及MADRS评分在治疗8、16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6周时SF-12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DI-II评分在治疗16周后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8、16周后ALB及Kt/V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周后ALB及Kt/V较8周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B及Kt/V在治疗8、16周后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针刺后遗感、断针等严重不良反应,无严重血肿。结论“开四关”加三阴交、足三里针刺治疗血液透析伴有轻、中度抑郁状态患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血液透析 抑郁状态
下载PDF
针刺治疗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Meta分析
11
作者 邓超 孔立红 +2 位作者 章红 杜娟 胡则林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3年第6期394-403,419,共11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辅助手段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针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局指标...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作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辅助手段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针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结局指标为临床妊娠率(clinical pregnancy rate,CPR)与活产率(live birth rate,LBR)。采用Pubmed等英文数据库检索英文文献,采用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4项研究,包含6659名女性纳入到这项Meta分析。针刺治疗与对照组在CPR方面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N/n=34/6659,RR=1.21,95%CI(1.09,1.35),Z=3.48,P=0.0005],LBR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N/n=13/3911,RR=1.18,95%CI(0.96,1.46),Z=0.38,P=0.12]。然而,无论是CPR(I^(2)=55%)还是LBR(I^(2)=59%)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CPR亚组分析显示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与选穴方案等因素有关。LBR亚组分析显示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与针刺次数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提高接受IVF-ET患者的CPR,但结果存在较大异质性,包括选穴方案、针刺时机在内的干预措施因素对结果的异质性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维琪 丁敏 +4 位作者 冯骅 靳长旭 张雪 顾丹妮 杜梁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6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 目的:观察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6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改良“烧山火”手法——杜氏“热补针法”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多伦多分级法(TFGS)、面神经功能指数(FNFI)、患健侧眼裂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FGS评分、FNFI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TFGS评分、FNF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健侧眼裂差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健侧眼裂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改良“烧山火”手法针刺能改善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病人的面肌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气虚血瘀型 改良“烧山火”手法 针刺治疗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效果研究
13
作者 何周欢 龚显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119-0122,共4页
探究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1.3-2022.3收治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上述指标... 探究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1.3-2022.3收治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放血配合针刺治疗是针对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状的高效治疗措施,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失眠症状,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放血 针刺治疗 痰热内扰型失眠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萌 张颖 +1 位作者 王春方 孙长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简化疼痛量表评分(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本体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后,3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NDI评分、简化MPQ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结合治疗组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在NDI评分、简化MPQ评分降低幅度更大,本体感觉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和针刺治疗均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训练 针刺治疗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洋 李星萍 +3 位作者 韩江琴 柯梓 朱洪航 陈付艳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7期86-90,共5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c,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质吞咽中枢损伤、下行传导纤维以及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吞咽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减退等病理状态,严重时可...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c,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质吞咽中枢损伤、下行传导纤维以及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吞咽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减退等病理状态,严重时可因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后康复造成巨大影响。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PSD的治疗,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神经通路的重建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行查阅筛选,发现针刺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了电针、头针、眼针、穴位注射、常规针刺以及各种特色针法。针刺选穴以颈项部腧穴为主,常用穴位包括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和翳风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
下载PDF
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海艳 张柏涛 +5 位作者 赵春生 赵凤敏 殷红 佟飞 丁广谦 潘树和 《中国康复》 2023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1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治疗,对照2组以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1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治疗,对照2组以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组2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且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尿潴留 针刺治疗 益气补血利水汤 临床疗效 尿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从“五体痹”理论探讨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经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子怡 李焕芹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82-884,共3页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也称“项痹”。《黄帝内经》中将痹病根据病位所在五体不同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结合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从“五体痹”角度辨证分型颈椎病,其中颈型颈椎病属于皮痹、肌痹,神经根...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也称“项痹”。《黄帝内经》中将痹病根据病位所在五体不同分为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结合各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从“五体痹”角度辨证分型颈椎病,其中颈型颈椎病属于皮痹、肌痹,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筋痹,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属于脉痹,脊髓型颈椎病属于骨痹。颈椎病的“五体痹”辨证分型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刺法,针至病所,为临床规范、安全、有效地针刺治疗颈椎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五体痹 黄帝内经 辨证分型 针刺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经穴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雨佳 刘静霞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代文献中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选经取穴规律。方法 纳入1990年1月—2021年12月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文献。将各...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现代文献中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选经取穴规律。方法 纳入1990年1月—2021年12月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中关于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文献。将各数据库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导入EndNote软件,提取文献作者、见刊时间、题目、各组病例数、各组平均病程、针刺处方(腧穴名称)、留针时间、频次、归经、疗程及疗效评价指标并汇总。将以上信息录入Microsoft office 2019软件中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1篇。涉及病例数1,143例,11条经脉,4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达217次。其中特定穴26个,经外奇穴7个。(2)所属经脉: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使用腧穴频次≥10次的经脉有6条,其中最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56次,25.81%);所用腧穴≥3个的经脉有5条,其中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8个,20.00%)。(3)腧穴频次: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腧穴使用频次≥5次的共16个,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球后(17次,7.83%)、太阳(16次,7.37%)、睛明(14次,6.45%)、足三里(13次,5.99%)、三阴交(12次,5.53%)。(4)特定穴和经外奇穴使用频次:特定穴共26个,累计频次为178次,占比82.03%,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交会穴(65次,29.95%),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是睛明(14次,6.45%)。经外奇穴共7个,累计频次46次,占比21.20%,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球后(17次,7.83%)。(5)分布部位:腧穴在全身各部位的分布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头面颈项(112次,51.61%)、下肢(49次,22.58%)、腰背(35次,16.13%)、上肢(14次,6.45%)和胸腹(7次,3.23%)。(6)腧穴聚类分析:对频次≥5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组小聚类群。第1组为肾俞、肝俞、脾俞、太溪、太冲、睛明、光明、足三里;第2组为合谷;第3组为太阳、三阴交、百会、丝竹空。(7)腧穴关联规则:常用的腧穴配伍组合相关性最高的前5位为太阳-三阴交;三阴交-足三里-太阳;太阳-三阴交-足三里-睛明;球后-攒竹;睛明-足三里-球后。结论 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多以补虚通脉,调整阴阳为纲,以局部取穴及上下配穴为主,注重选取特定穴,多取足三阳经、经外奇穴及足太阴脾经等腧穴,常选球后、太阳、睛明为主穴,可酌情借鉴高频次腧穴配伍选经取穴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针刺治疗 经穴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云睿 康钰芬 米勇 《新疆中医药》 2023年第3期109-111,共3页
脑卒中后导致吞咽障碍较为常见且发生率高,临床中常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可继发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脱水、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临床实践中关于传统疗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案较... 脑卒中后导致吞咽障碍较为常见且发生率高,临床中常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障碍、声音嘶哑等,可继发吸入性肺炎、低蛋白血症、脱水、营养不良,严重者可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临床实践中关于传统疗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方案较多,因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整理该病近10年相关资料及文献,对该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罗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针刺治疗后寻常狼疮1例
20
作者 张浩月 林鹏 +2 位作者 孔祥君 刘栋 张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84-484,共1页
患者女,38岁。下颌部红斑、丘疹及结节1年余,于2021年3月16日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1年前患者下颌部出现暗红色绿豆大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于外院予内服及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效果,追问病史... 患者女,38岁。下颌部红斑、丘疹及结节1年余,于2021年3月16日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1年前患者下颌部出现暗红色绿豆大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于外院予内服及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效果,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曾于美容院行下颌部针刺治疗,并引起出血,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午后潮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寻常狼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