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6篇文章
< 1 2 1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朱琪 冯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202-0205,共4页
探究肺结核(PTB)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TNQM)模式对护理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文共选取50例PTB患者,试验以2023.06-2024.06为期限,按护理管理的不同手段分为传统组(传统模式,25例)和TNQM组(TNQM模式,25例)。比较护理整体... 探究肺结核(PTB)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TNQM)模式对护理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文共选取50例PTB患者,试验以2023.06-2024.06为期限,按护理管理的不同手段分为传统组(传统模式,25例)和TNQM组(TNQM模式,25例)。比较护理整体质量水平、遵医行为及满意结局。结果 相比于传统组PTB者,TNQM组PTB者的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相比于传统组PTB者,TNQM组PTB者的遵医优良率更高(P<0.05)。相比于传统组PTB者,TNQM组PTB者的满意结局更高(P<0.05)。结论 PTB患者应用TNQM模式干预后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护理质量,且患者自身的遵医行为获得了极大改善,其对该模式普遍较为满意,可积极借鉴和持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遵医行为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晓梅 吴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疗的肺结核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3)和实验组(n=43)。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遵医行为、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肺结核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用于肺结核患者护理中护理效果好,可有效提高其遵医行为,提升了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遵医行为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羚 赵述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的3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常规组;2023年6月—2024年6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为研究组。两...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湖北省中医院的32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常规组;2023年6月—2024年6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为研究组。两组人员为同一批。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工作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评分总分为(90.12±1.25)分,低于研究组(93.89±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4,P<0.05)。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常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件数少于常规组。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入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护士专业能力,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 护理管理 专业能力 工作质量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流程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贺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200-20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后,对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有一定帮助。方法 选择了我院在2023.3至2024.3这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流程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效果。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后,对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有一定帮助。方法 选择了我院在2023.3至2024.3这一期间收治的120名血液透析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群体。所有患者均采用血透技术治疗并接受相关护理服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60例,采用流程管理模式)。对两组病人在完成护理后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收集与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方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得出具体结论。结果 显示: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研究组在护理质量评分、社交生活、生理和心理指标以及整体健康评分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总结来说,在血液透析的护理流程中,采用流程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护理应用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全程风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优势探究
5
作者 徐彬 《中国卫生产业》 2025年第1期133-135,146,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风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total risk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odel,TRQCM)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5—11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作为传统组,2023年12月—202... 目的探讨全程风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total risk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model,TRQCM)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青岛静康中医肾脏病医院的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5—11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作为传统组,2023年12月—2024年5月实施TRQCM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工作质量总分为(92.58±2.36)分,高于传统组的(88.47±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77,P<0.05)。观察组的职业压力水平较传统组低,心理健康水平较传统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RQCM不仅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还有效降低了职业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风险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 工作质量 职业压力 心理健康
下载PDF
ACMPE管理模式护理改善耳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6
作者 柳雨希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6期170-172,176,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ACMPE)管理模式护理改善耳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2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业达医院接诊的耳源性眩晕患者80例,根据随机1∶1掷硬币原则把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 目的探讨与分析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ACMPE)管理模式护理改善耳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2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业达医院接诊的耳源性眩晕患者80例,根据随机1∶1掷硬币原则把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ACMPE管理模式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观察时间为14 d,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两组患者的症状、生活质量改善状况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14 d期间的窒息、跌倒、坠床、误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14 d后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14 d后的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4 d后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躯体疼痛、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4 d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源性眩晕患者中应用ACMPE管理模式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沟通-监测-患者-环境管理模式护理 耳源性眩晕 不良事件 临床症状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同质化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PORT患者冲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吴志娟 杨玺 《医药前沿》 2025年第6期112-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同质化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静脉输液港(简称PORT)患者冲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PORT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冲管护理,观... 目的探讨同质化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静脉输液港(简称PORT)患者冲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PORT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冲管护理,观察组采用同质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冲管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护理人员器械操作、药物禁忌、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及两组患者癌症护理操作、PORT冲管知识及操作流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护理人员器械操作、药物禁忌、疾病相关知识评分及两组患者癌症护理操作、PORT冲管知识及操作流程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护理满意度、治疗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质化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PORT患者冲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静脉输液港 同质化管理模式 护理知识掌握水平 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冲管满意度
下载PDF
6S管理模式在消化内镜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文方 董伟琼 +1 位作者 赵红 石晓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基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17例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2023年7月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基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17例患者作为A组,另选取2023年7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实施6S管理模式的80件消化内镜,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483例患者作为B组。A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6S管理模式,比较2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B组清洗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A组(81.25%),而器械损坏率(1.25%)低于A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比较,B组均偏高(P<0.05)。结论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控制中采用基于6S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此文的研究结果为消化内镜护理后期标准制订提供了借鉴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6S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控制 清洗消毒合格率 器械损坏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立燕 祝览铭 +1 位作者 彭靖 秦璐翠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8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工作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质控小组实施前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工作后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质控小组实施前的呼吸危重症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实施期间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实施质控管理小组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前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价、健康教育宣教质量评价、应急专科能力质量评价、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消毒隔离质量评价均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管理的工作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临床工作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在复合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何钰斐 王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7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在复合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复合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23年10月至12月)和观察组(2024年1月至3月)...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在复合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复合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23年10月至12月)和观察组(2024年1月至3月),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均由科室6名护士参与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室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消毒隔离、风险质量检查、护理文件书写及辐射防护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在复合手术室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与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提升医生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理念 风险预警护理管理模式 复合手术室 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陆蕴健 徐晓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入的8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病房管理)与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入的8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病房管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为95.0%,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缩短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利于不良情绪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2
作者 张慧慧 王玲玲 +1 位作者 王静 朱颖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356-4359,共4页
目的研究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西区普通内科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采用... 目的研究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西区普通内科的1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采用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自我效能、职业积极性、职业压力、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结果观察组个人成就感评分高于对照组,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倾向、职业压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职业积极性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文书、职业技能、护理安全、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小儿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缓解工作倦怠感,调动职业积极性,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护理质量,护理管理模式认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内科 层次化激励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 职业积极性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东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3-176,共4页
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剖宫产产妇按照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产妇康复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 分析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康复及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剖宫产产妇按照护理方案分组,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2)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产妇康复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来说,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缩短康复时间,减轻疼痛,提升产后泌乳质量及护理质量,可保证产妇安全,产妇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护理 针对性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敏 陈美云 莫秀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7期2963-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疝气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2组均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17.24±4.96)min、(3.17±0.41)d]均短于对照组[(27.21±5.33)min、(4.68±0.45)d],术中出血量[(5.24±1.23)mL]少于对照组[(9.33±2.0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手术室护理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气 腹腔镜手术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生活质量 家属满意度
下载PDF
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改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在骨科大手术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和肢体肿胀发生率,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和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血循环评估准确率、体位护理合格率、康复行为训练准确率、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可提高骨科大手术后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DVT和肢体肿胀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管理模式护理 骨科大手术 卧床 深静脉血栓 血流速度 护理质量 肢体肿胀
下载PDF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杨瑞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5期162-164,183,共4页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该院行溶栓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在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该院行溶栓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生命质量[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GSES、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工作状况等CQQ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模式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可提高自我效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个案管理模式护理 脑梗死 溶栓治疗 自我效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命质量
下载PDF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然荣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和2021年6月~2022年6月分别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各30名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和2021年6月~2022年6月分别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各30名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所有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项目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30.00%、86.66%)相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6%)较低(P<0.05)。结论: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质量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亚萍 陈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8月重庆市东南医院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0)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升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8月重庆市东南医院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0)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评分、管理价值和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评分、管理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观察组的工作质量评分、工作能力评分、管理价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通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提升其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管理质量
下载PDF
责任小组管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估
19
作者 周善芝 刘静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目的评估责任小组管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泌尿外科的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2022年6月开展常规管理模式(对比组),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展责任小组管理... 目的评估责任小组管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长沙市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泌尿外科的1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1年7月—2022年6月开展常规管理模式(对比组),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展责任小组管理模式(分析组),两个时间段内科内无人员流动。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率。结果分析组的护理质量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组的管理满意度为93.75%(15/16),高于对比组的75.10%(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P<0.05)。结论开展责任小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泌尿外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和其对管理工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小组管理模式 泌尿外科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