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结构关键设计参数
1
作者 黄国庆 孙魁 +2 位作者 陈虹兵 刘文武 冯青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 为研究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直接刚度法建立了车辆-梯形轨枕轨道-隧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减振垫垂向静刚度和梯形轨枕厚度对钢轨、轨枕和隧道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振垫静刚度在15~30 kN/mm时,减振效果均达到了中等减振要求,梯形轨枕减振垫的垂向静刚度可以根据环境敏感点的具体振动超标量进行选取;与普通整体道床相比,当梯形轨枕的板中减振垫垂向静刚度为25 kN/mm时,梯形轨枕在40 Hz以上的频率范围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增加梯形轨枕厚度可以降低钢轨和轨枕的垂向位移,并通过增加参振质量的方式提高减振性能;当梯形轨枕厚度从0.15 m增至0.35 m时,钢轨垂向位移、轨枕垂向位移和隧道垂向加速度减小幅度达7.73%、和6.82%和18.18%;中等减振梯形轨枕轨道与普通整体道床衔接时,需要在梯形轨枕铺设段设置3块5.8 m过渡梯形轨枕,过渡梯形轨枕的减振垫静刚度应优先按照三级刚度过渡方案进行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轨枕轨道 减振垫刚度 轨枕厚度 轨道过渡段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减振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隧过渡段动力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娟娟 赵华卫 +2 位作者 李潇 邓世杰 徐坤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7-1054,共8页
为了设置合理的过渡段长度,最大限度地减小路基与隧道之间变形差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一轨道一路隧过渡段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以钢轨挠度变化率、车体加速度和轮... 为了设置合理的过渡段长度,最大限度地减小路基与隧道之间变形差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和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一轨道一路隧过渡段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以钢轨挠度变化率、车体加速度和轮轨力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路隧过渡段动力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路基与隧道内同时设置过渡段时,减振橡胶垫层的刚度建议值和布置方式,以及仅在隧道内设置过渡段时过渡段长度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过渡段橡胶垫层的刚度可采用分级过渡的方式,减振橡胶垫层的刚度比不宜超过2;在过渡段,以车体振动加速度为控制指标,从保障行车安全和减小过渡段维修工作量的角度出发,建议隧道内过渡段的设计长度为25~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隧过渡段 动力特性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高速铁路有砟与无砟轨道过渡段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志国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120,共3页
以大(同)西(安)高铁有砟轨道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开展轨道过渡段动力性能仿真计算,并以钢轨挠度变化率为评价指标分析过渡段有、无道砟粘结措施时的轮轨动力响应结果,从动力学角度对过渡段是否可以取消道砟粘结... 以大(同)西(安)高铁有砟轨道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开展轨道过渡段动力性能仿真计算,并以钢轨挠度变化率为评价指标分析过渡段有、无道砟粘结措施时的轮轨动力响应结果,从动力学角度对过渡段是否可以取消道砟粘结措施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无砟过渡段 道砟胶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过渡段设置与合理刚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驰易 《铁道勘测与设计》 2014年第5期6-8,28,共4页
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是地铁高等减振地段常用的轨道型式,由于其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间存在轨道刚度差,当列车通过时,势必存在钢轨挠度差,当车速较大时,过大的钢轨挠度差会对行车稳定性、安全性造成影响。基于此,以宁天城际相应工况... 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是地铁高等减振地段常用的轨道型式,由于其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间存在轨道刚度差,当列车通过时,势必存在钢轨挠度差,当车速较大时,过大的钢轨挠度差会对行车稳定性、安全性造成影响。基于此,以宁天城际相应工况为例,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自编程序计算探讨了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与普通整体道床之间设置刚度过渡段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过渡段橡胶隔振垫的合理刚度取值范围为0.030N/mm3~0.065N/mm3,为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过渡段的轨道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隔振垫减振轨道 过渡段 刚度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梯形轨道-板式无砟轨道过渡段设置方案比选 被引量:1
5
作者 韦臻 王伟华 臧传臻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7-80,84,共5页
梯形轨道和板式无砟轨道整体刚度差异较大,为实现线路刚度平顺过渡,需在两种轨道结构之间设置刚度过渡段。本文提出了四种不同长度和刚度的过渡段设置方案,通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四种过渡段设置方案对列车运行平稳... 梯形轨道和板式无砟轨道整体刚度差异较大,为实现线路刚度平顺过渡,需在两种轨道结构之间设置刚度过渡段。本文提出了四种不同长度和刚度的过渡段设置方案,通过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四种过渡段设置方案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安全性和轨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过渡段后车体动力响应指标明显改善;设置过渡段时采用二级过渡比一级过渡更为合理;采用二级过渡段设置方案时,增加过渡段长度可改善车体动力响应指标,但过渡段长度大于36 m后对过渡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梯形轨道-板式无砟轨道过渡段建议采用二级过渡方案,过渡段长度取6块梯枕对应的3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过渡段方案 数值模拟 梯形轨道 钢轨挠度变化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