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9篇文章
< 1 2 1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藤茶预防足月新生儿皮肤中毒性红斑临床观察
1
作者 吴波 郭爱英 +1 位作者 余恭飞(指导) 马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钩藤茶预防足月新生儿皮肤中毒性红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第1次母乳... 目的评价口服钩藤茶预防足月新生儿皮肤中毒性红斑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新生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第1次母乳喂养后口服钩藤茶5 ml,且2次/d,共服3 d。统计分析2组新生儿皮肤红斑、脓疱、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情况及24 h二便情况。结果试验组皮肤红斑及脓疱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时和出生24 h,2组经皮胆红素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8 h及72 h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24 h,试验组大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2组小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钩藤茶对新生儿皮肤具有保护作用,促进24 h大便的排出并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毒 剖宫产 足月分娩 钩藤 新生儿护理
下载PDF
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晓娟 左冬冬 于孙婉琪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应用历史悠久。本文查阅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钩藤主要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炎症... 钩藤始载于《名医别录》,应用历史悠久。本文查阅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钩藤主要含有生物碱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等成分,具有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炎症因子及其相关通路、降脂、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纤维化、抗抑郁、抗癌和调整肠道菌群等作用,主要作用于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RhoA/ROCK1、ERK/MAPK、p38MAPK/MAPK、JNK/MAPK、Akt/eNOS、PI3K/Akt、ERK1/2、p27Kip1、PI3K/Akt/GSK-3β、Src/STAT3和HIF-1α/EMT信号通路,发挥治疗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肺纤维化等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沈文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肝阳上亢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眩晕残障程度,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副作用,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肝阳上亢型 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
下载PDF
钩藤药材的特征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其与不同基原、混伪品的鉴别
4
作者 何雨晴 陈盛君 +4 位作者 周海琴 钱润 顾超 谢思梅 文红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钩藤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钩藤不同基原样品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43批不同产地钩藤药材的特征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然后对钩...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钩藤药材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同时对钩藤不同基原样品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43批不同产地钩藤药材的特征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然后对钩藤不同基原样品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结果建立了钩藤药材UPLC特征图谱,标定了13个共有峰,并指认峰2为儿茶素、峰3为绿原酸、峰4为隐绿原酸、峰7为异绿原酸B、峰8为异去氢钩藤碱、峰9为异钩藤碱、峰10为去氢钩藤碱、峰11为异绿原酸C、峰12为钩藤碱和峰13为喜果苷。通过聚类分析可将43批钩藤药材按照产地分为5类。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江西、湖南产钩藤药材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为0.264~2.904分。通过特征图谱可将钩藤不同基原样品及其混伪品进行有效区分。结论建立的UPLC特征图谱可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且本研究发现江西、湖南产钩藤药材质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超高液相色谱 不同基原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真伪鉴别
下载PDF
钩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谭桂玉 万凌云 +2 位作者 张坤 彭凤 韦树根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是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品种之一,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药用历史悠久。钩藤生物碱是钩藤的主要药效成分,对缓解药物成瘾、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其方药天麻钩藤饮、复方钩藤降压片...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是广西区域特色药材品种之一,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药用历史悠久。钩藤生物碱是钩藤的主要药效成分,对缓解药物成瘾、阿尔茨海默症、高血压等疾病具有显著功效,其方药天麻钩藤饮、复方钩藤降压片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研究技术的进步,钩藤生物碱及其方药的治病机理正在不断被发现。本文收集近十年钩藤相关研究文献,以钩藤的药效物质为基础,总结钩藤生物碱及其方药的药理研究成果,分析钩藤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为钩藤的新药研发或新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生物碱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钩藤Ur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6
作者 李永权 刘淼 +4 位作者 上官黎阳 王晓红 胡涛 唐柳 张明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克隆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中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logan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对UrLAMT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进行分析,并对UrLAMT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为进... 【目的】克隆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中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logan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对UrLAMT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进行分析,并对UrLAMT及其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UrLAMT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基于钩藤的转录组数据设计引物,采用PCR从钩藤cDNA中克隆UrLAMT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UrLAMT在钩藤不同组织(根、茎、叶、花、果实、钩)中的表达,以及对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遮光/复光胁迫的响应;利用FPNI-PCR技术克隆UrLAMT上游启动子序列,并验证其活性,结合酵母单杂交试验,分析相应转录因子与UrLAMT启动子的调控关系。【结果】克隆得到钩藤UrLAMT序列,其长度为1137 bp,共编码378个氨基酸。UrLAMT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2.64 ku,理论等电点为5.76,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不含跨膜结构,定位在细胞质中;UrLAMT基因在钩藤叶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UrLAMT均能响应MeJA和光;其与短小蛇根草和长春花的进化关系较近。UrLAMT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141 bp,除核心响应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光响应元件,UrLAMT启动子在酵母中与光调控转录因子HY5存在相互作用。【结论】获得了UrLAMT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其在钩藤叶中表达量最高,可能受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马钱苷酸甲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启动子克隆 酵母单杂交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探究异钩藤碱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胡霞 李淳 +2 位作者 余雯靖 黄维琳 李先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01-607,共7页
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IHY)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HF)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CON)组、CCl_(4)组、IHY 20 mg/kg组和IHY 40 mg/kg组,每组各10只。20%CCl_(4)橄榄油溶液(0.05 ml/10 g)灌胃8周制... 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IHY)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HF)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CON)组、CCl_(4)组、IHY 20 mg/kg组和IHY 40 mg/kg组,每组各10只。20%CCl_(4)橄榄油溶液(0.05 ml/10 g)灌胃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5周开始每天连续灌胃给予IHY治疗4周。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别采用溴甲酚绿法、丙氨酸底物法及天门冬氨酸底物法检测。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沉积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1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4-羟基壬烯醛(4-HNE)含量。制备肝组织单细胞悬液,使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L-6、TNF-α、TGF-β1、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1)及沉默信号调节因子3(SIRT3)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CON组相比,CCl_(4)组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细胞样结节再生,中央静脉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和大量蓝色胶原纤维沉积;COL1A1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肝功能明显下降;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ROS、MDA及4-HNE水平明显增加,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降低,线粒体损伤明显加剧。与CCl_(4)组相比,IHY连续给药4周后,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胶原沉积明显减少,COL1A1和MM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肝功能明显改善;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降低;ROS、MDA及4-HNE的水平也明显下降,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IHY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肝纤维化 线粒体 氧化应激 小鼠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卒中后眩晕患者的效果
8
作者 陈晓瑜 张慧慧 +1 位作者 张瑜 上官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卒中后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卒中后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消失时间和眩晕程度[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水平、血清学指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A、BA血流速度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GRP、CK-MB、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卒中后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眩晕症状,加快脑部动脉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信号传导,促进眩晕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 倍他司汀 卒中 眩晕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PLC-VWD法测定钩藤不同部位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9
作者 徐鲜钧 文佳珂 李晋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期53-55,59,共4页
目的 采用HPLC-VWD法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和上梅乡生产的钩藤根、叶、带钩茎枝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钩藤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VWD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AQ-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 目的 采用HPLC-VWD法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和上梅乡生产的钩藤根、叶、带钩茎枝中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钩藤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HPLC-VWD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AQ-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建立测定钩藤不同部位4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50~400.00μg/mL(r=0.999 9)、1.00~20.00μg/mL(r=0.999 7)、1.25~200.00μg/mL(r=0.999 8)、1.25~200.00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5.0%~105%;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RSD<5.0%;2个产地钩藤不同部位的4种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绿原酸、隐绿原酸在叶中含量较高,毛钩藤碱在根部含量较高,异去氢钩藤碱在根部的含量低于带钩茎枝和叶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度高,可用于钩藤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比2个产地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上梅乡钩藤叶的绿原酸含量优于五夫镇钩藤,隐绿原酸的含量则相反;五夫镇钩藤的异去氢钩藤碱含量整体上优于上梅乡钩藤;在根部,毛钩藤碱含量最高,且五夫镇钩藤高于上梅乡钩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不同部位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HPLC-VWD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广西钩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徐小娜 马丽 +2 位作者 邓蓉 潘兰莹 欧阳云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优化广西钩藤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UV法检测钩藤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钩藤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利用DPPH法检测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的活性... 目的:优化广西钩藤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并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UV法检测钩藤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钩藤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利用DPPH法检测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的活性。结果: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两次,超声功率360 W,最佳提取工艺为60倍量60%乙醇、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70℃;在0.05~0.25 mg/mL范围内,随总黄酮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增大;当提取物浓度为0.25 mg/mL时,柳州、梧州、钦州、玉林和桂林等5个产地的钩藤总黄酮对DPPH的清除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2.0%、91.6%、86.9%、90.8%、85.7%和97.3%。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钩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钩藤黄酮醇提取物对DPPH具有清除作用,可为钩藤黄酮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 总黄酮 正交设计 含量测定 体外抗氧化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合点刺放血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赵美倩 马亚云 +1 位作者 王春苗 周金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8-0081,共4页
探讨天麻钩藤饮合点刺放血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2022年7月住院的80名高血压伴眩晕症病人作为受试对象,将80例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降压的同时加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 探讨天麻钩藤饮合点刺放血及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2022年7月住院的80名高血压伴眩晕症病人作为受试对象,将80例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降压的同时加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应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点刺放血疗法,并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眩晕症状积分及相关实验参数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DHI及中医眩晕症状积分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 DHI及中医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及ET-1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副作用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眩晕治疗运用天麻钩藤饮、点刺放血、盐酸倍他司汀等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血流变,减轻眩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 高血压眩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评述
12
作者 张彦彦 李晶洁 +4 位作者 龙芸鸾 杜番攀 王无忌 张仕倩 李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 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代表方,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化合物,精制工艺技术包含超滤膜技术、大孔树脂法、吸附澄清法、醇沉法。天麻钩藤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降低血压、神经功能保护、镇痛镇静、抗炎作用,在临床上常单独或联合给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在高血压、头痛、脑卒中、眩晕、创伤性脑损伤、高脂血症、老年性耳鸣等方面治疗效果颇为显著。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天麻钩藤饮的化学成分、精制工艺、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实践的研究报道进行整理综述,以期为天麻钩藤饮后续研究和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 化学成分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悦 杨志宏 +2 位作者 郭珍 康钰 周开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57-165,共9页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疾病难治。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之剂,被临床医家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且取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故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现有研...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疾病难治。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之剂,被临床医家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且取效确切。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故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现有研究结果杂乱,因此本文拟整合近十年来关于天麻钩藤饮的基础性研究。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可激活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可诱导脂质代谢、抑制神经炎症、调控自噬、防止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2B受体表达、上调B淋巴细胞瘤-2蛋白、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节5-羟色胺神经递质水平等机制发挥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本文通过综述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本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 神经系统疾病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杨莹 闫俊 +5 位作者 乔琳 叶楠 高亚亚 郭华 黄家欣 职利琴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联合组61例,基础治疗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加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联合组同时加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电针治疗。治疗2周、4周后分别对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侧下肢胫后(PT)动脉峰值流速、足背(DP)动脉峰值流速,评估患者下肢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化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感觉功能、PT动脉峰值流速、DP动脉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电针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感觉功能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平衡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PT、DP动脉峰值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下肢动脉峰值流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下肢的神经功能及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下肢偏瘫 天麻钩藤 电针 神经功能 循环功能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帕利哌酮缓释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5
作者 邱康雨 王腾 +1 位作者 曹婉 李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84-388,共5页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帕利哌酮缓释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期间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肝...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帕利哌酮缓释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期间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试验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rTMS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PANSS)评分、神经递质全脑相对功率[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水平。结果 (1)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ANS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症状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精神症状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递质: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递质5-HT、Glu、Ac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神经递质5-HT、Glu、Ac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或影响治疗不良反应,仅对照组出现1例刺痛感,调整频率后,刺痛感消失。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辅助帕利哌酮缓释片、rTMS治疗肝郁痰结证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精神症状控制,且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加减 利哌酮缓释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正天胶囊联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王丘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正天胶囊联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n=49)与联合组(n=49)。单药组给... 目的观察正天胶囊联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n=49)与联合组(n=49)。单药组给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加用正天胶囊,2组均用药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与用药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97.96%vs.81.63%,χ2=7.127,P=0.008)。用药8周后,2组急躁易怒、头目胀痛、失眠多梦、面红目赤积分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1);2组日间与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低于用药前,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1);2组血清内皮素水平低于用药前,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用药前,且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药组(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vs.16.33%,χ^(2)=0.079,P=0.779)。结论正天胶囊联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并偏头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头痛症状,降低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偏头痛 肝阳上亢型 正天胶囊 天麻钩藤颗粒 血压
原文传递
天麻钩藤饮辅治脑出血临床观察
17
作者 刘玉川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03-505,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辅治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4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肿、脑水肿、ICP指标均低于对照...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辅治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4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血肿、脑水肿、IC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S100B、NPγ水平低于对照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辅治脑出血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天麻钩藤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美艳 李红 +2 位作者 蔡秀江 杨海慧 李香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806-808,共3页
天麻钩藤饮出自重庆名医胡光慈编写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川牛膝、杜仲、桑寄生、首乌藤、朱茯神组成。方中天麻、钩藤平肝阳,息肝风,清肝热,为君药。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栀子清热泻... 天麻钩藤饮出自重庆名医胡光慈编写的《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益母草、川牛膝、杜仲、桑寄生、首乌藤、朱茯神组成。方中天麻、钩藤平肝阳,息肝风,清肝热,为君药。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扰,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利肝阳之平降,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首乌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为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 平肝潜阳 安神定志 补益肝肾 首乌藤 活血利水 中医内科 清热泻火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联合倍他司汀对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19
作者 朱家俊 刘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13-1020,共8页
目的:研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对于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比较对照组... 目的:研究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对于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60例周围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疗效、眩晕障碍调查表(DHI)和Berg平衡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HI和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DHI及BB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25%,观察组为77.5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为91.2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后周后眩晕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天麻钩藤饮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眩晕发作时的症状,控制眩晕发作的次数及程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倍他司汀 天麻钩藤 外周性眩晕 疗效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脑部血流状态、头痛程度的影响
20
作者 贾洪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放血在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3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针刺放血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放血在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3月龙口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针刺放血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脑部血流状态、头痛程度、头痛控制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放血治疗肝阳上亢证偏头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脑部血流状态,减轻头痛,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肝阳上亢证 天麻钩藤 针刺放血 血流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