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原子与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单侧双配位构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朝杰 蔡跃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5,共7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方法对单侧双配位FeN2体系(简记为S-FeN2)不同自旋多重度的稳定态、范德华力作用态和过渡态的多个电子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量和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FeN2体系三种自旋态间,Fe...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1+G(d)方法对单侧双配位FeN2体系(简记为S-FeN2)不同自旋多重度的稳定态、范德华力作用态和过渡态的多个电子态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量和振动频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FeN2体系三种自旋态间,Fe—N距离R1和N—N距离R2值均比较接近;能量最低的是15B2态,相近态有15B1、13B1和13B2,彼此能差约25kJ·mol-1.三重态电子结构复杂,单重态能量普遍偏高;基组态Fe原子与N2间存在强的σ-π电子对排斥而无有效轨道重叠和电子转移,其它组态4s13d7、4s13d64p1和3d74p1,Fe和N2间发生σ(sd)-π和π-π*轨道重叠作用,有少量电子转移,体系呈现一定的离子性特征,活化N2键长基本不超过120pm.Fe原子的电子单或双重被激发到由N2反键轨道为主要成分的分子轨道上时,能使N2活化到单键程度甚至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氮分子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煤和聚丙烯腈炭化过程中负载铁原子在表面与体相间的质量迁移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珍平 顾永达 刘振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采用XPS和Ar^+离子刻蚀技术,研究了炭化过程中铁原子在煤和聚丙烯腈表面和体相间的质量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随炭化进行铁原子由表面向体相迁移和富集;炭化温度升高.迁移和富集增加.表面浓度逐渐降低.以致铁原子沿粒子径向呈浓度梯度分布.
关键词 铁原子 聚丙烯腈 表面 体相间 质量转移 炭化
下载PDF
铁原子与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单端位构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朝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6-682,共7页
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Fe原子与N_2分子相互作用的单端位构型的直线形和弯曲形两种结构的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轨道布局及红外光谱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强的σ-σ电子对互斥作用,基组态4s^23d^6... 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Fe原子与N_2分子相互作用的单端位构型的直线形和弯曲形两种结构的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轨道布局及红外光谱等性质.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强的σ-σ电子对互斥作用,基组态4s^23d^6的Fe原子不能与N_2分子发生化学作用;当Fe原子呈现可与N_2之间发生σ-π授予反馈作用的激发组态时,Fe与N_2分子之间可形成稳定的结构;在得到的多个电子态中,能量最低的是直线形的l^3Σ^-,比Fe(a^5D)和N_2(1~Σ_g^+)能量高21.6kJ·mol^(-1),同时存在几个能量相近的电子态,如l^3Ⅱ、1~3φ;弯曲形都是不稳定态,可能是连接直线形和单侧双配位构型的过渡态;单端位构型产物相对于基态的反应物均是热力学不稳定的;单端位构型中Fe对N_2的活化作用很小,N—N键长增加不超过7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氮分子 密度泛函方法
下载PDF
纯铁γ-Fe到α-Fe和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与过渡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德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6,共11页
纯铁γ-Fe的α-Fe转变遵循过渡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这个机制本质上等同于切变而差异于扩散机制。凡是过冷含碳奥氏体的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必然服从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这是固态相变第一法则;凡是无碳铁素体必然得自过冷... 纯铁γ-Fe的α-Fe转变遵循过渡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这个机制本质上等同于切变而差异于扩散机制。凡是过冷含碳奥氏体的先共析铁素体析出,必然服从相界铁原子个体有序位移机制;这是固态相变第一法则;凡是无碳铁素体必然得自过冷无碳奥氏体,故过冷含碳奥氏体务必预先除碳,这是第二法则。珠光体分解实质上为过冷无碳奥氏体的珠光体铁素体层片的析出,等轴铁素体的析出亦然。在此不存在铁原子个体无序位移扩散机制。铁碳系统固态相变存在群体有序位移切变与过渡相界个体有序机制两类型机制,切变和扩散两类型的分类不具现实和理论意义,这是固态相变物理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相变 过渡相界 铁原子位移机制 过冷无碳奥氏体
原文传递
铁原子簇的交换劈裂和磁性研究
5
作者 李华 董建敏 +3 位作者 梅良模 胡季帆 高汝伟 丁学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用MS-Xα方法研究了Fe8原子簇(具有D6h对称)和Fe15原子簇(具有Oh对称)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原子簇中的Fe原子硬矩及其d能带中的交换壁裂性质互不相同;(2)两类原子簇中的电行分布不是均匀的,电荷倾向于从外围原子向... 用MS-Xα方法研究了Fe8原子簇(具有D6h对称)和Fe15原子簇(具有Oh对称)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原子簇中的Fe原子硬矩及其d能带中的交换壁裂性质互不相同;(2)两类原子簇中的电行分布不是均匀的,电荷倾向于从外围原子向内部原子上转移,并且被转移电子的自旋方向(正自族或负自旋)与原子簇的对称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电子结构 对称性 交换劈裂 磁性
下载PDF
铁原子簇的磁性和几何结构研究
6
作者 董建敏 孙美坤 +1 位作者 王守国 李华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59-61,共3页
用MS-Xα方法研究了Fe8原子簇(具有D6h对称)和Fe15原子簇(具有Oh对称)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原子簇中的Fe原子磁矩及其d能带中的交换劈裂性质互不相同;(2)两类原子簇中的电荷分布不是均匀的,电荷倾向于从外围原子向... 用MS-Xα方法研究了Fe8原子簇(具有D6h对称)和Fe15原子簇(具有Oh对称)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1)两种原子簇中的Fe原子磁矩及其d能带中的交换劈裂性质互不相同;(2)两类原子簇中的电荷分布不是均匀的,电荷倾向于从外围原子向内部原子上转移,并且被转移电子的自旋方向(正自旋或负自旋)与原子簇的对称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电子结构 原子磁矩 磁性 几何结构
下载PDF
侧吸附铁原子链锯齿形石墨纳米条带的输运性质的研究
7
作者 李海玲 王建明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在侧边吸附一条铁原子链的锯齿形边界石墨条带的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在侧边的铁原子链更大程度地破坏其边界态从而使其产生较明显的自旋极化.无论从能带结构还是透... 本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在侧边吸附一条铁原子链的锯齿形边界石墨条带的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吸附在侧边的铁原子链更大程度地破坏其边界态从而使其产生较明显的自旋极化.无论从能带结构还是透射率来看体系的输运性质都是自旋极化的,而且相比于中间吸附的例子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铁原子 石墨条带 自旋极化
下载PDF
铁原子团簇的红外与微波吸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茹 张清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以文献[1]中提出的金属原子团簇的电子能谱和吸收光谱理论为指导,对铁原子团簇的红外与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级铁原子团簇材料具有很强的红外吸收性能,微米级铁原子团簇... 以文献[1]中提出的金属原子团簇的电子能谱和吸收光谱理论为指导,对铁原子团簇的红外与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级铁原子团簇材料具有很强的红外吸收性能,微米级铁原子团簇材料具有很强的微波吸收性能,与文献[3]中的理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团簇 红外吸收 微波吸收材料
下载PDF
铁原子团簇对红外激光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赖晓霞 宋定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67-770,共4页
作者报道了由nm级和μ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簇,对近红外激光(波长1.06μm)和中红外激光(波长10.6μm)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铁原子团簇 红外激光 红外吸收光谱 吸收特性
下载PDF
水溶态Fe(Ⅱ)与典型铁(氢)氧化物铁原子交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庚 贡玉凤 +2 位作者 苏益明 周雪飞 张亚雷 《低碳世界》 2019年第5期1-3,共3页
铁元素的氧化还原循环已被证明会影响环境中多种重要元素的归趋,而水溶态Fe(Ⅱ)与铁(氢)氧化物的反应被发现是铁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年来铁原子交换的应用报道,综述了铁原子交换的实验方法、反应机制以及与环境污染物之间... 铁元素的氧化还原循环已被证明会影响环境中多种重要元素的归趋,而水溶态Fe(Ⅱ)与铁(氢)氧化物的反应被发现是铁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近二十年来铁原子交换的应用报道,综述了铁原子交换的实验方法、反应机制以及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57)Fe标记水溶态Fe(Ⅱ)法研究铁原子交换的体电子传导机制,详细统计了铁原子交换与重金属(包括As、Pb、Cu、Co、Mn、Ni、Zn、Cr、Sn)迁移转化和无机离子(如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以及天然有机物相互作用的情况。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铁(氢)氧化物矿物的性质和溶液条件如何影响不同的铁原子交换机制尚未深入,在该过程中重金属固定后的稳定性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态Fe(Ⅱ) (氢)氧化物 铁原子交换 体电子传导 重金属
下载PDF
玻尔兹曼分布研究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铁原子谱线的激发机制
11
作者 张蕾 WAGATSUMA Kazuaki 刘鑫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玻尔兹曼分布法,通过不同的放电参数,例如外加电压、电流和气压等,研究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激发能量为4.1-7.0eV的铁原子谱线激发机制。低激发能量曲线很好地拟合了正玻尔兹曼分布,然而较高激发能量的原子谱线与线性玻尔兹... 采用玻尔兹曼分布法,通过不同的放电参数,例如外加电压、电流和气压等,研究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中激发能量为4.1-7.0eV的铁原子谱线激发机制。低激发能量曲线很好地拟合了正玻尔兹曼分布,然而较高激发能量的原子谱线与线性玻尔兹曼曲线有很大偏差。其结果可能是由于较低等级激发由热碰撞引起,而另一方面,铁原子高位等级的激发则是铁原子和氩或氖亚稳原子间的碰撞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铁原子谱线 玻尔兹曼分布
下载PDF
铁原子团簇红外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赖晓霞 张茹 +1 位作者 苟清泉 宋定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报道了nm级和μm级粒度的铁原子团簇对红外光辐射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铁原子团簇 红外吸收光谱 吸收率 反射率 透射率
下载PDF
双核铁原子簇体系的CI计算
13
作者 王晓朋 李志儒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用INDO/CI方法研究了含有Fe-Fe键的原子簇体系[Fe_2S_2X_4]^(2-)(X=Cl,Br,I)的电子光谱及电子结构。对于这些多谱带体系,谱带波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在谱带的指认分析中,发现了πd→πd等新... 用INDO/CI方法研究了含有Fe-Fe键的原子簇体系[Fe_2S_2X_4]^(2-)(X=Cl,Br,I)的电子光谱及电子结构。对于这些多谱带体系,谱带波数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在谱带的指认分析中,发现了πd→πd等新的跃迁方式,对跃迁方式作了解释和分类,并讨论了谱带的电荷转移性质。此外,还对体系的化学键等性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INDO/CI方法 电荷转移性
下载PDF
稀磁合金中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作者 陈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4年第2期207-213,共7页
本文从稀金铁和稀铜铁合金中,找到了合金中相邻铁原子之间存在直接的交换的回旋电子电流现象,交换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4L,L 为合金中相邻两个铁原子间距,交换电子的动能为E=(h^2)/(2mλ~2(?))当E=K_BT_C 时,交换电子电流被热能K_BT_C... 本文从稀金铁和稀铜铁合金中,找到了合金中相邻铁原子之间存在直接的交换的回旋电子电流现象,交换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4L,L 为合金中相邻两个铁原子间距,交换电子的动能为E=(h^2)/(2mλ~2(?))当E=K_BT_C 时,交换电子电流被热能K_BT_C 阻塞,合金丝的绝对热电势率降为零,相邻铁原子核之间失去共振状态,进一步的计算衷明,每个铁原子有磁矩2.34μ_B,而与铁的浓度无关,在O_K 附近,相邻铁原子之间的最大作用距离是10^(-6)~10^(-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电子波 稀磁合金 磁矩 晶格 晶种 热电势率 合金
下载PDF
石墨炭负载单原子铁催化剂非均相还原NO的微观作用机理:DFT研究
15
作者 赵妍 李响 +3 位作者 黄金凯 李先春 朱亚明 王焕然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24,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经典过渡态理论,探究了石墨炭负载单原子Fe催化剂(Fe/G)异相还原NO的微观机理,并对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R机理,NO还原反应依次经历了N_(2)O形成与释放、N_(2)形成与释放四个阶段。而基于L-H机理,N...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经典过渡态理论,探究了石墨炭负载单原子Fe催化剂(Fe/G)异相还原NO的微观机理,并对催化剂失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R机理,NO还原反应依次经历了N_(2)O形成与释放、N_(2)形成与释放四个阶段。而基于L-H机理,NO还原反应主要经历了N_(2)形成与释放两个阶段。在E-R机理作用下,NO分子以N,O-down结构吸附在Fe原子上发生的NO还原反应的控速步骤能垒值仅为15.5 kJ/mol,小于其余路径控速步骤能垒值。由能垒角度分析,Fe原子上残留的活性氧被还原的能垒值高于NO还原生成N_(2)的能垒值。NO分解后残留在Fe原子表面的活性氧抑制了NO的吸附与还原,Fe原子活性位的缺失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单原子Fe的存在促进了NO还原反应的进行。由动力学角度分析,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还原速率较活性氧转移速率提升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催化剂 氮氧化物 密度泛函理论 机理 失活
下载PDF
基于单原子铁催化剂的过一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 配位结构和活性组分
16
作者 程成 任伟 +2 位作者 张晖 段晓光 王少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5-37,共23页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有毒污染物不断排入水体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人们发展高级氧化技术,其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能够氧化并矿化有毒污染物.其中,利用非均相催化剂活化的过一硫酸盐高级氧...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有毒污染物不断排入水体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这一挑战,人们发展高级氧化技术,其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能够氧化并矿化有毒污染物.其中,利用非均相催化剂活化的过一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可产生多种非自由基活性物种,如单线态氧、催化剂-过硫酸盐复合体和高价态金属,这些物种具有选择性氧化特定污染物的能力.为了实现对污染物的精准处理,需要合理设计与调控非均相催化剂的结构,以选择性地产生自由基/非自由基物种.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原子利用效率和明确可调控的活性位点结构,可高效且选择性活化过一硫酸盐,并产生多种活性组分.然而,由于活性组分多元的生成路径及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对于单原子催化剂在过一硫酸盐活化过程中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关系尚未得到深入揭示.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为优化催化剂设计、提升污染物处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围绕最具代表性的单原子铁系催化剂,系统分析并总结了在过一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中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关系.首先,简要介绍了单原子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以及活性位点结构的生成过程.然后,深入分析了单原子铁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过程的研究进展和反应特性.从理论与实验角度,详细阐述了过一硫酸盐活化过程中活性物种产生的反应原理.具体来说,探讨了自由基、单线态氧、催化剂-过硫酸盐复合体和高价铁组分在不同单原子铁位点上的生成机理及鉴别方法.进一步地,分析了单原子铁催化剂活性位点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对活性物种产生的影响,总结了调控活性位点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建立单原子铁催化剂结构与产生活性组分之间的结构-活性/选择性关系,以期为非均相过一硫酸盐活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本文还指出了基于单原子催化剂的过一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应进一步发展原位/工况条件下的表征技术,以精准捕捉活化过程中活性位点的结构演变和关键反应中间体的生成,从而更深入地揭示反应机理;此外,设计具有双金属位点的催化剂,可优化多步骤反应中不同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与电荷转移过程,实现协同催化效果.本文期望为深入理解过一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的反应机理和开发高效选择性的单原子环境催化剂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一硫酸盐活化 原子催化剂 自由基 非自由基 水处理 环境修复
下载PDF
铁铝原子在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中的扩散 被引量:48
17
作者 王兴庆 隋永江 吕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61-667,共7页
采用铁铝扩散偶,研究铁铝原子在化合反应中的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扩散偶在铁铝低共熔反应温度上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偶在低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在扩散偶铁-铝界面铁的一侧,通过铝原子的扩散,形成了富铝相金... 采用铁铝扩散偶,研究铁铝原子在化合反应中的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扩散偶在铁铝低共熔反应温度上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偶在低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在扩散偶铁-铝界面铁的一侧,通过铝原子的扩散,形成了富铝相金属间化合物FeAl3;而在高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则在铁-铝界面上,通过铁、铝原子的互扩散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Fe2Al5,并随时间向两旁生长.两种化合物均为多孔体.研究发现铁、铝原子的扩散首先沿晶界扩散,在晶界上发生反应并生成化合物,然后由晶界向晶内扩散并进行化合反应.研究测得铁铝的互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本文讨论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反应烧结 扩散偶 铁原子 原子
下载PDF
铁的单核羰基络合物中铁原子的共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义祥辉 黎乐民 徐光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原子价是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迄今为止仍缺乏严格而又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较为通用的是Pauling所下的1个定义:1个元素的原子价是指它的1个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即V_A=∑键级.此定义对只形成正常共价键的分子非常适用.但在... 原子价是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迄今为止仍缺乏严格而又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较为通用的是Pauling所下的1个定义:1个元素的原子价是指它的1个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即V_A=∑键级.此定义对只形成正常共价键的分子非常适用.但在蓬勃发展中的金属有机化学、原子簇化学及现代无机化学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在CO分子中,∑键级=3,根据Pauling共价定义则有V_c=V_o=3.这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 共价键 配合物 铁原子
原文传递
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松兰 廖代正 +3 位作者 刘瑞贤 梁树森 宋礼成 胡青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1-2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220~230nm吸收带λ_(max)的浓度效应,△λnm随络合物结构对称性增加而减小,随浓度基数增大而变大的变化关系,该类型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计算了Fe~Ⅱ分裂能△值;配体上的取... 本文研究了某些铁-硫原子簇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220~230nm吸收带λ_(max)的浓度效应,△λnm随络合物结构对称性增加而减小,随浓度基数增大而变大的变化关系,该类型络合物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归属;计算了Fe~Ⅱ分裂能△值;配体上的取代基效应,以及在二氯甲烷等溶剂中的溶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谱 -硫原子 配合物
下载PDF
铁原子间隔增大的趣味实验
20
作者 郑威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7X期69-69,共1页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会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而增大(减小)。可是,由于分子、原子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关于它们的这些性质也就无法观察到,于是我们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发明了铁原子间隔受热增大的小...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会随温度的升高(降低)而增大(减小)。可是,由于分子、原子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关于它们的这些性质也就无法观察到,于是我们利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发明了铁原子间隔受热增大的小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推导其性质。这不仅解决了微观领域无法观察的难题,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勇于创新的兴趣。一、材料直径1.5~2.0 cm的钢球1个、木板一块、铁钉4个、铁丝1段、酒精灯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原子 微观领域 化学学习 知道分子 知识的理解 中易 体积膨胀 上加热 子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