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橄榄石高温高压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永红 李小凡 +2 位作者 李扬 M.Zimmerman D.L.Kohlstedt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27-2932,共6页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铁橄榄石集合体的流变性。首先,利用高精度的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铁橄榄石集合体Fe_2SiO_4进行了高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变形试验条件为:温度1273~1423K,围压300MPa,差应力10~250MPa,应变率10^(-7)~10^...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了铁橄榄石集合体的流变性。首先,利用高精度的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铁橄榄石集合体Fe_2SiO_4进行了高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变形试验条件为:温度1273~1423K,围压300MPa,差应力10~250MPa,应变率10^(-7)~10^(-4)s^(-1),试件的最大变形量不超过20%。利用三维非线性拟合方法对蠕变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微观变形机制为扩散域和位错域,扩散域的应力指数为1左右。位错蠕变域中,干燥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力指数为5.4,活化能为781kJ/mol;含水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应力指数为3.4,活化能为516kJ/mol。实验结果表明,含水时铁橄榄石的流变强度比干燥时小一个数量级。将实验结果与铁橄榄石单晶的强度进行对比,发现铁橄榄石集合体的流变强度比铁橄榄石单晶的强度高。从而得到了铁橄榄石集合体高温高压流变性(强度)的初步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粘性 高温蠕变 三轴压缩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铁橄榄石的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石晓燕 廖曾丽 +3 位作者 张怀伟 张波 李秋菊 洪新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3年第4期74-78,共5页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700~800℃条件下,铁橄榄石的氧化过程。根据重量的变化,铁橄榄石的氧化分为四个阶段:反应孕育期、迅速反应期、缓慢反应期、反应平衡期。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瞬时反应速率增加,宏观氧化率X增大。根据铁橄榄石颗粒的特...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700~800℃条件下,铁橄榄石的氧化过程。根据重量的变化,铁橄榄石的氧化分为四个阶段:反应孕育期、迅速反应期、缓慢反应期、反应平衡期。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瞬时反应速率增加,宏观氧化率X增大。根据铁橄榄石颗粒的特点,确定其动力学模型属于带圆孔的收缩性未反应核模型。铁橄榄石刚开始氧化时是化学反应控制,生成较薄一层氧化层后受化学反应与内扩散同时控制,氧化层较厚时则受内扩散单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热重 氧化机理 氧化动力学
下载PDF
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钒尖晶石和铁橄榄石的变化规律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史志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14,共6页
为了提高钠化提钒中钒的回收率,采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矿物自动解理系统(MLA)对钒铬渣和碳酸钠混合后的熟料在焙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研究了混合料中钒尖晶石和铁橄榄石的形貌、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钒... 为了提高钠化提钒中钒的回收率,采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矿物自动解理系统(MLA)对钒铬渣和碳酸钠混合后的熟料在焙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重点研究了混合料中钒尖晶石和铁橄榄石的形貌、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钒渣氧化开始于铁橄榄石的氧化分解,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铁橄榄石逐渐转变化为钠长石和钛辉石,后又形成硅酸钠和钠长石的包裹体;铁橄榄石结构的破裂导致钒尖晶石的暴露,钒尖晶石的氧化主要包括前期Fe2+的快速向外迁移和后期晶体内部铁板钛矿和钒酸锰晶体的缓慢形成、长大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尖晶石 铁橄榄石 钠化焙烧 氧化分解
下载PDF
铁橄榄石的氧化分解及碱浸溶硅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洪阳 包焕均 +1 位作者 张文韬 张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7-173,共7页
将铁橄榄石中的氧化硅转变为易溶于碱溶液的游离态氧化硅对其硅铁分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氧化焙烧—碱浸工艺实现了铁橄榄石中氧化硅的选择性脱除。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铁橄榄石在氧化焙烧过程中先分解为Fe3O4和无定型SiO... 将铁橄榄石中的氧化硅转变为易溶于碱溶液的游离态氧化硅对其硅铁分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氧化焙烧—碱浸工艺实现了铁橄榄石中氧化硅的选择性脱除。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铁橄榄石在氧化焙烧过程中先分解为Fe3O4和无定型SiO2。随着氧化焙烧温度的升高,Fe3O4进一步氧化为γ-Fe2O3并最终转变为α-Fe2O3,此时无定型SiO2并无明显变化。当氧化焙烧温度超过1 073 K时,铁橄榄石可完全分解为无定型SiO2和铁氧化物。铁橄榄石分解的无定型SiO2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铁氧化物不反应,可通过碱浸实现铁橄榄石氧化焙烧产物中铁硅高效分离。此结论可通过铜渣处理结果进一步得以证实。铜渣经氧化焙烧—碱浸工艺可脱除87.33%的氧化硅,此时铁品位可由铜渣中的48.55%提高至浸出渣中的60.34%。研究结果为铜渣中铁硅综合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铜渣 氧化焙烧 无定型氧化硅 碱浸
下载PDF
钙铁橄榄石渣系在铜锍顶吹吹炼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荣跃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侯马冶炼厂使用铜锍顶吹吹炼工艺生产粗铜,生产初期采用常规的铁橄榄石渣系,在实际生产中因为铁橄榄石炉渣在高氧势条件下磁铁含量高,易导致炉渣泡沫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为了有效控制炉渣泡沫化,在顶吹吹炼炉试验了钙铁橄... 侯马冶炼厂使用铜锍顶吹吹炼工艺生产粗铜,生产初期采用常规的铁橄榄石渣系,在实际生产中因为铁橄榄石炉渣在高氧势条件下磁铁含量高,易导致炉渣泡沫化,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隐患。为了有效控制炉渣泡沫化,在顶吹吹炼炉试验了钙铁橄榄石渣系,试验证明,钙铁橄榄石渣系对固态磁铁的析出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锍 顶吹 粗铜 吹炼 铁橄榄石渣系
下载PDF
接近于铁橄榄石端员组份的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6
作者 高梅芬 黄铁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88-93,共6页
铁橄榄石集合体为无根岩石。外观呈铁黑色,风化面呈亮栗褐色。本文对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式的计算,其化学式为:(Mg_(0.0168)Fe_(0.9802)Mn_(0.003))_2[SiO_4],证明其为铁橄榄石的端员组... 铁橄榄石集合体为无根岩石。外观呈铁黑色,风化面呈亮栗褐色。本文对铁橄榄石集合体的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化学式的计算,其化学式为:(Mg_(0.0168)Fe_(0.9802)Mn_(0.003))_2[SiO_4],证明其为铁橄榄石的端员组份。此外,还对其进行了穆斯堡尔谱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其穆斯斑堡尔谱分析结果与人工合成的铁橄榄石数据相近,它的衍射数据及计算的晶胞参数也与JCPDS所提供的标准数据非常接近,这些进一步证明了铁橄榄石集合体的成分接近于铁橄榄石端员组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矿物学
下载PDF
高温过程中砷酸盐与铁橄榄石型铜渣的反应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大伟 赵宗文 +3 位作者 林璋 梁彦杰 康丽 彭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709-720,共12页
通过XRD、XPS、HRTEM和TCLP等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砷酸钠与铁橄榄石在1200℃下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砷酸钠进入到渣相与气相中的比例分别约为30%和70%。砷酸钠的添加使铁橄榄石结构解聚,并将其从结晶态转变为非结晶态。铁橄榄石结构变... 通过XRD、XPS、HRTEM和TCLP等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砷酸钠与铁橄榄石在1200℃下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砷酸钠进入到渣相与气相中的比例分别约为30%和70%。砷酸钠的添加使铁橄榄石结构解聚,并将其从结晶态转变为非结晶态。铁橄榄石结构变化表明,砷酸钠中的[AsO_(4)]四面体与[SiO_(4)]四面体和[FeO_(4)]四面体通过桥氧键结合形成硅酸盐玻璃结构。铁橄榄石与砷酸钠高温反应前后样品的TCLP测试结果表明,高温反应能显著降低砷酸钠的浸出毒性,样品中砷的浸出浓度由反应前的3025.52 mg/L降低到反应后的12.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砷酸钠 聚合反应 硅酸盐玻璃结构
下载PDF
安徽省绩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的研究
8
作者 戴延龄 李殿东 +1 位作者 于桂梅 赵良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6-169,170,T001,共6页
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产在安徽省绩溪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大斑晶最大粒径可达5cm,其中含有微小的磁铁矿自形晶,呈浸染状或断续脉状。在表生条件下,高铁铁橄榄石局部氧... 高铁铁橄榄石大斑晶产在安徽省绩溪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大斑晶最大粒径可达5cm,其中含有微小的磁铁矿自形晶,呈浸染状或断续脉状。在表生条件下,高铁铁橄榄石局部氧化成褐铁矿。大斑晶的外形、颜色和光泽等酷似黑钨矿。 大斑晶形成于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先从花岗岩浆中结晶出铁橄榄石的高压变晶,岩浆沿深断裂向上部运移过程中,随着氧分压的增加而氧化成高铁铁橄榄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大斑晶 花岗岩
下载PDF
铁橄榄石-莱河矿组矿物的热力学研究
9
作者 高平 《地球化学》 CAS 1980年第4期389-395,共7页
Using the method advanced by Y. Tardy et al. and expanded recently by Gao Ping for the prediction of Gibbs free energies of formation of silicates, the author has caleulated Gibbs free cnergics of formation of talaski... Using the method advanced by Y. Tardy et al. and expanded recently by Gao Ping for the prediction of Gibbs free energies of formation of silicates, the author has caleulated Gibbs free cnergics of formation of talaskite(Fe0.80^3+Fe1.60^2+Ca0.01Mg0.13)Si0.89O4,ferrifayalite(Fe0.80^3+Fe0.71^2+Ca0.02Mg0.01Mn0.22)Si0.50O4,laihunite(Fe1.00^3+Fe0.58^3+)Si0.96O4 and its ideal foumula(Fe1.00^3+ Fe0.50^2+)SiO4,which are-326.55,-319.95,-311.14 and -314.01 keal/mole,respectively,with the errors to be about ±3keal/mole.In addition,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has been estimated on the free energy of reaction(△Gr^0)of laihunite from component oxides. Th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free energy of reaction (△Gr^0) of this group of minerals from component oxides shows a tendency to vary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 with increasing Fe^3+ and decreasing Fe&2+ content. At the high temperature, △Gr^0 displays no tendency to become more negative, even under pressure-rising conditions.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for component oxides to generate minerals similar to laihunite in composi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laihunite may be an intermediate mcta-stablc phase 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oxidation-decomposition of Fe^++-rich silicates, such as fayalite, pyroxenc, ete. due to the inerease of oxygen fugaeity during the alt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热力学 铁橄榄石 硅酸盐 菜河矿
下载PDF
Al2O3-Cr2O3耐火材料与含ZnO的铁橄榄石渣之间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刘会林 《耐火与石灰》 2018年第3期29-32,共4页
在再生铜熔炼工艺中,存在于铁橄榄石渣中的ZnO会改变渣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相应地,含ZnO的再生铜熔炼渣也会影响耐火材料炉衬的侵蚀行为。因此,本工作研究了Al_2O_3-Cr2O3耐火材料和含ZnO的铁橄榄石渣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静态耐火材料... 在再生铜熔炼工艺中,存在于铁橄榄石渣中的ZnO会改变渣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相应地,含ZnO的再生铜熔炼渣也会影响耐火材料炉衬的侵蚀行为。因此,本工作研究了Al_2O_3-Cr2O3耐火材料和含ZnO的铁橄榄石渣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静态耐火材料浸渣试验以及Ar气氛中1 200℃下的Al_2O_3坩埚试验。使用装备有波长色散光谱仪(EPMA-WDS)的电子探针微观分析仪对侵蚀的耐火材料试样的微观结构和渣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ZnO含量对Al_2O_3溶解和Al_2O_3/渣界面反应的影响。使用热力学计算对Al_2O_3坩埚试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r2O3耐火材料 铁橄榄石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铜闪速熔炼炉渣中铁橄榄石相固砷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惠斌 胡彬 +3 位作者 徐圣航 曹华珍 吴旻 郑国渠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铜冶炼炉渣含有大量的铁橄榄石相,在闪速熔炼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固砷潜力。为了厘清铁橄榄石在闪速炉中的固砷条件,以Fe,Fe_(2)O_(3),SiO_(2)和CaHAsO_(4)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过程研究铁橄榄石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气氛和温度对铁橄榄石固砷... 铜冶炼炉渣含有大量的铁橄榄石相,在闪速熔炼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固砷潜力。为了厘清铁橄榄石在闪速炉中的固砷条件,以Fe,Fe_(2)O_(3),SiO_(2)和CaHAsO_(4)为原料通过高温烧结过程研究铁橄榄石的形成过程,探讨了气氛和温度对铁橄榄石固砷行为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手段对炉渣和烧结试样的成分、物相、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毒性浸出试验(TCLP)和第一性原理分析铁橄榄石固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r下烧结产物为铁橄榄石相,且当烧结温度从1000℃升高至1300℃时,铁橄榄石的砷浸出浓度从131.4 mg·L^(-1)降低到3.563 mg·L^(-1),砷浸出率从35.04%降低到0.19%,展现出比氧化烧结后的Fe_(3)-xSixO_(4)相更高的固砷稳定性。XPS结果表明,空气和Ar下形成的Si-O-As键有利于提高固化渣的稳定性,且Ar气氛和烧结温度的提高可以促进Si-O-As键的形成。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烧结产物中AsO_(4)和SiO_(4)四面体所形成的Si-O-As键以及Fe原子对AsO_(4)结构中O原子的强相互作用是铁橄榄石固化/稳定化砷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闪速熔炼 铁橄榄石 固化/稳定化 毒性浸出
原文传递
四氧化三铁在造锍熔炼铁橄榄石炉渣中的行为
12
作者 曹舒恒 夏隆巩 刘志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造锍熔炼是火法炼铜的关键工序,通常采用铁橄榄石炉渣体系(SiO_(2)-FeO_(x)-MO,M代表金属)。系统讨论了四氧化三铁的性质、生成、溶解、析出、作用,以及危害与其消除方法等,并指出以往“在造锍熔炼中,四氧化三铁熔点高、黏度大,其生成... 造锍熔炼是火法炼铜的关键工序,通常采用铁橄榄石炉渣体系(SiO_(2)-FeO_(x)-MO,M代表金属)。系统讨论了四氧化三铁的性质、生成、溶解、析出、作用,以及危害与其消除方法等,并指出以往“在造锍熔炼中,四氧化三铁熔点高、黏度大,其生成将对造锍熔炼过程产生严重不利影响”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在造锍熔炼中,四氧化三铁的生成及过饱和析出与温度、炉渣FeSiO_(2)质量比、体系中FeS和Cu_(2) S活度、SO_(2)分压等因素相关;Fe(Ⅲ)在炉渣中的溶解度决定于渣温。四氧化三铁过饱和析出于炉渣中后,炉渣黏度应按Einstein-Roscoe公式计算。此外,还对不同熔炼方法中炉渣温度和Fe SiO_(2)质量比不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法炼铜 四氧化三 造锍熔炼 铁橄榄石炉渣 炉渣黏度
下载PDF
东乌珠穆沁旗中铁陨石表面的角砾状橄榄石的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克捷 杨主明 +1 位作者 张培善 韩秀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1-324,共4页
东乌珠穆沁旗中铁陨石中有二种橄榄石。一种是陨石中基质橄榄石 ,另一种是镶嵌在陨石表面的角砾状橄榄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橄榄石中的 Fe O和 Mn O比值 ,包体矿物种类 ,包体铁纹石和镍纹石中 Fe,Ni的含量等 ,均有较大区... 东乌珠穆沁旗中铁陨石中有二种橄榄石。一种是陨石中基质橄榄石 ,另一种是镶嵌在陨石表面的角砾状橄榄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橄榄石中的 Fe O和 Mn O比值 ,包体矿物种类 ,包体铁纹石和镍纹石中 Fe,Ni的含量等 ,均有较大区别。陨石中基质橄榄石矿物是本陨石中原物质 ,而角砾状橄榄石是宇宙中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乌珠穆沁旗中陨石 基质橄榄石 原生透铁橄榄石 角砾状橄榄石 铁橄榄石
下载PDF
水、铁组分对橄榄石性质的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14
作者 刘雷 杜建国 +3 位作者 赵纪军 刘红 刘尉 田利云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90-90,共1页
为了了解含水含铁橄榄石在地球深部的物性变化特征,探讨深部低速层的成因和地球内部结构,应用基于密度泛函数理论(DFT)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系统的计算了高压下。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第一性原理 模拟方法 含水 组分 性质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深部
下载PDF
氧化铜精矿熔炼过程中铜、钴、铁的还原行为
15
作者 张磊 蒋开喜 +1 位作者 谢锋 路殿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5,共9页
针对刚果金含钴氧化铜精矿采用铁橄榄石渣型进行了焦炭还原熔炼,考察了m(CaO)/m(SiO_(2)),m(FeO)/m(SiO_(2))和焦比等对铜、钴还原率的影响.对铜、钴、铁和硅氧化物的还原顺序和还原条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借助金属氧化物还原热力学模型... 针对刚果金含钴氧化铜精矿采用铁橄榄石渣型进行了焦炭还原熔炼,考察了m(CaO)/m(SiO_(2)),m(FeO)/m(SiO_(2))和焦比等对铜、钴还原率的影响.对铜、钴、铁和硅氧化物的还原顺序和还原条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借助金属氧化物还原热力学模型与焦炭气化动力学对铜、钴、铁氧化物的还原进程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铜精矿中金属铜、钴、铁的还原分为前期的竞争性快速还原期和后期的铜、钴慢速还原期,在慢速还原期已经还原的金属铁还会发生再氧化;金属铁前期大量的竞争性还原和后期的再氧化会降低铜、钴、铁的还原率和焦炭的有效利用率.揭示了粗铜表面铁合金层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精矿 FeO还原 热力学模型 铁橄榄石
下载PDF
橄榄石集合体的简单剪切形变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永红 李小凡 +1 位作者 M.Zimmerman David L.Kohlstedt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87-2693,共7页
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富铁橄榄石集合体(Mg_(0.5),Fe_(0.5))_2SiO_4进行了高温简单剪切变形试验。试验在温度1473K和围压300MPa的条件下进行,差应力为64~153MPa,应变率为10^(-5)~10^(-3)s^(-1)。一共进行了三组试... 本文利用高精度Paterson气体介质变形装置对富铁橄榄石集合体(Mg_(0.5),Fe_(0.5))_2SiO_4进行了高温简单剪切变形试验。试验在温度1473K和围压300MPa的条件下进行,差应力为64~153MPa,应变率为10^(-5)~10^(-3)s^(-1)。一共进行了三组试验,试件的剪切变形量分别为89%,131%和200%,通过对变形后试件的反射光学显微结构分析,得到富铁橄榄石集合体动态重结晶的微观机制,由结晶各向异性分析给出晶格最优取向和波速各向异性的分布及随应变的增加而表现出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集合体 简单剪切 形变 实验研究 experiment SHEAR deformation 各向异性 剪切变形量 显微结构分析 变形试验 动态重结晶 应变率 演化特征 微观机制 试件 介质变形 反射光学 高精度 差应力
下载PDF
均匀、各向同性橄榄石在1200—1500℃温度范围内的标准电导率
17
作者 T.J.Shankland 宁佐理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1年第1期62-62,共1页
为得出用来解释地幔电导率剖面的电导率-温度图,采用了几种空问平均方法,得出适合各向同性材料的橄榄石正交电导率张量。原始数据是在温度高达1500℃,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对San Carlos橄榄石(含9%的铁橄榄石)的三个正交主轴方向的电导率... 为得出用来解释地幔电导率剖面的电导率-温度图,采用了几种空问平均方法,得出适合各向同性材料的橄榄石正交电导率张量。原始数据是在温度高达1500℃,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对San Carlos橄榄石(含9%的铁橄榄石)的三个正交主轴方向的电导率σ的测量测得的。这些测量是在1200℃时,氧气分压为10<sup>-4</sup>Pa(10<sup>-9</sup>大气压)的CO<sub>2</sub>/CO气中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温度图 温度范围 主轴方向 气中 混联 自相似 误差范围 标准曲线 几何平均
下载PDF
铜复杂资源造锍熔炼过程中MgO对铜锍和二氧化硅饱和铁硅渣相平衡的影响
18
作者 田苗 王琼琼 +2 位作者 王亲猛 李伟 郭学益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544-3559,共16页
采用高温平衡实验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铜复杂资源中MgO对造锍熔炼平衡体系铜锍及熔炼渣成分(FeO_(x)-SiO_(2)-Mg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p(SO_(2))=10kPa熔炼条件下,增加熔炼渣中MgO含量可降低渣中FeO的活度,进而降低渣中... 采用高温平衡实验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方法研究铜复杂资源中MgO对造锍熔炼平衡体系铜锍及熔炼渣成分(FeO_(x)-SiO_(2)-MgO)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p(SO_(2))=10kPa熔炼条件下,增加熔炼渣中MgO含量可降低渣中FeO的活度,进而降低渣中氧分压(p(O_(2)))、减少铜在渣中化学溶解损失量;同时,渣中FeO活度降低可促进铜锍中FeS氧化进渣,提高铜锍品位。在高硅渣型中,过量MgO易在渣中形成固相夹杂颗粒(Mg_(2)SiO_(4)-Fe_(2)SiO_(4)),导致渣黏度升高、增加渣中铜损失。当熔炼温度由1200℃升至1300℃及p(O_(2))为10-6kPa时,FeO_(x)-SiO_(2)-MgO渣中MgO的最大溶解量由3%增至8%(质量分数);渣中MgO含量增加时,可通过添加SiO_(2)熔剂调整渣型、升高熔炼温度,进而降低渣中固相析出物含量,改善熔渣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镁 铁橄榄石 铜锍熔炼 相平衡 元素分布
下载PDF
西藏澜沧江岛弧带铁橄榄玄武科马提岩岩石矿物学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文硕 康琴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2期0203-0204,共2页
研究区位于 “三江”多岛弧造山带芒康县当学地区。样品采集于上二叠统夏牙村组(P2x)地层中。结合矿物组构分析认为,该岩石应为具鬣刺结构的橄榄玄武岩,将其划分到玄武科马提岩范围内。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铁橄榄石,其次有斜长石、磁黄... 研究区位于 “三江”多岛弧造山带芒康县当学地区。样品采集于上二叠统夏牙村组(P2x)地层中。结合矿物组构分析认为,该岩石应为具鬣刺结构的橄榄玄武岩,将其划分到玄武科马提岩范围内。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铁橄榄石,其次有斜长石、磁黄铁矿、磁铁矿、火山玻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橄榄石 玄武科马提岩 岩石学特征 矿物学特征 澜沧江岛弧带
下载PDF
铜渣熔融氧化提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刘纲 朱荣 +2 位作者 王昌安 王振宙 高峰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某铜厂炼铜副产品铜渣中铁的含量高于40%,铁在铜渣中主要以铁橄榄石(2FeO·SiO_2)和Fe_3O_4的形式存在,很难直接利用。本文进行了高温熔融氧化铜渣富集提取铁的研究,先将铁橄榄石中的铁组分转化为Fe_3O_4,再通过磁选工艺回收得到铁... 某铜厂炼铜副产品铜渣中铁的含量高于40%,铁在铜渣中主要以铁橄榄石(2FeO·SiO_2)和Fe_3O_4的形式存在,很难直接利用。本文进行了高温熔融氧化铜渣富集提取铁的研究,先将铁橄榄石中的铁组分转化为Fe_3O_4,再通过磁选工艺回收得到铁精矿。所得的铁精矿品位在61%以上,能够满足高炉炼铁原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矿石 铁橄榄石 熔融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