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1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离子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演化机制
1
作者 肖桂元 朱耀琪 +2 位作者 王延伟 徐光黎 张达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1,共8页
为探究重金属Fe 3+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演化机制,以不同浓度Fe 2(SO 4)3溶液作用的饱和膨胀土为对象,开展干湿循环裂隙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与X射线衍射(XRD)试验,研究Fe 3+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的演... 为探究重金属Fe 3+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演化机制,以不同浓度Fe 2(SO 4)3溶液作用的饱和膨胀土为对象,开展干湿循环裂隙试验、扫描电镜(SEM)试验与X射线衍射(XRD)试验,研究Fe 3+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微观结构和矿物成分的演化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相同干湿次数下,随Fe 3+浓度增加,土体裂隙面积率下降;随干湿次数增加,相同浓度土体裂隙面积率总体上升;Fe 3+作用下,粒间孔隙波动性微变,黏土矿物晶体结构损伤,晶层间距减小;干湿作用后,粒间孔隙剧增,土体结构破坏,晶体损伤加剧。总结出Fe 3+作用下膨胀土干湿循环裂隙演化机制为:水分子在土体内反复迁移,劣化土体结构,形成拉应力,导致裂隙产生;Fe 3+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颗粒间距,增强抗拉强度,降低拉应力,抑制了裂隙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铁离子 干湿循环 裂隙演化
下载PDF
ZIF-8封装AuNCs荧光传感器用于铁离子的检测
2
作者 马品一 刘佳宜 +2 位作者 高德江 费强 宋大千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介绍一个适合于本科教学使用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种荧光传感器Au NCs@ZIF-8,并将其用于铁离子(Fe^(3+))的检测。MOFs具有高效吸附、聚集检测物的特点,因此选择将Au NCs封装到ZIF-8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封装后,由于Au ... 介绍一个适合于本科教学使用的综合创新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种荧光传感器Au NCs@ZIF-8,并将其用于铁离子(Fe^(3+))的检测。MOFs具有高效吸附、聚集检测物的特点,因此选择将Au NCs封装到ZIF-8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检测。封装后,由于Au NCs具有AIE特性,所以Au NCs@ZIF-8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ZIF-8是一种多孔材料,加入Fe^(3+)后,Fe^(3+)能够进入ZIF-8内部,导致Au NCs的荧光被Fe^(3+)猝灭,成功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尽管该实验步骤复杂并涉及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和表征,但它成功地整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的相关知识,且操作难度适宜。这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前沿理解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Fe^(3+)) 荧光传感器 综合创新实验 金纳米团簇(AuNCs) 金属有机骨架(MOFs)
下载PDF
外源添加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
3
作者 冯伊彤 贾硕 +7 位作者 刘麟 杨剑锋 杜磊 张文兵 石胜华 武占敏 张键 赵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 为了探究铁离子对向日葵大丽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铁离子后,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微菌核数量、粗毒素分泌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以及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铁离子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均呈现出递增趋势,相比对照,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大丽轮枝菌的生长速度最快,菌落直径为68.81 mm,增长率为21.40%;产孢量为2.58×10^(7)个/mL,增长率为21.13%;微菌核数量也随着外源添加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在培养5 d后,相比对照,其涨幅为51.53%;粗毒素分泌量在添加80μmol/L的铁离子后,增幅近1倍;细胞壁裂解酶活性随着外源铁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在80μmol/L时达到最强。此外,随着培养基中铁离子浓度的增加,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也相应增强,表现在当外源添加的铁离子浓度由0μmol/L增加至80μmol/L时,病情指数由35.00提高至62.20,增长率为77.71%。综上所述,外源添加铁离子不仅能够加速大丽轮枝菌的生长,促进产孢和微菌核的形成,还能够增强大丽轮枝菌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微菌核 铁离子
下载PDF
AAS法测定乳酸亚铁清洁验证中铁离子的残留
4
作者 杨宇敏 江桐 +1 位作者 姜昊言 朱志杰 《人参研究》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对乳酸亚铁清洁验证中残留铁离子的检出进行研究,保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有效检出。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空气-乙炔为火焰,光源为铁空心阴极灯,检测波长为248.3nm。结果铁离子在0.425-4.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目的对乳酸亚铁清洁验证中残留铁离子的检出进行研究,保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有效检出。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空气-乙炔为火焰,光源为铁空心阴极灯,检测波长为248.3nm。结果铁离子在0.425-4.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6003C-0.00012(r=0.9995);定量限为0.02μg/ml;加样回收率为88.96%。结论经试验证明,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亚 铁离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清洁验证
下载PDF
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钱国友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阐述了植酸在浓香型白酒中去除铁离子的工艺过程,对比分析了植酸处理前后的基酒质量,分析了植酸处理后的基酒在贮存过程中的坍塌效应,以及植酸在酒脚串蒸中的催化作用。
关键词 植酸 浓香型白酒 坍塌效应 铁离子 应用研究 催化作用
下载PDF
快速比色管测气井产出液中铁离子浓度方法的优化
6
作者 王瑞阳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645-648,共4页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钢制管线由于高温、高压、电腐蚀、药剂等因素面临着被腐蚀的情况。截至2022年底,大牛地气田通过电磁探伤、生产分析共发现腐蚀严重和套管穿孔气井51口。目前现场使用腐蚀监测的方法主要有电磁探伤及挂片法,但2种方... 在油气田生产过程中,钢制管线由于高温、高压、电腐蚀、药剂等因素面临着被腐蚀的情况。截至2022年底,大牛地气田通过电磁探伤、生产分析共发现腐蚀严重和套管穿孔气井51口。目前现场使用腐蚀监测的方法主要有电磁探伤及挂片法,但2种方法均面临开展周期长的问题,不能普遍运用。在管壁腐蚀过程中,铁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管线被腐蚀的情况,通过对重点井的长期监测,可以分析铁离子浓度的变化,掌握气井腐蚀情况。目前使用的3种铁离子检测方法主要有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快速比色管测铁法,快速比色管法由于其检测速度迅速、方便携带的特点较适用于现场检测[1],但现场水质较复杂,使用该方法检测时往往不能准确读数,所以需要提高其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铁离子 准确率
下载PDF
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的制备与止血性能研究
7
作者 冷帆 雷赛 +3 位作者 李留根 谢聪 韩宁 李童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Fe@CM-g-AA)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Fe@CM-g-AA微球的形貌;采用CCK-8和溶血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利用体外酶促降解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降解性;... 目的:探究铁离子功能化羧甲基甲壳素基微球(Fe@CM-g-AA)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Fe@CM-g-AA微球的形貌;采用CCK-8和溶血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利用体外酶促降解实验评价微球的生物降解性;利用体外凝血实验评价微球的促凝血性能。结果:Fe@CM-g-AA微球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在生理条件下结构稳定,在体外酶促降解至第9天时,降解超过60%,显示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Fe@CM-g-AA微球对L929和Lewis细胞均无毒性,且溶血率低于5%,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凝血实验中,相比于空白对照组,Fe@CM-g-AA微球体外凝血时间从77 s缩短至57 s,能够形成更为牢固的血凝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缩短(P<0.01)。结论:通过电子束辐照和螯合作用制备了Fe@CM-g-AA微球,该微球能够通过促进红细胞聚集和血液凝血级联反应加速血液凝固,具有作为可吸收止血材料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甲壳素 铁离子 丙烯酸 辐照接枝 止血微球
下载PDF
绿柱石中铁离子的晶格占位及致色作用
8
作者 吴晓 韩孝朕 +1 位作者 冯锡淇 郭守国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90,共14页
绿柱石族宝石颜色丰富,一直是市场上重要的宝石品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颜色绿柱石的致色机理及改色工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铁离子作为重要的致色过渡金属离子之一,其价态调控是绿柱石改色工艺的关键,所以铁离子的价态、晶格占... 绿柱石族宝石颜色丰富,一直是市场上重要的宝石品种。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颜色绿柱石的致色机理及改色工艺开展了广泛的研究。铁离子作为重要的致色过渡金属离子之一,其价态调控是绿柱石改色工艺的关键,所以铁离子的价态、晶格占位和对应的致色作用也一直是绿柱石研究的焦点。铁离子被认为可能存在于绿柱石中的铝氧八面体Al^(3+)格位、硅氧四面体Si^(4+)格位、铍氧四面体Be^(2+)格位、结构通道2a或2b位和晶格间隙6g位等位置,是蓝、绿或黄等颜色绿柱石的主要致色元素。本文通过对绿柱石的晶体结构、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晶格占位等方面文献资料的梳理及综合分析,认为Fe^(2+)和Fe^(3+)分别对蓝色和黄色绿柱石的呈色起着主导作用。当Fe^(2+)和Fe^(3+)处于晶格中不同位置时致色作用的具体差异,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铁离子 晶格占位 致色作用
下载PDF
铁离子稳定剂稳定铁离子能力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9
作者 杨东梅 陈颖祎 杨文静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3年第2期244-247,共4页
铁离子稳定剂的稳定铁离子能力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因稳定铁离子能力检测过程复杂、干扰因素多,易干扰检测结果。计算和评定各个不确定度对稳定铁离子能力检测结果的影响,从检测过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根据实验和计算得到各个不确... 铁离子稳定剂的稳定铁离子能力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因稳定铁离子能力检测过程复杂、干扰因素多,易干扰检测结果。计算和评定各个不确定度对稳定铁离子能力检测结果的影响,从检测过程确定不确定度来源,根据实验和计算得到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后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析说明各个不确定度的影响情况,并给出影响程度排序。各个不确定度按照显著性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铁离子标准溶液的体积用量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V1]>EDTA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u[c]>滴定时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的不确定度u[V](试样体积用量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V2])>滴定时所取铁离子标准溶液的体积的不确定度u[V0]>试样中铁离子稳定剂样品含量的不确定度u[b]>铁的摩尔质量的不确定度u[M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铁离子稳定剂 稳定铁离子能力
下载PDF
铁离子-单宁酸处理增强牛颈静脉综合性能
10
作者 王爱莉 周建业 +4 位作者 王德 周庆亮 王玉苗 霍美俊 汪一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5,共8页
经传统戊二醛(GA)交联的牛颈静脉易发生钙化,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GA交联基础上增加单宁酸(TA)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抗钙化效果,但也存在组织柔顺性较差的不足。根据单宁酸易与金属阳离子产生螯合作用的特性,本研究尝试应用三价... 经传统戊二醛(GA)交联的牛颈静脉易发生钙化,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在GA交联基础上增加单宁酸(TA)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抗钙化效果,但也存在组织柔顺性较差的不足。根据单宁酸易与金属阳离子产生螯合作用的特性,本研究尝试应用三价铁离子(Fe^(3+))与反应体系中的单宁酸形成螯合物,防止单宁酸过度反应,从而提高其抗钙化的综合性能。探索Fe^(3+)添加方式和pH等反应条件,分别通过单轴拉伸实验测定力学性能、大鼠皮下植入实验测定钙化水平和两点弯曲法测定血管柔顺性,筛选出优化的TA-Fe^(3+)处理方法,并对此方法处理得到的牛颈静脉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碱性条件(pH=8)下,TA处理前增加Fe^(3+)处理步骤能改善TA固定牛颈静脉的组织柔顺性,柔顺度较TA组显著改善,同时保持了TA处理的力学强度;大鼠皮下植入21和60 d后钙含量显著低于GA组[21 d:(1.71±0.41)mg/g vs(38.12±7.40)mg/g;60 d:(2.73±1.13)mg/g vs(124.19±14.22)mg/g,P<0.05),植入60 d后钙含量与TA组钙化水平相当(P>0.05);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全部符合植入医疗器械的要求。该TA-Fe^(3+)处理方案可以增强牛颈静脉综合性能,有望成为抗钙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单宁酸 铁离子 抗钙化 生物安全性
下载PDF
LO-CAT硫回收工艺铁离子流失研究
11
作者 范旭 王相平 +4 位作者 李志强 许冬亮 王孟 牛建伟 王建宇 《大氮肥》 CAS 2023年第5期289-295,共7页
为了增强煤气化硫回收系统LO-CAT溶液稳定性,提高硫化氢排放的达标率,进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IGCC电厂实际生产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机理分析及试验论证,对LO-CAT硫回收工艺应用中铁离子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考了如何将该技术更加... 为了增强煤气化硫回收系统LO-CAT溶液稳定性,提高硫化氢排放的达标率,进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以IGCC电厂实际生产为例,进行了相应的机理分析及试验论证,对LO-CAT硫回收工艺应用中铁离子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考了如何将该技术更加科学有效地加以应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回收 铁离子 螯合剂 氰根 硫氰根 自循环
下载PDF
制备时的pH对AZ31镁合金表面铁离子掺杂磷酸氢钙转化膜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龙启霏 贾素秋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为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提高医用镁合金的使用寿命,采用液相沉积法,以硝酸钙、硝酸铁及磷酸二氢钠组成的转化液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转化膜,研究了pH对成膜效果和膜层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探究了膜层的... 为改善镁合金的耐蚀性,提高医用镁合金的使用寿命,采用液相沉积法,以硝酸钙、硝酸铁及磷酸二氢钠组成的转化液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转化膜,研究了pH对成膜效果和膜层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探究了膜层的成分和形貌,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试样在Hank’s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转化液的pH为6时制备出的铁掺杂磷酸氢钙膜层能有效保护基体。最后探讨了成膜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磷酸氢钙 转化膜 铁离子 掺杂 耐蚀性 成膜机理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协同对籽用大麻浆粕铁离子的脱除
13
作者 狄友波 陈燮阳 +4 位作者 阎智锋 殷轩 邱纯利 马伟良 张向兵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182,共8页
针对籽用大麻湿法纺丝浆粕中铁离子含量过高的问题,利用壳聚糖的金属螯合性和聚乙烯醇的乳化稳定作用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吸附液,对籽用大麻浆粕进行处理,探究吸附液对铁离子的脱除效果及其最佳处理条件,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螯合机制... 针对籽用大麻湿法纺丝浆粕中铁离子含量过高的问题,利用壳聚糖的金属螯合性和聚乙烯醇的乳化稳定作用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吸附液,对籽用大麻浆粕进行处理,探究吸附液对铁离子的脱除效果及其最佳处理条件,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螯合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1∶2、吸附液质量分数为3.6%、吸附液pH值为6.5、处理温度为45℃、处理时间为30 min时,吸附液对铁离子的脱除效果最优,可将铁离子从52 mg/kg脱除至35 mg/kg,并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壳聚糖相比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钠对铁离子具有更强的螯合能力,且其对二价铁离子的结合能力强于三价铁离子;壳聚糖的强螯合性是由于壳聚糖配位原子相互距离较远且配位原子容易旋转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规则八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大麻浆粕 铁离子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铁离子在淋病奈瑟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
14
作者 郭华琦 王艳青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3年第5期307-311,共5页
本文探讨了铁离子在淋病奈瑟球菌(以下简称“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淋病防治提供思路。搜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4大数据库,查阅铁离子在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与细菌耐药相关的文献。从淋球菌黏附、... 本文探讨了铁离子在淋病奈瑟球菌(以下简称“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淋病防治提供思路。搜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 4大数据库,查阅铁离子在淋球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与细菌耐药相关的文献。从淋球菌黏附、竞争铁离子、抵抗宿主免疫系统杀伤以及人群间传播等方面分析显示:淋球菌内铁含量减少可下调细菌对宿主体内抗菌物质的敏感性;菌内铁含量较低时可通过上调铁摄取基因表达,分泌转铁蛋白/乳铁蛋白结合蛋白、铁载体、MpeR等物质,从宿主糖蛋白内抢夺铁离子,促进淋球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和播散。铁离子在淋球菌基本生存需求、抵御杀伤、传播播散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菌体内、外铁离子的浓度可增强淋球菌感染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球菌 铁离子 摄取系统 靶点治疗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铁离子代谢干预慢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杨智荟 王佳慧 +3 位作者 汪磊 彭岳 赵铁建 郑洋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9-164,共6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铁离子代谢失常所致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等因素有关。在多项研究中发现,中药可通过参与铁离子代谢,调控肝脏炎症、纤维化以及癌细胞增殖,进而干预慢性肝病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铁离子代谢在慢性肝病发...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与铁离子代谢失常所致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等因素有关。在多项研究中发现,中药可通过参与铁离子代谢,调控肝脏炎症、纤维化以及癌细胞增殖,进而干预慢性肝病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铁离子代谢在慢性肝病发展中的相关机制,及中药靶向铁离子代谢治疗慢性肝病的潜在策略,为基于铁离子代谢的慢性肝病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铁离子代谢 中医药 死亡
原文传递
用数字化实验探究酸化对铁离子氧化性的影响
16
作者 马晓君 谢天华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3年第9期53-55,共3页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为酸化的铁盐溶液比没有酸化的铁盐溶液有更强的氧化性。为此,采用数字化实验手段对酸化过程中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变化过程进行探究。结合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比较,分析加水稀释对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影...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认为酸化的铁盐溶液比没有酸化的铁盐溶液有更强的氧化性。为此,采用数字化实验手段对酸化过程中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变化过程进行探究。结合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比较,分析加水稀释对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影响、盐酸酸化对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影响和硫酸酸化对氯化铁溶液氧化性的影响,很好地证明了酸化的铁盐溶液比没有酸化的铁盐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 酸化 铁离子 氧化性 电极电位 氯化
原文传递
陕南地区硫铁矿矿区污染特征及铁离子的演变机制
17
作者 张雷岗 商磊磊 +2 位作者 韦明哲 杨群 马宏民 《陕西地质》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硫铁矿及其伴生矿石中含有重金属,低品位废矿石长期在酸性水体浸泡下,废矿渣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溶出,形成严重的次生重金属污染。通过对陕南地区硫铁矿矿区污染特征及铁离子的演变机制的研究分析工作,为硫铁矿废弃矿山精准治污、科学治... 硫铁矿及其伴生矿石中含有重金属,低品位废矿石长期在酸性水体浸泡下,废矿渣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溶出,形成严重的次生重金属污染。通过对陕南地区硫铁矿矿区污染特征及铁离子的演变机制的研究分析工作,为硫铁矿废弃矿山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有效支撑。研究结果显示,硫化物矿石表面氧化并不是均一发生的,氧化程度受介质的酸碱度、氧化剂(0_(2)和Fe^(3+))浓度、温度、细菌等因素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变矿石赋存条件以及以废矿渣为主要原料的地质聚合物新材料的运用,浸出重金属含量会大幅度降低,水质酸碱度逐渐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铁离子 演变机制 污染特征
下载PDF
油酸钠体系下铁离子活化石英的吸附特性
18
作者 赵通林 刘树永 +1 位作者 韩百岁 李龙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5,共6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通过纯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了Fe^(2+)和Fe^(3+)在油酸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下对石英的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等方法,进行了Fe^(3+)活化石英的机理...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通过纯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了Fe^(2+)和Fe^(3+)在油酸阴离子捕收剂体系下对石英的浮选行为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分析等方法,进行了Fe^(3+)活化石英的机理研究。纯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Fe^(3+)的活化作用比Fe^(2+)的强,在以Fe^(3+)为活化离子的条件下,油酸钠的捕收作用比亚油酸钠强;红外光谱分析和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难以在未经活化的石英矿物表面产生有效吸附,但油酸钠可以有效吸附在经过Fe^(3+)活化后的石英表面;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为6.0时,Fe^(3+)活化后的石英表面的正电位达到较大值,且活化后的石英基本呈正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浮选 石英 铁离子 离子捕收剂 活化
下载PDF
铁离子调控Bi_(2)O_(3)形貌的水热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剑 苏应福 +1 位作者 农华军 杨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调节KOH浓度、引入铁离子并改变Bi/Fe摩尔比或加入NaF作为修饰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Bi_(2)O_(3);采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的引入使得Bi_(2)O_(3)产物... 通过调节KOH浓度、引入铁离子并改变Bi/Fe摩尔比或加入NaF作为修饰剂,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Bi_(2)O_(3);采用XRD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紫外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铁离子的引入使得Bi_(2)O_(3)产物的形貌从微米级大颗粒变化为纳米片自组装花状结构,氟化钠的加入能形成微纳米片状结构Bi_(2)O_(3);不同Bi_(2)O_(3)样品对甲基橙有不同的光催化活性,花状结构Bi_(2)O_(3)的光催化性能高于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O_(3) 水热法 铁离子调控 光催化
下载PDF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5
20
作者 冯其明 刘谷山 +3 位作者 喻正军 卢毅屏 欧乐明 张国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6-480,共5页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中存在的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中存在的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使滑石ξ电位的符号由负变正,但滑石的天然可浮性不变;在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变得亲水,导致滑石的浮选受到抑制。其疏水性的改变是由于在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与它的零电点之间,在滑石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产生了氢氧化物沉淀的多相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离子 铁离子 滑石 吸附 抑制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