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肌肉含量的关系,探讨铁蓄积对中老年人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8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临床数据。测量受试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肉含量,检测血清铁代谢指标、骨转换及相关生化指...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肌肉含量的关系,探讨铁蓄积对中老年人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8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临床数据。测量受试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肉含量,检测血清铁代谢指标、骨转换及相关生化指标。按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水平分组,t检验比较男性、女性血清Fer正常组和Fer升高组的肌肉含量、骨转换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了解肌肉含量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肌肉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男性、女性血清Fer升高组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Fer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71.98±8.42)%vs.(78.48±7.74)%;女性:(62.63±5.20)%vs.(66.63±7.92),均P<0.05]。与男性肌肉含量相关的变量是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Fe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2、-0.56、-0.40、-0.49(P<0.05);与女性肌肉含量相关的变量是体质量、BMI、血清Fer、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TG、腰椎BMD,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7、-0.63、-0.34、0.28、-0.29、-0.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论男性、女性,BMI和血清Fer是影响肌肉含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分别可以决定34.2%(男性)和41.1%(女性)的肌肉含量变化。结论中老年人群中,血清Fer与肌肉含量存在相关性,血清Fer升高、铁蓄积可能是中老年人肌量下降的一个影响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铁蓄积与骨代谢及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17名绝经后女性体检者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成3组:骨量正常组(T≥-1)、骨量减少组(-2.5<T<-1)和骨质疏松组(T≤-2.5)。所有体检者均测定:...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铁蓄积与骨代谢及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17名绝经后女性体检者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成3组:骨量正常组(T≥-1)、骨量减少组(-2.5<T<-1)和骨质疏松组(T≤-2.5)。所有体检者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钙、磷、25(OH)D、血红蛋白、CRP、白细胞、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空腹血糖]、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代谢产物(β-CTX、PINP)]。结果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体内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蓄积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同时伴随β-CTX、PINP、CRP升高。其中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β-CTX、PINP、CRP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体内存在铁蓄积,同时伴有慢性炎症反应,铁蓄积可促进I型胶原蛋白降解,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疗效与铁蓄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完成两年以上随访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疗效与铁蓄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完成两年以上随访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按血清Fer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用t检验分析血清Fer值正常组(Fer≤150μg/L)和血清Fer升高组(Fer>150μg/L)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提升的差异。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进一步确定血清Fer和使用唑来膦酸后患者椎体BMD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Fer值正常组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明显高于血清铁蛋白升高组(P<0.05)。血清Fer水平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6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Fer水平仍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58,P<0.05)。结论铁蓄积抑制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椎体BMD提高的疗效,该结果为降铁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肌肉含量的关系,探讨铁蓄积对中老年人肌肉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78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临床数据。测量受试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肉含量,检测血清铁代谢指标、骨转换及相关生化指标。按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水平分组,t检验比较男性、女性血清Fer正常组和Fer升高组的肌肉含量、骨转换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了解肌肉含量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肌肉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男性、女性血清Fer升高组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Fer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71.98±8.42)%vs.(78.48±7.74)%;女性:(62.63±5.20)%vs.(66.63±7.92),均P<0.05]。与男性肌肉含量相关的变量是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Fe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2、-0.56、-0.40、-0.49(P<0.05);与女性肌肉含量相关的变量是体质量、BMI、血清Fer、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TG、腰椎BMD,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7、-0.63、-0.34、0.28、-0.29、-0.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无论男性、女性,BMI和血清Fer是影响肌肉含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分别可以决定34.2%(男性)和41.1%(女性)的肌肉含量变化。结论中老年人群中,血清Fer与肌肉含量存在相关性,血清Fer升高、铁蓄积可能是中老年人肌量下降的一个影响因素。
文摘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铁蓄积与骨代谢及机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17名绝经后女性体检者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成3组:骨量正常组(T≥-1)、骨量减少组(-2.5<T<-1)和骨质疏松组(T≤-2.5)。所有体检者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钙、磷、25(OH)D、血红蛋白、CRP、白细胞、肌酐、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空腹血糖]、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Fer)、转铁蛋白(TRF)]、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代谢产物(β-CTX、PINP)]。结果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增大,体内血清铁蛋白升高,铁蓄积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同时伴随β-CTX、PINP、CRP升高。其中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β-CTX、PINP、CRP呈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体内存在铁蓄积,同时伴有慢性炎症反应,铁蓄积可促进I型胶原蛋白降解,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
文摘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治疗椎体骨质疏松疗效与铁蓄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受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完成两年以上随访患者共6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骨代谢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按血清Fer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用t检验分析血清Fer值正常组(Fer≤150μg/L)和血清Fer升高组(Fer>150μg/L)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提升的差异。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进一步确定血清Fer和使用唑来膦酸后患者椎体BMD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Fer值正常组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明显高于血清铁蛋白升高组(P<0.05)。血清Fer水平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69,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血清Fer水平仍与使用唑来膦酸后椎体BMD增长值呈负相关(r=-0.258,P<0.05)。结论铁蓄积抑制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椎体BMD提高的疗效,该结果为降铁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临床循证医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