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孔介质方法的铅铋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设计优化研究
1
作者 杨宇鹏 王成龙 +3 位作者 张大林 苏光辉 秋穗正 田文喜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4,共8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孔介质方法,铅铋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开展数值模拟,并通过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多孔介质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方法,对给定工况条件的铅铋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开展了设计研究。在1.5 MW功率目标下,发现四... 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孔介质方法,铅铋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开展数值模拟,并通过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多孔介质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基于此方法,对给定工况条件的铅铋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开展了设计研究。在1.5 MW功率目标下,发现四层螺旋管的布置方式具有最优综合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对不同工况条件下不同几何参数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开展性能评价,并运用多元线性拟合探究在工况以及几何范围内综合性能最佳的几何模型,最高性能提升达到3.37%。本研究为铅铋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数值模拟及设计优化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铋堆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 设计优化 多孔介质
下载PDF
铅铋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下铅铋-水相互作用程序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辜峙钘 余红星 +3 位作者 黄代顺 严明宇 申亚欧 张牧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06-1415,共10页
铅铋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国内外已开展了相关实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该事故,传统两流体程序已不满足,为此本文就铅铋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下铅铋-水相互作用行为,开展了池内铅铋-水相互作用理论、本构... 铅铋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国内外已开展了相关实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该事故,传统两流体程序已不满足,为此本文就铅铋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下铅铋-水相互作用行为,开展了池内铅铋-水相互作用理论、本构模型、数值算法研究,研制了专用程序,并采用已公开发布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程序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模型、程序可较好地模拟铅铋-水相互作用行为。本文程序可为我国铅铋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分析与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 -水相互作用 程序开发 程序验证
下载PDF
基于铅铋快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稳态与瞬态特性分析
3
作者 黄哲 梁铁波 +4 位作者 杨雯 卢川 李洋 何中海 沈昕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铅铋快堆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换热器一二次侧间的散热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铅铋快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稳态与瞬态耦合分布参数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负荷条件下OTSG内部热工水力特性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揭示了铅铋快堆一次... 铅铋快堆的安全稳定运行与换热器一二次侧间的散热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铅铋快堆的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稳态与瞬态耦合分布参数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负荷条件下OTSG内部热工水力特性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揭示了铅铋快堆一次侧焓值及流量扰动对换热器动态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稳态传热时铅铋快堆一次侧温降主要集中在过冷沸腾及核态沸腾区,二次侧负荷减小将导致管壁面温度飞升前移;动态调节显示在设计工况下一次侧入口焓值仅下降5%,就可能导致铅铋快堆循环在90 s后进入事故工况。研究结果为铅铋快堆的OTSG动态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及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蒸汽发生器 热工水力分析 分布参数模型
原文传递
铅铋快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丁雪友 陈志强 +2 位作者 文青龙 阮神辉 乔鹏瑞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研究以铅铋快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设计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网格与多孔介质相结合的物理建模方法,通过一次侧三维湍流计算与二次侧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分区传热计算相耦合的手段,在FLUENT求解器中开展了蒸汽发生器的热... 本研究以铅铋快堆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设计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精细网格与多孔介质相结合的物理建模方法,通过一次侧三维湍流计算与二次侧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分区传热计算相耦合的手段,在FLUENT求解器中开展了蒸汽发生器的热工水力特性数值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铅铋入口附近的流量分配孔和腔室对应的直管段区域出现铅铋流速峰值,径向最大速度为0.431 m/s;入口腔室至管束区位置受到阻力突变的影响,压力、横流速度、轴向速度变化较大;热工参数变化符合流动与传热机理,临界热流密度(CHF)点附近一二次侧温差最大为109.61 K,此处最大热流密度为323.55 kW/m^(2)。该研究将为铅铋快堆HOTSG结构设计、流致振动及安全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 数值分析 多孔介质 热工水力
原文传递
基于全隐算法的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瞬态分析程序开发及验证
5
作者 刘伟 胡守印 +5 位作者 续亮 汤霆辉 李雪琳 王朗 吴攀 单建强 《核技术》 2025年第4期172-181,共10页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两侧的运行工质分别为氦气和水,两者物性差异大,瞬态响应时间不同,用传统半隐数值求解方法开发得到的热工安全程序往往会因为库朗特准则而降低时间步长,从而降低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程序的计算效率。本文以高... 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两侧的运行工质分别为氦气和水,两者物性差异大,瞬态响应时间不同,用传统半隐数值求解方法开发得到的热工安全程序往往会因为库朗特准则而降低时间步长,从而降低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程序的计算效率。本文以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为研究对象,以均相流水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对流-扩散项全隐差分格式算法求解基本守恒方程,采用流热全耦合算法求解传热管的导热过程,开发了全新的高温气冷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瞬态分析程序NUSOL-HTGRSG。采用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High Temperature Reactor-Pebble bed Modules,HTR-PM)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工况和经过验证的螺旋管直流式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程序NUSOL-SG的瞬态计算结果开展了稳瞬态的验证。稳态计算结果表明:一次侧、二次侧出口温度及两侧压降误差基本小于1%。瞬态计算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两个程序的瞬态响应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4%。验证结果表明:NUSOL-HTGRSG程序能够有效预测高温气冷堆中螺旋管蒸汽发生器在稳态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并且能以较大时间步长(5 s)准确预测其瞬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瞬态特性分析 全隐算法 程序开发
原文传递
HTR-10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受力简化模型研究
6
作者 徐宇 董建令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1-64,共4页
清华大学10 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采用单头、小弯曲半径的螺旋管组件式结构,要求在正常和事故等多种运行工况下都能保证结构的受力低于一定阈值,防止因为传热管变形过大导致结构失效。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计算程序对该传热... 清华大学10 MW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采用单头、小弯曲半径的螺旋管组件式结构,要求在正常和事故等多种运行工况下都能保证结构的受力低于一定阈值,防止因为传热管变形过大导致结构失效。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计算程序对该传热管结构在特定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不同圈数螺旋管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传热管结构应力分析简化模型是有效的,可以作为下一步传热管断裂分析时确定载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MW高温气冷 蒸汽发生器 螺旋管传热管 应力分析
下载PDF
铅铋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三维程序开发及验证
7
作者 辜峙钘 余红星 +4 位作者 黄代顺 严明宇 申亚欧 冯文培 龚政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233,共8页
蒸汽发生器(SG)传热管破裂事故(SGTR)是铅铋堆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之一。针对铅铋堆SGTR,为解决其复杂结构环境中压力波的三维传播与蒸汽的三维迁移难题,基于多相流欧拉流体动力学理论,开展了“铅铋-水”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与... 蒸汽发生器(SG)传热管破裂事故(SGTR)是铅铋堆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之一。针对铅铋堆SGTR,为解决其复杂结构环境中压力波的三维传播与蒸汽的三维迁移难题,基于多相流欧拉流体动力学理论,开展了“铅铋-水”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与算法研究,研制了专用程序,并采用实验对比和程序对比技术手段进行了程序验证,验证结果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描述铅铋堆SGTR过程中“铅铋-水”相互作用行为,本文采用的相关数值理论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研究复杂结构环境下铅铋堆SGTR的三维演化现象,包括压力波传播、蒸汽迁移,本文所开发的三维程序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研究成果有望为我国铅铋堆SGTR分析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SG)传热管破裂事故(SGTR) "-水"相互作用 三维程序开发 程序验证
原文传递
HTR-10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实时动态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黄晓津 冯元琨 郭人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8-90,共3页
为满足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 ( HTR-10 )半实物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需要 ,在已有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复杂的具有分布参数和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预估分区变间距”与“动态网格划分”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实时... 为满足 10 MW高温气冷反应堆 ( HTR-10 )半实物仿真系统实时仿真的需要 ,在已有 HTR-10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复杂的具有分布参数和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预估分区变间距”与“动态网格划分”方法 ,对模型进行了实时求解。典型工况下的动态仿真研究分析表明 :模型实时求解的结果与原有模型相比较 ,动态结构相同 ,仅参数略有变化 ,动静态结果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 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 实时动态模型
原文传递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汽水分离系统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钱秋裕 骞宏伟 黄晓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106,112,共5页
为实现商业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的定压、定流量启停,本文在国内外同类工程基础上,通过采用专用的汽水分离器系统,满足了OTSG启停过程中汽水分离、工质回收和进出口参数控制的要求。通过设置汽... 为实现商业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HTR-PM)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的定压、定流量启停,本文在国内外同类工程基础上,通过采用专用的汽水分离器系统,满足了OTSG启停过程中汽水分离、工质回收和进出口参数控制的要求。通过设置汽水分离器旁路,并配合汽水分离器热备用系统,避免了汽水分离器在400℃以上的蠕变温度区工作及设备蠕变温度区运行寿命对机组启、停次数的限制,实现了汽水分离系统的长期运行,大幅降低了汽水分离器设计参数,减少了初投资。该方法已应用于HTR-PM汽水分离系统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核电站 螺旋管 直流蒸汽发生器 汽水分离 工质
下载PDF
旋向对螺旋管束内铅铋流动传热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沈聪 刘茂龙 +3 位作者 程坤 刘利民 徐子伊 顾汉洋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7-61,共5页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被广泛应用于液态金属反应堆的设计中,其中相邻的径向螺旋管束可以布置为同一旋向或相反旋向,不同的旋向策略会影响到蒸汽发生器壳侧的流动行为。为探究不同旋向对螺旋管束中铅铋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 螺旋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被广泛应用于液态金属反应堆的设计中,其中相邻的径向螺旋管束可以布置为同一旋向或相反旋向,不同的旋向策略会影响到蒸汽发生器壳侧的流动行为。为探究不同旋向对螺旋管束中铅铋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模型、湍流模型和Kays湍流普朗特数(Prt)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通过现有液态金属横掠棒束实验对数值方法进行了验证;其次建立了同一旋向和交替旋向2种螺旋管束模型,比较了其传热和阻力的差异;最后从流场的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替旋向的螺旋管束中的阻力和传热分别比同一旋向管束高7.1%和4.4%,这是因为交替旋向管束中的速度场更均匀且湍流交混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直流蒸汽发生器(H-OTSG) 旋向策略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铅铋快堆SGTR事故下高压过冷水注入高温铅铋合金流动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莉 袁俊杰 +3 位作者 顾汉洋 包睿祺 刘茂龙 王科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4,共10页
铅铋快堆内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两侧为高压过冷水和高温铅铋冷却剂,传热管两侧较大的压差和温差以及液态铅铋合金(LBE)的腐蚀效应可能造成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深入研究事故后高压过冷水冲击高温液态LBE的射流沸腾和相变产物... 铅铋快堆内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两侧为高压过冷水和高温铅铋冷却剂,传热管两侧较大的压差和温差以及液态铅铋合金(LBE)的腐蚀效应可能造成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深入研究事故后高压过冷水冲击高温液态LBE的射流沸腾和相变产物蒸汽扩散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揭示事故工况下液态LBE与水相互作用的传热传质机理,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结合LES湍流模型和Lee相变模型,建立了水/蒸汽-液态铅铋多相流动与传热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系统研究了高压过冷水注入高温LBE内发生的相变传热过程。结合注入压力及过冷水温度等因素,分析了射流沸腾过程中不同工况对射流形态、迁移深度以及沸腾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SGTR事故工况下堆芯安全性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 水/蒸汽-液态(LBE) 射流沸腾
原文传递
铅水反应中铅铋合金凝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达霖 刘晓晶 +1 位作者 黄彦平 宫厚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铅铋合金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所引发的铅铋合金与水反应过程中的凝固机理,通过耦合VOF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凝固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铅铋合金与水反应过程的二维仿真模型,并将该模型与现有... 为了研究铅铋合金在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事故所引发的铅铋合金与水反应过程中的凝固机理,通过耦合VOF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凝固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铅铋合金与水反应过程的二维仿真模型,并将该模型与现有反应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随后基于热焓法建立可以直观描述铅铋合金凝固现象的凝固传热特性热焓方程,通过控制模型变量研究影响铅铋合金凝固发生的因素及条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复杂结构场景中。结果表明,铅铋合金与水的温差、水流喷射初始速度、注水管径是影响铅铋合金凝固的主导因素,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较高可靠性,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中铅铋合金的凝固现象。本研究所得到的机理性结论与现象学结论能够为铅基快堆安全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反应 基快 合金 凝固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