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激光直写铌酸锂晶体半包层光波导
1
作者 段雨濛 贾曰辰 吕金蔓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4,共7页
本文采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在铌酸锂(LiNbO_(3))晶体中成功制备了直径为30、40和50μm的半包层波导,并通过端面耦合技术对其导波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半包层波导在633、1550 nm波长下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且仅支持TM偏振方向传输,具有单... 本文采用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在铌酸锂(LiNbO_(3))晶体中成功制备了直径为30、40和50μm的半包层波导,并通过端面耦合技术对其导波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半包层波导在633、1550 nm波长下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且仅支持TM偏振方向传输,具有单偏振性;通过计算波导的传输损耗,得出了30μm直径的波导在633及1550 nm波长下传输性能最佳。并且通过Rsoft软件理论计算,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为光波导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微纳加工 光波导 铌酸锂晶体 半包层波导 1550 nm波导 单偏振态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结构对电场传感器灵敏度影响分析
2
作者 雷鸿毅 张家洪 +2 位作者 张元英 王新宇 陈志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69,共8页
铌酸锂晶体光学电场传感器为全介质结构,具有宽带宽、对被测电场干扰小的优点,但其灵敏度较低。因此,分析了晶体几何尺寸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机理,得出通过增加沿外加电场方向的晶体尺寸同时减少晶体横截面上沿外加电场垂直方向的晶体... 铌酸锂晶体光学电场传感器为全介质结构,具有宽带宽、对被测电场干扰小的优点,但其灵敏度较低。因此,分析了晶体几何尺寸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机理,得出通过增加沿外加电场方向的晶体尺寸同时减少晶体横截面上沿外加电场垂直方向的晶体尺寸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使用COMSOL仿真分析了铌酸锂晶体不同厚度、宽度、长度对晶体内部电场强度的影响,得出晶体厚度从15 mm减小到3 mm和宽度从3 mm增加到22 mm时,晶体内部电场强度分别提高约5.1倍和12.3倍;晶体长度从15 mm变化到55 mm时,晶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变化仅约为5%。设计并研制出晶体尺寸分别为3 mm×3 mm×42.2 mm (x×y×z),3 mm×6 mm×42.2 mm (x×y×z),6 mm×6 mm×42.2 mm(x×y×z)的三只铌酸锂晶体电场传感器,并搭建工频电场测试平台,测试得出三只电场传感器的灵敏度分别为0.243 mV/(kV·m^(-1))、0.758 mV/(kV·m^(-1))、0.150 mV/(kV·m^(-1))。当晶体厚度和长度一定且晶体宽度从3 mm增加到6 mm时,传感器灵敏度提高3倍。当晶体宽度和长度一定且晶体厚度从6 mm减小到3 mm时,传感器灵敏度提高5倍。结合仿真与实验结果得出:在晶体长度一定时,可以通过设计使用宽度更宽、厚度更薄的晶体,研制出高灵敏度的电场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工程 电场传感器 晶体结构 铌酸锂晶体 灵敏度
原文传递
济南大学刘宏团队在8英寸X轴铌酸锂晶体制备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3
作者 孙德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5-925,共1页
近期,济南大学刘宏、孙德辉教授团队在8英寸X轴铌酸锂晶体生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基于结晶学与晶体生长物理学的研究,改进晶体生长技术,采用[1120]晶向的LiNbO_(3)晶块作为籽晶,利用提拉法生长获得了直径8英寸(200 mm)、等径长... 近期,济南大学刘宏、孙德辉教授团队在8英寸X轴铌酸锂晶体生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基于结晶学与晶体生长物理学的研究,改进晶体生长技术,采用[1120]晶向的LiNbO_(3)晶块作为籽晶,利用提拉法生长获得了直径8英寸(200 mm)、等径长度65 mm的铌酸锂单晶(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单晶 晶体生长 济南大学 提拉法生长 X轴 物理学 结晶学
下载PDF
掺镁铌酸锂晶体抗光折变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孔勇发 李兵 +11 位作者 陈云琳 黄自恒 陈绍林 张玲 刘士国 许京军 阎文博 刘宏德 王岩 谢翔 张万林 张光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研究了掺镁掺铁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 ,首次发现当掺镁量超过通常所说的阈值 (第一阀值 )时 ,Fe3+ 离子和部分Fe2 + 离子的晶格占位由锂位变为铌位 ,但仍有部分Fe2 + 离子留在锂位 .晶体缺陷化学分析表明 ,继续增加掺镁量 ... 研究了掺镁掺铁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 ,首次发现当掺镁量超过通常所说的阈值 (第一阀值 )时 ,Fe3+ 离子和部分Fe2 + 离子的晶格占位由锂位变为铌位 ,但仍有部分Fe2 + 离子留在锂位 .晶体缺陷化学分析表明 ,继续增加掺镁量 ,占锂位的Fe2 + 离子数将逐渐减少 ;当掺镁量达到另一个适当的值 (第二阀值 )时 ,全部Fe2 + 都占铌位 ,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空前提高 ,这种现象称作双阈值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镁 铌酸锂晶体 抗光折变 微观机理 吸收光谱 双阈值效应
下载PDF
基于掺镁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的内腔单共振连续可调谐光参量振荡器 被引量:22
5
作者 苏辉 李志平 +2 位作者 段延敏 王小蕾 朱海永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4-1409,共6页
为了用简单、紧凑的谐振腔获得稳定的激光输出,大的调谐范围和转换效率,设计了信号光单共振V型光学参量振荡(OPO)腔,采用内腔式抽运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PPMgLN)的光学参量振荡技术获得了连续中红外宽波段调谐激光的输出。用808nm半... 为了用简单、紧凑的谐振腔获得稳定的激光输出,大的调谐范围和转换效率,设计了信号光单共振V型光学参量振荡(OPO)腔,采用内腔式抽运周期极化掺镁铌酸锂晶体(PPMgLN)的光学参量振荡技术获得了连续中红外宽波段调谐激光的输出。用808nm半导体激光抽运Nd∶YVO4晶体产生的1 064nm激光作为光参量振荡的基频光,通过V型腔灵活控制激光光斑并改变PPMgLN的极化周期和控制温度实现了2 249~3 706nm中红外的连续宽波段调谐激光输出。在半导体激光抽运功率为10.5W,极化周期为29.98μm,控制温度为411K的情况下获得了最高650mW的中红外激光输出,对应的中心波长为3 466nm,线宽为2.6nm,具有较好的单色性。在7.5W的入射功率下,最高808nm抽运光到闲频光的转化效率达7.73%,对应输出功率为580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掺杂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 光学参量振荡器 内腔单共振 温度调谐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周期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姚江宏 陈亚辉 +3 位作者 邓浩亮 陈绍林 许京军 张光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汽相输运平衡技术制备出了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 [Li]/ [Nb]比含量对其畴极化电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晶体中 [Li]/ [Nb]比的提高 ,畴极化反转电场呈明显下降趋势 ,使用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 采用汽相输运平衡技术制备出了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 [Li]/ [Nb]比含量对其畴极化电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晶体中 [Li]/ [Nb]比的提高 ,畴极化反转电场呈明显下降趋势 ,使用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我们在 3.5± 0 .1kV/mm大小的外加极化电场条件下 ,成功地实现了 1.0mm厚度的周期极化畴反转 .我们用铌酸锂晶体的缺陷模型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化学计量比 掺镁 铌酸锂晶体 周期极化 准相位匹配 畴反转 光电性能 铁电晶体
下载PDF
周期极化近化学计量掺镁铌酸锂晶体倍频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姚江宏 颜博霞 +4 位作者 陈亚辉 邓浩亮 陈绍林 许京军 张光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采用气相输运平衡技术 ,对不同掺镁浓度的铌酸锂进行了近化学计量处理 ,并检验了其抗光折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掺摩尔分数为 2 %的镁的近化学计量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阈值比同成分晶体提高了 4个量级。通过施加 4 .5kV/mm的脉冲电场 ,... 采用气相输运平衡技术 ,对不同掺镁浓度的铌酸锂进行了近化学计量处理 ,并检验了其抗光折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掺摩尔分数为 2 %的镁的近化学计量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阈值比同成分晶体提高了 4个量级。通过施加 4 .5kV/mm的脉冲电场 ,在上述 1.0mm厚z切晶体上制备出了周期为 6 .8μm的均匀畴结构。采用声光调QNd∶YAG激光器作抽运光源 ,基频光波波长为 1.0 6 4 μm ,平均输入功率为 2 30mW ,在室温条件下 ,得到波长为0 .5 32 μm,输出功率为 2 .8mW的倍频绿光输出 ,倍频转换效率为 1.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 准相位匹配 近化学计量 掺镁铌酸锂晶体 周期极化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的抛光机理及精密加工工艺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立新 张学建 +5 位作者 张莹 吕凯 张志斌 张辉荣 官周国 刘景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09-1614,共6页
采用Stober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nm和300nm的SiO2抛光液。通过透射电镜、粒径测定仪、zeta电位仪测试和分析了制备的SiO2抛光液的粒径分布、分散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抛光液中SiO2溶胶颗粒为球形,溶胶粒子的分散度小,并且具有较... 采用Stober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nm和300nm的SiO2抛光液。通过透射电镜、粒径测定仪、zeta电位仪测试和分析了制备的SiO2抛光液的粒径分布、分散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抛光液中SiO2溶胶颗粒为球形,溶胶粒子的分散度小,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用制备的粒径分别为50nm和300nm的SiO2抛光液对铌酸锂晶体样品进行化学机械抛光,研究了压力、抛光盘速度、抛光液流量及时间对抛光过程的影响。抛光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50nm的SiO2抛光液的抛光效果最好。最佳抛光工艺参数是:采用沥青抛光盘,50nm的SiO2抛光液,转速为40r/min,抛光液流量为3mL/min,压力为17kPa,抛光时间为60min,去除率为30nm/min。采用激光平面干涉仪、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了抛光后样品的面型精度和粗糙度,样品的最佳面型精度为0.134λ(λ=0.6328nm),粗糙度为0.32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二氧化硅抛光液 化学机械抛光 环形抛光
下载PDF
高浓度掺Er^(3+)铌酸锂晶体的光谱参数计算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敦陆 张庆礼 +5 位作者 王爱华 杭寅 张连瀚 钱小波 祝世宁 殷绍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77-1381,共5页
用提拉法成功地生长了6mol%的高浓度掺铒铌酸锂晶体。测量了晶体的两个非偏振方向(X和Z)以及两个偏振方向(π和δ)的吸收光谱。高浓度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吸收系数高,有利于提高泵浦效率。根据所测的吸收光谱用Judd-Ofelt理论拟合出了Er3+... 用提拉法成功地生长了6mol%的高浓度掺铒铌酸锂晶体。测量了晶体的两个非偏振方向(X和Z)以及两个偏振方向(π和δ)的吸收光谱。高浓度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吸收系数高,有利于提高泵浦效率。根据所测的吸收光谱用Judd-Ofelt理论拟合出了Er3+离子的强度参数Ωλ。所得的均方差结果显示偏振拟合的误差要小于非偏振拟合。利用偏振吸收数据计算了各能级跃迁的自发辐射跃迁几率(AJJ′)、辐射寿命(τ)、荧光分支比(β)和积分发射截面(σp)等参数,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其他文献的报道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LiNbO3 光谱参数 JUDD-OFELT理论 偏振 掺铒铌酸锂晶体 吸收光谱 掺ER^3+ 参数计算 浓度 Er^3+离子
下载PDF
双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及其光折变性质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衍岭 刘欣荣 +1 位作者 王锐 徐悟生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采用提拉法以固液同成分配比(Li2CO3/Nb2O5=48.6/51.4)生长了Fe掺杂及(Zn,Fe)、(Mg,Fe)和(Ce,Fe)双掺杂LiNbO3(LN)单晶。Ce∶Fe∶LiNbO3晶体的质量,指数增益系数... 采用提拉法以固液同成分配比(Li2CO3/Nb2O5=48.6/51.4)生长了Fe掺杂及(Zn,Fe)、(Mg,Fe)和(Ce,Fe)双掺杂LiNbO3(LN)单晶。Ce∶Fe∶LiNbO3晶体的质量,指数增益系数和衍射效率皆高于Fe∶LiNbO3晶体。所测得(Zn,Fe)∶LN、(Ce,Fe)∶LN、(Mg,Fe)∶LN和Fe∶LiNbO3晶体的抗光致散射能力分别为8.2×103,3.2×102,8.3×102和1.2×102W/cm3;在488nm光进行的光折变实验中还原处理后的(Ce,Fe)∶LiNbO3晶体具有最高的二波耦合增益系数,为40.2cm-1,其全息衍射效率可达82.2%;实验结果表明(Zn,Fe)∶LiNbO3和(Mg,Fe)∶LiNbO3具有抗光散射能力强,响应时间短的特点,而(Ce,Fe)∶LiNbO3的增益系数和衍射效率均为最高,明显优于Fe∶LiNbO3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掺杂 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 性能 晶体生长
下载PDF
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光谱数据与斯塔克能级 被引量:7
11
作者 阮永丰 李宝凌 +1 位作者 李文润 万良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2-277,共6页
本文首次报导了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光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及有效截面等。分析了跃迁的能级归属和晶格场作用下的Stark劈裂,评价了利用此种材料实现1.5μm和550nm输出的激光运转系统,并估... 本文首次报导了掺铒铌酸锂晶体的光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及有效截面等。分析了跃迁的能级归属和晶格场作用下的Stark劈裂,评价了利用此种材料实现1.5μm和550nm输出的激光运转系统,并估算了阈值泵浦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体 光谱 能级 铌酸锂晶体 掺铒
下载PDF
光栅摄谱仪的改进及其在周期性极化的铌酸锂晶体倍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军 楼祺洪 +3 位作者 朱晓峥 董景星 叶震寰 魏运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73-1475,共3页
由于电荷耦合器件(CCD)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暗电流和读出噪声低以及具有积分信号、多道同时检测和实时检测等能力的优点,在光谱测量和光谱成象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传统的1m光栅摄谱仪和科学CCD相结合,使其... 由于电荷耦合器件(CCD)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宽、检出限低、动态范围宽、暗电流和读出噪声低以及具有积分信号、多道同时检测和实时检测等能力的优点,在光谱测量和光谱成象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传统的1m光栅摄谱仪和科学CCD相结合,使其具有实时快速测量激光光谱的能力。将其应用于宽带双包层光纤激光在周期性极化的LiNbO3晶体(PPLN)中倍频特性的研究,观察到了倍频激光光谱随PPLN控制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 PPLN 极化 倍频 双包层光纤 动态范围 光谱响应 激光光谱 铌酸锂晶体 LINBO3晶体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的研磨亚表面损伤深度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楠楠 朱永伟 +2 位作者 李军 郑方志 沈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87-3394,共8页
针对光学材料研磨过程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SSD)深度对工件的抛光工序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探索了光学材料在研磨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规律。采用角度抛光的方法测量了软脆材料铌酸锂(LN)晶体的损伤层深度,分析了研磨方式、磨粒粒径... 针对光学材料研磨过程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SSD)深度对工件的抛光工序效率和表面质量的影响,探索了光学材料在研磨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规律。采用角度抛光的方法测量了软脆材料铌酸锂(LN)晶体的损伤层深度,分析了研磨方式、磨粒粒径和研磨压力对工件亚表面损伤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研磨方式对损伤缺陷的影响最为显著,相同研磨条件下游离磨料研磨后的损伤层深度约为固结磨料研磨的3~4倍,游离磨料研磨后工件亚表面存在多处圆弧形裂纹,固结磨料研磨后主要显现细小裂纹和"人"字型裂纹;当磨粒粒径从W28下降到W14后,游离研磨的亚表面损伤层深度下降至原来的45%,而固结研磨的损伤层深度下降至30%;另外,研磨压力的降低有利于减小工件的亚表面损伤。该研究对LN晶体研磨方式及研磨工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脆晶体 铌酸锂晶体 固结磨料研磨 磨粒粒径 亚表面损伤深度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中氧空位缺陷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洪喜 强亮生 +2 位作者 徐崇泉 贾晓琳 徐玉恒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19-522,共4页
首次测量了同成分和掺铁铌酸锂晶体中氧空位的生成焓,发现掺铁可以使铌酸锂晶体中氧空位生成焓大为降低。讨论了实验结果,并提出光折变铌酸锂晶体的还原处理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氧空位 缺陷 热力学
下载PDF
红外弱光诱导掺铟铁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宝东 杨立森 +3 位作者 温静 武瑞祥 张宝光 崔俊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掺铟铁铌酸锂(In∶Fe∶LiNbO3)晶体在红外弱光辐照下正常折射率变化量Δn可以达到10-4数量级.探讨了光生载流子在漂移、扩散和光生伏打效应三种机制下输运迁移以及空间电荷场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光致折射率变化的机制主要是由光生... 掺铟铁铌酸锂(In∶Fe∶LiNbO3)晶体在红外弱光辐照下正常折射率变化量Δn可以达到10-4数量级.探讨了光生载流子在漂移、扩散和光生伏打效应三种机制下输运迁移以及空间电荷场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光致折射率变化的机制主要是由光生伏打效应引起,并观察到在正常偏振光辐照下,红外弱光与可见光引起晶体的正常折射率变化分布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铟铁铌酸锂晶体 红外弱光 光折变效应 光生伏打效应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及其结构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郑威 王凤春 徐玉恒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在优化的生长条件下,采用提拉法从加入摩尔分数6%K2O的一致共熔融LiNbO3组分中生长出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与同成分LiNbO3晶体相比,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晶格常数减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在优化的生长条件下,采用提拉法从加入摩尔分数6%K2O的一致共熔融LiNbO3组分中生长出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与同成分LiNbO3晶体相比,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晶格常数减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它的基础吸收边,在吸收系数为15cm-1时,与同成分LiNbO3的吸收边位置(322nm)相比,近化学计量比LiNbO3吸收边(309.8nm)紫移了约12nm。根据测试结果,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此晶体的锂含量约为49.70%。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的红外H—O振动出现了双峰结构,除了1个小的象征与锂缺少有关的3482cm-1吸收峰外,还出现了更强的3466cm-1吸收峰。这表明近化学计量比LiNbO3晶体锂铌摩尔比增加,晶体内的本征缺陷减少,从而晶胞收缩,晶格更加接近理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化学计量比 提拉法晶体生长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高温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仇怀利 王爱华 +1 位作者 尤静林 殷绍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采用高温拉曼光谱法,对铌酸锂晶体高温下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较强的拉曼振动模式主要是由[NbO6]八面体的振动所引起的;随着温度升高,频率减小,谱峰位置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可观测到的谱峰数目减少。这主要是由晶体内模... 采用高温拉曼光谱法,对铌酸锂晶体高温下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较强的拉曼振动模式主要是由[NbO6]八面体的振动所引起的;随着温度升高,频率减小,谱峰位置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可观测到的谱峰数目减少。这主要是由晶体内模所对应的Nb—O键合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高温拉曼光谱 LINBO3晶体 键合强度 温度 晶体结构特性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家跃 陆宝亮 夏宗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630,共5页
本文总结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不同生长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分析了锂铌摩尔比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Li含量的各种表征方法。通过比较看出,采用K_2O助熔剂生长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途径。基于此,我们采用K_2O助... 本文总结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不同生长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分析了锂铌摩尔比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Li含量的各种表征方法。通过比较看出,采用K_2O助熔剂生长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途径。基于此,我们采用K_2O助熔剂提拉法和助熔剂-坩埚下降法生长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所得晶体的最大尺寸分别达到φ45mm×60mm和φ25mm×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晶体 近化学计量比 晶体生长 区熔法 连续供料法 助熔剂法 晶体性能 助熔剂-坩埚下降法
下载PDF
铌酸锂晶体畴工程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光寅 姚江宏 +1 位作者 颜博霞 陈亚辉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通过人为地在非线性晶体上制备出非线性系数的周期结构,来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可以提高频率转换效率与扩大非线性晶体的应用波段范围,这是近年来光学非线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铌酸锂晶体畴工程制作极化周期结构... 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通过人为地在非线性晶体上制备出非线性系数的周期结构,来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可以提高频率转换效率与扩大非线性晶体的应用波段范围,这是近年来光学非线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铌酸锂晶体畴工程制作极化周期结构,以实现准相位匹配技术是最为突出的例子。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技术手段以及应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相位匹配 非线性晶体 非线性光学 铌酸锂晶体 周期极化
下载PDF
优良全息光折变存储材料—双掺铌酸锂晶体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勇发 许京军 +15 位作者 李冠告 黄自恒 陈绍林 李兵 陈云琳 张玲 刘士国 阎文博 刘宏德 王岩 孙骞 张心正 张国权 黄晖 张万林 张光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我们生长与后处理了一系列双掺铌酸锂晶体 ,通过光折变存储性能的测试 ,在这些晶体中 ,我们发现了三种双掺晶体 :LN :Fe ,Mg ;LN∶Fe ,In ;LN∶Fe,Zn ,它们具有优良的光折变存储性能 ,即高衍射效率 (高达 6 0~ 80 %)、快光折变响应 (... 我们生长与后处理了一系列双掺铌酸锂晶体 ,通过光折变存储性能的测试 ,在这些晶体中 ,我们发现了三种双掺晶体 :LN :Fe ,Mg ;LN∶Fe ,In ;LN∶Fe,Zn ,它们具有优良的光折变存储性能 ,即高衍射效率 (高达 6 0~ 80 %)、快光折变响应 (比LN∶Fe晶体缩短了一个数量级 )、和强抗光散射能力 (比LN∶Fe提高近两个数量级 )。我们还系统地研究了光强阈值效应与全息写入的关系以及全息写入与入射光强的关系 ,发现在光强阈值附近耦合强度有一最大值 ,从而提出了最佳写入光强的概念。另外 ,全息光栅热固定研究还显示 ,双掺铌酸锂晶体比单掺Fe的铌酸锂晶体具有更优良的热固定性质 :快固定时间、高固定效率、长固定寿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光折变存储材料 双掺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 光存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