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铕掺杂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山 刘璐 +3 位作者 戴建升 李晴 冯泽 李意能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 橄榄石结构的LiFePO_(4)正极材料因其多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但其较差的电导率和缓慢的锂离子扩散速率限制了其低温和倍率等性能。元素掺杂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正极材料倍率、低温等性能的有效策略。采用固相法合成了稀土金属铕掺杂的Li Fe_(1-x)Eu_(x)PO_(4)/C正极材料,并研究了铕掺杂量对Li Fe PO_(4)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铕掺杂能够改善Li Fe PO_(4)/C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佳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其组成的纽扣电池在20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95.1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57.7%),在低温(-20℃、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81.5 m A·h/g(较Li Fe PO_(4)/C提升73.8%),1C下经2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96.43%(较Li Fe PO_(4)/C高出2.46%)。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铕的掺入能增大Li Fe PO_(4)的晶胞体积,降低Li和O原子之间的结合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Li Fe_(0.97)Eu_(0.03)PO_(4)/C表现出最低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最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其锂离子扩散系数比未掺杂的Li Fe PO_(4)/C高出2个数量级,这解释了其出色的倍率、低温和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_(4) 锂离子电池 铕掺杂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铕掺杂纳米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甲酸制氢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先君 姜巧娟 +2 位作者 魏丽芳 张治红 谢冰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锐钛矿相的纳米Eu/TiO2粉末,少量铕的掺杂可抑制TiO2晶粒的增长,提高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铕的掺杂量为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2h条件下制备的Eu/TiO2光催化产氢性能最好。以甲酸水溶液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锐钛矿相的纳米Eu/TiO2粉末,少量铕的掺杂可抑制TiO2晶粒的增长,提高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铕的掺杂量为5%、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2h条件下制备的Eu/TiO2光催化产氢性能最好。以甲酸水溶液为牺牲剂,分别考察Eu/TiO2用量、甲酸初始浓度、溶液pH对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Eu/TiO2用量为0.08g/L时,最大氢气产量为204mL;甲酸初始浓度为0.08mol/L,此时每摩尔甲酸的氢气转化率约为5930mL;当溶液pH为3时,甲酸的氢气转化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铕掺杂 TIO2 甲酸 制氢
下载PDF
锡锑中间层的铕掺杂量对Ti/PbO_2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福良 李海宝 +1 位作者 赵景新 赵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8,共5页
采用涂层热解法在Ti基体表面制备不同掺杂量的铕掺杂锡锑中间层,并在锡锑中间层的表面电镀上PbO2。对所制备的电极作LSV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 采用涂层热解法在Ti基体表面制备不同掺杂量的铕掺杂锡锑中间层,并在锡锑中间层的表面电镀上PbO2。对所制备的电极作LSV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采用SEM,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中间层的形态、元素组成和结构组成,据此分析了电极的性质。结果表明,铕掺杂量对电极的各项性能有较大影响,制备电极时以n(Sn)∶n(Sb)∶n(Eu)=1∶0.1∶0.01为佳,该掺杂量下得到的电极析氧电位和电催化能力较高,表面涂层结构和覆盖度较好,电化学寿命达78.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掺杂 TI PBO2电极 电催化 电化学寿命
下载PDF
铕掺杂的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邓戊有 冯泳兰 +3 位作者 陈志敏 余润兰 匡云飞 陈满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9-92,共4页
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掺铕TiO2纳米光催化材料。重点研究了钆钛比、焙烧温度及镀膜次数不同时对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试验来评价制备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 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以硅胶为载体,制备了掺铕TiO2纳米光催化材料。重点研究了钆钛比、焙烧温度及镀膜次数不同时对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试验来评价制备的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表明,其最佳铕钛比为1.0%,焙烧温度为550℃,镀膜次数为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掺杂 纳米二氧化钛 硅胶负载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铕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彦 苏会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31-33,共3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硝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TiO2,用30w的紫外光灯模拟光源,溴甲酚紫模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采用稀土铕掺杂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XRD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TiO2没有改变纳米TiO2...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硝酸为抑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TiO2,用30w的紫外光灯模拟光源,溴甲酚紫模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采用稀土铕掺杂的方法来提高TiO2的活性。XRD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TiO2没有改变纳米TiO2的晶相结构;光催化结果表明,稀土铕掺杂的确能较明显的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能力。90min内达到降解率由80%提高到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粒子 稀土铕掺杂 光催化降解能力 水处理
下载PDF
铕掺杂TiO_2粉末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宝岩 焦晨旭 赵建国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铕掺杂TiO2粉末,对铕掺杂TiO2粉末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XRD、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铕掺杂TiO2粉末没有改变晶相结构,铕掺杂后使TiO2粉末由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实心球状,且提高...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铕掺杂TiO2粉末,对铕掺杂TiO2粉末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XRD、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铕掺杂TiO2粉末没有改变晶相结构,铕掺杂后使TiO2粉末由不规则形状转变为实心球状,且提高了TiO2粉末的光催化性能。模拟太阳光实验发现,铕掺杂TiO2粉末可明显提高其可见光光催化的降解能力,当辐照度为500W/m2、时间为240min时,其降解率达到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TIO2 铕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单分散铕掺杂氧化钇空心微球的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江涛 邓棋 +2 位作者 李晨健 张姣 江学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以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为模板,通过煅烧除去模板,制备出粒径均一的铕掺杂氧化钇空心微球荧光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度计对氧化物空心微球荧光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为模板,通过煅烧除去模板,制备出粒径均一的铕掺杂氧化钇空心微球荧光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度计对氧化物空心微球荧光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地制备了铕掺杂氧化钇单分散空心微球,铕元素掺杂进入氧化钇晶体后对氧化钇晶型没有影响,随着铕元素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逐渐增大.铕掺杂氧化钇空心球在613 nm处均表现出强烈的发射峰,当铕元素掺杂量为原分子数x=5%时,荧光强度最强;随着铕元素含量的增多,电荷迁移带红移,表明铕-氧键共价性逐渐减弱、离子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甲醛微球 铕掺杂氧化钇 荧光 空心球 单分散
下载PDF
稀土铕掺杂钒酸钙荧光粉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钟路平 周小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3,共3页
以柠檬酸和EDTA为络合剂,金属硝酸盐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制备稀土铕掺杂钒酸钙发光材料,分别用FT-IR、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稀土铕掺杂钒酸钙荧光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40℃焙烧2 h,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 以柠檬酸和EDTA为络合剂,金属硝酸盐等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低温下制备稀土铕掺杂钒酸钙发光材料,分别用FT-IR、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稀土铕掺杂钒酸钙荧光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740℃焙烧2 h,即可得到颗粒细小,组分均匀,纯物相对称性均匀的稀土铕掺杂钒酸钙发光材料,这可能是由于柠檬酸和EDTA络合剂共同作用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柠檬酸 溶胶-凝胶 铕掺杂钒酸钙
下载PDF
铕掺杂的花生酸钇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9
作者 曹立新 席时权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研究了花生酸在含有 5 × 10-5M YCl3和 5 × 10-7M EuCl3的水溶液表面的成膜性,并将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的膜利用 LB技术转移到固体基片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花生酸与水溶液中的 Eu3+和 Y3+... 研究了花生酸在含有 5 × 10-5M YCl3和 5 × 10-7M EuCl3的水溶液表面的成膜性,并将其在水溶液表面形成的膜利用 LB技术转移到固体基片上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花生酸与水溶液中的 Eu3+和 Y3+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的是铭掺杂的花生酸忆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掺杂 花生酸钇 LB 薄膜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铕掺杂的纳米三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华俊 《襄樊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31-34,共4页
以Na2WO4和C12H25NH3.Cl作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再用稀土硝酸铕浸滞法制备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反应... 以Na2WO4和C12H25NH3.Cl作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再用稀土硝酸铕浸滞法制备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铕掺杂能拓展WO3的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WO3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罗丹明B 铕掺杂 纳米WO3
下载PDF
铕掺杂的TiO_2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阳龙 郑玉婴 尚鹏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9-705,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未掺杂和铕掺杂的Ti O2空心微球,采用XRD、SEM、TEM、HRTEM、BET和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TBOT)的加入量对微球的形貌影响较大,当滴加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未掺杂和铕掺杂的Ti O2空心微球,采用XRD、SEM、TEM、HRTEM、BET和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TBOT)的加入量对微球的形貌影响较大,当滴加1.5 m L的TBOT时,可得结构清晰、分散性良好的Ti O2空心微球。XRD分析表明,400℃煅烧的纳米Ti O2空心微球为锐钛矿,掺铕可抑制Ti O2的晶相转变。光催化实验表明,铕掺杂能显著提高Ti O2空心微球的活性。当铕掺量为0.7%时,所得样品粒径和孔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光催化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空心 铕掺杂 溶胶-凝胶法 煅烧温度 钛酸四丁酯
下载PDF
铕掺杂二氧化钛发光性质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岩 郭建 +1 位作者 赵倩 肖林久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8期1144-1146,1175,共4页
以Eu(NO_(3))3·6H_(2)O为铕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粉体和掺杂Eu^(3+)的TiO_(2)粉体。研究了Eu^(3+)离子掺杂对Ti O_(2)基质物相、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PL)分析可知,Eu^(3+... 以Eu(NO_(3))3·6H_(2)O为铕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粉体和掺杂Eu^(3+)的TiO_(2)粉体。研究了Eu^(3+)离子掺杂对Ti O_(2)基质物相、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PL)分析可知,Eu^(3+)掺杂二氧化钛会降低激子发光的荧光强度和缩减激子发光的光响应范围,从而会增强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效率;同时Eu^(3+)与二氧化钛之间存在能量传递,Eu^(3+)可以吸收二氧化钛非辐射跃迁产生的能量,实现本身的能级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二氧化钛 铕掺杂 激子发光
下载PDF
铕掺杂TiO_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云 顾彦 +4 位作者 汪淑廉 杨静 兰天龙 黄应平 张爱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70,共11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铕(Eu)掺杂量的TiO2纳米颗粒(Eu-TiO2),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方法对Eu-TiO2进行了物理特性的初步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纳米TiO2比较,Eu-T...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铕(Eu)掺杂量的TiO2纳米颗粒(Eu-TiO2),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等方法对Eu-TiO2进行了物理特性的初步表征.结果表明:与未掺杂纳米TiO2比较,Eu-TiO2禁带宽度变窄,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λ≥420nm)照射下,以光催化降解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为目标反应,探讨了Eu-TiO2不同制备条件对RhB降解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优化得到制备高活性Eu-TiO2最佳pH为3、掺杂比例(nEu/nTi)为0.05%、煅烧温度为500℃.研究了可见光照射下Eu-TiO2降解RhB和无色有机小分子水杨酸(SA)光催化反应条件及降解特性,RhB的12h深度氧化矿化率为60.2%,SA的8h降解率达到100%.通过跟踪测定可见光下Eu-TiO2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化物种的变化,研究了可见光激发Eu-TiO2光催化反应机理,表明其光催化反应主要涉及羟基自由基(.OH)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掺杂 晶格畸变 光催化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铕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纤维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双安 单一洋 +3 位作者 唐浩然 李孟 陈嘉信 袁小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5-259,共5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N,N-二甲基甲酰胺(DMF)、冰乙酸、无水乙醇、硝酸铕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不同浓度铕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粉末衍射仪(XRD)来表征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形貌、组成...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N,N-二甲基甲酰胺(DMF)、冰乙酸、无水乙醇、硝酸铕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制备不同浓度铕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线粉末衍射仪(XRD)来表征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的形貌、组成和晶型.结果显示二氧化钛纳米纤维煅烧之前直径为300~400 nm,煅烧后直径为200~300 nm,呈锐钛矿型.以酸性红3R染料作为目标污染物,在太阳光模拟器下进行光催化实验,找出最佳铕掺杂浓度,然后利用最佳铕掺杂浓度的二氧化钛纤维降解不同pH值的酸性红3R溶液,找到染料的最佳pH值,结果发现:当铕掺杂摩尔比为1%,pH值为3时,40 mg二氧化钛纤维经过25 min即可将40 mg/L的酸性红3R染料降解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技术 铕掺杂 二氧化钛纤维 光催化
下载PDF
铕掺杂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晶真空紫外荧光粉
15
作者 江岚 《技术与市场》 2009年第6期108-109,共2页
铕掺杂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晶真空紫外荧光粉是一种新型紫外荧光纳米材料,该材料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掺杂均匀。主要应用于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中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此外,铕掺杂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晶紫外荧光粉还可和蓝粉、绿粉混和成三基色荧... 铕掺杂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晶真空紫外荧光粉是一种新型紫外荧光纳米材料,该材料使用化学方法合成,掺杂均匀。主要应用于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中作为红色发光材料。此外,铕掺杂稀土正硼酸盐纳米晶紫外荧光粉还可和蓝粉、绿粉混和成三基色荧光粉,作为节能照明灯的灯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荧光粉 稀土正硼酸盐 铕掺杂 纳米晶 等离子平板显示器 红色发光材料 三基色荧光粉 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专利名称:一种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16
《中国钼业》 2023年第6期30-30,共1页
专利申请号:CN201911205381.6公开号:CN110723907A申请日:2019.11.29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长春师范大学一种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包含以下组分,以摩尔百分数计,ZnO:8%~15... 专利申请号:CN201911205381.6公开号:CN110723907A申请日:2019.11.29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长春师范大学一种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包含以下组分,以摩尔百分数计,ZnO:8%~15%,MoO 3:6%~10%,SiO 2:38%~48%,H 3 BO 3:15%~25%,NaF:11%~18%,Sb 2 O 3:0.2%~0.8%,Eu 2 O 3:0.05%~0.2%,上述各成分的含量之和为100%。采用熔融晶化法制备铕掺杂含钼酸锌晶相透明玻璃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锌 透明玻璃陶瓷 铕掺杂 摩尔百分数 制备方法 熔融晶化
下载PDF
铕掺杂的一维钛氧簇合物Ti4Eu2O4(OOCC6H5)14的制备、晶体结构及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念念 赵明明 +1 位作者 刘胜军 刘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80-2086,共7页
采用完全羧基配位和铕离子掺杂钛氧簇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单晶Ti4Eu2O4(OOCC6H5)14(记为POTi4Eu2)。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固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POTi4Eu2进行表征,通过液相荧光光谱和固态荧光寿命等技术来... 采用完全羧基配位和铕离子掺杂钛氧簇策略,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单晶Ti4Eu2O4(OOCC6H5)14(记为POTi4Eu2)。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固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对POTi4Eu2进行表征,通过液相荧光光谱和固态荧光寿命等技术来研究其光学性质。POTi4Eu2结构包含4个TiO6八面体、2个EuO8十二面体和14个桥联的二齿苯甲酸配体。簇核Ti4Eu2是由14个苯甲酸配体稳定的,14个苯甲酸配体均采用双齿桥配位,分布于钛氧簇的核簇四周,相邻的簇之间通过苯甲酸配体桥联,形成一维链结构。热重分析数据显示单晶POTi4Eu2的结构在空气中256℃以内可以保持稳定。单晶POTi4Eu2的平均荧光寿命为1.6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氧簇 离子掺杂 溶剂热法 单晶 光学性质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铕掺杂Ti/SnO_2-Sb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福良 黄秀扬 +1 位作者 余细波 张霞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采用涂层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铕掺杂Ti/SnO2-Sb电极。对所制备电极作LSV曲线和Tafel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元... 采用涂层热解法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铕掺杂Ti/SnO2-Sb电极。对所制备电极作LSV曲线和Tafel曲线,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采用SEM,EDS,XRD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电极表面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及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电极的各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制备电极时最佳的热处理温度为550℃,该温度下制备的电极有较高的析氧电位和电催化能力,以及较好的电极表面涂层结构和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掺杂Ti/SnO2-Sb电极 热处理温度 涂层热解法 电催化 稀土
原文传递
掺杂铕氧化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卓婧 宫喜君 +2 位作者 张凤君 吕聪 赵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通过在Bi_2O_3中掺杂稀土元素Eu,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稀土掺杂比、离子液体浓度、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和催化剂投加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研究样品结构.结果表明:最佳制备... 通过在Bi_2O_3中掺杂稀土元素Eu,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考察稀土掺杂比、离子液体浓度、灼烧温度、灼烧时间和催化剂投加量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研究样品结构.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n(Eu):n(Bi)=0.25,离子液体浓度为0.002 5 mol/L,灼烧温度为400℃,灼烧时间为5 h,最佳投加量为5.0 g/L;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光源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2.57%,远高于未掺杂Eu光催化剂的降解率(29.26%);制备的催化剂为四方晶系,吸收边带红移约120 nm,禁带宽度由2.86 eV变为2.37 eV.即掺杂Eu可扩展光的响应范围,提高Bi_2O_3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氧化铋 可见光 铕掺杂
下载PDF
超声喷雾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铕掺杂钇铝石榴石荧光粉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杨 夏海平 +1 位作者 王存宽 王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71-474,共4页
以NH4HCO3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为沉淀剂,用超声喷雾共沉淀法获得Eu:YAG粉末先驱体,经一定温度煅烧后得到纳米铕掺杂钇铝石榴石(Eu:YAG)荧光粉。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结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进行了... 以NH4HCO3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为沉淀剂,用超声喷雾共沉淀法获得Eu:YAG粉末先驱体,经一定温度煅烧后得到纳米铕掺杂钇铝石榴石(Eu:YAG)荧光粉。用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体的结构、物相组成、颗粒形貌进行了研究。详细地研究了不同铕掺杂浓度粉体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喷雾技术能获得大小为50~70nm、颗粒度均匀的Eu:YAG纳米颗粒,与溶胶-凝胶等方法制备的颗粒大小与均匀性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同时研究还表明,烧结温度对Eu:YAG荧光粉的析晶有重要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衍射峰逐渐变窄,衍射强度增大,有利于促进YAG相的生成。因此利用超声喷雾共沉淀法制备红色Eu:YAG荧光粉体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喷雾 共沉淀法 铕掺杂钇铝石榴石 荧光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