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崔新会 陈新锋 +4 位作者 邹鹏 文启 李鹏 汪贺轩 张鑫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212~236 g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行椎板切除)、ASCI组(ASCI建模)和EPO组(行ASCI建模后每日腹腔注射EPO 5000 U/kg,7 d),每...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212~236 g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行椎板切除)、ASCI组(ASCI建模)和EPO组(行ASCI建模后每日腹腔注射EPO 5000 U/kg,7 d),每组12只。术后进行运动及感觉功能(Reuter)评分、BBB评分及脊髓含水率测量,采用等离子质谱仪检测Cu^(2+)含量,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铜死亡蛋白铁氧还原蛋白1(FDX1)及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DLAT)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脊髓水肿情况等。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和EPO组BBB评分减少(P<0.05),Reuter评分、脊髓含水率、Cu^(2+)含量、FDX1及DLAT表达均增多(P<0.05);与ASCI组比较,EPO组大鼠BBB评分增多(P<0.05),Reuter评分、脊髓含水率、Cu^(2+)含量、FDX1及DLAT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EPO可抑制ASCI大鼠铜死亡、减轻脊髓水肿,改善其感觉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急性脊髓损伤 铜死亡 感觉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细胞铜死亡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减少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刘慧慧 陈含希 冷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从细胞铜死亡的角度分析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减少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脾虚高脂血症组、中药组。脾虚高脂血症组和中药组采用游泳力竭和高脂饲料喂养的复合方法造模,... 目的从细胞铜死亡的角度分析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减少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脂质沉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脾虚高脂血症组、中药组。脾虚高脂血症组和中药组采用游泳力竭和高脂饲料喂养的复合方法造模,正常组仅给予普通饲料。造模12周后,中药组进行香砂六君子汤(11.34 g·kg-1)灌胃干预,正常组与脾虚高脂血症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灌胃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脂积变化;PCR Array技术检测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高脂血症组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明显。与脾虚高脂血症组比较,中药组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明显减少。PCR Array共检测出11个铜死亡相关基因。与正常组比较,脾虚高脂血症组肝脏铜死亡差异表达基因7个;与脾虚高脂血症组比较,中药组肝脏铜死亡差异表达基因6个;脾虚高脂血症组与中药组铜死亡共同差异表达基因5个。脾虚高脂血症组与正常组、中药组与脾虚高脂血症组差异表达均发生上调≥1倍或下调≤1倍的基因3个,2种比较方法结果取交集,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Dld和Gls,这2个基因均能够调控线粒体铜死亡水平。qPCR验证结果显示,Dld基因表达与PCR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肝脏铜死亡相关基因(Dld、Gls)表达异常可能是血脂代谢异常的潜在机制,也可能是香砂六君子汤防治脾虚高脂血症的重要作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脾虚 高脂血症 大鼠 脂肪沉积 细胞铜死亡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铜死亡相关基因及中药筛选预测
3
作者 潘成镇 林江 +5 位作者 林宗汉 宣雨辰 刘鹏 韦沅汛 商志浩 彭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9,I0030-I0034,共12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铜死亡相关分子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同时预测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GSE55235、GSE55457、GSE77298表达谱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提...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铜死亡相关分子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同时预测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GSE55235、GSE55457、GSE77298表达谱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选择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表达的铜死亡相关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uproptosis-associated gene, DECAG),分析DECAG相关的免疫浸润、生物学功能。根据DECAG的表达量对RA患者进行共识聚类分型,基于分型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来识别核心基因。取degree值前100的核心基因做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训练模型,训练模型包括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 RF)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GLM),筛选与RA特征最相关的5个基因作为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并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中药预测。结果 获得6个DECAG(NLRP3、SLC31A1、LIAS、CDKN2A、DBT、DLST)。使用共识聚类方法将RA基因分为两个亚型(C1,C2),分型WGCNA获得核心基因418个。取degree值前100的核心基因构建训练模型,基于对|残差|的反向累积分布图和|残差|的箱线图的分析,发现SVM模型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SVM模型维持最低的|残差|分布。总体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结果显示,SVM模型比其他3个模型具有更高的网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AUC:0.966)。综合考虑,SVM模型为最合适的训练模型。获得5个与RA特征最相关的基因(TMOD3、PIK3CG、WASL、FGF4、GSN),基于5个RA特征基因的表达水平,建立了临床应用列线图,并且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图和校正曲线图也显示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中药预测结果显示郁金、莪术、红花最有可能具有治疗RA的作用。结论 铜死亡在RA的发生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相关基因 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中药预测
原文传递
铜死亡与骨质疏松
4
作者 李朝霞 张晓峰 +1 位作者 徐西林 刘江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受损。铜死亡是由线粒体FSP1介导的蛋白脂酰化调节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铜死亡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骨中的缺氧环境和糖酵解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代谢途...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矿物质密度降低和骨强度受损。铜死亡是由线粒体FSP1介导的蛋白脂酰化调节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铜死亡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骨中的缺氧环境和糖酵解在细胞中提供能量代谢途径可以抑制铜死亡,笔者从铜死亡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探究铜死亡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铜死亡 相关基因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的子宫颈癌预后模型构建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5
作者 张玉俊 赵璇 +2 位作者 朱琳 地力亚尔·吾斯曼江 王岩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目的 基于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cuproptosis-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CRL)构建子宫颈癌预后模型并分析不同风险组间药物敏感性差异,为子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 目的 基于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cuproptosis-related long noncoding RNA,CRL)构建子宫颈癌预后模型并分析不同风险组间药物敏感性差异,为子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304例子宫颈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突变数据和临床数据,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52例)和测试集(n=152)。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鉴定CRL。应用单因素Cox、LASSO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构建CRL风险评分模型,在测试集和整个队列中进行验证,并根据风险评分中位数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训练集76例和测试集83例)和低风险组(训练集76例和测试集69例)。使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评估CRL风险评分模型,并构建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CRL风险评分模型的列线图和校准曲线。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索该模型的潜在分子机制。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免疫细胞浸润与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子宫颈癌患者基因突变图谱,分析CRL风险评分模型与体细胞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免疫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和20种化疗药物在不同风险群体中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差异。结果 共获得704个CRL,经单因素Cox、LASSO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最终构建包含6个CRL(AC103591.4、AC021851.1、MNX1-AS1、FAM27E3、AL603832.1和AC097505.1)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K-M生存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PCA分析均验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多因素Cox回归显示,CRL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子(P<0.05)。列线图对子宫颈癌患者的1、3和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GSEA结果显示,高风险组与癌症通路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结果表明,多数免疫细胞与CRL风险评分呈正相关(均r>0,均P<0.05)。免疫检查点分析结果显示,低风险组患者免疫检查点表达较高。基因突变图谱结果表明,高低风险组间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治疗药物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对低风险组患者疗效较好,阿卡地新、二甲基草酰甘氨酸、多柔比星、索拉非尼和阿糖胞苷5种药物的IC50值在高低风险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6个CRL的风险评分特征可独立预测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有助于阐明子宫颈癌中CRL的机制,并为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铜死亡 长链非编码RNA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铜死亡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子宫内膜癌预后模型构建
6
作者 夏玉婷 崔向荣 张三元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3期272-278,共7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集官网和UCSC Xena数据库下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NA-seq表达数据及相应的临床数据,筛选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铜死亡相关基因。...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集官网和UCSC Xena数据库下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RNA-seq表达数据及相应的临床数据,筛选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铜死亡相关基因。用LASSO回归构建风险评分,分析风险评分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利用风险评分和其他临床特征构建预后模型。通过DAVID网站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GO注释和KEGG分析。结果 构建了由3个铜死亡相关基因形成的风险评分,该评分可较准确区分高、低风险病人,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GO和KEGG富集显示,铜死亡相关基因主要参与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糖酵解等信号通路,风险评分和其他临床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可较准确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结论 本文研究构建了铜死亡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子宫内膜癌 预后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膀胱癌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预后特征和免疫与药物治疗分析
7
作者 杨丛语 阿茹娜 刘嘉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目的:铜死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都具有高选择性,联合其优点并认识在膀胱癌中的特征对开发新靶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通过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特征基因鉴定膀胱癌,为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和新靶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 目的:铜死亡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都具有高选择性,联合其优点并认识在膀胱癌中的特征对开发新靶向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通过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特征基因鉴定膀胱癌,为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和新靶点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和GEO数据库中获取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癌的表达样本,从既往研究中提取13个铜死亡基因和79个免疫检查点基因。由相关性分析筛选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构建预后模型,采用qPCR实验验证预后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评估高低危组免疫治疗和化疗疗效的差异。结果:构建由BTNL9,CD160,TNFRSF14和TNFRSF18组成的预后模型。在两个数据库中均证明了其可靠的预测能力,qPCR证明4个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组和癌细胞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低危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优于高危组;高危组患者化疗疗效更好。结论:铜死亡相关免疫检查点基因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药物和免疫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潜在靶点的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铜死亡 免疫检查点 免疫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伊利司莫-铜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发生铜死亡
8
作者 于艳华 李焕娟 +2 位作者 阳馨仪 余灵艳 童向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伊利司莫-铜(ES-Cu)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和铜死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ES-Cu诱导的AML细胞存活率以及AML细胞经铜螯合剂TTM预处理后ES-Cu诱导的细胞存活率;Calcein/PI检测试剂盒检测ES-Cu... 目的:研究伊利司莫-铜(ES-Cu)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和铜死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ES-Cu诱导的AML细胞存活率以及AML细胞经铜螯合剂TTM预处理后ES-Cu诱导的细胞存活率;Calcein/PI检测试剂盒检测ES-Cu诱导引起的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变化;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GSH和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铜死亡相关蛋白ATP7B、FDX1、DLAT、DPYD的表达。结果:ES-Cu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及HL-60的毒性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_(Kasumi-1)=-0.99,r_(HL-60)=-0.98)。随着ES-Cu浓度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随之升高(P<0.01-0.001)。铜螯合剂TTM可以显著逆转ES-Cu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活性氧的促进作用。随着ES-Cu浓度升高,Kasumi-1细胞内GSH含量逐渐降低(r=-0.98),ATP7B、FDX1、DLAT和DPYD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最终促发铜死亡。结论:ES-Cu能够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发生铜死亡,这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伊利司莫- 铜死亡
原文传递
铜死亡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亚婷 王芳 +2 位作者 马建红 马怡彤 刘畅(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 铜离子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了广泛的代谢过程,包括有氧呼吸、肽酰胺化、铁转运、超氧化物歧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合成。铜稳态是维持细胞活性的重要机制。铜死亡是由铜离子积累引发的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是铜稳态失衡,细胞内铜积累,选择性地扰乱三羧酸循环,使脂酰化线粒体酶聚集和铁硫蛋白丢失,引起线粒体蛋白质毒性应激,细胞膜裂解,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是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铜死亡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耐药密切相关。一些铜死亡调节剂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癌细胞的耐药性,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因此铜死亡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铜死亡
下载PDF
基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模型
10
作者 谭天华 宋京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97-601,608,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的预后模型,评估其在肝癌患者中的预测能力,并探讨与免疫功能和肿瘤突变负荷的关系。方法使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分析370例肝癌患者的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和生存数据,并将数... 目的构建基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的预后模型,评估其在肝癌患者中的预测能力,并探讨与免疫功能和肿瘤突变负荷的关系。方法使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分析370例肝癌患者的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和生存数据,并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通过Lasso回归和Cox模型的构建,筛选出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进行风险模型构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验证风险模型对肝癌预后影响的独立性,并分析风险模型与免疫功能和肿瘤突变负荷的关系。结果在多变量Cox回归数据中选择EIF2S1、G6PD、NRAS这3个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训练组中EIF2S1、G6PD、NRAS与生存期独立相关(P均<0.05),以该3个基因构建风险模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与低风险组比较,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期较短(P<0.05),生存率较低(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的风险模型中HR为1.734,95%CI为1.494~2.03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构建的风险模型中HR为1.661,95%CI为1.397~1.97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风险模型预测肝癌患者第1,3,5年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663和0.636。运用该风险模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与早期肝癌患者相比,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更短(P<0.05),生存率更低(P<0.05)。在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中,TypeⅡIFN Response、Parainflammation、APC co-stimulation、CCR、Check-point和MHC classⅠ这6个免疫功能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高肿瘤突变负荷组的肝癌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肿瘤突变负荷组的患者(P<0.05)。结论基于与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的风险模型能够有效区分肝癌患者的预后,且铜死亡相关的铁死亡基因与免疫功能和肿瘤突变负荷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死亡 肝癌 基因 预后 风险模型 免疫功能 肿瘤突变负荷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诱导肺癌细胞铜死亡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肖艳霞 刘璞 +1 位作者 郭君 林雅军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肺癌细胞铜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H46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铜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铜浓度;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肺癌细胞铜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人肺癌细胞系A549和H460,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铜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铜浓度;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铁硫簇蛋白FDX1、POLD1、SDHB、LIAS和脂酰化蛋白DLAT单体及寡聚体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铜稳态调节蛋白CTR1、ATP7A、ATP7B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雷公藤甲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肺癌细胞活力,对A549和H460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4.67nmol/L和34.12nmol/L;Ed U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证实,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P <0.05);在雷公藤甲素处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A549和H460细胞内铜浓度上升,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A549和H460细胞铁硫簇蛋白FDX1、POLD1、SDHB、LIAS和脂酰化蛋白DLAT单体表达下调,DLAT寡聚体表达增加(P<0.05)。铜稳态调节蛋白CTR1表达无明显变化,ATP7A和ATP7B表达下调(P <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下调ATP7A和ATP7B表达,使细胞内铜浓度增加,进而下调铁硫簇蛋白表达水平、增加DLAT寡聚体表达水平,诱导肺癌细胞铜死亡,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肺癌 铜死亡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周玲 唐梅文 +4 位作者 谢佳涛 陈文隆 钟丰羽 许琦 古文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1-45,I0006-I0009,共9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新型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治疗CRC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研究中,CRC患者的LncRNA表达谱、临床数据以及突变数据下载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CRC数据库,使用R4.1.1软件筛...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新型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治疗CRC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研究中,CRC患者的LncRNA表达谱、临床数据以及突变数据下载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CRC数据库,使用R4.1.1软件筛选出与铜死亡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与CRC预后相关的铜死亡LncRNA,采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因素Cox分析得出的最显著的LncRNA构建最优预后模型。根据得到的风险评分,将纳入的结直肠癌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对构建的模型进行Kaplan-Meier进行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分析。同时建立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建立临床分组验证。随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我们还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对CRC治疗的敏感药物。结果获得36个铜死亡预后相关的LncRNA,且使用LASSO Cox回归及交叉验证及多变量Cox分析从上述36个具有预后意义的铜死亡相关的LncRNA中筛选出17个显著相关的LncRNA(DEGs)。接着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风险差异分析,证明高低风险组是有差异的(P<0.05),ROC曲线显示该预后模型曲线下面积在1年内为0.749,2年内为0.705,3年内为0.710。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交集基因在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细胞二价无机阳离子同源等,细胞成分主要富集在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在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受体配体a等。KEGG提示主要富集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吞噬体等通路。肿瘤突变负荷的生存分析和药物敏感性是有差异的。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了17个与铜死亡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可能奠定了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评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CGA 铜死亡 预后模型 肿瘤突变 潜在药物选择
原文传递
铜代谢失衡诱导的铜死亡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13
作者 齐芸珑(综述) 唐玲 钱程(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内的铜代谢失衡尤其是铜离子过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铜死亡的发生。过量的铜积累会靶向结合硫辛酰化三羧酸循环蛋白,使其异常聚集进而触发细胞死亡,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等多个分子能够调控... 铜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细胞内的铜代谢失衡尤其是铜离子过载有可能会导致细胞铜死亡的发生。过量的铜积累会靶向结合硫辛酰化三羧酸循环蛋白,使其异常聚集进而触发细胞死亡,铁氧化还原蛋白1(FDX1)等多个分子能够调控铜死亡活性。肿瘤细胞内铜代谢稳态主要靠四组铜相关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影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自噬、Notch等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合理利用铜离子载体和铜螯合剂等铜配合物以及铜死亡相关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开发肿瘤治疗和预后评估新策略,在未来的肿瘤个性化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硫辛酰化 铁硫蛋白 三羧酸循环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细胞死亡的新方式--铁死亡与铜死亡
14
作者 王浩 肖金龙 +6 位作者 沈珏 赵金刚 王帅 刘根 赵汝 肖鹏 高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1-470,共10页
铜死亡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形式。这种死亡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铜离子的聚集,这个过程靶向干扰三羧酸循环。虽然已有学者阐明了其基本分子机制,但是对于铜死亡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 铜死亡是最近新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cell death,RCD)形式。这种死亡形式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铜离子的聚集,这个过程靶向干扰三羧酸循环。虽然已有学者阐明了其基本分子机制,但是对于铜死亡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探索的方面。相比之下,对铁离子过载诱导的铁死亡的研究已相对完善,本文以铁死亡研究为参照,对两种金属离子诱导的细胞死亡进行了全面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铜死亡 分子机制 疾病状态
下载PDF
铜死亡对心肌细胞损伤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关静 吕建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49-453,共5页
铜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人体需要适量的铜来支持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各系统间的正常生理过程。铜诱导的细胞死亡被证明是一种新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模式,过量的铜通过三羧酸循环中脂酰化蛋白的铜依赖性异常低聚促进蛋白质毒性应激反应,... 铜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质,人体需要适量的铜来支持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各系统间的正常生理过程。铜诱导的细胞死亡被证明是一种新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模式,过量的铜通过三羧酸循环中脂酰化蛋白的铜依赖性异常低聚促进蛋白质毒性应激反应,并降低铁硫簇蛋白水平,从而诱导铜死亡。铜死亡被越来越多人认为是介导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进展的重要过程,其中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和主动脉瘤等。因此,深入了解心血管疾病中铜死亡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并能够提供更多关于铜诱导细胞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思路。本文通过对铜稳态相关机制、铜离子(Cu 2+)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机制、铜死亡导致心血管疾病、铜死亡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相关治疗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铜死亡 代谢 细胞损伤 机制研究 相关治疗
下载PDF
铜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涵 张黎 +2 位作者 王昱冕 崔芸 王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和生物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细胞中铜的浓度较低,而铜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坏死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细... 铜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在细胞代谢和生物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情况下,细胞中铜的浓度较低,而铜的过度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铜死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这种死亡不同于细胞凋亡、铁死亡及坏死等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是一种与线粒体呼吸相关的铜依赖性细胞死亡模式。铜通过与三羧酸循环中的脂质酰化成分直接结合,导致脂质化蛋白质聚集,铁硫簇蛋白质丢失,从而引起蛋白质毒性应激,导致细胞死亡。充足的铜是维持心脏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机体内铜水平异常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目前,铜诱导的细胞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见报道。然而,铜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研究铜调控的细胞死亡通路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心肌病 稳态 代谢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水臌贴靶向铜死亡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潜在作用机制
17
作者 杨海琳 柴海生 +3 位作者 戴瑶瑶 高司成 欧阳豪 祝峻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30-36,44,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水臌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水臌贴中活性成分及其活性成分所对应的药物靶点。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水臌贴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水臌贴中活性成分及其活性成分所对应的药物靶点。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取肝硬化腹水的疾病靶点。利用韦恩(Venn)在线工具获得水臌贴活性成分和肝硬化腹水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水臌贴活性成分与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图。应用Webgetal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文献获得调控铜死亡的靶基因并筛选其与水臌贴活性成分、肝硬化腹水3者的共同靶基因,采用CB-Dock2分子对接技术评估水臌贴活性成分与共同靶基因的结合潜力。结果从水臌贴中筛选出具有作用靶点的50个有效活性成分,其中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水臌贴调控铜死亡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核心作用靶点基因为铁氧还原蛋白1基因(FDX1)、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基因(DLD)、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S)、环粒蛋白激酶抑制剂2A基因(CDKN2A),KEGG分析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为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等。结论水臌贴可以靶向铜死亡过程的关键基因构成的网络,发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系统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水臌贴 铜死亡 槲皮素 网络药理学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铜死亡标志物SLC31A1、DBT的鉴定及化合物筛选
18
作者 张楠楠 周伊帆 +3 位作者 朱燚 安明宇 邓颖 李军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39-50,共12页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集基因,使用UALCAN分析其差异表达,R语言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Kaplan-Meier Plortter分析其预后价值,HCMDB分析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并使用THPA分析其与肝癌的病理关系。最后进行化合物预测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铜死亡关键基因SLC31A1、DBT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下调,病理分析显示其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相关性变量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其高表达与肝癌预后良好相关,其中SLC31A1低表达与肝癌向肾上腺、肺部转移显著相关。最后筛选出可能与SLC31A1、DBT结合的活性化合物,其中白藜芦醇、叶酸对接分数高。研究认为铜死亡相关基因SLC31A1、DBT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HCC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铜死亡 SLC31A1 DBT
下载PDF
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周玲 唐梅文 +1 位作者 刘文健 邹起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荷。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LncRNA。然后使用多因素Cox分析对模型进行构建。通过R软件对肝细胞癌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使用R语言对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风险曲线、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主成分分析图的绘制,以此来对最佳预后模型进行验证。并使用了ROC曲线、C-index曲线和列线图对模型的预后因素进行了评估。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我们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共筛选4个铜死亡相关基因LncRNA构建预后模型。使用预后模型对样本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低风险两组患者明显存在生存差异,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性状作为独立预后因子,并且风险评分随着分期而增加。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计算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相关功能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论:基于铜死亡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铜死亡基因为HCC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铜死亡 预后模型 药物的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基因集合本身筛选铜死亡关键基因和构建宫颈癌预后模型
20
作者 宫英丽 冯运 王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研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预后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对基因数据来源进行预处理、基因相关性和差异基因的筛选。采用Lasso函数和Cox进行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计算风...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研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在宫颈癌(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预后模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对基因数据来源进行预处理、基因相关性和差异基因的筛选。采用Lasso函数和Cox进行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计算风险得分,进行独立预后分析。最后,针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药物靶点预测。结果①K-M生存曲线显示,低风险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高风险组(P<0.05)。②患者1、3、5年生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0、0.675和0.686。③多因素Cox回归显示DBT可能是宫颈癌的风险因子(P<0.05)。④得到2种化合物可能是宫颈癌潜在药物活性成分。结论基于TCGA数据库成功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模型,能较为准确评估患者预后,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铜死亡 基因模型 预后 微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