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镶嵌铜牌饰与商周青铜器在“礼”上的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傅晓霞 《文物世界》 2010年第5期18-19,22,共3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界就开始了对镶嵌铜牌饰这种特殊而神秘的铜器的关注,根据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在李学勤先生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现存面世的镶嵌铜牌饰已达16件左右,其中现存国内的有7件。
关键词 商周青铜器 镶嵌铜牌饰 “礼” 20世纪90年代 考古研究 学术界 李学勤
下载PDF
再论二里头等文化中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的鸮文化内涵——鸮文化鉴赏十三
2
作者 顾万发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1X期57-60,共4页
一、总体认识1.关于二里头等文化中的镶嵌绿松石牌饰的鸮文化内涵,笔者曾多次讨论过。学术界也有少数文章谈到这一问题,不过均以为其中二里头最早的那一件与鸮有关,其他的则非。在笔者则以为,目前所见二里头等文化中的镶嵌绿松石牌饰构... 一、总体认识1.关于二里头等文化中的镶嵌绿松石牌饰的鸮文化内涵,笔者曾多次讨论过。学术界也有少数文章谈到这一问题,不过均以为其中二里头最早的那一件与鸮有关,其他的则非。在笔者则以为,目前所见二里头等文化中的镶嵌绿松石牌饰构图内涵均与鸮有关。这一认识笔者在本刊有关鸮文化鉴赏的文章中已明确提出。同时笔者在此提出,商周'饕餮'中,除少量确实为牛角、赤麇角、鹿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牌饰 中国文物报 二里头文化 大甸子墓地 绿松石
原文传递
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出土铜牌饰浅析
3
作者 牛喜娟 《文物天地》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牌饰是北方草原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饰件,其纹饰、功能属性因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宁夏同心县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出土的铜牌饰,反映出当时此地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这些牌饰的研究,可... 牌饰是北方草原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饰件,其纹饰、功能属性因民族和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宁夏同心县倒墩子汉代匈奴墓出土的铜牌饰,反映出当时此地与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这些牌饰的研究,可以窥见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墩子 匈奴墓 铜牌饰
原文传递
从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嵌绿松石青铜牌饰看早期中国金石镶嵌工艺迭变
4
作者 赵祎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3年第7期127-130,共4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加工绿松石并用于身体装饰的国家,相较处于霸主地位的中华软玉文化,绿松石的应用如冰山一角,但如果将它的工艺萌芽和发展放到历史长河中,便会发现在距今3700年前——即西亚青铜技术向我国中原地区渗透、二里头文化步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加工绿松石并用于身体装饰的国家,相较处于霸主地位的中华软玉文化,绿松石的应用如冰山一角,但如果将它的工艺萌芽和发展放到历史长河中,便会发现在距今3700年前——即西亚青铜技术向我国中原地区渗透、二里头文化步入青铜时代之初,绿松石便是与早期青铜相伴的重要装饰宝石,自此中国社会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西来青铜铸造与本土绿松石切磨、钻孔工艺碰撞出绚烂的技术火花——中国最早的金石镶嵌由此得名。文章以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青铜牌饰为研究对象,探讨绿松石作为主要镶嵌用石,与青铜“金石齐鸣”时的工艺追溯、巅峰表现与后世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嵌绿松石青铜牌饰 早期中国 金石镶嵌
原文传递
镶嵌铜牌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青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72,共8页
我国夏代前后的镶嵌铜牌饰 ,截至2002年共发现16件左右。1991年 ,李学勤先生首先对这种牌饰作了综合研究 ,就其年代、寓意和源流等提出了见解 ,使国内学术界意识到这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特殊铜器 ,需要特殊研究。之后 ,国内外学者多有研究... 我国夏代前后的镶嵌铜牌饰 ,截至2002年共发现16件左右。1991年 ,李学勤先生首先对这种牌饰作了综合研究 ,就其年代、寓意和源流等提出了见解 ,使国内学术界意识到这是一种单独存在的特殊铜器 ,需要特殊研究。之后 ,国内外学者多有研究。作者在此基础上对镶嵌铜牌饰进行分类、断代 ,并考证其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铜牌饰 夏代 历史文化 纹饰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国外所藏五件镶嵌铜牌饰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青 李慧竹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讨论的是五件现存国外的镶嵌铜牌饰的分期与年代。根据作者的观点,这些铜牌饰应属二里头文化时期,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土并流散国外的,到20世纪90年代重新为中国学术界所知,但仅限于文字描述。2002年,作者在访英期间留意收... 本文讨论的是五件现存国外的镶嵌铜牌饰的分期与年代。根据作者的观点,这些铜牌饰应属二里头文化时期,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土并流散国外的,到20世纪90年代重新为中国学术界所知,但仅限于文字描述。2002年,作者在访英期间留意收集了这五件铜牌饰的图片和线图资料,这是对这些牌饰的再发现,也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珍贵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铜牌饰 国外藏品 二里头文化 考古学
原文传递
二里头铜牌饰与夏代神话研究——再论“第四重证据”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5,共10页
本文基于人类学影响下的当代人文研究变革和图像证史方法,根据大禹创建夏朝中央熊旗的先秦竹简叙事,加上第四重证据——二里头文化多达10件的熊形神徽(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打通对夏代君王鲧、禹、羿等化熊神话的理解,将作为周礼的"... 本文基于人类学影响下的当代人文研究变革和图像证史方法,根据大禹创建夏朝中央熊旗的先秦竹简叙事,加上第四重证据——二里头文化多达10件的熊形神徽(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打通对夏代君王鲧、禹、羿等化熊神话的理解,将作为周礼的"熊虎为旗"文化渊源上溯到夏代。同时,将三件出土的二里头铜牌饰分别解读为神鸮神熊和神虎,给"中国"的国旗之由来,找到和黄帝有熊国同样悠久的熊神原型,并对后代所谓兽面纹和饕餮的解读,提供比较图像学和历史发生学的解释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证史 四重证据 二里头铜牌饰 夏代神话 熊形神徽
原文传递
神秘的夏代遗宝:镶嵌铜牌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青 《寻根》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夏代 镶嵌铜牌饰 青铜器 镶嵌绿松石 文物研究
原文传递
试论镶嵌铜牌饰的起源和传布——从日照两城镇遗址的新发现说起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青 《三代考古》 2018年第1期151-177,共27页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是夏代前后的珍贵遗宝,自从1981年偃师二里头遗址首次科学发掘出土1件完整的铜牌饰[1],此类牌饰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针对海内外陆续收集和公布的16件此类铜牌饰,学者们已就其年代、寓意和功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2]。...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是夏代前后的珍贵遗宝,自从1981年偃师二里头遗址首次科学发掘出土1件完整的铜牌饰[1],此类牌饰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针对海内外陆续收集和公布的16件此类铜牌饰,学者们已就其年代、寓意和功用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2]。但受已有资料的限制,对此类牌饰的起源和传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陈小三和陈国梁两位年轻学者近年做了专门讨论[3]。随之,相关的新发现材料又有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铜牌饰 镶嵌工艺 二里头文化 两城镇遗址 绿松石器
原文传递
二里头81YLⅤM4:5镶嵌铜牌饰为鸱鸮说
10
作者 王爱民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鸱鸮(猫头鹰)崇拜是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较为普遍的现象。1981年二里头遗址M4发现的镶嵌铜牌饰,其形象不是龙而应该是鸱鸮。铜牌饰释读方式应该是较窄的一头向上。铜牌饰是巫术活动的道具,其主人可能是一位女巫。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镶嵌铜牌饰 M4:5 鸱鹗
原文传递
四川汉墓中的四神功能新探──兼谈巫山铜牌上饰上人物的身份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弘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共5页
四川汉墓中的四神功能新探──兼谈巫山铜牌上饰上人物的身份刘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镇守四方的神祗。《三辅黄图》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所以它们除被称为四神外,又被称作四灵。... 四川汉墓中的四神功能新探──兼谈巫山铜牌上饰上人物的身份刘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镇守四方的神祗。《三辅黄图》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所以它们除被称为四神外,又被称作四灵。四川的汉代墓葬中(包括葬具和随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铜牌饰 四川 二十八宿 画像石棺 汉墓 朱雀 汉代墓葬 巫山 白虎
下载PDF
固原北方系青铜器——宁夏固原博物馆藏青铜牌饰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彩虹 《文物天地》 2017年第9期14-19,共6页
宁夏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主要地形由以陇山(六盘山)为中心的山地和沟壑峁梁等黄土丘陵地貌组成。早在两周时期,这里自然环境优越,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草场,覆盖深厚的黄土,宜居宜牧,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关键词 固原 铜牌饰 商周时期 丘陵地貌 戎人 博物馆藏 动物纹 秦人 青铜文化 彭阳县
原文传递
关于两广出土北方动物纹牌饰问题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展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6-61,共6页
关于两广出土北方动物纹牌饰问题●黄展岳一、问题的提出在横长方形的铜片上铸出透雕或浮雕的动物纹牌饰,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习称鄂尔多斯式动物纹牌饰或北方式动物纹牌饰。远在岭南的两广百越人,很难想象会... 关于两广出土北方动物纹牌饰问题●黄展岳一、问题的提出在横长方形的铜片上铸出透雕或浮雕的动物纹牌饰,是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最具特色的服饰之一,习称鄂尔多斯式动物纹牌饰或北方式动物纹牌饰。远在岭南的两广百越人,很难想象会同这种牌饰有缘,然而在西汉南越国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样 宁夏同心 南越王墓 铜牌饰 北方草原 南越国 比较研究 匈奴 向上翻转 阿尔泰
下载PDF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德安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2期57-63,共7页
三星堆遗址是1931年英国牧师董宜笃(V.H.Donnithorne)在广汉获悉当地农民燕道诚因车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发现的。根据燕氏家族提供的情况,董宜笃得到这批玉石器出土的消息时,已... 三星堆遗址是1931年英国牧师董宜笃(V.H.Donnithorne)在广汉获悉当地农民燕道诚因车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发现的。根据燕氏家族提供的情况,董宜笃得到这批玉石器出土的消息时,已事隔两年,实际上,这批玉石器是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文化 祭祀坑 玉石器 中原地区 出土的青铜器 二里头 铜牌饰 二里岗 商文化
下载PDF
古代蜀人的天门观念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剑华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4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西王母 古代蜀人 画像砖 天门 《山海经》 神话传说 汉代画像石 地域特色 铜牌饰 西王母传说
下载PDF
有关鎏金棺饰铜牌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16
作者 蒋晓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83,共10页
鎏金棺饰铜牌是巴蜀地区(尤其是三峡地区)汉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物。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进行过探讨。刘弘和赵殿增等人首先研究了牌饰上的人物和天门图像。接着,丛德新、罗志宏详细介绍了出土于巫山的14件牌饰,并且认为这些铜牌饰... 鎏金棺饰铜牌是巴蜀地区(尤其是三峡地区)汉墓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器物。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进行过探讨。刘弘和赵殿增等人首先研究了牌饰上的人物和天门图像。接着,丛德新、罗志宏详细介绍了出土于巫山的14件牌饰,并且认为这些铜牌饰的时代是东汉晚期,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天国、仙境的认识。张勋燎先生对画面组合结构进行考察后认为,虽然各牌饰形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鎏金棺饰铜牌 三峡地区 汉墓
原文传递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铜‘次’形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昌钰 耿宗惠 《四川文物》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人身形铜牌饰”,错将其上下倒置。该铜器的 “体”部应为山体的抽象形态;“柱”应为上山若木的抽象形态。其含意应为太阳止宿之 所。太阳止宿于“次”,故该铜牌应称为“铜‘次’形器”。
关键词 人身形铜牌饰 铜次形器 实形鹳鸟纹 全羽持兵舞人
下载PDF
泰来文物新考
18
作者 鞠桂玲 《黑河学刊》 2010年第1期144-144,共1页
三级楼阁式铜吊灯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状如楼阁,为金代承安-元朝初期文物。铜牌饰——鲜卑神兽,为"鲜卑郭落带"(腰带)上的带钩(扣),鲜卑族独有。
关键词 三级楼格式铜吊灯 照明工具 铜牌饰 鲜卑郭落带
下载PDF
辟邪摇钱树座之昆仑悬圃
19
作者 徐克诚(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201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丰都县林口墓群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M2为东汉晚期竖穴土圹刀把形砖室墓,由甬道、墓室两部分组成,通长5.54米,宽1.55-2.58米,残高1.12米。M2出土随葬品共计80余件(套),包括陶罐、陶瓮、瓷罐等较多的日用器... 201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丰都县林口墓群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M2为东汉晚期竖穴土圹刀把形砖室墓,由甬道、墓室两部分组成,通长5.54米,宽1.55-2.58米,残高1.12米。M2出土随葬品共计80余件(套),包括陶罐、陶瓮、瓷罐等较多的日用器皿,还有大量的陶俑、大型陶屋模型、双阙“天门”纹圆形铜牌饰及陶质辟邪摇钱树座等。辟邪摇钱树座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目前川渝地区发现的同类器物中品相最为上乘的一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晚期 砖室墓 陶瓮 瓷罐 双阙 铜牌饰 摇钱树 辟邪
下载PDF
淳化县发现匈奴文物
20
作者 王谦 《文博》 1998年第1期75-75,共1页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素以林光宫、甘泉宫所在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甘泉,抵九原,全长约900公里,直接沟通了北方匈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原的交流,因而淳化境内经常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了几件匈... 淳化县地处渭北山区,素以林光宫、甘泉宫所在而著称,特别是秦直道始甘泉,抵九原,全长约900公里,直接沟通了北方匈奴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与中原的交流,因而淳化境内经常发现北方草原文化的蛛丝马迹,近几年来,我们收藏了几件匈奴文物,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县 匈奴族 北方草原文化 中原文化 甘泉宫 匈奴文化 动物形象 秦直道 铜牌饰 长方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