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瓦厢改道后黄河新河道决溢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1
作者 吴朋飞 赵晓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52,共14页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泛滥造成的灾害影响研究,属于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议题范围。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黄河新河道流经豫、直、鲁三省入渤海,沿河两岸决溢灾害频发,重塑了黄河新泛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基于多源史料建立1...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泛滥造成的灾害影响研究,属于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议题范围。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黄河新河道流经豫、直、鲁三省入渤海,沿河两岸决溢灾害频发,重塑了黄河新泛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基于多源史料建立1855—1949年间黄河下游决溢基础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核密度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出该研究时段黄河新河道决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黄河新河道决溢范围波及50个县,总次数为539次,年均7.59次;在时间尺度上,决溢次数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存在20年、59年两类时间尺度上的显著变化周期;在空间尺度上,决溢受灾县在新河道两岸呈现分散-聚集-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分布规律,决溢重心有从上段到下段、再从下段到上段的变化规律;新河道的形成演变、两岸地形特点、堤防修筑以及人为决堤等是影响黄河决溢地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决溢 时空分布 铜瓦厢改道 清代 大清河
下载PDF
踏访铜瓦厢
2
作者 李可亭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3期51-53,共3页
2021年1月20日,应封丘县委之邀,我和同事刘万华博士以及新乡学院人文学院李景旺、聂好春等历史学者一起,走进封丘县铜瓦厢。那一天不是特别冷,但黄河大堤内的温度分明有点低,时间不长便让我们感受到了那冷的“黄河风”。
关键词 人文学院 铜瓦厢 历史学者 黄河大堤 封丘县 新乡学院
原文传递
黄河铜瓦厢改道地质背景浅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瑞怡 王学潮 +1 位作者 戴其祥 张自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4-15,共2页
铜瓦厢改道是黄河变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分析黄河下游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 ,从新构造运动对河流流路、河势演变、河道淤积的影响等方面 ,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明清故道稳定的影响以及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质背景 ,以期为当前下游河道... 铜瓦厢改道是黄河变迁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分析黄河下游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 ,从新构造运动对河流流路、河势演变、河道淤积的影响等方面 ,分析了新构造运动对明清故道稳定的影响以及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质背景 ,以期为当前下游河道整治中重视地质险段的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新构造运动 决口改道 铜瓦厢 黄河 河道整治
下载PDF
黄河铜瓦厢决口后清廷的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国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8,共4页
晚清时期,河政与荒政这两项曾被国家高度重视的事务陷入了混乱,这在清廷对铜瓦厢决口的应对问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决口。当时清廷正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疲于奔命,因此决定"暂缓堵筑&qu... 晚清时期,河政与荒政这两项曾被国家高度重视的事务陷入了混乱,这在清廷对铜瓦厢决口的应对问题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决口。当时清廷正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而疲于奔命,因此决定"暂缓堵筑"决口,对灾区采取的救济措施也非常有限。通过清廷对整个事件的应对可以发现:在内乱外患、军政祸乱频兴的形势下,清廷的施政能力已经大大地了减弱,自身的存亡绝续成为第一要务。明清以来的河政体制走上了解体的道路,救荒事务更加地方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决口 暂缓堵筑 救济乏力 河务边缘化 救荒地方化
下载PDF
天灾还是人祸?——黄河铜瓦厢改道原因研究述论 被引量:3
5
作者 贾国静 《开封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26-28,共3页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仪铜瓦厢改道,这是历史上第六次大规模改道。关于这次改道发生的原因,有的研究者认为是自然因素起了主要作用,有的则强调人为因素。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这次改道的发生,主要是清廷在内乱外患的形势下疏远河务所致。
关键词 黄河 铜瓦厢改道 天灾 人祸
下载PDF
铜瓦厢决口后黄河下游河道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1855—1911) 被引量:4
6
作者 古帅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46-64,154,共20页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 1855年黄河于铜瓦厢决口北徙,给下游沿岸区域地形与河湖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山东运河以西的平原地带距离决口处较近,泥沙淤积较多,地形抬高幅度明显,黄河在此区内漫流,扰乱了原有水系。汶、泗二河下游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顶托,亦出现排水困难的局面,东平湖的形成与扩大即区内积水不断增多的结果。鲁中丘陵西侧平原地带,受黄河淤高河床的阻挡或黄水倒灌影响,长清至齐东各县境内的入黄河流均难以宣泄,直接促成新清河的开辟。徒马平原地带,受黄河决口改道影响,靠近黄河的徒骇河诸多支流被淤没,徒骇河则被黄水冲宽刷深,1907年黄河利津决口后,其尾闾河段亦被淤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黄河下游河道 地形 河湖环境
下载PDF
铜瓦厢改道后的河政之争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建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45-49,77,共6页
历史上的黄河曾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这次改道!奠定了今天黄河的流势,同时也引发了晚清历史上咸、同、光三朝三十余年的河政之争。本文认为频仍的黄河水患是河政之争的主因,黄河流向是河政之争的焦点;河运... 历史上的黄河曾多次改道。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这次改道!奠定了今天黄河的流势,同时也引发了晚清历史上咸、同、光三朝三十余年的河政之争。本文认为频仍的黄河水患是河政之争的主因,黄河流向是河政之争的焦点;河运兼治是河政之争的目的,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社会的动及治河方法的不当,终使河政之争争不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黄河决口 清政府 大清河 黄河故道 河南 北流 运河 决口改道 《光绪朝东华录》
下载PDF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之后的黄运水灾 被引量:1
8
作者 高中华 《中国减灾》 2013年第9X期44-46,共3页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入海,是黄河变迁史上第六次大改道,也是最后一次改道。1850年黄河改道之后,黄河下游流经山东地区的灾情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对运河的影响十分明显。每次黄河发生决口必影响到运河,小至运河不畅,大至运河决... 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入海,是黄河变迁史上第六次大改道,也是最后一次改道。1850年黄河改道之后,黄河下游流经山东地区的灾情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对运河的影响十分明显。每次黄河发生决口必影响到运河,小至运河不畅,大至运河决口,形成大规模的黄河、运河决溢。运河由长江往北过淮经黄至京师,借黄淮济运漕粮,黄淮水灾对运河影响很大。黄河、运河两条河流的命运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黄至 变迁史 大洪 张秋镇 最后一次 再续行水金鉴 赵王河 横野 寿张
下载PDF
黄河治理与晚清政局的互相影响——评《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9
作者 陈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I0005-I0006,共2页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在历史文献中也常见"黄河自昔为中国患"之类的记载。黄河之所以为患,是因为其河水泥沙含量大,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所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面对黄河水患,...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在历史文献中也常见"黄河自昔为中国患"之类的记载。黄河之所以为患,是因为其河水泥沙含量大,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所谓"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面对黄河水患,中国历代王朝都将黄河治理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之大政。清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省兰阳县铜瓦厢决口,由于当时清朝政府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无暇也无力对决口进行及时堵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治理 铜瓦厢决口 泥沙含量 镇压太平天国 咸丰五年 黄河水患 晚清政局 堵筑
下载PDF
铜瓦厢之殇
10
作者 孙冬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22期40-43,共4页
铜瓦厢是处地名(今坝头乡),位于黄河西岸,在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北14公里处,东坝头乡以西。现已湮没于河南省兰考与封丘间的黄河河道之中。听老人们说,很早的时候黄河从兰阳县一直向东南流到黄海里,自从那一年,黄河从铜瓦厢开了□,掉头向东... 铜瓦厢是处地名(今坝头乡),位于黄河西岸,在今河南省兰考县西北14公里处,东坝头乡以西。现已湮没于河南省兰考与封丘间的黄河河道之中。听老人们说,很早的时候黄河从兰阳县一直向东南流到黄海里,自从那一年,黄河从铜瓦厢开了□,掉头向东北,流入渤海里,到如今都没有再改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黄河河道 河南省兰考县 坝头乡 改道
原文传递
清代铜瓦厢改道前的河患及其治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京阳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又以其奔腾不羁、河患频繁著称于世。黄河的变迁是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的。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河患的发生及其治理,对于今天根治黄河的伟大事业是一件有益和必要的工作。本文试就清代顺治元年... 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又以其奔腾不羁、河患频繁著称于世。黄河的变迁是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的。研究历史时期黄河河患的发生及其治理,对于今天根治黄河的伟大事业是一件有益和必要的工作。本文试就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其间二百一十一年的河患及其治理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黄河北 铜瓦厢 河道 清代 治理 根治黄河 泥沙淤积 黄河流域 河床
下载PDF
铜瓦厢决口后蒋啟敭的豫省赈灾研究
12
作者 王素婷 周蓓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处决口,由于清廷采取的“暂缓堵筑”政策,河南省灾情持续恶化,数百万灾区民众流离失所。蒋啟敭在决口后奉命处理赈灾事宜,面对严峻的灾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救济受灾民众,河南灾情有所缓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灾... 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厢处决口,由于清廷采取的“暂缓堵筑”政策,河南省灾情持续恶化,数百万灾区民众流离失所。蒋啟敭在决口后奉命处理赈灾事宜,面对严峻的灾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救济受灾民众,河南灾情有所缓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灾情好转得十分缓慢,直至其逝世也并未彻底平息。透过铜瓦厢决口后蒋啟敭的赈灾结果可以看出:在处理堵口、赈灾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时,国家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官与绅与民的多方联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决口 蒋啟敭 豫省赈灾 黄河改道
原文传递
黄河铜瓦厢改道后的新旧河道之争 被引量:9
13
作者 贾国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6-63,共8页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仪铜瓦厢决口并改道山东大清河入海,口门以下江苏段河道遂断流。此后,清廷内部围绕新旧河道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30多年的论争。这场争论时起时伏,曾两次牵动朝野并形成高潮,但最终没能改变铜瓦厢决口造就的改道事...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仪铜瓦厢决口并改道山东大清河入海,口门以下江苏段河道遂断流。此后,清廷内部围绕新旧河道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30多年的论争。这场争论时起时伏,曾两次牵动朝野并形成高潮,但最终没能改变铜瓦厢决口造就的改道事实。在这一博弈格局中,双方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畛域之见非常明显,然而真正左右争论结果的,不是江苏利益集团与山东利益集团的力量孰强孰弱,而是晚清国家发展战略的转移使得河务在国家事务中的位置大大边缘化。透过整个事件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在晚清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是如何产生矛盾与冲突,以及地方利益是如何被忽视直至牺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改道 复归故道 改走新道 中央利益 地方利益
原文传递
大灾之下众生相——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水患治理中的官、绅、民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国静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5-80,共6页
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清廷将新河道的治理任务推给了地方,这不但使得黄河治理由国家工程变成了地方工程,而且还促使黄河沿岸地区的传统权力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官、绅、民等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合作,但由... 黄河铜瓦厢改道后,清廷将新河道的治理任务推给了地方,这不但使得黄河治理由国家工程变成了地方工程,而且还促使黄河沿岸地区的传统权力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官、绅、民等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合作,但由于其所处立场不同以及眼光长短有别,矛盾与冲突势所难免。士绅将其在官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到极致,利用这一"契机"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农民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加强了内部联系,增强了自身的力量。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传统权力体系在新的层面实现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铜瓦厢改道 官绅民 水患治理 传统权力结构
原文传递
铜瓦厢改道后清廷的施政及其得失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博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8年第4期51-53,共3页
铜瓦厢黄河改道后,清廷在荒政与治黄的施政中付出了巨大努力,大体维持了社会经济政治稳定。然而,其施政进程中暴露的各种问题也显现出国家控制能力的衰退,清王朝的中央集权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面临严峻考验,改弦更张势在必行。
关键词 铜瓦厢改道 清廷 施政 荒政 得失
原文传递
铜瓦厢改道后清政府对黄河的治理 被引量:26
16
作者 夏明方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51,共12页
关键词 清政府 治理黄河 铜瓦厢 治黄 李鸿章 山东黄河 郑观应 黄河下游 《清史稿》 太平天国运动
原文传递
重析咸丰五年黄河“铜瓦厢改道”的形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威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9,220,共12页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发生大改道,全河改流山东,改夺淮入黄海为夺大清河入渤海,奠定了现代黄河下游格局。自1920年代开始,关于改道的形成原因就形成了"或然论"(强调太平天国战争影响)和"必然论"(强调黄河...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发生大改道,全河改流山东,改夺淮入黄海为夺大清河入渤海,奠定了现代黄河下游格局。自1920年代开始,关于改道的形成原因就形成了"或然论"(强调太平天国战争影响)和"必然论"(强调黄河下游地质构造影响)两种观点。本文完善了"或然论"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必然改道的原因主要在于乾隆后期以来一系列的河务问题累积,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这些因素集中爆发,导致铜瓦厢由决口迅速发展为全河改道,结束了黄河8个世纪的夺淮历史。这些积累的河务问题包括:1.乾隆四十二年"兰阳改河"工程,堤距不合理导致豫东河段迅速淤高;2.道光初年"疏堵并用"策略的流产使兰阳段失去了缓解淤高现象的最后机会;3.道光中后期,河务财政因捐纳和"筹银生息"双双断绝而陷于破产,导致河务限于瘫痪,成为铜瓦厢由决口迅速发展为全河改道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铜瓦厢 道光 白银
原文传递
铜瓦厢的草 组章
18
作者 雷五 《散文诗世界》 2021年第4期85-86,共2页
茅茅草:爷爷志在铜瓦厢,能称得上爷爷的,下巴上都种着茅茅草。春天是捋着茅茅草睡醒的。醒来就把铜瓦厢的河坝和土地,涂满各式各样的绿,让你无从察觉这么稚嫩的绿色,是怎样敲响爷爷的老态龙钟的。不要看夏天的担忧长满了坟头,就觉得那... 茅茅草:爷爷志在铜瓦厢,能称得上爷爷的,下巴上都种着茅茅草。春天是捋着茅茅草睡醒的。醒来就把铜瓦厢的河坝和土地,涂满各式各样的绿,让你无从察觉这么稚嫩的绿色,是怎样敲响爷爷的老态龙钟的。不要看夏天的担忧长满了坟头,就觉得那是爷爷郁葱的头发,实际上每一根茅茅草都是铜瓦厢,在坎坷的土壤里种下的追忆。骑马路过的人,自然喊不出茅草的姓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瓦厢 种下的 爷爷
原文传递
铜瓦改道后山东沿黄泛区村庄迁,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龙凯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 1997年第5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村庄搬迁 移村 分庄 命名 铜瓦厢改道
下载PDF
试论近代“黄运交汇”对流经区域的影响
20
作者 马亮宽 雷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在山东阳谷张秋镇与运河交汇,黄运交汇对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前期由于黄河经常决口漫流,造成田亩房屋淹没,居民迁徙,截断运... 1855年,黄河自河南兰考铜瓦厢改道,流经华北平原地区,在山东阳谷张秋镇与运河交汇,黄运交汇对华北平原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前期由于黄河经常决口漫流,造成田亩房屋淹没,居民迁徙,截断运河交通运输等灾难性危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施多种措施,利用黄运水文资源,变害为利,促进了流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运交汇 铜瓦厢 运河 漕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