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7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比色法检测铁、铜离子
1
作者 李红 丁晓莹 +2 位作者 刘慈航 张靖涵 饶艳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3-962,共10页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Fe^(3+)和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Cu^(2+)通过与KI溶液反应,将I-氧化成I2。I2刻蚀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KI溶液,与2 mL 500μmol·L^(-1)Fe^(3+)或30μmol·L^(-1)Cu^(2+)反应25或90 min,可将AuNRs刻蚀至LSPR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Fe^(3+)和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F-与Fe^(3+)生成配合物[FeF_(6)]^(3-)完成对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离子 铜离子 比色法检测
下载PDF
铕修饰硅纳米颗粒可视化检测铜离子
2
作者 王文一 张学文 +3 位作者 闫旭焕 杨秀颖 赵晨楠 田佳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7,共7页
为了实现对水中铜离子(Cu^(2+))的检测,设计开发了比率荧光探针铕修饰硅纳米颗粒(Eu-DPA@SiNPs)。在探针中,SiNPs作为参比信号,Eu^(3+)为响应信号,而2,6-吡啶二羧酸(DPA)作为“天线”敏化Eu^(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 为了实现对水中铜离子(Cu^(2+))的检测,设计开发了比率荧光探针铕修饰硅纳米颗粒(Eu-DPA@SiNPs)。在探针中,SiNPs作为参比信号,Eu^(3+)为响应信号,而2,6-吡啶二羧酸(DPA)作为“天线”敏化Eu^(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图谱(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探针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用荧光光谱测试其检测性能。结果表明:当DPA与Eu^(3+)的摩尔比为0.5∶1时,探针具有最大淬灭效率;探针为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平均直径为26.15 nm;探针中加入Cu^(2+)后,10 s即反应完全,在0.2~13.0μmol/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0.41μmol/L,远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所规定的饮用水中Cu^(2+)含量最大允许限值,并成功将探针应用到实际水样中检测Cu^(2+);进一步制备了荧光检测试纸,实现了对Cu^(2+)的便携、可视化和半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修饰 硅纳米颗粒 荧光检测 铜离子
下载PDF
基于三苯胺的新型铜离子荧光探针及其接力识别硫离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嫣然 高妍 +3 位作者 尉桦聪 刘静逸 刘定坤 高云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文以三苯胺作为荧光团,咪唑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识别Cu^(2+)并且可接力识别S2-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SY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u^(2+)后,探针的荧光大幅猝灭,其识别机理为分子内电子转移(PET)机理。探针SYR与Cu^(2+)的... 本文以三苯胺作为荧光团,咪唑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识别Cu^(2+)并且可接力识别S2-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SY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u^(2+)后,探针的荧光大幅猝灭,其识别机理为分子内电子转移(PET)机理。探针SYR与Cu^(2+)的络合模式为按2:1,生成的SYR-Cu^(2+)对S2-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反应。探针SYR识别Cu^(2+)和H2S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nM和2.57×10^(-8)M。该荧光传感器可后续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荧光探针 铜离子 离子 接力识别
下载PDF
钛表面多酚介导铜离子涂层制备及抗菌抗氧化性能
4
作者 官振菊 谢永林 +7 位作者 向守刚 张成栋 李小龙 李兴平 蒲超 张波 罗栩伟 肖东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97-2005,共9页
背景:钛植入体因比强度高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植入手术过程中,细菌感染及组织受损环境产生大量活性氧物质易导致组织延迟愈合与手术失败,因此开发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性能的钛植入体极为重要。目的:鉴于铜离子良好... 背景:钛植入体因比强度高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植入手术过程中,细菌感染及组织受损环境产生大量活性氧物质易导致组织延迟愈合与手术失败,因此开发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性能的钛植入体极为重要。目的:鉴于铜离子良好的抗菌性能及多酚类物质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拟在钛表面制备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及抗氧化性能。方法:利用碱热法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然后将钛片置于单宁酸及铜离子溶液中,获得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检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与水接触角,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离子的携载及释放。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纯钛片(空白组)、碱热处理钛片(对照组)、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实验组)表面,观察细菌存活状态。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评价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下可见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表面存在棒状纳米结构,并且涂层无裂纹;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表面亲水性接近纯钛片;原子吸收光谱结果显示,多酚介导后钛片表面铜离子的携载量增加了51%,铜离子呈均匀释放。(2)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钛片的抗菌率为0%,21.65%,93.75%;活死染色与CTC染色显示,空白组钛片表面的活细菌最多,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活细菌最少。(3)活死染色与CCK-8检测结果显示,3组钛片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且实验组钛片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实验组钛片表面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实验组钛片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与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更强。(4)结果表明,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及促成骨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体 抗菌 抗氧化 多酚 铜离子 涂层
下载PDF
铜离子荧光探针设计及识别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裴杨澜 胡堃 +2 位作者 王峻东 李路海 危岩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3-542,共10页
铜(Cu)是人体内仅次于铁(Fe)和锌(Zn)的第三大丰富元素,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过量摄入Cu会损伤红细胞和神经系统。因此,铜离子(Cu^(2+))的检测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众多Cu^(2+)的检测方法中,荧光探针具有操... 铜(Cu)是人体内仅次于铁(Fe)和锌(Zn)的第三大丰富元素,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过量摄入Cu会损伤红细胞和神经系统。因此,铜离子(Cu^(2+))的检测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众多Cu^(2+)的检测方法中,荧光探针具有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且适用于环境和细胞检测等优点,可以对细胞及生物体中的Cu^(2+)进行动态标记,实现实时生物成像,具有广阔的研发前景。归纳总结了近5年用于Cu^(2+)检测的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根据对Cu^(2+)识别机制的不同,对此类荧光探针进行分类,阐述了Cu^(2+)探针的分子结构和使用性能,并对进一步优化Cu^(2+)荧光探针的发光性质和检测限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铜离子 识别机制 生物成像
下载PDF
枯痔钉微创理念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1例报告
6
作者 崔春辉 谢振年 +3 位作者 赫兰晔 李东冰 姜威 赵卫兵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77-580,共4页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ECTCI)是一种治疗内痔的简便、安全且高效的方法,已得到大量临床证实。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较少,适应范围较广,适用于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对于外痔,可采取以皮下组织剔除为主的外痔部分切除加缝合术,适用于绝...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ECTCI)是一种治疗内痔的简便、安全且高效的方法,已得到大量临床证实。该方法操作简便、费用较少,适应范围较广,适用于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对于外痔,可采取以皮下组织剔除为主的外痔部分切除加缝合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混合痔患者。ECTCI治疗参数和手术操作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混合痔经ECTCI治疗的病例资料,来介绍ECTCI手术操作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细节,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电化学疗法 手术操作 枯痔钉疗法 操作规范
下载PDF
阴极钛材表面处理工艺对其表面状态及铜离子电沉积初期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何萌 贾淑果 +6 位作者 朱倩倩 谷宗治 卢伟伟 徐鹏 柳亚辉 杨斌 宋克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 目的研究表面处理工艺对钛材表面状态的影响,进一步探究阴极钛材表面状态对铜离子电沉积初期形核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砂纸研磨、机械/电解抛光、化学腐蚀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制备出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对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分别进行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以不同表面状态的钛材作为阴极,进行铜离子的电沉积实验,对初始沉积层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统计铜晶核的尺寸、覆盖率。结果砂纸研磨的钛材表面粗糙度最大,随着砂纸目数的增加,粗糙度降低,划痕变得细密,沉积的铜晶核尺寸较小、分布均匀、面覆盖率较高;抛光可显著降低钛材表面粗糙度,电解抛光的粗糙度最低,但铜晶核难以牢固附着;化学腐蚀会在钛材表面残留金属颗粒或暴露晶界组织,沉积的铜晶核分布不均匀且易发生团簇。结论铜离子的初始沉积形核行为与阴极钛材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状态密切相关,采用3000#~4000#砂纸精细研磨的方式,可使钛材表面粗糙度Rz保持在1~1.2μm,且表面覆盖有高密度均匀细小的划痕缺陷,最有利于铜离子的高密度均匀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电沉积 钛阴极 表面处理工艺 粗糙度 形核行为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铜离子比色探针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娅彤 曹佳琪 +3 位作者 张茜茜 崔瀚文 邹月利 赵李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新型比色探针H-6的合成、表征及对铜离子的快速检测,是由科研转化而来的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该实验通过分子设计、有机合成,红外、核磁和质谱表征,以及紫外特性分析、实际应用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针识别机理等全流程教学,提升... 新型比色探针H-6的合成、表征及对铜离子的快速检测,是由科研转化而来的本科化学综合实验项目。该实验通过分子设计、有机合成,红外、核磁和质谱表征,以及紫外特性分析、实际应用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针识别机理等全流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激发了创新意识。该实验将有机化学、无机分析、材料科学、仪器分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和应用性。将新型比色探针检测手段科研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的思路与理念对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铜离子 比色探针 快速检测 DFT
下载PDF
铜离子掺杂聚乙烯亚胺/碳纳米管热电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李赞 李怡 +2 位作者 蒋朵 杜飞鹏 张云飞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基体,掺入适量的Cu^(2+)或[Cu(NH_(3))_(4)]^(2+)和聚乙烯亚胺(PEI),通过溶液共混和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得到Cu^(2+)-PEI/SWCNT和[Cu(NH_(3))_(4)]^(2+)-PEI/SWCNT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能谱仪、... 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基体,掺入适量的Cu^(2+)或[Cu(NH_(3))_(4)]^(2+)和聚乙烯亚胺(PEI),通过溶液共混和真空抽滤方法制备得到Cu^(2+)-PEI/SWCNT和[Cu(NH_(3))_(4)]^(2+)-PEI/SWCNT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能谱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热电仪器表征了复合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Cu^(2+)和PEI掺杂SWCNT时,优化了SWCNT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提升了体系的电导率,最大电导率为1101.3 S·cm-1,功率因子最高达到93.4μW·m^(-1)·K^(-2)。掺杂[Cu(NH_(3))_(4)]^(2+)和PEI时,提升了SWCNT的载流子迁移率,显著提升了体系的塞贝克系数,最大塞贝克系数为45.0μV·K^(-1),功率因子最高达到72.3μW·m^(-1)·K^(-2)。虽然Cu^(2+)和[Cu(NH_(3))_(4)]^(2+)提升SWCNT热电性能的机理不同,但功率因子都高于PEI/SWCNT(55.7μW·m^(-1)·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离子 聚乙烯亚胺 单壁碳纳米管 复合薄膜 热电性能
下载PDF
粉煤灰基沸石吸附废液中氨氮化物与铜离子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鲍慧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8,共6页
开展了粉煤灰基沸石吸附电镀废液中氮氧化物和铜离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适宜条件为:pH值8,溶液中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时间0.45 h,温度200℃;粉煤灰基沸石吸附氨氮化物的适宜条件为:粉煤灰基沸... 开展了粉煤灰基沸石吸附电镀废液中氮氧化物和铜离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适宜条件为:pH值8,溶液中铜离子初始质量浓度200 mg/L,吸附时间0.45 h,温度200℃;粉煤灰基沸石吸附氨氮化物的适宜条件为:粉煤灰基沸石投入量8 g/L,pH值8,吸附时间0.60 h,溶液中氨氮化物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粉煤灰基沸石吸附铜离子的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过程,粉煤灰基沸石对氨氮化物的吸附是离子交换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沸石 电镀废液 氨氮化物 铜离子 吸附剂 物理吸附
下载PDF
苯并噻唑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检测和吸附
11
作者 周壮壮 麻丽媛 +4 位作者 左佳灵 丁镠 李笑 马雪浩 金洗郎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0期14-22,共9页
铜(Cu)元素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中铜离子的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以4,4′,4″-(1,3,5-三嗪-2,4,6-三基)三苯甲醛和2,5-二氨基-1,4-苯二硫酚二盐酸盐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双功能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TFPT-DBD)。COF-... 铜(Cu)元素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中铜离子的检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以4,4′,4″-(1,3,5-三嗪-2,4,6-三基)三苯甲醛和2,5-二氨基-1,4-苯二硫酚二盐酸盐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双功能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TFPT-DBD)。COF-TFPT-DBD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382.91 m^(2)/g)以及优异的荧光性能。COF-TFPT-DBD对Cu^(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在10~4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88),较低的检测限(250 nmol/L)。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对Cu^(2+)的最大吸附量达到152 mg/g(pH 7),且可以循环使用3次以上。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证实了COF-TFPT-DBD中功能单元与Cu^(2+)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水中铜离子的检测和高效富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苯并噻唑 铜离子 识别 吸附 循环
下载PDF
多尺度纳米纤维结构设计及对铜离子吸附性能
12
作者 郑凯 伍海明 +1 位作者 陈娜娜 陈磊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88,共5页
碳纳米纤维及碳纳米管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首先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其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后制备了碳纳米纤维,研究了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然... 碳纳米纤维及碳纳米管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首先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对其进行预氧化和炭化后制备了碳纳米纤维,研究了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对纳米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然后基于等离子体辅助气相沉积工艺在碳纳米纤维表面生长了碳纳米管,探讨了不同功率下纳米纤维表面碳纳米管结构的演化规律;将其用于吸附铜离子污染物,探讨了吸附溶液pH值、金属离子浓度、吸附剂含量等对吸附量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碳纳米管 静电纺丝 预氧化 炭化 铜离子 吸附
原文传递
自身荧光多肽探针快速高通量检测铜离子
13
作者 谢紫微 许迪雅 +3 位作者 张新 王芳 穆岚 张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152,共6页
构建了以组氨酸(H)-色氨酸(W)-组氨酸(H)-组氨酸(H)-谷氨酸(E)为氨基酸序列的荧光多肽探针HWHHE,结合酶标仪,可实现对水溶液中Cu^(2+)的快速高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25℃、pH 7.4),探针多肽荧光HWHHE强度与Cu^(2+)浓度... 构建了以组氨酸(H)-色氨酸(W)-组氨酸(H)-组氨酸(H)-谷氨酸(E)为氨基酸序列的荧光多肽探针HWHHE,结合酶标仪,可实现对水溶液中Cu^(2+)的快速高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25℃、pH 7.4),探针多肽荧光HWHHE强度与Cu^(2+)浓度(0~1.0μmol/L)呈线性关系(R^(2)=0.997),检出限为2.67μg/L,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且加标回收率为93.7%~102.1%。采用高通量法检测实际样品(自来水以及饮用水)中Cu^(2+)浓度,其结果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荧光多肽探针HWHHE可结合酶标仪实现水溶液中Cu^(2+)的高通量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荧光探针 选择性 铜离子 高通量检测
下载PDF
碳酸钙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14
作者 林妹 谢微 +4 位作者 梁明华 汤泉 谢泉文 董文霞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碳酸钙进行活化改性,将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碳酸钙表面聚合,制备了碳酸钙基聚合物,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pH对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 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碳酸钙进行活化改性,将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在碳酸钙表面聚合,制备了碳酸钙基聚合物,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pH对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对制备的碳酸钙基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酸钙基聚合物吸附铜离子的最优条件为:pH=7、吸附时间3h、初始浓度18mg·L-1、温度25℃。在最优条件下,碳酸钙基聚合物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99.6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碳酸钙基聚合物表面存在烷烃官能团;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基底碳酸钙是有规则的方解石晶型,在体型网络状聚合物的作用下紧密结合,衍射分析结果证明,碳酸钙基聚合物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基聚合物 铜离子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吸附
下载PDF
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和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陈英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病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肛管功能和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静息压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8例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痔剥离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的基础上采用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管功能,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外痔剥离术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 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
下载PDF
聚乙烯醇/3-巯基丙酸-InP/ZnS量子点荧光薄膜测定水中铜离子
16
作者 张佳然 许泽宇 +2 位作者 于杰 史策 岳云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7-233,共7页
以3-巯基丙酸(3-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修饰的InP/ZnS量子点(MPA-InP/ZnS QDs)作为荧光敏感材料,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基质材料,开发一种PVA/MPA-InP/ZnS QDs荧光薄膜,用于水中痕量Cu^(2+)的快速检测。对荧光... 以3-巯基丙酸(3-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修饰的InP/ZnS量子点(MPA-InP/ZnS QDs)作为荧光敏感材料,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基质材料,开发一种PVA/MPA-InP/ZnS QDs荧光薄膜,用于水中痕量Cu^(2+)的快速检测。对荧光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特性及机械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A与MPA-InP/ZnS QDs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PVA/MPA-InP/ZnS QDs荧光薄膜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0~1000 nmol/L)呈高度线性相关(R^(2)=0.95),检测限为23 nmol/L,响应时间为6 min;最后,将PVA/MPA-InP/ZnS QDs荧光薄膜应用于饮用水、饮料和酒中Cu^(2+)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PVA/MPA-InP/ZnS QDs荧光薄膜能够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Cu^(2+)检测,具有选择性高、响应快速及便携性强的优点,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荧光薄膜 量子点 饮用水 快速检测
下载PDF
铜离子激活MAPK-ERK通路调控鼻咽癌放射敏感性
17
作者 黄秀婷 林颉 +2 位作者 叶晓心 蔡佳佐 袁亚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1196,共6页
目的探究铜离子(Cu^(2+))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寻找提升NPC放疗效果的潜在靶标。方法细胞Cu^(2+)检测对比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多种NPC细胞系内Cu^(2+)的含量;分别加入0、5、10、20、50、10... 目的探究铜离子(Cu^(2+))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寻找提升NPC放疗效果的潜在靶标。方法细胞Cu^(2+)检测对比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多种NPC细胞系内Cu^(2+)的含量;分别加入0、5、10、20、50、100、200μmol/L Cu^(2+)溶液及0、0.05、0.1、0.2、0.5、1.0、2.0 mmol/L TEPA溶液,利用CCK-8实验测定NPC细胞内Cu^(2+)含量对辐照前后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确定后续实验中Cu^(2+)组及TEPA组所使用的药物浓度;CCK-8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NP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PC细胞辐照处理前后的DNA损伤情况及MAP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NPC细胞中Cu^(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P<0.05)。添加Cu^(2+)溶液浓度低于50μmol/L时促进CNE1细胞的放疗抵抗性,添加0.1~0.2 mmol/L TEPA能提高SUNE1细胞放射敏感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Cu^(2+)组NPC细胞放疗抵抗性增强,TEPA组NPC细胞放疗敏感性增强(P<0.05)。较之对照组而言,Cu^(2+)组细胞MAPK-ERK通路活化程度上调(P<0.05)。使用MAPK-ERK通路抑制剂SCH772984能够有效逆转Cu^(2+)介导的NPC放疗抵抗(P<0.05)。结论NPC细胞中Cu^(2+)含量升高,其通过激活MAPK-ERK通路增强NPC细胞的放疗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铜离子 MAPK-ERK通路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用于铜离子检测的静电纺纤维膜制备及其性能
18
作者 赵美奇 陈莉 +2 位作者 钱现 李晓娜 杜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针对铜离子检测费用高、难以现场检测及检测探针的污染问题,以天然染料紫胶红为铜离子识别单元,聚丙烯腈(PAN)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紫胶红/PAN/PVP纤维膜。借助旋转黏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 针对铜离子检测费用高、难以现场检测及检测探针的污染问题,以天然染料紫胶红为铜离子识别单元,聚丙烯腈(PAN)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紫胶红/PAN/PVP纤维膜。借助旋转黏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了纺丝液中PAN/PVP质量分数及PAN与PVP质量比对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纤维膜对铜离子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当PAN/PVP质量分数为10%时,纺丝液黏度为300.0 mPa·s,紫胶红与PAN/PVP基纤维膜复合效果较好,纤维形貌良好,平均直径为(171.6±1.9) nm;当PAN与PVP质量比为7∶3时,纤维平均直径为(149.7±0.7) nm,紫胶红/PAN/PVP纤维膜的水接触角为64.1°;紫胶红/PAN/PVP纤维膜在干扰离子溶液中的色相值与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在铜离子溶液中色相变化明显,且产生由红到黄的颜色响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纤维膜在0.03 mmol/L铜离子溶液中能产生由红到黄的颜色响应,随铜离子浓度递增,纤维膜颜色响应增强,满足复杂水体环境中铜离子的可视化现场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紫胶红 聚丙烯腈 聚乙烯吡咯烷酮 铜离子检测 颜色响应 纤维膜
下载PDF
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
19
作者 孙博蓉 王志男 +2 位作者 吴炳燊 梁荣平 李丽萍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PW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复合水凝胶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脱木质素工艺可以增加木质纤维的结晶度,PVA成功复合后保留了木材各向异性纤维骨架,脱木质素2 h的水凝胶(PWH-2)综合性能最优;PWH-2在5%应变下循环压缩80次后,样品能量损耗仅为0.022 8 MPa/mm,高度保持率高达97.37%,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弹性;PWH-2定向排列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离子在其内部迁移,提高吸附性能,在25℃、pH 5、铜离子质量浓度40 mg/L的模拟废液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77.27%,经4次循环利用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可达40.11%。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PWH-2吸附铜离子过程满足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为构建高效可持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水凝胶提供理论参考,为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水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各向异性 铜离子吸附
下载PDF
基于花生皮的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达 王路杰 +2 位作者 褚惠炎 王安雨 汪阳平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本实验以生物质材料花生皮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对制得的碳量子点分别进行了红外与荧光光谱测试。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在合成温度为140℃、pH值为5的条件下反应6h制得的碳量子点荧光效果最佳。用其检测... 本实验以生物质材料花生皮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对制得的碳量子点分别进行了红外与荧光光谱测试。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在合成温度为140℃、pH值为5的条件下反应6h制得的碳量子点荧光效果最佳。用其检测浓度梯度为1×10^(-6)mol·L^(-1)的Cu^(2+)溶液,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改变反应体系的pH值,荧光猝灭现象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说明反应体系的pH值变化并不影响二者的相互作用。碳量子点溶液与Cu^(2+)溶液在12min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表明二者相互作用基本完成。该方法合成碳量子点绿色环保、原料丰富,符合当代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皮 水热反应 碳量子点 铜离子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