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2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铜管锯齿伤智能识别与软件实现
1
作者 刘劲松 臧雪颖 +3 位作者 陈大勇 宋鸿武 刘昆 云红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目的锯齿伤作为铜管材首要的缺陷,会造成管材后续二次加工开裂和服役破裂等严重问题,对缺陷进行高效、定量化的统计及分析是产品质量管控的关键性难点,也是铜管加工行业的空白。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方法,设计并开发了铜管材锯齿... 目的锯齿伤作为铜管材首要的缺陷,会造成管材后续二次加工开裂和服役破裂等严重问题,对缺陷进行高效、定量化的统计及分析是产品质量管控的关键性难点,也是铜管加工行业的空白。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方法,设计并开发了铜管材锯齿伤缺陷智能识别算法和系统。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阈值算法,设计采用一系列的降噪算法,实现锯齿伤管材横截面轮廓识别。其次,定义了锯齿伤缺陷占比的计算规则,通过算法优化,实现了开口和闭口2种锯齿伤的成功识别和缺陷占比的计算。最后,借助Python语言构建了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完成了锯齿伤缺陷统计的软件化。结果通过对智能识别算法和实验获得的锯齿伤缺陷占比进行对比,发现相对误差保持在1%~2%,证明缺陷智能识别算法具有可行性和高精度。结论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铜管锯齿伤缺陷识别和占比的定量、高效统计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铜管 机器视觉 锯齿伤 缺陷识别 缺陷占比
下载PDF
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字孪生系统构建
2
作者 练魏正辉 岳峰丽 +3 位作者 蔡玲 崔海涛 刘劲松 陈传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针对三辊行星旋轧工作环境密闭、铜管形变及缺陷无法实时感知等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TP2铜管轧制状态全景感知系统构架,将三辊行星旋轧轧机、柔性水冷系统和超声检测设备等映射到虚拟环境中。通过对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 针对三辊行星旋轧工作环境密闭、铜管形变及缺陷无法实时感知等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TP2铜管轧制状态全景感知系统构架,将三辊行星旋轧轧机、柔性水冷系统和超声检测设备等映射到虚拟环境中。通过对铜管三辊行星旋轧工艺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准确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线监控轧后管坯的壁厚变化与裂纹数量,并对异常信息进行报警,实现了对三辊行星旋轧工序实际生产情况的完整复现与智能监控。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密铜管材智能制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2铜管 三辊行星旋转轧制 数字孪生 实时监控 智能制造
下载PDF
冷凝铜管腐蚀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家榕 冯皓 +2 位作者 王维思 彭敦诚 石海涛 《日用电器》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腐蚀严重损害冷凝铜管的安全性能、服役寿命和使用可靠性,进而导致冷凝铜管的损坏和失效。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冷凝铜管腐蚀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凝铜管的主要腐蚀失效行为、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为后续冷凝铜管耐腐蚀性的... 腐蚀严重损害冷凝铜管的安全性能、服役寿命和使用可靠性,进而导致冷凝铜管的损坏和失效。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关于冷凝铜管腐蚀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冷凝铜管的主要腐蚀失效行为、腐蚀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为后续冷凝铜管耐腐蚀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铜管 腐蚀 腐蚀防护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铜管乐艺术“双创”理论研究与路径探寻
4
作者 朱玮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铜管乐是西方器乐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艺术表现力丰富。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铜管乐经过民族化改造,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并对世界铜管乐艺术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是与其它类型的音乐文化相比,铜管乐艺术在... 铜管乐是西方器乐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艺术表现力丰富。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中国铜管乐经过民族化改造,成功实现了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并对世界铜管乐艺术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但是与其它类型的音乐文化相比,铜管乐艺术在作品数量、演奏水平、普及传播等方面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对此应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创”理念为指引,通过其创作、演奏、教学、传播等多个环节的革新,实现新时代中国铜管乐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铜管 “双创” 理论研究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于超声检测不同联拉工艺下TP2铜管的轴向壁厚均匀性
5
作者 岳峰丽 沙琢 +4 位作者 陈大勇 孙红运 刘劲松 陈传来 王辉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7,共11页
铜管铸坯经三辊行星旋轧后,管坯轴向壁厚存在不均匀现象,影响联合拉拔管坯的壁厚均匀性。针对此问题,首先基于超声检测原理,自主研发了轧后在线超声检测新型设备,开展了TP2铜管壁厚在线测量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建立联合拉拔... 铜管铸坯经三辊行星旋轧后,管坯轴向壁厚存在不均匀现象,影响联合拉拔管坯的壁厚均匀性。针对此问题,首先基于超声检测原理,自主研发了轧后在线超声检测新型设备,开展了TP2铜管壁厚在线测量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建立联合拉拔铜管管坯的几何模型。其次,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联拉工艺对联拉后铜管壁厚均匀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铜管轴向壁厚均匀性的评价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管材壁厚不均匀度会提高拉拔过程中拉拔力的波动,增大芯头轴向位移的距离;适当增加壁厚减薄率可以改善游动芯头拉拔后铜管轴向壁厚的不均匀度;随着壁厚减薄率的增加,拉拔过程中的径向应力及游动芯头位移的波动越大。该研究对游动芯头拉拔工艺中管材的轴向壁厚均匀性调控具有指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2铜管 联合拉拔 超声检测 壁厚不均匀性 壁厚减薄率
原文传递
数字化技术在精密铜管材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大勇 张野 +4 位作者 宋鸿武 李旺 王松伟 刘劲松 陈传来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41-53,共13页
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是全球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物理系统(CPS)和数字孪生(DT)等数字化技术在加工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包括铜以及铜合金制备与加工在内的有色金属制造业,存在品种多、规模小、布局... 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是全球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物理系统(CPS)和数字孪生(DT)等数字化技术在加工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包括铜以及铜合金制备与加工在内的有色金属制造业,存在品种多、规模小、布局散等行业特点。其智能制造的发展缺乏顶层设计,材料及加工信息流通不畅,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产品设计、生产、加工、监测等领域的工业化软件对外依赖严重。为破解行业智能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精密铜管材的智能制造为例,对近两年来铜管铸轧工艺的智能化工作进行了梳理,主要从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处理的组织均匀性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的连铸模具失效研究、基于有限差分的连铸温度场计算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连铸工艺优化、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界面换热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在精密铜管材制造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水平连铸工序的应用,可为后续智能化的基础设计及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铸轧技术 水平连铸 大数据 组织均匀性 温度场计算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研究
7
作者 李超 王长罡 董俊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03-108,共6页
目的基于对换热器中T2紫铜管因受残留水作用而出现泄漏降压现象的研究,分析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方法通过T2紫铜管的润湿试验,对腐蚀样品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对点蚀坑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EDS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探... 目的基于对换热器中T2紫铜管因受残留水作用而出现泄漏降压现象的研究,分析换热器T2紫铜管在水线部位的腐蚀机理。方法通过T2紫铜管的润湿试验,对腐蚀样品进行宏观和微观形貌观察,对点蚀坑部位的腐蚀产物进行EDS和XPS等表征手段分析,探究腐蚀产物的成分和结构,从而推导出反应机理。结果铜管水线上部位和下部位都以均匀腐蚀为主,但是颜色有所差异。水线部位以点蚀为主,肉眼即可见排成直线的斑点状腐蚀坑,腐蚀产物的颜色主要为黑色和绿色。根据表征分析结果可知,腐蚀体系中含有HCO_(3)^(-)和SO_(4)^(2-)。腐蚀产物的组成有,内层Cu_(2)O,外层CuO,水线部位和水线以下部位铜管表面还有一层CuCO_(3)Cu(OH)_(2)膜。结论根据腐蚀产物的元素分析可知,在HCO_(3)^(-)和SO_(4)^(2-)共同存在的环境中,铜具有很高的点蚀敏感性,T2紫铜管很容易发生局部腐蚀,加之氧浓差电池的作用,水线部位铜管发生严重的点蚀以致穿孔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紫铜管 水线 点蚀 HCO_(3)^(-)和SO_(4)^(2-) 局部腐蚀 氧浓差电池
下载PDF
如何管理与训练高校铜管打击乐团
8
作者 姚仲达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8期153-155,共3页
在当今社会,由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的教育也逐渐开始向艺术教育靠近。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能。对于铜管乐器这种艺术来说,也逐渐步入在各... 在当今社会,由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的教育也逐渐开始向艺术教育靠近。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既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能。对于铜管乐器这种艺术来说,也逐渐步入在各个高校中,被广大学生们所运用在课余生活中,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铜管打击乐团 管理与训练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水平连铸TP2铜管坯一次冷却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龙海生 张野 +4 位作者 刘劲松 陈大勇 宋鸿武 陈传来 陈云月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8-17,共10页
对比多种结晶器结构下温度场、速度场等分布状态及石墨模具内部温度变化趋势,探究其对铜套、石墨模具等易损件及铜管铸坯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冷却结构增设12道Φ10 mm且倾斜角度为30°的流槽,可使冷却水流态平稳均衡,... 对比多种结晶器结构下温度场、速度场等分布状态及石墨模具内部温度变化趋势,探究其对铜套、石墨模具等易损件及铜管铸坯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冷却结构增设12道Φ10 mm且倾斜角度为30°的流槽,可使冷却水流态平稳均衡,铜套受热均匀,有利于铸坯周向同时凝固。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铜管水平连铸过程一次冷却结构优化对温度的影响,为生产企业改善产线冷却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模具成本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实验参照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一次冷却 水平连铸 有限元模拟 结晶器结构
下载PDF
利用冷压紫铜管技术实现橡套电缆连续硫化交联生产时导体阻水方法研究与探讨
10
作者 范翔 庞博 李婷婷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28-30,共3页
橡套电缆利用连续硫化工序交联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电缆导体进水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利用质量方法与工具中因果图结合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影响导体进水最关键的因素。通过绘制阻水实物模型,形象描述了此种电缆进水的过程以及阻水机理分析... 橡套电缆利用连续硫化工序交联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电缆导体进水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利用质量方法与工具中因果图结合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影响导体进水最关键的因素。通过绘制阻水实物模型,形象描述了此种电缆进水的过程以及阻水机理分析,确定了阻水方案目标。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利用仿真软件对3种阻水方案模型进行力学仿真分析,确定可行后,对实际生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最佳阻水方案,实现导体阻水的预期结果。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一种从根本上解决了连续硫化生产时导体进水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压 铜管 连续硫化交联 导体进水 仿真分析 可靠性
下载PDF
西洋器乐作曲家对铜管乐器的运用与创新研究
11
作者 黄志锋 《黄河之声》 2024年第22期64-67,共4页
本研究聚焦于西洋器乐作曲家在铜管乐器运用上的探索与创新,铜管乐器作为西洋音乐的核心构成,其丰富的表现力与技术潜力备受瞩目,随着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及乐器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作曲家们对铜管乐器的使用方式亦持续创新,本研究采用文... 本研究聚焦于西洋器乐作曲家在铜管乐器运用上的探索与创新,铜管乐器作为西洋音乐的核心构成,其丰富的表现力与技术潜力备受瞩目,随着音乐风格的多样化及乐器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作曲家们对铜管乐器的使用方式亦持续创新,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若干代表性作曲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揭示他们在铜管乐器编写中的独特手法。研究发现,这些作曲家不仅通过传统手法展现了铜管乐器的辉煌气势,还通过非传统演奏技巧、创新的音色组合及多元音乐元素的融合等创新手段,极大地拓展了铜管乐器的表现范围。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现代作曲家与演奏家提供新的灵感与参考,同时推动铜管乐器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器乐作曲家 铜管乐器 音乐创新 演奏技巧 音色组合
下载PDF
铜管坯水平连铸水冷调控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守权 岳峰丽 +2 位作者 陈大勇 刘劲松 陈传来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为实现传统铜管坯水平连铸水冷控制系统在线自动化精准控制,提高生产质量与精度,改善管坯组织性能,对现有铜管坯水平连铸一冷水控制进行分析。采用程序设计和物理实验验证的方法,开展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闭环策略下石墨结晶器... 为实现传统铜管坯水平连铸水冷控制系统在线自动化精准控制,提高生产质量与精度,改善管坯组织性能,对现有铜管坯水平连铸一冷水控制进行分析。采用程序设计和物理实验验证的方法,开展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闭环策略下石墨结晶器冷却水量自动控制的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闭环控制逻辑的自动水冷控制系统可以将流量波动控制在±0.5 L/min范围内,离散系数为2.68×10^(-3),明显小于传统水冷控制系统,铜管坯水平连铸一次冷却水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连铸过程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水平连铸 石墨结晶器 一次冷却 自动控制
下载PDF
凝汽器铜管腐蚀研究(2)──水质对HSn70-1A和BFe 30-1-1铜管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一平 诸红玉 +1 位作者 周国定 孙心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19,共6页
介绍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测试未运行和运行后HSn70-1A和BFe30-1-1铜管试样在多种冷却水中的耐蚀性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显著影响HSn70-1A试样的耐蚀性,HSn70-1A试样耐蚀性与其脱锌程度密切相关;水质苛刻性差别较大的几种水个... 介绍用电化学方法和失重法测试未运行和运行后HSn70-1A和BFe30-1-1铜管试样在多种冷却水中的耐蚀性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水质显著影响HSn70-1A试样的耐蚀性,HSn70-1A试样耐蚀性与其脱锌程度密切相关;水质苛刻性差别较大的几种水个新BFe30-1-1铜管试样的耐蚀性差别不大,BFe30-1-1铜管耐蚀性主要取决于运行过程中它表面生成的氧化膜的好坏、即与扩散到BFe30-1-1铜管表面的氧浓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n70-1A铜管 BFe30-1-1铜管 凝汽器铜管 腐蚀
下载PDF
TP2铜管精整工序喷墨质量不良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臧雪颖 刘劲松 +3 位作者 陈大勇 王松伟 陈传来 陈云月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在精密铜管精整复绕工序中,涡流探伤装置检测到伤点后会向喷墨装置发送信号,以对铜管表面缺陷进行喷墨标记,但是该过程普遍存在喷墨不良,严重影响了对缺陷的判断。本文介绍了TP2铜管生产线中涡流探伤仪器的工作原理,对原有的涡流探伤仪... 在精密铜管精整复绕工序中,涡流探伤装置检测到伤点后会向喷墨装置发送信号,以对铜管表面缺陷进行喷墨标记,但是该过程普遍存在喷墨不良,严重影响了对缺陷的判断。本文介绍了TP2铜管生产线中涡流探伤仪器的工作原理,对原有的涡流探伤仪器、喷墨装置以及喷枪结构进行调研,分析了原有喷墨装置喷墨时存在的漏墨和拖墨问题,探讨了等离子技术与激光刻蚀技术作为喷墨技术替代方案的可能性。文献调研、现有技术分析及其他替代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对已喷墨铜管进行处理后,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铜管拖墨的问题;采用功率为300 W的激光对铜管表面进行刻蚀处理,激光头速度分别为80 mm/s和200 mm/s时,对铜管表面刻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均能够进行缺陷的有效标识。因此,铜管表面激光刻蚀技术可以作为喷墨技术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涡流探伤 喷墨质量不良 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 激光刻蚀技术
下载PDF
加装螺旋导流板的双层铜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亚茹 李德权 +1 位作者 季家东 华子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3,共10页
为提高螺旋铜管(SCT)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通过在换热器内加装螺旋形导流板,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速和导流板安装位置下对换热器内部双层SCT的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双层SCT换热器外层SCT的振动强... 为提高螺旋铜管(SCT)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通过在换热器内加装螺旋形导流板,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分析了不同入口流速和导流板安装位置下对换热器内部双层SCT的振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双层SCT换热器外层SCT的振动强度明显高于内层;无振动时内层SCT的传热系数高于外层,有振动时外层SCT的传热系数高于内层;随着入口流速增加,内外层SCT的振幅均增大,传热系数提高;导流板的安装位置会直接影响SCT的振动和传热特性,且在SCT呈现最大振动强度和最佳传热性能时的安装位置并不相同;对比振动强化传热参数Q PEC和综合传热性能因子R JF发现,双层SCT换热器的Q PEC和R JF均高于单层,两螺旋导流板分别安装在换热器的左、下位置时,Q PEC最大,安装在换热器的左、上位置时,R JF最大且比安装在左、下位置时最高增大了7.99%。该研究可为高性能SCT换热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铜管 换热器 螺旋导流板 综合传热性能 振动强化传热
下载PDF
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
16
作者 张雨涵 陈春梅 +1 位作者 邓豪 刘桂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39-148,共10页
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特征表达能力弱、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导致的缺陷分割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方法。首先,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显著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区域关注度增强策略的... 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特征表达能力弱、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导致的缺陷分割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优化的冷凝铜管表面缺陷分割方法。首先,针对冷凝铜管表面缺陷显著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缺陷区域关注度增强策略的关注度优化模块,在抑制背景特征表达的基础上提升缺陷的特征表达能力。其次,通过采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并结合特征图优化技术,以实现像素跨领域语义捕获,并解决相似缺陷之间特征混淆的问题。最后,建立基于特征对齐的多尺度特征增强融合方法,提升模型对不同尺度缺陷的检测能力。在真实产线环境中拍摄的冷凝铜管图像上进行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研究方法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取得了精度与参数量的平衡,实现了较好的分割效果。该算法平均交并比达到80.53%、Dice系数达到88.94%、而模型大小仅为25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铜管 表面缺陷 特征混淆 缺陷分割 特征优化
原文传递
TP2铜管坯水平连铸工艺一次水冷数值模拟
17
作者 项凯 岳峰丽 +2 位作者 孙红运 陈大勇 陈传来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54-65,共12页
水平连铸工艺是生产TP2铜管的第一道工序且过程繁琐,铸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成品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结晶器处于密闭状态,不能直接观测一冷水在铜套内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一冷水在水路中流速的变化以及对铜套外表面温度场的影响,采... 水平连铸工艺是生产TP2铜管的第一道工序且过程繁琐,铸坯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成品的质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结晶器处于密闭状态,不能直接观测一冷水在铜套内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一冷水在水路中流速的变化以及对铜套外表面温度场的影响,采取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结晶器有限元稳态模型,采用BSLk-omega湍流模型进行求解,对进水流量和差异水流量在铜套内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模拟,并绘制一冷水在水路中的流速变化曲线以及铜套外表面中线处的稳态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浇铸温度为1165℃、牵引速度为382mm/min以及进水温度为32℃的初始条件下,当上下进水流量相同时,每增加4L/min进水流量,水缝处流速平均增加1.75m/s,在铜套外表面中线0.23m处温度平均降低5.7℃。在上下进水流量存在差异且受到重力作用的情况下,当流量差异每增大4L/min时,下半部一冷水的流速平均增加0.32m/s,铜套外表面中线0.23m处温度平均降低6.5℃;当流量差异为3L/min时,可以缓解下半部冷却强度不足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连铸 TP2铜管 石墨结晶器 一次水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束水蒸气等离子弧焊在空调铜管钎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冉 曾申波 +2 位作者 梅乾龙 周玲 孟浩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8期38-43,共6页
铜管是制冷设备的重要原材料,生产中通常采用气体火焰钎焊对铜管接头进行焊接。但传统的气体火焰钎焊存在诸多缺点,故引入微束水蒸气等离子弧焊工艺方法,探究其焊接铜管的可行性并确定出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5组不同规格的铜管接... 铜管是制冷设备的重要原材料,生产中通常采用气体火焰钎焊对铜管接头进行焊接。但传统的气体火焰钎焊存在诸多缺点,故引入微束水蒸气等离子弧焊工艺方法,探究其焊接铜管的可行性并确定出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对5组不同规格的铜管接头在6个焊接电流档位下分别进行焊接试验,对试验样本焊后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相比于气体火焰钎焊方法的有效性,并获得了各类铜管接头合适的焊接电流档位。与气焊相比,使用微束水蒸气等离子弧焊工艺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下进行焊接,具有较高的效率、稳定性、易用性和安全性,能够为空调铜管的焊接和维修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等离子弧焊接 铜管钎焊 焊接试验 焊接工艺参数
下载PDF
旋流条件下螺旋弹性铜管振动强化传热性能分析
19
作者 孙亚茹 李德权 +1 位作者 季家东 华子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9,共9页
为了充分利用流体诱导螺旋弹性铜管(helical elastic copper tube,HECT)振动增强传热,以获得更高综合传热性能的HECT换热器装置,基于安装正向螺旋引流板的螺旋弹性铜管(helical elastic copper tube-forward spiral baffle,HECT-FSB)换... 为了充分利用流体诱导螺旋弹性铜管(helical elastic copper tube,HECT)振动增强传热,以获得更高综合传热性能的HECT换热器装置,基于安装正向螺旋引流板的螺旋弹性铜管(helical elastic copper tube-forward spiral baffle,HECT-FSB)换热器和逆向螺旋引流板的螺旋弹性铜管(helical elastic copper tube-reverse spiral baffle,HECT-RSB)换热器,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法,研究了旋流条件下入口流速(U_(in))对HECT振动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U_(in)在计算范围内增加,HECT的振幅增大、传热系数提高,HECT换热器的进出口压降增大、PEC(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值减小;HECT-RSB换热器的HECT振幅和传热系数、进出口压降明显高于HECT-FSB换热器。HECT-FSB换热器的PEC值高于HECT-RSB换热器,振动强化传热性能更佳,当U_(in)=0.3 m/s时,PEC值高出了9.00%。HECT-RSB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因子JF值最大,综合传热性能最佳,与已发表文献中的换热器相比,U_(in)在计算范围内综合传热性能因子JF值平均提升了2.7%。该研究可为HECT换热器装置综合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弹性铜管(HECT) 综合传热性能 引流板 旋流 振动强化传热
下载PDF
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和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海红 秦世腾 +3 位作者 王忠琦 李德山 刘晓 王松伟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铜管是空调及制冷行业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常由于蚁穴腐蚀导致设备提前失效。本文采用蒸气腐蚀、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观察和分析... 铜管是空调及制冷行业用热交换器的核心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常由于蚁穴腐蚀导致设备提前失效。本文采用蒸气腐蚀、电化学腐蚀方法研究了铜管在羧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观察和分析了表面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羧酸与铜管的界面行为。结果表明,与CH_(3)COOH蒸气腐蚀相比,铜管在HCOOH蒸气环境下的腐蚀速度慢,腐蚀产物更致密。在HCOOH蒸气环境下,铜管容易出现蚁穴腐蚀。铜管表面的腐蚀产物主要由羧酸铜和氧化亚铜组成。蚁穴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腐蚀机理复杂。腐蚀初期,表面氧化膜被聚集在铜管表面的羧酸溶解,暴露的铜基体作为微观阳极,之后,腐蚀坑内产生的微裂纹的尖端作为微观阳极,使腐蚀加速,直至贯穿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管 羧酸 蚁穴腐蚀 电化学腐蚀 金相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