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基复合材料固化铬污染盾构渣土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1
作者 魏贺 贺勇 +4 位作者 阳栋 张可能 娄伟 史继彪 冯德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524,共12页
为了实现铬污染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单一水泥固化材料用量大、排放量高以及固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制水泥基有机-无机复合固化剂固化铬污染盾构渣土。以14 d养护龄期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为评判指标,通过设计“五因素... 为了实现铬污染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解决单一水泥固化材料用量大、排放量高以及固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研制水泥基有机-无机复合固化剂固化铬污染盾构渣土。以14 d养护龄期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为评判指标,通过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固化剂最佳配比;采用极差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主效应分析,并结合XRD和SEM试验探究复合有机-无机固化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评判指标的最优解均为11%(质量分数,下同)水泥、5.50%生石灰、0.25%聚丙烯酰胺、1.10%硅酸钠和0.05%海藻酸钠;14 d养护龄期的试验13(A4B1C4D4E1)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达1217.58 kPa,重金属铬浸出质量浓度为2.4 mg/L,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水泥、海藻酸钠和硅酸钠为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评判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水泥、海藻酸钠和生石灰为浸出毒性评判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金属铬浸出质量浓度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重金属铬的稳定化效果越明显;大量的自由水被消耗、pH升高、新矿物的生成、土体微观结构改变及土颗粒间胶结作用增强是盾构渣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当固化土强度增大时,重金属铬的物理封闭作用增强;此外,发生水化反应形成的较高pH也促进三价铬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从而降低固化土重金属铬浸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盾构渣土 复合固化材料 正交试验 无侧限抗压强度 浸出毒性 微观机制
下载PDF
铬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楚振哲 刘芳 +1 位作者 郭佳林 刘璐 《环境科技》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处置重金属污染场地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固化/稳定化技术的药剂选择及施工工艺是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综述铬污染场地的成因及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重点从修复材料、施工工艺2个方面对修复铬...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外处置重金属污染场地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固化/稳定化技术的药剂选择及施工工艺是影响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综述铬污染场地的成因及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重点从修复材料、施工工艺2个方面对修复铬污染场地的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比分析了不同修复材料的特性、作用原理、优缺点、适用性和不同施工工艺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和研究需求,为今后开展铬污染场地固化/稳定化修复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场地 固化/稳定化 固化/稳定化材料 施工工艺
下载PDF
淋洗法处理铬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伯厚 陈睿颉 +2 位作者 张基尧 凌晓杰 王娟 《绿色矿冶》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重金属铬进入土壤后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还会在植物体内累积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淋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效果显著等优点,是较为常用的铬污染土壤处理方法。本文整理和归纳了目前有关铬污染土壤淋洗的研究,介绍各种淋洗剂的淋洗... 重金属铬进入土壤后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还会在植物体内累积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淋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效果显著等优点,是较为常用的铬污染土壤处理方法。本文整理和归纳了目前有关铬污染土壤淋洗的研究,介绍各种淋洗剂的淋洗原理、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影响淋洗效果的因素,如土壤性质、淋洗剂性质、淋洗液pH值、淋洗时间、液固比及增强方式等,并针对铬污染土壤淋洗存在的黏性土壤中铬淋洗效率不高、淋洗后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不足、淋洗废水处理和资源化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土壤淋洗 淋洗剂种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逯延军 邹佳敏 +4 位作者 舒同 王娜娜 张甲麒 张格红 刘广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70-1772,共3页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铬污染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铬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可溶性盐
5
作者 王钰涵 张硌 +1 位作者 高红莉 夏辉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0-1096,共7页
实际铬污染场地高Cr浓度、高盐度、成分复杂等特点使地下水中元素的准确测定变得困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具有灵敏度高、可准确快速检测多种元素等优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以河南省北部铬污染场地为研究... 实际铬污染场地高Cr浓度、高盐度、成分复杂等特点使地下水中元素的准确测定变得困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具有灵敏度高、可准确快速检测多种元素等优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以河南省北部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探寻适合铬污染场地地下水中可溶性盐钾、钠、钙、镁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消解液的种类及加入量进行条件实验,采用标准加入法减少其他元素干扰,结果表明,钾、钠、钙、镁的分析谱线分别为766.491、589.592、393.366、279.553 nm时,四种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0.043、0.018、0.071、0.003 mg/L;最佳样品消解方法为硝酸溶样法,消解过程中抗干扰性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5%(n=7)。方法快速简单、干扰少、检测结果准确度高,完全满足铬污染场地地下水中钾、钠、钙、镁元素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场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标准加入法
下载PDF
复配还原剂对六价铬污染土壤的修复还原效果
6
作者 杜耀 朱于红 +4 位作者 陶星名 郑乾送 谭昊 王宇峰 陈华林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探讨多硫化钙(CPS)和糖蜜对土壤中六价铬Cr(Ⅵ)的还原效果.在处理时间60 d条件下,多硫化钙和糖蜜单一还原剂对土壤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9.31%和93.35%;4∶1、1∶1及1∶4的多硫化钙和糖蜜复配还原剂对土壤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9.35%、9... 探讨多硫化钙(CPS)和糖蜜对土壤中六价铬Cr(Ⅵ)的还原效果.在处理时间60 d条件下,多硫化钙和糖蜜单一还原剂对土壤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9.31%和93.35%;4∶1、1∶1及1∶4的多硫化钙和糖蜜复配还原剂对土壤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9.35%、99.53%和95.14%,对浸出性Cr(Ⅵ)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多硫化钙和糖蜜协同修复对土壤环境pH影响较小,单一使用多硫化钙可提高土壤pH值,单一使用糖蜜可降低土壤pH值.各处理条件均可使土壤中的铬元素由可交换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同一处理时间内,1∶1的多硫化钙和糖蜜复配药剂更有利于土壤铬从可交换态向难利用残渣态转化,且经济效益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污染 复配 修复 成本 土壤
下载PDF
某铁合金厂地下水铬污染运移三维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7
作者 兰泽多 毛先成 +1 位作者 贺勇 娄伟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运移规律对污染治理十分重要,重金属污染数值模拟是了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运移过程的重要手段,污染物运移模拟结果贴合实际变化规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重金属动力学运移模型、参数和算法的设置,国内尚缺乏可根据场...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运移规律对污染治理十分重要,重金属污染数值模拟是了解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运移过程的重要手段,污染物运移模拟结果贴合实际变化规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下水重金属动力学运移模型、参数和算法的设置,国内尚缺乏可根据场地污染情况自定义数学模型与算法的地下水模拟软件。本文以铬污染为例,基于现有的勘察工程数据和实验得到的污染场地模型参数,构建铬污染运移三维动力学数学模型,自编模块实现有限差分离散化方法构建并求解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六价铬在污染场地中的三维运移过程,为分析铬污染物运移规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铬污染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修复铬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苏 杨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9期149-152,183,共5页
铬污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铬危害,需要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原料范围广、成本低、绿色环保,故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被广泛关注。原始生物炭的修复效果并不稳定,所以需要对生物炭进... 铬污染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降低铬危害,需要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原料范围广、成本低、绿色环保,故在铬污染土壤修复中被广泛关注。原始生物炭的修复效果并不稳定,所以需要对生物炭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土壤中铬的固持效果。改性后的生物炭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表面官能团,理化性质更稳定,吸附效果更好。本文综述了铬污染土壤的2个修复思路和生物炭常用的几种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法,并探讨了改性生物炭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以及生物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铬污染 土壤修复
下载PDF
铬污染场迁移特性及双频激电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凯耀 刘志民 +2 位作者 梁晨 张杰 马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5-156,共12页
重金属铬污染场迁移过程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其迁移特性和监测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研究。依据地下水流动基本规律和污染物迁移机理,采用COMSOL软件仿真分析静储量铬污染源的迁移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开展静态土槽物理模型实验,验证... 重金属铬污染场迁移过程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其迁移特性和监测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研究。依据地下水流动基本规律和污染物迁移机理,采用COMSOL软件仿真分析静储量铬污染源的迁移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开展静态土槽物理模型实验,验证数值正演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迁移模型为监测基础模型,采用中梯剖面和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对铬污染场迁移过程进行双频激电法监测数值正演模拟,分析平整、起伏地形和测点方位布置对监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铬污染物迁移过程中,高渗透系数的透水层对重污染区域表现出强烈的吸附效应,同时会在短时间内加剧污染区域的横向扩散;在视幅频率峰值和视电阻率谷值的异常对应关系上剖面探测要优于测深探测;对称四极测深时,在污染场的投影边缘中央设置测点可更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在进行剖面和测深探测时,山谷会造成激电曲线出现“多峰”现象;在凸起山峰两侧山陲设置供电电极,通过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曲线可综合确定重度污染区域的具体位置。研究成果丰富了双频激电法对重金属土壤污染场监测的理论,为铬污染场实时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铬污染 污染迁移特性 污染监测 双频激电法
下载PDF
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修复铬污染土壤
10
作者 裴一青 杨一鸣 +1 位作者 杨艺鹏 宋玲彦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208-212,共5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限氧和高温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并加入KOH溶液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行碱改性处理,利用FTIR、SEM和TGA等测试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材料的理化性质,并通过稳定化实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限氧和高温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并加入KOH溶液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行碱改性处理,利用FTIR、SEM和TGA等测试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材料的理化性质,并通过稳定化实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得到强化,出现明显的孔隙管道结构,呈现蜂窝形状,且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由稳定化实验结果可知,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对铬污染土壤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的稳定化修复条件为5%投加比例的KBC和7 d的养护时间。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Cr(VI)含量分别为0.144 mg/L和0.135 mg/L,22.53 mg/kg,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总Cr和Cr(VI)的浸出限值1.5 mg/L和0.5 mg/L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30 mg/kg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炭 硫酸亚铁 稳定化 铬污染土壤
下载PDF
还原剂残留对铬污染土壤六价铬测定的影响
11
作者 杜耀 朱于红 +5 位作者 郑乾送 谭吴 秦鹏 刘磊 陈华林 王宇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8期156-161,共6页
本研究以内蒙古某铬污染土壤为对象,探讨不同还原剂存在对测定土壤溶解性六价铬(Cr(VI))的影响,揭示土壤Cr(VI)的长期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和还原剂种类的情景下,可通过排抗干扰的方法检测Cr(VI),并减少结果的偏差;溶液C... 本研究以内蒙古某铬污染土壤为对象,探讨不同还原剂存在对测定土壤溶解性六价铬(Cr(VI))的影响,揭示土壤Cr(VI)的长期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条件和还原剂种类的情景下,可通过排抗干扰的方法检测Cr(VI),并减少结果的偏差;溶液Cr(VI)不排干扰方法测定过程中加酸步骤导致还原剂与Cr(VI)快速反应,使测定结果失真。此外,在残余还原剂存在时,土壤Cr(III)难以再被氧化成Cr(VI)。因此,Cr(VI)污染土壤修复出现长期稳定性差主要原因之一是浸提过程中Cr(VI)与残余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结果偏差。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还原剂还原土壤Cr(VI)测定值的标准化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六价 还原剂 检测方法 稳定性
下载PDF
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中化学协同高温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进辉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5期90-91,共2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选用硫酸亚铁、硫化钠和多硫化钙三种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利用稳定剂固化与高温固化的手段将铬元素固定在土壤中。重点探究不同修复手段下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及经...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选用硫酸亚铁、硫化钠和多硫化钙三种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利用稳定剂固化与高温固化的手段将铬元素固定在土壤中。重点探究不同修复手段下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及经济适用性,分析六价铬在不同修复方式下的毒性浸出特征,从而为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固化机理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化学还原 高温固化
下载PDF
半干旱区铬污染土壤还原-稳定化修复试验研究
13
作者 裴一青 杨一鸣 +1 位作者 杨艺鹏 宋玲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5,共10页
以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对半干旱区铬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模拟修复试验,探究修复剂种类、投加量、水土比和养护时间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SO_(4)是对土壤中总Cr和Cr(VI)的稳定效率最高的还原剂,最佳还原条件为2.5倍理论反... 以还原-稳定化修复技术对半干旱区铬污染土壤进行室内模拟修复试验,探究修复剂种类、投加量、水土比和养护时间对铬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SO_(4)是对土壤中总Cr和Cr(VI)的稳定效率最高的还原剂,最佳还原条件为2.5倍理论反应量、50%的水土比和7 d的养护时间,在此还原条件下土壤中总Cr和Cr(VI)的稳定效率分别达到98.90%、99.22%.此时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佳还原-稳定化联合修复条件为2.5倍理论反应量FeSO_(4)+5%土壤质量比生石灰,还原-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与Cr(VI)含量分别为0.222 mg/L、0.216 mg/L、26.645 mg/kg,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经DTPA和EDTA提取的有效态Cr(VI)含量分别为0.673 mg/kg、2.795 mg/kg,且与Cr(VI)浸出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还原-稳定化修复后,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铬的含量百分比显著降低,残渣态铬的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铬污染土壤 还原-稳定化 土壤修复
下载PDF
盐溶液作用下地聚物固稳铬污染土强度及毒性浸出特性
14
作者 刘宝勇 郑晶伦 何志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针对传统固化剂在固化、稳定污染土中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试验探究在NaCl溶液的侵蚀作用下,采用地聚物固化剂固化的Cr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氯离子浸出特性。与水泥固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聚物固化剂抗侵蚀性能更优;不同NaCl质量分数溶... 针对传统固化剂在固化、稳定污染土中耐久性差的问题,通过试验探究在NaCl溶液的侵蚀作用下,采用地聚物固化剂固化的Cr污染土强度特性和氯离子浸出特性。与水泥固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聚物固化剂抗侵蚀性能更优;不同NaCl质量分数溶液浸泡下,地聚物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始终高于水泥固化土,总Cr和Cr(Ⅵ)浸出质量浓度始终低于水泥固化土。研究结论可为污染土的固化稳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地聚物 固化 NaCl侵蚀 强度特性 浸出特性
原文传递
高碱性环境下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15
作者 宁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22期123-125,共3页
由于土壤铬污染问题频发,给人体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高碱性环境下,土壤铬污染广泛存在于冶炼行业污染场地中。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发现常用的六价铬还原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对高碱性铬污染土壤无修复效果,三价铬在高碱... 由于土壤铬污染问题频发,给人体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高碱性环境下,土壤铬污染广泛存在于冶炼行业污染场地中。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发现常用的六价铬还原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对高碱性铬污染土壤无修复效果,三价铬在高碱性条件下与空气接触易被氧化,导致修复效果失效。“固化剂+多硫化钙”的组合药剂可通过多硫化钙的强还原作用还原六价铬,通过固化剂的固化作用阻断三价铬与空气的接触途径,防止三价铬被氧化成六价铬。通过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以及长时间跟踪监测,验证了该药剂组合对高碱性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铬污染 六价 还原阻断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固化稳定化铬污染土
16
作者 王均溢 仲伟仁 +3 位作者 杨溢 王一鸣 曹振兴 董玉明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2期84-86,共3页
六价铬是一种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且它能极易的渗透到土壤深处和含水层造成土壤的持久性污染。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利用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对铬污染土进行预吸附处理。随后将预... 六价铬是一种公认的人类致癌物质,且它能极易的渗透到土壤深处和含水层造成土壤的持久性污染。本文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利用制备好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对铬污染土进行预吸附处理。随后将预吸附铬土与高炉矿渣,粉煤灰,碱激发剂制备成复合地质聚合物。采用硫酸硝酸法测得复合材料铬浸出浓度为0.93 mg/L,低于纯地质聚合物的铬浸出浓度;复合地质聚合物抗压强度均大于40 MPa,可作为一般安全填埋物和建筑材料。对复合地质聚合物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表征测试,经纳米粒子处理后,钙矾石的形成增强了复合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SEM-EDS结果表明复合地质聚合物主要通过还原反应、物理吸附和物理固封作用实现对铬污染土固化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石墨烯/纳米铁 地质聚合物 固化稳定化
下载PDF
某合金厂铬污染场地修复实践研究
17
作者 张晓明 《价值工程》 2023年第16期24-26,共3页
本文介绍了某废弃合金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工程。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微生物淋洗技术、异位化学还原固定技术、阻隔填埋技术中的一或几种技术联合,成功实现了工程范围内污染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总量控制和浸出浓度的修复要求... 本文介绍了某废弃合金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联合修复工程。根据土壤污染程度采用微生物淋洗技术、异位化学还原固定技术、阻隔填埋技术中的一或几种技术联合,成功实现了工程范围内污染土壤中总铬和六价铬的总量控制和浸出浓度的修复要求。采用原位注入化学还原技术将地下水中六价铬浓度降至低于0.05 mg/L,满足修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场地 化学固定 微生物淋洗 原位注入
下载PDF
可渗透反应墙联用技术修复铬污染土壤地下水研究进展
18
作者 方降龙 潘超超 +4 位作者 孔殿超 张强 董献彬 张勋 张青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0期72-77,共6页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一种能够实现铬污染土壤地下水持续原位处理的技术。传统PRB技术中以零价铁为填料的PRB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零价铁基PRB技术存在反应性差、钝化堵塞等问题。将其与电动修复技术、微...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一种能够实现铬污染土壤地下水持续原位处理的技术。传统PRB技术中以零价铁为填料的PRB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但零价铁基PRB技术存在反应性差、钝化堵塞等问题。将其与电动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联用能够显著改善其反应效率、延长使用寿命,提高Cr(Ⅵ)的去除率,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对近年来PRB技术与电修复技术及微生物修复技术联用处理Cr(Ⅵ)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分别介绍了PRB-电修复技术、PRB-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三者联合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联用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单一技术的缺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于联用技术的研究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对于形成科学的修复体系并大规模应用于实地修复仍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可渗透反应墙 铬污染 联用技术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铬污染土壤中的六价铬 被引量:44
19
作者 张涛 蔡五田 +1 位作者 刘金巍 曹月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4-1387,共4页
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铬污染场地中铬(Ⅵ)的方法。选用0.3 mol/L的KCl溶液作提取剂,对12组土壤样品中的铬(Ⅵ)进行超声辅助提取20 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250(250 mm×4.0mm)型阴离子分离柱,以4 mmol/L Na_2CO_3-... 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铬污染场地中铬(Ⅵ)的方法。选用0.3 mol/L的KCl溶液作提取剂,对12组土壤样品中的铬(Ⅵ)进行超声辅助提取20 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250(250 mm×4.0mm)型阴离子分离柱,以4 mmol/L Na_2CO_3-1 mmol/L NaHCO_3混合溶液为淋洗液对样品进行分离分析。铬(Ⅵ)在0.01~20 mg/L浓度范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8;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mg/L,加标回收率为96.4%~106.8%,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0.56%。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铬污染场地的监测与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铬污染 (VI) 土壤
下载PDF
交换电极法强化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 被引量:25
20
作者 路平 冯启言 +2 位作者 李向东 袁涛 孙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4-358,共5页
pH值是影响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交换电极法强化电动修复,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土壤Cr污染浓度为506.36 mg/kg,工作电压为1 V/cm,结果显示,固定电极方向运行模式下,运行2 d,产生聚焦效应,运行8 d,碱性区Cr(... pH值是影响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交换电极法强化电动修复,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土壤Cr污染浓度为506.36 mg/kg,工作电压为1 V/cm,结果显示,固定电极方向运行模式下,运行2 d,产生聚焦效应,运行8 d,碱性区Cr(III)残留量和酸性区Cr(VI)残留量较大,分别是97.88 mg/kg和328 mg/kg,总铬去除率为59.04%。采用交换电极法,交换频率为4 d,运行8 d,总铬去除率为70.18%;交换频率为2 d,运行8 d,总铬去除率高达86.10%,土壤中总铬平均含量从506.36 mg/kg降至73.56 mg/kg,达到酸性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该技术可控制土壤pH值在中性范围,电流密度高,不添加化学试剂,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交换电极法 铬污染土壤 聚焦效应 电流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