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金文“中”字初义与商周宗庙旗杆铭旌制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53,共12页
殷墟与周原甲骨文以及商周金文中皆有名词"中"字的字形用法,其字形中部或方或圆并系有旗斿形状。这种用法也见之于古文献,古今学术界对此用法说法不一。考察甲骨文中"中"的形体、用法和词义,其实就是春秋之后的&qu... 殷墟与周原甲骨文以及商周金文中皆有名词"中"字的字形用法,其字形中部或方或圆并系有旗斿形状。这种用法也见之于古文献,古今学术界对此用法说法不一。考察甲骨文中"中"的形体、用法和词义,其实就是春秋之后的"重",也就是战国竹简中的"童"字,是一种专用于去世父祖的木柱,据说士"重"3尺之高,诸侯长7尺、天子长9尺。"中"(重)上系有父祖名号的铭旌;这种"中"(重)上还有悬置物品的斗方,用来祭祀去世的父祖。这种系有铭旌的"中"(重),殷礼与周礼不同:殷礼中的"中"是死者安葬前、后一直使用,直至虞礼时去"显考"而入祖庙方止;周礼中的"中"(重)则只在死者安葬前使用,入藏后则用木主(或石主)代之,铭旌与"中"(重)入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庙旗杆 铭旌 商代甲骨文
下载PDF
铭旌的图像与文字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夫德 《文博》 2008年第4期12-25,共14页
铭旌是古代识别灵柩的一种旗,也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前往祖先和神明世界的一种工具。图像部分和文字部分一样,持有祖先崇拜和灵魂信仰这一主题,是铭旌所有者血缘观、历史观、精神世界的反映。的书体使用较古老的书体也反映人们的祖先崇拜... 铭旌是古代识别灵柩的一种旗,也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前往祖先和神明世界的一种工具。图像部分和文字部分一样,持有祖先崇拜和灵魂信仰这一主题,是铭旌所有者血缘观、历史观、精神世界的反映。的书体使用较古老的书体也反映人们的祖先崇拜和灵魂信仰这一主题。晚期的铭则增加了世俗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旌 图像 文字
下载PDF
非衣乎?铭旌乎?——论马王堆汉墓T形帛画的名称、功用与寓意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崇文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65-71,共7页
马王堆汉墓所出T形帛画是墓主神灵所凭依之物,而遣策所记之物则是为墓主所备的阴间饮食之物和生活用品等,作为用以表示墓主神灵的"神明之旌"是不会记入遣策中的,因此,将此帛画指认为遣策中所记的"非衣"是不合适的,... 马王堆汉墓所出T形帛画是墓主神灵所凭依之物,而遣策所记之物则是为墓主所备的阴间饮食之物和生活用品等,作为用以表示墓主神灵的"神明之旌"是不会记入遣策中的,因此,将此帛画指认为遣策中所记的"非衣"是不合适的,其应是丧葬礼仪中所建的铭旌,以标识墓主神灵,用于整个丧葬礼仪的全过程。周秦两汉时期的丧葬之礼是盛行始死招魂、虞祭安魂的礼俗,将死者的灵魂安置在宗庙之中以享祭祀,不存在"引魂升天"的习俗和观念。此T形帛画内容乃是当时宇宙观、生死观、灵魂观和鬼神观相融会的综合体现,其寓意并非"引魂升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衣 铭旌 丧葬礼俗 灵魂观念
下载PDF
“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三)──“铭旌”的祭祀符号:身体、权力与秩序
4
作者 彭卫民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11期165-183,共19页
铭旌作为亡人灵魂的宿归和生者精神的托体,在家奠吊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又因为铭旌"各以其物",所以它作为祭祀的一种符号,其含义实质上却在旗旌之外,铭旌起源于先秦的旌旆制度,常、旂、旗、旟、旐五种旗帜,和辨别尊... 铭旌作为亡人灵魂的宿归和生者精神的托体,在家奠吊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又因为铭旌"各以其物",所以它作为祭祀的一种符号,其含义实质上却在旗旌之外,铭旌起源于先秦的旌旆制度,常、旂、旗、旟、旐五种旗帜,和辨别尊卑的旜、物以及的象征注羽的旞、旌,这些在先秦时期只有在君统范围内才可能出现的象征权力、尊卑的符号,逐渐衍变为后来的铭旌制度,从这种变化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它所承载的三层政治含义:其一,铭旌的推广与昭穆的异化在本质上相同,都经历了一个由君统走向黎庶的过程,但是他的机体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通过固定的符号来象征权力;其二,铭旌是沟通死生两端的桥梁,是死者生前所拥有权力的延续,在祭祀程式之外,这种符号所表达的权力并不会因为肉体的死去而消失,这正是昭穆制在祭祀中的突出体现;其三,铭旌在祭祀仪制中不仅有辨长幼尊卑的功能,更能开启敬畏之道,尤其是在家族政治力层面上,作为亡人的化身,铭旌也能起到敬宗收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穆制 铭旌 祭祀符号 身体 秩序 权力.
原文传递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铭旌功能探究
5
作者 董文强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3-96,共4页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五件墨书铭旌,其内容主要以墨书文字形式为主,主要书写死者籍贯、姓名等内容,铭旌上所书写的内容形式起着引导死者魂归墓所的功用,是为了让死者的游魂便于识别并回归一度离开的躯体。铭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死者灵魂的...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五件墨书铭旌,其内容主要以墨书文字形式为主,主要书写死者籍贯、姓名等内容,铭旌上所书写的内容形式起着引导死者魂归墓所的功用,是为了让死者的游魂便于识别并回归一度离开的躯体。铭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死者灵魂的替代者,与秦汉时期一些类似铭旌的帛画相比,在引导死者魂归墓所的功能上大同小异,在丧礼上代替死者参与各种仪式、葬礼上引导死者前往墓穴。武威汉墓出土的这种铭旌形制是在壁画墓兴起后简化的铭旌形式,其在丧葬仪式上的地位和功能比起早期帛画的地位和功能变得较为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 汉墓 铭旌
下载PDF
写铭旌
6
《中国第三产业》 2004年第2期48-48,共1页
读《湘绮楼日记》,光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记“临陈丧,为写铭旌而还”。这铭旌是什么东西呢?《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说戏子鲍文卿死后,他搭救过的向鼎这时已经做了道台,到灵前来吊孝,问孝子道:“你父亲几时出殡?谁人题的铭旌?”
关键词 铭旌 《儒林外史》 吊唁 丧事 铭文
下载PDF
关于长安和洛阳地区三国至北朝墓葬出土的一些器物
7
作者 冉万里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本文对长安和洛阳地区三国至北朝墓葬常见的铁片形器、铁钩形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它们分别是地券、铭旌及旐的竿首,这些认识对探讨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安 洛阳 三国 西晋 十六国 地券 铭旌
下载PDF
北京五里坨M2明墓出土铭旌的考古修复与内涵初探
8
作者 李泱 马燕 +1 位作者 任静怡 纪秀文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22年第1期225-234,共10页
2019—2021年首都博物馆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委托为其在石景山南宫五里坨发掘的M2明墓覆棺铭旌进行保护修复,其间项目组对该文物开展了清洁整形、加固复原等抢救性的技术干预,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修复。该文物为现存明墓出土铭旌的代表性... 2019—2021年首都博物馆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委托为其在石景山南宫五里坨发掘的M2明墓覆棺铭旌进行保护修复,其间项目组对该文物开展了清洁整形、加固复原等抢救性的技术干预,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修复。该文物为现存明墓出土铭旌的代表性实物,是发源于先秦时代的礼制用具,具有标识墓主身份、引魂入圹、入土为安等丧葬功能。经考察其应具有遵墓主人正四品官秩而建的十一尺形制,以及覆棺之前可“立挂”“张举”的装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官监 覆棺铭旌 考古修复
原文传递
幡幢的演变与挂轴的形成——唐卡与宋辽金夏时期挂轴绘画形制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继胜 《美术大观》 2023年第6期93-103,共11页
挂轴是中国绘画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战国、西汉葬仪帛画与铭旌,到魏晋隋唐幡幢,再到宋代“宣和装”式样,挂轴的发展时间长达两千多年,涉及民间丧葬仪礼、佛教图像的融入、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艺术形式的互鉴互通。挂轴的形成发展历程... 挂轴是中国绘画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从战国、西汉葬仪帛画与铭旌,到魏晋隋唐幡幢,再到宋代“宣和装”式样,挂轴的发展时间长达两千多年,涉及民间丧葬仪礼、佛教图像的融入、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艺术形式的互鉴互通。挂轴的形成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多民族文明的汇聚与趋同,唐卡正是汉藏多民族艺术交流的成果之一。唐卡与唐宋之际逐渐形成的挂轴几乎同时出现,汉地挂轴保留的帛画铭旌与幡幢的部分形制,被辽夏绘画与吐蕃唐卡继承,其中唐卡更以活态艺术形式将宋代挂轴的形制一直保留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幡幢 帛画铭旌 挂轴 宣和装 唐卡
下载PDF
从T型帛画看楚人信仰民俗
10
作者 方怿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章从马王堆1号墓中的T型帛画入手,从其主题与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楚人的信仰民俗,即"崇巫"观念以及对太阳、对龙、凤和对扶桑等的推崇。
关键词 信仰民俗 帛画 铭旌 崇巫 扶桑
下载PDF
浅析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娜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7期I0099-I0100,共2页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的功能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但过往的研究往往单纯从画面图像着眼,忽略了帛画的实际功用。对于帛画功能的讨论应该放置到到葬礼的具体程序当中,通过帛画在葬礼不同程序中的位置,确定它的功能。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丧葬礼仪 招魂 铭旌
下载PDF
《曹母张孺人节孝序》考释
12
作者 李志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期78-79,共2页
自宋代至明清时期,特别重视节孝观念,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族修家谱时都会在首卷立节孝序一章。本文通过对《曹母张孺人节孝序》的考释,来阐述明清时期妇女节孝观念及旌表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 节孝序 贞洁观 旌表 铭旌 演变
下载PDF
梁骏吾:“永求创造”的非凡人生
13
作者 裴高才 《红岩春秋》 2022年第7期44-49,共6页
2022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奠基人梁骏吾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笔者敬赠挽联“木兰山铭旌颂巨匠,烟波江溅泪吊梁公”,寄托同乡后学的哀思。14年前,笔者与梁骏吾院士因传记写作结缘。重温那些故事,一代人的感奋... 2022年6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早期半导体硅材料奠基人梁骏吾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笔者敬赠挽联“木兰山铭旌颂巨匠,烟波江溅泪吊梁公”,寄托同乡后学的哀思。14年前,笔者与梁骏吾院士因传记写作结缘。重温那些故事,一代人的感奋历历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木兰山 铭旌 传记写作 历历可见 追悼会
下载PDF
T形帛画
14
《新湘评论》 2020年第14期F0002-F0002,共1页
1972年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为出殡... 1972年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帛画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顶端横裹一根竹竿,上系丝带,可以张举,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缀有青黑色麻质绦带,为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的"铭旌"。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制,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描绘金乌(大阳)、蟾蜍(月亮)、烛龙、飞龙和司阍(天国守门神)等;人间描绘轪侯夫人的家人在祭祀,而轪侯夫人在三个侍女簇拥下缓缓升天;地下描绘巨人托举大地。整幅帛画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旌 出殡 轪侯
下载PDF
汉代西王母神画蟾蜍舞图像研究
15
作者 杨延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蟾蜍舞图像是西王母神画中的重要图像元素,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山东省、四川省,尤以四川省居多。在新莽至东汉初期的图像中,蟾蜍手拿具有身份标识性的红色鱼形舞具,为娱乐以太一和西王母为首的神祇而翩然起舞,舞蹈性质具有世俗性和娱神... 蟾蜍舞图像是西王母神画中的重要图像元素,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山东省、四川省,尤以四川省居多。在新莽至东汉初期的图像中,蟾蜍手拿具有身份标识性的红色鱼形舞具,为娱乐以太一和西王母为首的神祇而翩然起舞,舞蹈性质具有世俗性和娱神性。此后,随着西王母神话的不断发展,蟾蜍舞逐渐产生了升仙功能。在四川省,蟾蜍受道教文化的影响,手执写有死者姓名贯籍的铭旌,为死者由凡入仙、由世俗到道教仙境而舞;在山东省,蟾蜍受神仙信仰的影响,亦手拿铭旌,为死者脱凡入仙、由凡世到昆仑山仙境而舞。其中,蟾蜍舞舞姿可能取材于土伯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蟾蜍舞 娱神 升仙 铭旌 土伯舞
原文传递
西汉大司马遇到了清代大学士 “混搭岚”的朝延官制
16
作者 冯璐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一夜中灯明火彩,客送官迎,那百般热闹,自不用说的。至天明,吉时已到,一班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告封一等宁国公家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恭人之灵枢。
关键词 御前侍卫 铭旌 大司马 西汉 大学士 公家
下载PDF
武威汉墓之旐——墓葬幡物的名称、特征与沿革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怡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82,共22页
本文对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群所出的幡物进行了研究。这些幡物题有文字,长幅,覆盖于棺柩,学者们多认为此即文献记载中的"铭旌"。本文认为,从这些墓葬幡物的源流、时代和形制看,其更准确的名称应当是"旐"。本文并以... 本文对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群所出的幡物进行了研究。这些幡物题有文字,长幅,覆盖于棺柩,学者们多认为此即文献记载中的"铭旌"。本文认为,从这些墓葬幡物的源流、时代和形制看,其更准确的名称应当是"旐"。本文并以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为依据,对墓葬幡物的颜色、长度、安放位置和文字等进行考察,以期揭示其特征及演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武威磨嘴子汉墓 幡物 铭旌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的墓主画像——考古艺术史笔记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零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0,I0001-I0003,共12页
本文重点讨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幅早期帛画,即陈家大山帛画、子弹库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和马王堆三号墓帛画。它们都出土于湖南长沙,两件是战国楚墓出土,两件是西汉墓出土。作者目验原物,与其他早期帛画和铭旌做比较,重新分析这... 本文重点讨论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幅早期帛画,即陈家大山帛画、子弹库帛画、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和马王堆三号墓帛画。它们都出土于湖南长沙,两件是战国楚墓出土,两件是西汉墓出土。作者目验原物,与其他早期帛画和铭旌做比较,重新分析这批帛画的构图和细节,对中国早期帛画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全面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家大山帛画 子弹库帛画 马王堆一号墓帛画 马王堆三号墓帛画 铭旌
原文传递
川渝地区清代墓碑建筑的“门户之见”
19
作者 罗晓欢 何静 《寻根》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阴宅(墓葬建筑)营建和装饰自是尤为用心。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地上仿木结构的石质墓葬建筑流行开来,这些被统称为墓碑建筑,即是立在土冢前,刻有墓主信息的建筑部分,由最初的铭旌发展为仿制阳宅进行“... 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阴宅(墓葬建筑)营建和装饰自是尤为用心。明清时期,川渝地区地上仿木结构的石质墓葬建筑流行开来,这些被统称为墓碑建筑,即是立在土冢前,刻有墓主信息的建筑部分,由最初的铭旌发展为仿制阳宅进行“微缩”和“置换”的石质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木结构 事死如事生 墓葬建筑 石质 铭旌 门户之见 川渝地区
原文传递
《多宝塔碑》跋
20
作者 启功 《碑林集刊》 2001年第1期90-90,共1页
《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与书诸碑俱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籤。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此必当时经生所书耳。唐人撰碑书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 《多宝塔碑》款署颜公,而字体与书诸碑俱不类,王元美云:'不无佐史之恨'。盖疑其为吏人代笔也。吾见中唐人写经,卷外题籤。笔力厚重,间隔紧密,每神肖此碑,知此必当时经生所书耳。唐人撰碑书碑,以官增重,后世铭旌之信手写某达官拜题,实滥觞于此。抑有进者,唐世初以官重,后世则以书家名大重,再后则以墨拓时早及碑毁佚重,而书之美恶,几于无关痛痒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迹 铭旌 官重 笔墨 书家 颜公 流动 手写 经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