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
9
1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4 位作者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7-981,共5页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铅(56.9%~70.5%)等元素,并有Pb10-xCax(PO4)(OH)2(x<2.7)物相存在。结合其出土前(弱酸性的土壤)埋藏环境,推测银釉应为土壤中羟磷灰石及各种磷酸化合物与釉陶表面Pb2+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釉
陶
银釉
磷酸铅钙
磷酸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三彩表面“银釉”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
2
作者
申桂云
刘博
+2 位作者
崔剑锋
栗媛秋
郭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5期126-129,共4页
辽三彩是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低温釉类陶瓷制品,其在继承唐三彩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汇了浓厚的契丹族本地特色,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不仅是辽瓷中的代表性品种,更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
辽三彩是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低温釉类陶瓷制品,其在继承唐三彩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汇了浓厚的契丹族本地特色,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不仅是辽瓷中的代表性品种,更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银釉”是这类古代低温铅釉陶瓷表面较常见的一种局部变化,其在辽三彩上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等问题目前尚未了解,未见相关报道。文章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多技术手段,观察分析了来自赤峰缸瓦窑遗址典型辽三彩黄绿釉瓷片,确定了“银釉”的基础成分与微区结构,并通过SEM-EDS面扫描和剖面分析,对“银釉”部分的结构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系统表征。XRF结果表明,“银釉”只出现于绿釉上,黄釉表面未见,两者除了呈色元素不同外,绿釉中富含Mg元素亦值得关注。SEM分析表明,“银釉”呈多层结构,外层为侵蚀层,内层则呈鳞片状结构,分层有百余层之多,每个单层厚度低至纳米级别。根据实验结果,文章首次提出辽三彩表面“银釉”内外结构存在不同,非单一因素造成,至少存在两种或以上的反应过程。银白色光泽(虹彩)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是铅釉经过腐蚀析出后内外层存在不同的受侵退化反应。“银釉”的光泽来自离子流失后内部形成多层极薄的鳞片状透明玻璃结构,进而对入射光产生干涉效果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三彩
银釉
侵蚀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邃银星装饰釉的研制
3
作者
高雅春
王金峰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动态观察及单因素优化试验的方法研制出了铁系结晶釉之一的幽邃银星装饰釉,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掌握了其合理的生产工艺控制条件。
关键词
幽邃
银
星装饰
釉
研制
机理
工艺控制
陶瓷
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亮银金属光泽釉的研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勤
《佛山陶瓷》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叙述了适于彩釉马赛克高温一次快速烧成的亮银金属光泽釉的研制,并讨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亮
银
金属光泽
釉
高温快烧
彩
釉
马赛克
配方
工艺参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何秋菊
吕淑玲
+2 位作者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村窑
铅
釉
陶
腐蚀物
银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陶瓷的“蛤蜊光”
被引量:
1
6
作者
蔡礼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8期52-56,共5页
古陶瓷产生蛤蜊光是因为"包浆"薄膜干涉、"水雾"分光、"光栅"衍射干涉、析晶层分光以及银釉薄膜干涉等因素形成的。蛤蜊光的肉眼观察与相机捕捉差异很大。人工伪造蛤蜊光比较容易被化学分析、显微观察以...
古陶瓷产生蛤蜊光是因为"包浆"薄膜干涉、"水雾"分光、"光栅"衍射干涉、析晶层分光以及银釉薄膜干涉等因素形成的。蛤蜊光的肉眼观察与相机捕捉差异很大。人工伪造蛤蜊光比较容易被化学分析、显微观察以及肉眼鉴别出来。虽然不是所有古陶瓷都可能产生蛤蜊光,但是蛤蜊光存在对古陶瓷鉴定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蜊光
薄膜干涉
银釉
古陶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菌玻化砖的研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玉宝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4年第3期12-13,共2页
主要论述了抗菌玻化砖的生产工艺,讨论了抗菌玻化砖的抗菌机理,抗茵釉的制备。
关键词
抗菌玻化砖
抗菌机理
生产工艺
抗菌剂
TI02
氧化铊
银
离子抗菌
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区别新老瓷器的釉(中)
8
作者
叶佩兰
李昊冰
《收藏家》
2017年第3期3-9,共7页
二、釉面的各种瑕疵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温变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响,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炸纹等。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这些...
二、釉面的各种瑕疵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温变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响,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炸纹等。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造假者为了仿制的更加逼真,连一些常见的瑕疵痕迹也一并研究模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青瓷
鲁山窑
剥
釉
银釉
黑
釉
瓷
烧制过程
缩
釉
釉
下彩
青
釉
花瓷
原文传递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被引量:
1
9
作者
毛晓沪
《收藏家》
1994年第6期47-50,共4页
二.漫话辨伪问:毛晓沪先生,上次访问您的记录,我们以"其人其艺"为副题发表,这次就请您专门谈谈陶瓷真伪鉴别的问题。毛:近两年,北京的古董店真象雨后春笋一样。你知道光北京一地有多少人靠这行吃饭吗?问:我说不上来。毛:只兆...
二.漫话辨伪问:毛晓沪先生,上次访问您的记录,我们以"其人其艺"为副题发表,这次就请您专门谈谈陶瓷真伪鉴别的问题。毛:近两年,北京的古董店真象雨后春笋一样。你知道光北京一地有多少人靠这行吃饭吗?问:我说不上来。毛:只兆丰市场一处就不下一百五十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
釉
真伪鉴别
窑器
支烧
一百五
蚯蚓走泥纹
古瓷
银釉
冯先铭
仰烧
原文传递
题名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
9
1
作者
朱铁权
王昌燧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黄冈市博物馆
出处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7-98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5046)
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KJCX-No4)
教育部"985工程"(985-2-201)
文摘
银釉是古代铅釉陶瓷器表面较为常见一种病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技术,分析了湖北黄冈地区出土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成分和结构。结果发现,银釉中富含钙(5.1%~9.2%)、磷(4.6%~9.2%)、铅(56.9%~70.5%)等元素,并有Pb10-xCax(PO4)(OH)2(x<2.7)物相存在。结合其出土前(弱酸性的土壤)埋藏环境,推测银釉应为土壤中羟磷灰石及各种磷酸化合物与釉陶表面Pb2+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关键词
绿
釉
陶
银釉
磷酸铅钙
磷酸盐
Keywords
green glaze pottery, silvery glaze, calcium lead phosphate, phosphate
分类号
O655.4 [理学—分析化学]
O655.5 [理学—分析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三彩表面“银釉”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
2
作者
申桂云
刘博
崔剑锋
栗媛秋
郭宏
机构
辽宁省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9YFC1520201,2020YFC1502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9YJAZH130)资助。
文摘
辽三彩是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的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代低温釉类陶瓷制品,其在继承唐三彩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汇了浓厚的契丹族本地特色,因此具有典型的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不仅是辽瓷中的代表性品种,更在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银釉”是这类古代低温铅釉陶瓷表面较常见的一种局部变化,其在辽三彩上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等问题目前尚未了解,未见相关报道。文章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等多技术手段,观察分析了来自赤峰缸瓦窑遗址典型辽三彩黄绿釉瓷片,确定了“银釉”的基础成分与微区结构,并通过SEM-EDS面扫描和剖面分析,对“银釉”部分的结构和成分特征进行了系统表征。XRF结果表明,“银釉”只出现于绿釉上,黄釉表面未见,两者除了呈色元素不同外,绿釉中富含Mg元素亦值得关注。SEM分析表明,“银釉”呈多层结构,外层为侵蚀层,内层则呈鳞片状结构,分层有百余层之多,每个单层厚度低至纳米级别。根据实验结果,文章首次提出辽三彩表面“银釉”内外结构存在不同,非单一因素造成,至少存在两种或以上的反应过程。银白色光泽(虹彩)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是铅釉经过腐蚀析出后内外层存在不同的受侵退化反应。“银釉”的光泽来自离子流失后内部形成多层极薄的鳞片状透明玻璃结构,进而对入射光产生干涉效果而形成。
关键词
辽三彩
银釉
侵蚀机理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Q174.1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邃银星装饰釉的研制
3
作者
高雅春
王金峰
机构
河北理工学院轻工分院
出处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采用正交试验、动态观察及单因素优化试验的方法研制出了铁系结晶釉之一的幽邃银星装饰釉,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掌握了其合理的生产工艺控制条件。
关键词
幽邃
银
星装饰
釉
研制
机理
工艺控制
陶瓷
釉
Keywords
decorative black glaze with silver stars, mechanism, technology control
分类号
TQ174.7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亮银金属光泽釉的研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勤
机构
赛纳公司技术开发部
出处
《佛山陶瓷》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本文叙述了适于彩釉马赛克高温一次快速烧成的亮银金属光泽釉的研制,并讨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亮
银
金属光泽
釉
高温快烧
彩
釉
马赛克
配方
工艺参数
分类号
TQ174.43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TQ174.614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何秋菊
吕淑玲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机构
首都博物馆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文摘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关键词
曹村窑
铅
釉
陶
腐蚀物
银釉
Keywords
Caocun kiln
Lead- glazed pottery
Corrosion products
Silver glaze
分类号
G26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54.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陶瓷的“蛤蜊光”
被引量:
1
6
作者
蔡礼君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8期52-56,共5页
文摘
古陶瓷产生蛤蜊光是因为"包浆"薄膜干涉、"水雾"分光、"光栅"衍射干涉、析晶层分光以及银釉薄膜干涉等因素形成的。蛤蜊光的肉眼观察与相机捕捉差异很大。人工伪造蛤蜊光比较容易被化学分析、显微观察以及肉眼鉴别出来。虽然不是所有古陶瓷都可能产生蛤蜊光,但是蛤蜊光存在对古陶瓷鉴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蛤蜊光
薄膜干涉
银釉
古陶瓷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菌玻化砖的研制
被引量:
1
7
作者
贾玉宝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泰山阳光陶瓷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4年第3期12-13,共2页
文摘
主要论述了抗菌玻化砖的生产工艺,讨论了抗菌玻化砖的抗菌机理,抗茵釉的制备。
关键词
抗菌玻化砖
抗菌机理
生产工艺
抗菌剂
TI02
氧化铊
银
离子抗菌
釉
Keywords
antibacterial ceramic mechanism of the anti - bacterial vitrified tile anti - bacterial vitrified glaze
分类号
TQ174.769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区别新老瓷器的釉(中)
8
作者
叶佩兰
李昊冰
出处
《收藏家》
2017年第3期3-9,共7页
文摘
二、釉面的各种瑕疵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温变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响,釉面通常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如气泡、棕眼、缩釉、炸纹等。瓷器出窑后,在长期的使用和把玩过程中,釉面又极易产生一些人为损伤,如划伤、磕伤等。这些小的瑕疵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现,形成了一些器物独有的时代特征,这些瑕疵都是在瓷器烧成和长期使用后的自然状态下形成的。造假者为了仿制的更加逼真,连一些常见的瑕疵痕迹也一并研究模仿。
关键词
六朝青瓷
鲁山窑
剥
釉
银釉
黑
釉
瓷
烧制过程
缩
釉
釉
下彩
青
釉
花瓷
分类号
TQ174.66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原文传递
题名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被引量:
1
9
作者
毛晓沪
出处
《收藏家》
1994年第6期47-50,共4页
文摘
二.漫话辨伪问:毛晓沪先生,上次访问您的记录,我们以"其人其艺"为副题发表,这次就请您专门谈谈陶瓷真伪鉴别的问题。毛:近两年,北京的古董店真象雨后春笋一样。你知道光北京一地有多少人靠这行吃饭吗?问:我说不上来。毛:只兆丰市场一处就不下一百五十家。
关键词
剥
釉
真伪鉴别
窑器
支烧
一百五
蚯蚓走泥纹
古瓷
银釉
冯先铭
仰烧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釉”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
朱铁权
王昌燧
王洪敏
毛振伟
龚明
吴晓松
洪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辽三彩表面“银釉”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
申桂云
刘博
崔剑锋
栗媛秋
郭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幽邃银星装饰釉的研制
高雅春
王金峰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亮银金属光泽釉的研制
王勤
《佛山陶瓷》
199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何秋菊
吕淑玲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陶瓷的“蛤蜊光”
蔡礼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抗菌玻化砖的研制
贾玉宝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如何区别新老瓷器的釉(中)
叶佩兰
李昊冰
《收藏家》
2017
0
原文传递
9
古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毛晓沪
《收藏家》
199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