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1
作者 阳光俊 陈小均 +2 位作者 程冰 姚令 陈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51-58,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田间防效及使用量,为各杀菌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生产中常用的25%吡唑醚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EC等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 【目的】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田间防效及使用量,为各杀菌剂的精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生产中常用的25%吡唑醚菌酯SC、250 g/L嘧菌酯SC、250 g/L丙环唑EC等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评价不同药剂、有效药剂不同剂量对条锈病的田间防效。【结果】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为0.143~35.986 mg/L,其中,25%吡唑醚菌酯SC、50%叶菌唑WG、250 g/L嘧菌酯SC、430 g/L戊唑醇SC、250 g/L丙环唑EC、12.5%氟环唑SC、30%丙硫菌唑SC、30%氟菌唑WP和250 g/L粉唑醇SC等9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菌的EC50<1 mg/L。19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效为13.33%~91.26%,其中,250 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25%三唑酮WP和30%丙硫菌唑SC等5种药剂平均防效高于80%。【结论】结合室内毒力测定EC50与田间防效,筛选出250g/L丙环唑EC、430 g/L戊唑醇SC、50%叶菌唑WG、30%丙硫菌唑SC、12.5%氟环唑SC和250 g/L粉唑醇SC等6种药剂为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推荐最低使用量依次分别为62.55 g/hm^(2)、80.70 g/hm^(2)、62.55 g/hm^(2)、75.00 g/hm^(2)、23.40 g/hm^(2)和93.75 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 小麦条锈病菌 杀菌剂 毒力 防效 用量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龙 马占鸿 +2 位作者 赵龙莲 李军会 王海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3-647,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定性偏最小二乘法(DPLS)和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分别实现了小麦条锈病菌和叶锈病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测定。获取两种锈菌单一夏孢子样品各50个以及条锈病菌纯度为2.5%~100%的混合样品120个。采集样品光谱后,将两类样品均按2∶1的比例分为建模集和检验集,在4000~10000 cm-1内采用内部交叉验证法建模。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3时,定性识别模型的建模集和检验集识别准确率均为100.00%。“极差归一+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下、主成分数为6时,定量测定模型建模集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平均相对误差(AARD)分别为99.36%,2.31%,8.94%,检验集的R2、预测标准差(SEP)、AARD分别为99.37%,2.29%,5.40%。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这两种锈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本研究为植物病原菌的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条锈病菌 小麦叶锈病菌 定性识别 定量测定
下载PDF
RAPD技术和聚类分析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朴春根 唐文华 +2 位作者 曾士迈 孟安明 冯继东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试用45个随机引物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6个生理小种(CYR17,SU11,CYR23,CYR28,CYR29和CYR30)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个适宜引物具有鉴别作用,共扩增出89条RAPD图带,多态性为73%... 试用45个随机引物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6个生理小种(CYR17,SU11,CYR23,CYR28,CYR29和CYR30)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个适宜引物具有鉴别作用,共扩增出89条RAPD图带,多态性为73%。自CYR23、CYR28和CYR29三个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特征性RAPD图带。根据RAPD分析结果,将这一结果与6个小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性的聚类分析作了比较。可将供试小种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CYR17、SU11和CYR23,其中前两者的相似性最大;CYR28和CYR29也较相近,属于第二组;新小种CYR30与其它小种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锈病菌 生理小种 RAPD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邝文静 张贵胜 +5 位作者 章振羽 姬红丽 沈丽 倪建英 王宗华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3-2331,共9页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 自2005年起在四川省郫县病圃连续播种1.5hm^2抗病品种川麦42作为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捕获圃,周围感病品种上接种四川各地采集的小麦条锈病菌样品,2005—2008年川麦42反应型为0—2级。2009年川麦42乳熟后期突然普遍发病,反应型为3^-,将发病叶片分离的条锈病菌毒性突变体接种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含有已知抗条锈基因的小麦品种、近等基因系及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后,发现新毒性突变体对在目前在四川仍表现抗病的贵农22、川麦42、含有Yr10的近等基因系NILS12、Moro、含有Yr24的NILS16、以及合有Yr26的NILS17均具有毒性,新毒性突变体因而被命名为avrYr10/24/26/ch42;avrYr10/24/26/ch42突变体对含抗条锈基因Yr9的洛夫林13等不具毒性。avrYr10/24/26/ch42突变体的AFLP分析表明,其遗传相似度在0.94以上,因此可能来自于同一克隆。avrYr10/24/26/ch42突变体能够侵染39个四川小麦新品种中除资麦一号外的38个品种,能够引起四川大面积生产上83.26%田块种植的小麦发病。以上结果表明,建立捕获圃可以提前获得小麦条锈病菌新毒性突变,指导抗性品种选育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毒性突变 抗性基因 抗源 生产品种
下载PDF
华中五味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云 叶华智 +2 位作者 刘紫英 董宝成 黄春燕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Y.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Y.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叶率36%,造成叶片枯斑、脱落。华中五味子锈病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达35.5%,重寄生菌寄生在华中五味子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华中五味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华中五味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锈病菌 重寄生菌 鉴定技术
下载PDF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既越冬又越夏地区的气候区划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1 位作者 王海光 张美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1-13,共3页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 以具有大区流行特点的小麦条锈病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小麦条锈病相关因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越冬区进行了气候区划。明确了我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的范围,可为制定小麦条锈病综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为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情况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越冬 越夏
下载PDF
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定慧 徐兴全 +3 位作者 王小松 付兴建 李波 刘如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了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10 mg/ml,此浓度下其抑菌率为84.0%;大田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次处理组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5.4%,与对照药剂百理通防效差异不显著,比施药1次处理组高出66.9个百分点,比施药2次的处理组高出8.2个百分点。试验结论:苦参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防小麦条锈病施药时期、施药次数及间隔、药物剂型、药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小麦中药剂残留等方面进一步索后,运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 萌发 抑制作用 大田试验
下载PDF
四川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对小麦品种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志 王胜 +4 位作者 姬红丽 倪建英 尹勇 沈丽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5-2853,共9页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菌贵农22致病类群在四川流行后小麦品种田间抗性表现,将134份抗条锈基因载体材料和84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播种于四川省盐亭县黄溪乡、郫县太清镇和江油市武都镇病圃,乳熟后期调查。结果表明,Lee(Yr7,Yr22,Yr23,YrLe1,YrLe2)、Heines Kolben(Yr2,Yr6)、T.spelta album(Yr5)、Hybrid 46(Yr3b,Yr4b,YrH46)、Hobbit(Yr3,Yr4)、VPM1(Yr17)、Renan、Alba(YrAlba)、Avocet S*6/Yr15、Jupateco R Yr18、Kalyansona Yr2、Palula Yr30、Opata 85 YrSk、C591(Yr591)、Armada、Reichersberg 42和中四等17份材料,川麦45、川麦58、川农19、川农27、川育18、川育20、川育23、国豪麦3号、绵麦43、绵阳29号、先麦99和玉脉1号等12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连续两年中在各病圃均表现抗病;该致病类群流行前表现抗病的贵农22(Yr10)、兰天17(Yr26)和铭贤169*6/Yr10等材料和品种的抗性已丧失作用。品种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贵农22致病类群流行过程中毒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贵农22致病类群 品种 基因 抗性丧失.
下载PDF
小麦条锈病菌非亲和性小种诱发小麦抗锈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肖悦岩 武丽芬 +2 位作者 王卓然 姜文波 曾士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4-260,共7页
在水源 11、洛夫林 10等 7个品种上分别选择小麦条锈菌CY17、CY2 8等 9个生理小种中非亲和小种进行诱发接种 ,亲和小种为挑战小种。观察发病后的病情指数并与单独接种诱发小种和单独接种挑战小种处理的病情指数进行比较。证明诱发抗病... 在水源 11、洛夫林 10等 7个品种上分别选择小麦条锈菌CY17、CY2 8等 9个生理小种中非亲和小种进行诱发接种 ,亲和小种为挑战小种。观察发病后的病情指数并与单独接种诱发小种和单独接种挑战小种处理的病情指数进行比较。证明诱发抗病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但表现程度因小麦品种、诱发小种和挑战小种而不同。诱发抗病性的表达时间可持续 8d ,以诱发接种后1~ 2d表达最强。诱发接种量与诱发抗病性表达呈指数函数关系 ,也间接证明这种诱发抗性是局部的。作者认为 :诱发抗病性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锈病菌 非亲和性 小种诱发
下载PDF
小舌紫菀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及其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云 叶华智 +1 位作者 刘紫英 董宝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51-1154,共4页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舌紫菀锈病菌 Aecidium asterum重寄生菌 TubercuIina persicina 中成药
下载PDF
向日葵白锈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彬 张祥林 +2 位作者 王羽中 乾义柯 陈燕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9-863,共5页
【目的】建立向日葵白锈病菌(Albugo tragopogi (Persoon) Schruter var helianthi Novotlenova)的巢式PCR检测方法。【方法】用通用引物NL1/NL4对采自伊犁的向日葵白锈病菌进行PCR扩增、克隆、酶切和测序,设计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用巢... 【目的】建立向日葵白锈病菌(Albugo tragopogi (Persoon) Schruter var helianthi Novotlenova)的巢式PCR检测方法。【方法】用通用引物NL1/NL4对采自伊犁的向日葵白锈病菌进行PCR扩增、克隆、酶切和测序,设计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法检测供试样品。【结果】序列测定和比对结果表明,该病菌的核酸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向日葵白锈病菌核酸序列同源率为97%。针对该段基因设计向日葵白锈病菌的特异性引物ATHP3/ATHP4,用巢式PCR法对供试样品进行扩增,扩增片段为370 bp。【结论】成功建立了向日葵白锈病菌巢式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锈病菌 巢式PCR 检测
下载PDF
小麦与条锈病菌不亲和互作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青 商鸿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11,共6页
采用条锈菌同一小种的野生型菌系和弱毒突变菌系 ,分别接种同一小麦品种的方法 ,研究了不亲和互作的超微结构特征。在不亲和互作中 ,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明显受抑。吸器可以在发育早期受抑坏死 ,也可迟滞至吸器体形成之... 采用条锈菌同一小种的野生型菌系和弱毒突变菌系 ,分别接种同一小麦品种的方法 ,研究了不亲和互作的超微结构特征。在不亲和互作中 ,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明显受抑。吸器可以在发育早期受抑坏死 ,也可迟滞至吸器体形成之后坏死。吸器外质膜严重皱褶 ,并出现孔洞 ,吸器外间质加宽 ,沉积大量电子致密物质。侵染位点的小麦叶肉细胞表现与过敏性坏死反应相关联的一系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锈病菌 不亲和互作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菜豆锈病菌侵染对寄主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东昕 谢丙炎 +1 位作者 杨宇红 冯兰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13-117,共5页
从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及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几方面 ,对菜豆锈病菌 (Uromycesappendicu latus)侵染与菜豆生理代谢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U appendiculatus侵染可导致被侵染菜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增加 ,但这... 从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光合作用及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等几方面 ,对菜豆锈病菌 (Uromycesappendicu latus)侵染与菜豆生理代谢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U appendiculatus侵染可导致被侵染菜豆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增加 ,但这种增加在抗感程度不同的品种中出现的早晚和程度不同 ;抗感品种在接种后呼吸强度都增加 ,但不同品种呼吸强度升高的时间和程度有异 ;U appendiculatus对寄主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叶绿体含量的降低及光合产物 (糖和淀粉 )的异常积累 ;接种前后菜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 ,但个别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锈病菌 生理代谢
下载PDF
4种木霉对松疱锈病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航 鲍泽然 +2 位作者 施玉玲 李靖 陈玉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 为了解木霉属真菌分泌胞壁降解酶的能力及筛选获得降解植物锈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对4个种48株木霉进行接种保湿培养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4种木霉中的长枝木霉所有菌株在茶藨生柱锈的锈孢子堆上生长都较弱,且对锈孢子壁没有破坏作用,而其他3个种的部分菌株能在锈孢子堆上生长且对锈孢子壁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不同种及同种不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对锈孢子的破坏能力差异较大;3种木霉中,深绿木霉的多数菌株在锈孢子堆上的生长良好,对锈孢子壁的破坏作用最强,康宁木霉和哈茨木霉的部分菌株次之;采用DNS显色法检测锈孢子壁诱导3株木霉分泌的胞壁降解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显示其诱导酶活的强度与菌株破坏接种锈孢子壁的程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菌株 松疱锈病菌 破坏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国锋 郑永权 纪明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24-326,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萌发 活性测定
下载PDF
菜豆锈病菌侵染对寄主超微结构的作用及菜豆抗锈病的细胞学表现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东昕 朱国仁 李宝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在电镜下观察发现 ,菜豆锈病菌侵染菜豆后 ,逐步对其超微结构产生影响 :寄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叶绿体变形 ;叶绿体的片层结构排列零乱 ;线粒体脊模糊不清 ,直至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空泡化 ;少数细胞的细胞壁分解 ;不同细胞的细胞器堆积... 在电镜下观察发现 ,菜豆锈病菌侵染菜豆后 ,逐步对其超微结构产生影响 :寄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叶绿体变形 ;叶绿体的片层结构排列零乱 ;线粒体脊模糊不清 ,直至叶绿体解体 ;线粒体空泡化 ;少数细胞的细胞壁分解 ;不同细胞的细胞器堆积在一起。同时 ,病原菌的侵染激发了寄主抗病性的细胞学表现 :供试的抗感菜豆品种都表现为在病原菌侵入位点的寄主细胞壁内侧有高电子致密物质沉积 ;与吸器母细胞接触的寄主细胞壁加厚以及在吸器颈周围有电子不透明物质形成。只是这 3种反应在抗病品种中表现得更加强烈。此外 ,抗病品种中还有一些特有的抗性特征 ,如被侵染细胞及其相邻细胞的快速坏死 ,吸器母细胞侵入位点的寄主细胞壁外侧也有一种高电子致密物质沉积 ,抗病品种中真菌吸器周围聚集含大量线粒体的寄主细胞的细胞质 ,且吸器外基质比感病品种中的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菜豆锈病菌 超微结构 细胞学抗病性
下载PDF
中草药苍耳、黄瑞香水浸液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文斌 张和平 樊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中草药苍耳和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测定其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中草药苍耳和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病的抑制作用,分别以两种中药水浸液测定其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苍耳、黄瑞香提取液对小麦条锈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浓度为0.50 g/mL条件下对其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分别为69.29%和64.44%,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55.44%和44.77%。两种中药浸提液叶面喷施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中药浸提液对小麦条锈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 黄瑞香 提取液 小麦条锈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罗默碱对梨锈病菌抑制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小红 邓业成 +3 位作者 唐煌 骆海玉 宁蕾 秦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以生长速率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倍比稀释法测定罗默碱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外渗电导法测出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罗默碱对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罗... 以生长速率法测定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倍比稀释法测定罗默碱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外渗电导法测出罗默碱对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并且测定了罗默碱对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罗默碱对梨锈病菌的抑制活性及抑制机理。结果表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25 g/L,MFC为0.5 g/L;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结果显示其细胞膜的相对渗透率为53.49%,高出对照21.82%;用0.2 g/L的罗默碱处理梨锈病菌菌丝体,其蛋白质含量为2.5 mg/g,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率为60.06%。说明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影响梨锈病菌菌丝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默碱 锈病菌 抑制活性 抑制机理
下载PDF
我国大麦条锈病菌的生理分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永春 李振岐 高鸿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我国大麦条锈病主要由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引起,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对西藏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进行扩充改进,初步建立了一套在我国较为适用的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由7个品种组成:喜马拉6号、矮秆齐、早熟3号、永1394、永802、科品2... 我国大麦条锈病主要由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引起,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对西藏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进行扩充改进,初步建立了一套在我国较为适用的大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由7个品种组成:喜马拉6号、矮秆齐、早熟3号、永1394、永802、科品2号、辉县红(小麦)。这套鉴别寄主可清楚地将大麦专化型和小麦专化型区分开;并将采自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和河南5省区的40个大麦专化型菌系区分为4个毒性类型。以毒性中等的大麦型1号和毒性较弱的大麦型2号分布较广,大麦型3号和大麦型4号则只见于西藏的标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锈病菌 生理分化
下载PDF
广西大豆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莫贱友 黄富宁 +2 位作者 朱桂宁 黄莲江 孙恢鸿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1997年第5期239-241,共3页
采自广西3个地区的6个大豆锈病病原菌株,分别用10个鉴别寄主进行鉴定,根据病原菌致病力强弱所产生的病斑反应型,广西大豆锈病菌有生理小种存在,初步定为Ⅰ、Ⅱ、Ⅲ和Ⅳ号生理小种,Ⅰ和Ⅱ号小种致病力较强,Ⅲ号小种次之,Ⅳ号... 采自广西3个地区的6个大豆锈病病原菌株,分别用10个鉴别寄主进行鉴定,根据病原菌致病力强弱所产生的病斑反应型,广西大豆锈病菌有生理小种存在,初步定为Ⅰ、Ⅱ、Ⅲ和Ⅳ号生理小种,Ⅰ和Ⅱ号小种致病力较强,Ⅲ号小种次之,Ⅳ号生理小种致病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大豆 锈病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