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黏土非线性特性的锥尖系数小孔扩张计算方法
1
作者 林毅峰 朱俊霖 +2 位作者 俞剑 黄茂松 校建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7-71,共5页
当前规范中根据静力触探结果解释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采用的是推荐的锥尖系数,但该系数存在经验性取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前锥尖系数均是基于理想弹塑性土体模型导得,未考虑土体应变应变的非线性特性。为此,首先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模... 当前规范中根据静力触探结果解释黏土不排水剪切强度采用的是推荐的锥尖系数,但该系数存在经验性取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前锥尖系数均是基于理想弹塑性土体模型导得,未考虑土体应变应变的非线性特性。为此,首先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模拟了圆锥贯入过程,评估锥尖阻力qc,饱和黏土采用双曲线硬化弹塑性模型,并使用ALE重划分技术防止网格发生畸变。有限元结果表明:土体刚度、锥面粗糙度和破坏准则等因素均影响着锥尖系数。同时在有限元中模拟了不排水圆孔扩张过程,得到球孔扩张极限承载系数的表达式。随后建立了锥尖阻力与球孔极限扩孔压力之间的等效换算关系,最后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大变形有限元 小孔扩张 锥尖系数 软黏土
原文传递
砂土内摩擦角与静探锥尖阻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之恒 冯涛 +1 位作者 孟少伟 李沧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639-644,共6页
随着原位综合测试技术在深厚覆盖层区工程勘察中的推广,剑桥型旁压和静力触探试验对砂土体的物理及力学指标测试效果较好。本文结合孟加拉某工程场地剑桥型旁压试验,根据Hughes建议的砂类土理论计算获取其内摩擦角,同时通过深层静探试... 随着原位综合测试技术在深厚覆盖层区工程勘察中的推广,剑桥型旁压和静力触探试验对砂土体的物理及力学指标测试效果较好。本文结合孟加拉某工程场地剑桥型旁压试验,根据Hughes建议的砂类土理论计算获取其内摩擦角,同时通过深层静探试验获取锥尖阻力值,分类统计并绘制出该场地细-中砂、含有圆砾的中-粗砂内摩擦角-锥尖阻力的关系曲线,并获取具有良好相关性的关系式。对比欧美基于含大量黏粉粒或含粗颗粒(圆砾)等除外的砂类土静探锥尖阻力的内摩擦角相关经验取值,本文研究的细-中砂关系曲线与相关经验的表现吻合较好,在相同锥尖阻力情况下,含有圆砾的中-粗砂类土内摩擦角则相比细-中砂大1°~3°。通过本文基于剑桥型旁压和深层静力触探的综合原位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根据旁压试验理论计算及静探锥尖阻力经验获取砂类土内摩擦角值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型旁压 内摩擦角 深层静力触探 锥尖阻力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的锥尖制作方法研究
3
作者 欧益宏 温志渝 周民来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4-346,共3页
主要介绍利用反应离子腐蚀和等离子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中锥尖阵列。探讨合理选择制作材料,优化锥尖形状,锐化锥尖尖度,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增大阴极锥尖的发射电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锥尖发射电流在电压为3V... 主要介绍利用反应离子腐蚀和等离子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制作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中锥尖阵列。探讨合理选择制作材料,优化锥尖形状,锐化锥尖尖度,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增大阴极锥尖的发射电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锥尖发射电流在电压为3V时可达0.2nA,灵敏度为0.1μ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 阴极锥尖 反应离子腐蚀 等离子腐蚀 发射电流 制作方法
下载PDF
两种场发射锥尖的制备工艺及电学特性分析
4
作者 秦明 黄庆安 魏同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研究了倒金字塔填充型锥尖及正向刻蚀硅尖的制备方法、工艺及封装方法等.并分别测试了这两种场发射锥尖阵列的电子发射特性,分析表明倒金字塔填充型锥尖适用于制备高频微波器件,正向刻蚀的硅尖适用于制备高速开关器件.
关键词 场致发射阴极 键合 高速开关 微电子学 锥尖
下载PDF
场发射锥尖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5
作者 秦明 黄庆安 魏同立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8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研究了倒金字塔填充型锥尖及正向刻蚀硅尖的制备工艺,采用了两种封装结构测试了场发射硅尖阵列的发射特性,并分析比较了这两种结构的特点及用于制备高频微波器件的可能性。
关键词 场致发射锥尖 键合 微波器件
下载PDF
基于荧光猝灭的锥尖型光纤氧传感探头 被引量:1
6
作者 邓辉 王晓英 +1 位作者 肖吉群 柏云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17,共4页
利用动态化学腐蚀法制备锥尖型光纤端面,以提拉法镀溶胶凝胶敏感膜,组装了基于荧光猝灭的直径仅1.5 mm的光纤氧传感探头。探头锥面的长径比可通过调控腐蚀参数(温度、腐蚀液面下降速度)调控。构建相移测量系统,优化参数后进行0~21%范... 利用动态化学腐蚀法制备锥尖型光纤端面,以提拉法镀溶胶凝胶敏感膜,组装了基于荧光猝灭的直径仅1.5 mm的光纤氧传感探头。探头锥面的长径比可通过调控腐蚀参数(温度、腐蚀液面下降速度)调控。构建相移测量系统,优化参数后进行0~21%范围内的氧含量测定,工作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特征(R2=0.999 6),偏差小于测量值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氧传感探头 荧光猝灭 锥尖
下载PDF
利用镀银膜的四面锥尖实现纳米尺度聚焦光斑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姜宇驰 李亚琴 +1 位作者 王晓秋 吴世法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336,共4页
利用(FD)2TD方法对全镀金属膜四面锥尖端近场的光增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平行光束从全镀金属膜四面锥底面入射条件下,尖端近场可以获得纳米尺度的聚焦光斑,并且光场可以得到较大的增强。
关键词 FDTD 四面锥尖 半高宽 聚焦光斑
下载PDF
用锥尖阻力测定黏性土先期固结压力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卓琦 吴齐正 樊和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年第11期22-24,共3页
通过对黏性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C)及CPT贯入图的分析,得出正常固结土及轻度超固结土的PC值与锥尖阻(qC)间的关系。继而假定土在主、次固结共同作用下不改变PC与深度(Z)间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黏性土先期固结压力PC与qC间的一般表达式... 通过对黏性土的先期固结压力(PC)及CPT贯入图的分析,得出正常固结土及轻度超固结土的PC值与锥尖阻(qC)间的关系。继而假定土在主、次固结共同作用下不改变PC与深度(Z)间线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黏性土先期固结压力PC与qC间的一般表达式,并通过对乍嘉苏高速公路勘察试验和研究,得到了适用于钱塘江周边地区换算系数(α)与似超压力(△P)间的经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先期固结压力 锥尖阻力
下载PDF
对顶四面锥尖间光增强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姜宇驰 吴世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为了探索对顶四面锥尖在分子损伤和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处理色散介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2TD)计算和分析了对顶四面锥尖之间的光增强,研究了不同锥体长度和激励光波长对光增强的影响.模拟表明:在相同平面激励光波长下,光增强效果随锥体... 为了探索对顶四面锥尖在分子损伤和检测中的应用,利用处理色散介质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2TD)计算和分析了对顶四面锥尖之间的光增强,研究了不同锥体长度和激励光波长对光增强的影响.模拟表明:在相同平面激励光波长下,光增强效果随锥体长度而改变,且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有最佳值;在相同的对顶四面锥结构下,长波长平面激励光波引起的光增强较大.这些性质的得出,可以为对顶四面锥尖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锥尖 (FD)^2TD 分子损伤和检测
下载PDF
CPTU贯入数值模拟及锥尖阻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璐 叶飞剑 +1 位作者 刘飞 易江涛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669-673,682,共6页
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为了研究CPTU在粘性土贯入过程中,土体刚度、侧压系数、固结比、摩擦系数对锥尖阻力系数(N_(c))的影响。本文运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 E... 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为了研究CPTU在粘性土贯入过程中,土体刚度、侧压系数、固结比、摩擦系数对锥尖阻力系数(N_(c))的影响。本文运用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 Eurian Lagrangian,简称“CEL”)大变形有限元计算技术,采用自编修正剑桥模型(Modify Cam-clay,简称MCC),模拟CPTU的贯入过程。在验证网格密度、贯入速度对模拟结果精度影响的基础上,与公开文献中标准罐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了CPTU在贯入一定深度稳定状态下土体刚度、侧压系数、固结比和摩擦系数对Nc的影响。结果表明:Nc随着土体刚度、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地应力因数的增加而降低,标准化锥尖阻力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压静力触探:大变形:土体刚度:锥尖阻力系数
原文传递
全镀银膜四面锥尖光增强的数值求解
11
作者 姜宇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9-41,共3页
利用依赖于频率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2TD计算了入射平面波波长分别为355nm和800nm情况下,从四面锥尖底面入射和侧面入射时锥尖所在平面光增强大小,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较大波长的入射光从锥底面入射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光... 利用依赖于频率的时域有限差分法(FD)2TD计算了入射平面波波长分别为355nm和800nm情况下,从四面锥尖底面入射和侧面入射时锥尖所在平面光增强大小,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较大波长的入射光从锥底面入射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光增强和纳米尺度的光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增强 (FD)2TD 四面锥尖 光斑
下载PDF
锥尖磨损的检测方法
12
作者 方和明 贾素芬 张兰彩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粘性土液限 锥尖磨损 检测
下载PDF
尖锥网络分析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春好 陈维峰 +2 位作者 苏航 李巍 李孟姣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4,共14页
网络分析法(ANP)在关于元素集内部自依赖关系和元素集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上采取的形式为"相对甲来比较甲和乙"的主观判断模式,必然会导致决策者给出明显武断随意的判断结论,其关于元素集的赋权也存在着过于武断的理论缺陷.... 网络分析法(ANP)在关于元素集内部自依赖关系和元素集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上采取的形式为"相对甲来比较甲和乙"的主观判断模式,必然会导致决策者给出明显武断随意的判断结论,其关于元素集的赋权也存在着过于武断的理论缺陷.此外,ANP没有区别元素集内部元素在源发性、过渡性、接收性上的结构特征差异对元素权重计算的影响.为解决ANP的上述缺陷,通过构建全新的系统分析结构即尖锥网络分析结构,经严格理论推导对现行ANP予以了理论创新与重构,提出了一种明显区别于ANP的新理论方法即尖锥网络分析法.数值验证表明,相对于ANP,尖锥网络分析法可以显著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自依赖关系 元素集 网络 极限排序权重
下载PDF
7°尖锥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红外测量实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久芬 凌岗 +3 位作者 张庆虎 解福田 许晓斌 张毅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推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深入开展,给边界层转捩机理研究、物理模型验证、转捩数据库构建和转捩天地相关性的建立等提供基础风洞实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开展了边界层转捩规律红外热图实验。... 为了推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深入开展,给边界层转捩机理研究、物理模型验证、转捩数据库构建和转捩天地相关性的建立等提供基础风洞实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开展了边界层转捩规律红外热图实验。针对半锥角7°尖锥模型,研究了不同单位雷诺数、迎角和马赫数对尖锥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影响规律。实验单位雷诺数(0.49~2.45)×10~7/m,迎角范围-10°~10°,马赫数5~7,模型头部半径0.05mm。通过红外热图技术测量模型表面温度分布,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转捩位置和转捩参数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马赫数5~7范围内,马赫数增大,尖锥转捩位置提前,分析认为是高马赫数时的雷诺数较大、自由流噪声水平较高引起;随着单位雷诺数的增大,边界层转捩位置前移,转捩雷诺数保持不变,约为3.0×10~6;小迎角时,随着迎角的增大,迎风面边界层转捩推迟,背风面边界层转捩前移,在10°大迎角时,迎风区中心线转捩前移,出现迎角"转捩逆转"现象,背风区出现了流动分离导致的低热流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边界层转捩 红外热图 马赫数 雷诺数 迎角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CPTu与CPT锥尖阻力的土体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豪伟 边汉亮 +1 位作者 张建伟 张旭钢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10-217,共8页
(孔压)静力触探(CPTu/CPT)是取得易扰动土体参数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其测试结果受探头尺寸的影响.采用多功能CPTu与传统CPT在开封一场地同时进行测试,对所测锥尖阻力(q_(t)/q_(c))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方法所测q_(t)/q_(c)的相关关系... (孔压)静力触探(CPTu/CPT)是取得易扰动土体参数的原位测试方法之一,其测试结果受探头尺寸的影响.采用多功能CPTu与传统CPT在开封一场地同时进行测试,对所测锥尖阻力(q_(t)/q_(c))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方法所测q_(t)/q_(c)的相关关系.同时,采用地震波CPTu对场地波速(V_(s))进行测试,建立了q_(t)/q_(c)与V_(s)的关系.结合q_(t)/q_(c)与压缩模量(E_(s))、最大剪切模量(G_(max))的经验系数,分析了q_(t)/q_(c)与不同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q_(t)与q_(c)近似1∶1,两者相对误差集中于-0.15~+0.15范围内;q_(t)/q_(c)与Vs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相关关系,但q_(t)拟合度更高;q_(t)与Gmax成幂函数相关关系,q_(t)/q_(c)与E_(s)成线性相关关系,q_(t)计算结果与室内实验结果更接近.因此,可通过CPTu测试估算土体参数,为取得易扰动土体参数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CPTu CPT 锥尖阻力 剪切波速 土体参数
原文传递
高超音速零攻角尖锥边界层转捩的机理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董明 罗纪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2-920,共9页
先计算出高超音速零攻角尖锥边界层的定常层流流场.然后在计算域的入口引入两组有限幅值的T-S波扰动,对空间模式的转捩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分析了转捩过程的机理,发现平均流剖面稳定性的变化是其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模态初始扰... 先计算出高超音速零攻角尖锥边界层的定常层流流场.然后在计算域的入口引入两组有限幅值的T-S波扰动,对空间模式的转捩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分析了转捩过程的机理,发现平均流剖面稳定性的变化是其关键.并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模态初始扰动在高超音速尖锥边界层中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攻角 边界层 转捩 稳定性
下载PDF
超音速尖锥边界层中扰动演化特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明 罗纪生 曹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6,共6页
采用高精度紧致格式,对超音速尖锥边界层中二维扰动的空间演化,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虽然尖锥边界层流动存在一定的锥面法向速度,但小扰动的幅值及相位的演化都与由平行流假设得到的线性理论结果吻合.还研究了有限幅值扰动的演... 采用高精度紧致格式,对超音速尖锥边界层中二维扰动的空间演化,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虽然尖锥边界层流动存在一定的锥面法向速度,但小扰动的幅值及相位的演化都与由平行流假设得到的线性理论结果吻合.还研究了有限幅值扰动的演化,给出了其演化规律.并在扰动幅值增长到一定值时,发现了小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边界层 扰动 直接数值模拟 小激波
下载PDF
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幼虫取食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娟 史树森 +3 位作者 徐伟 武婷婷 宋鹏翔 李维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5期313-316,共4页
为探讨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幼虫取食危害规律的影响,在17、21、25、29、33℃条件下,对其各龄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条件下幼虫的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同一龄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取食量存在差异。幼虫... 为探讨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幼虫取食危害规律的影响,在17、21、25、29、33℃条件下,对其各龄幼虫的取食量和取食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试验温度条件下幼虫的取食量随着龄期的增大而增加,同一龄期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取食量存在差异。幼虫期总取食量以25℃最多,为4806.85 mm2,21、29和33℃较低,17℃时最低仅为3888.53 mm2。随着龄期的增大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的取食量成倍增长,不同温度下,尖锥额野螟幼虫各龄期的累积取食量变化均符合指数函数曲线。各龄幼虫取食速率与温度和龄期成正比,5龄幼虫取食速率最大,同龄期幼虫各温度间取食速率差异均较为显著。因此,在预测尖锥额野螟幼虫田间防治适期时,还应充分考虑环境温度等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野螟 温度 取食量 大豆
下载PDF
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树森 崔娟 +3 位作者 徐伟 武婷婷 宋鹏翔 李维宇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 为探讨尖锥额野螟卵和幼虫生长发育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室内利用人工气候箱,分别对17,21,25,29,33℃条件下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幼虫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锥额野螟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卵及各龄幼虫的发育速率进行模拟分析,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环境温度与卵及各龄幼虫发育速度的关系。温度对尖锥额野螟各龄幼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33℃高温下其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利于尖锥额野螟幼虫的生长发育。综合各温度下幼虫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其适宜环境温度应为25-29℃。尖锥额野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2℃,有效积温为63.54℃·d,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276.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额野螟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