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评价颅颌面的不对称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芸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1,共6页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beamvolumetrictomography,CBVT),与传统医学CT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锥束射线单次旋转一次即可获得扫描对象的三维影像信息;而传统医学cT...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也可以称为锥束容积断层(conebeamvolumetrictomography,CBVT),与传统医学CT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锥束射线单次旋转一次即可获得扫描对象的三维影像信息;而传统医学cT扫描方式是层扫描,即扇形射线束在一个层面内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面部不对称 颅骨
下载PDF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
2
作者 严俊 赵润成 李丽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 目的探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差异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0例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两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和牙槽骨厚度。结果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和Ⅲ类唇侧CEJ下2、4、6 mm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患者舌侧CEJ下2 mm、4 mm、6 mm处以及唇舌侧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小于Ⅱ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厚度在唇舌侧根尖区比骨性Ⅱ类高角错[牙合]患者更加单薄且狭窄,在进行前牙的唇舌向移动时要特别注意转矩的控制,以避免牙根吸收、骨开窗以及骨开裂等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牙槽骨开窗和开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牙龈厚度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洁 胡文杰 +2 位作者 张豪 柳登高 乐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 目的:探索一种应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牙龈稳定显影的方法,并应用CBCT测量分析牙龈厚度与其覆盖骨厚度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可行性。方法:对受试者的上前牙区进行CBCT拍摄前准备:硅橡胶取初印,藻酸盐与造影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取终印;拍摄CBCT后应用配套软件对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清晰牙龈图像,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应用以上方法对15名研究对象的60颗上前牙进行CBCT拍摄,CBCT测量釉牙骨质界处的牙龈厚度,牙齿中央骨嵴顶下方2 mm处唇侧牙龈厚度及骨厚度,综合临床判断牙龈生物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应用CBCT显示牙龈外形并可结合软件测量目标位置的牙龈厚度,薄型、中间型与厚型3组间的牙龈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6,P=0.002);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相关(r=0.449,P<0.05);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负相关(r=-0.31)。结论:通过印模技术结合造影使牙龈表面间接显影的方式,应用CBCT拍摄获得了清晰的上前牙区牙龈三维图像;CBCT测量牙龈厚度的结果与牙周探诊法判断牙龈生物型的结果较为一致,牙龈生物型与釉牙骨质界处牙龈厚度呈正相关,上前牙唇侧中央骨嵴顶下2 mm处的牙龈厚度与骨厚度呈轻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龈 牙测量学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转化二维平片与头颅侧位片测量磨牙后间隙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彤彤 刘莉萍 王之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9期3276-327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转化的头颅侧位片(CCB)与传统头颅侧位片(Ceph)对磨牙后间隙相关标志点的定点准确性,并比较两种侧位片所测得磨牙后间隙是否有差异。方法对25例需要正畸的错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 目的对比研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转化的头颅侧位片(CCB)与传统头颅侧位片(Ceph)对磨牙后间隙相关标志点的定点准确性,并比较两种侧位片所测得磨牙后间隙是否有差异。方法对25例需要正畸的错畸形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1.5岁)进行CBCT扫描,并拍摄Ceph。按统一标准将CBCT数据转化成左右两半头颅侧位片。选择测量磨牙后间隙的常用标志点,由同一名操作者分别对CCB与Ceph中磨牙后间隙相关标志进行3次定点并测量,对CCB与Ceph上的定点误差、3次测量的误差及磨牙后间隙长度与高度值采用方差分析、组内相关系数及配对t检验。结果3次CCB与Ceph测量磨牙后间隙结果符合正态分布,操作者3次测量值重复性好,在CCB上定点的精度明显优于Ceph。结论CCB定点的精度普遍要优于Ceph,尤其是磨牙根尖点在CCB上的定点更精确。对磨牙后间隙测量精确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正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头颅侧位片 磨牙后间隙
下载PDF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费晓文 郭艳敏 +3 位作者 孙景垚 靳友士 于蓝宁 王青山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作用并分析阻生牙的相关情况。方法通过CBCT观测79例患者共84颗埋伏牙的位置、生长方向、牙根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将阻生牙分类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84颗埋伏牙,中切牙5... 目的探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作用并分析阻生牙的相关情况。方法通过CBCT观测79例患者共84颗埋伏牙的位置、生长方向、牙根情况,根据测量结果将阻生牙分类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84颗埋伏牙,中切牙51颗,侧切牙9颗,尖牙24颗,尖牙和侧切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中切牙(均P<0.05);以位置分类,高位16颗,中位30颗,低位38颗,不同阻生位置的牙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位构成比较高;依生长方向分类,平行15颗,倒置18颗,侧向51颗,不同牙冠生长方向的牙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向阻生发生率最高。牙根弯曲41颗,牙根发育未完成67颗。CBCT对埋伏牙生长方向的诊断正确率为98.81%(83/84),且可以准确观测到牙根的位置、发育程度、弯曲程度。结论埋伏阻生牙在颌骨内的位置和生长方向大多数为低位侧向牙槽嵴方向,以低位近中唇侧最为常见;CBCT能够正确诊断和精确定位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空间位置、生长方向、牙根弯曲及牙根发育情况;依据CBCT对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测量结果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 埋伏牙 上颌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锥形束CT应用于寰枢椎成像的低剂量研究
6
作者 韩晓楠 张均 +5 位作者 王亚丽 钟志伟 吴文娟 王竹海 许慧 吴慧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82-86,96,共6页
目的 :探讨锥形束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应用于寰枢椎成像的低剂量检查实现方法。方法:使用CBCT对头颈部体模进行扫描,选择3D牙齿成像的齿列扫描程序,扫描容积大小设置为Φ70 mm×50 mm,以5种体型... 目的 :探讨锥形束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应用于寰枢椎成像的低剂量检查实现方法。方法:使用CBCT对头颈部体模进行扫描,选择3D牙齿成像的齿列扫描程序,扫描容积大小设置为Φ70 mm×50 mm,以5种体型模式、3种分辨率模式、2种剂量模式共30种曝光条件对体模进行扫描。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不同分辨率影像的检查剂量和主、客观图像质量。结果:(1)检查剂量:常规剂量模式的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值高于超低剂量模式;不同体型之间的DAP值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分辨率之间的DAP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150μm分辨率组的DAP值与200μm分辨率组无差别,均高于400μm分辨率组;(2)成像质量客观评价:常规剂量模式的对比度分辨率(CNR)值高于超低剂量模式,超低剂量模式的噪声高于常规剂量模式;不同体型、不同分辨率之间的噪声和CNR值均无统计学差异;(3)成像质量主观评价:不同体型之间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剂量模式、不同分辨率之间的总体图像质量、对比度、清晰度以及噪声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剂量模式、不同分辨率之间的伪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齿列程序进行寰枢椎成像,最佳扫描序列为低剂量模式200μm分辨率下的S体型,以可接受的噪声水平实现了影像质量与检查剂量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伪影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原福松 孙玉春 +2 位作者 谢晓燕 王勇 吕培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9-992,共4页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 目的:定量评价氧化锆等8种常见口腔修复材料在锥形束CT影像中产生伪影的程度。方法: 针对下颌第一磨牙全冠预备体,分别制作氧化锆、玻璃陶瓷、聚合瓷、金铂合金、纯钛、金钯合金、钴铬合金和镍铬合金共8种全冠,用离体牙作对照,固定在光固化树脂固定板上。用锥形束CT扫描全冠及离体牙,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10.0软件,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定量评价全冠周围伪影的条纹数量和最大径。结果: 在二维断层图像中,天然牙、玻璃陶瓷和聚合瓷无伪影,氧化锆和金属均产生条状伪影,条数为5~9条/全冠,左右和上下最大径分别为2.4~2.6 cm和2.2~2.7 cm。结论: 在锥形束CT二维断层图像中,氧化锆和金属全冠周围均会产生伪影,玻璃陶瓷、聚合瓷全冠和天然牙齿不产生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科材料 牙修复体 伪影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判安氏Ⅲ类错上前牙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筱 徐莉 +3 位作者 江久汇 吴佳琪 李小彤 靖无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约登指数(Youden index)、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并将CBCT判定与翻瓣直视判定相比较。结果: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发生率分别为10.19%和13.89%,主要见于侧切牙和尖牙。骨开裂长度中位数为5 mm,宽度中位数为4 mm;骨开窗常位于根中部至根尖部,长度中位数为3 mm,宽度中位数为2 mm。骨开裂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CBCT判定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0.7。骨开窗CBCT判定与临床判定之间一致性一般(P<0.05),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2。结论:CBCT评判上前牙骨开裂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较好,判定骨开窗与临床情况的一致性一般。CBCT判定骨开裂与骨开窗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但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牙槽骨质丢失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4674颗下颌前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莹 董颖韬 +4 位作者 王晓燕 王祖华 李刚 刘木青 傅开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 目的:通过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 研究下颌前牙的根管构型,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进行CBCT检查的866名患者的影像资料,由牙髓专业医生和放射专业医生共同筛取未进行根管治疗和牙根发育完整的下颌前牙4 674颗.根据牙位和年龄分组,观察牙根、根管数目和根管构型,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0.7% (11/1 542)的尖牙为双根.中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双根管率分别为6.7% (105/1 566),17.4% (273/1 566)和3.0% (46/1 542).下颌前牙为双根管的患者中,双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为中切牙58.7% (37/63),侧切牙76.1% (108/142),尖牙29.6% (8/27).各年龄组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双根管率最高的分别为31~40岁年龄组(9.8%,28/287),31~40岁年龄组(21.5%,61/284),51岁(含51岁)以上年龄组(9.2%,19/207).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多为Type Ⅲ.结论: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率、双根管对称发生率最高,下颌前牙双根管构型以Type Ⅲ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切牙 牙髓腔 尖牙 下颌骨
下载PDF
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景亚楠 叶欣 +2 位作者 柳登高 张祖燕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髓腔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
下载PDF
安氏Ⅱ类2分类错上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黎敏 王斯维 +1 位作者 赵一姣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中分别选取诊断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安氏Ⅰ类错者各18例(以下简称为Ⅱ类2组、Ⅰ类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均拍摄了CBCT影像,在Invivo Dental 5.0图像处理软件中利用多平面重建方法截取上前牙唇舌向最大截面图,在此截图上从冠根角、面轴角两方面分析研究两组间上前牙的冠根形态差异。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Ⅰ类组及Ⅱ类2组冠根角、面轴角差异,以及Ⅱ类2组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Ⅰ类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9.08°±3.31°、176.55°±2.77°和184.20°±2.51°,面轴角分别为21.00°±2.63°、19.63°±2.35°和19.36°±2.30°;Ⅱ类2组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冠根角分别为176.80°±2.62°、174.13°±3.28°和181.79°±2.88°,面轴角分别为23.20°±2.95°、22.29°±2.19°和20.61°±2.34°,除尖牙面轴角外,与Ⅰ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类2组各上前牙冠根角与冠根角为18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这些牙的牙冠长轴和牙根长轴不都在同一直线上,存在冠根成角的现象。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畸形患者上前牙具有更特殊的冠根形态,即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明显成角,上切牙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牙冠唇面形态有别于安氏Ⅰ类错畸形的患者,这对治疗后牙根位置和转矩表达都会有影响,提示治疗此类患者需要考虑其上前牙的冠根形态,上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Ⅱ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根角 面轴角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乔静 段晋瑜 +1 位作者 孙昌洲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5-979,共5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进行根分叉区翻瓣术的22颗下颌磨牙共38个根分叉病变,术前对根分叉进行临床探诊,并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比较术前临床探诊、...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在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纳入牙周基础治疗后需进行根分叉区翻瓣术的22颗下颌磨牙共38个根分叉病变,术前对根分叉进行临床探诊,并拍摄平行投照根尖片和CBCT,比较术前临床探诊、根尖片和CBCT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CBCT检查与术中检查所得根分叉病变分度一致性较高(κ=0.976),完全一致率为86.8%。CBCT上测得的根分叉区垂直骨缺损[(4.03±2.27)mm]与术中直接测量值[(4.32±2.3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远中向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2.05±0.89)mm,术中为(2.07±0.97)mm;两者测得的根柱长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为(2.35±0.88)mm,术中为(2.24±0.75)mm;而CBCT测得的水平骨丧失[(3.40±1.27)mm]则小于术中直接测量值[(3.72±1.19)mm,P<0.05],但差异的平均值较小(0.32 mm)。根尖片只能获得垂直骨丧失[(2.17±1.32)mm]和根分叉区骨缺损的近远中向距离[(1.46±0.88)mm]这两个参数,且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实际情况,弥补临床检查和传统X线根尖片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根分叉部缺损 磨牙
下载PDF
基于条状挡板的kV级锥形束CT散射校正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强 全红 +5 位作者 李勤 梁志文 韩军 陈秘 杨志勇 曹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校正锥形束CT投影中的散射信号,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使用条状挡板测量Varian机载kV级锥形束CT投影图像中的散射信号,并将其从再次扫描的投影中扣除,以获得原始射线的投影图像。使用空域自适应的BayesShrink小波对投影图像进行去噪... 目的校正锥形束CT投影中的散射信号,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使用条状挡板测量Varian机载kV级锥形束CT投影图像中的散射信号,并将其从再次扫描的投影中扣除,以获得原始射线的投影图像。使用空域自适应的BayesShrink小波对投影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并导入Varian On Board Imager工作站进行重建;比较处理前后的图像质量。结果校正后图像的低对比度分辨力提高,噪声降低,CT值的准确性和均匀性得到改善。结论条状挡板能准确获取投影图像中的散射信号;扣除散射信号后使用小波阈值法去噪,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散射 小波 伪影 均匀性 低对比度分辨力
下载PDF
3种生成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正中矢状面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斯维 黎敏 +3 位作者 杨慧芳 赵一姣 王勇 刘怡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5,共6页
目的:比较迭代最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 目的:比较迭代最近点法(interactive closet point,ICP)、普氏分析法(Procrustes analysis,PA)和点构法在确定大视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正中矢状面(mid-sagittal plane,MSP)的准确性,为大视野锥形束CT空间坐标系的建立和对称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名面部基本对称正畸患者进行大视野锥形束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10.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2,对原始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将原始和镜像后的三维头颅数据分别以ICP和PA进行配准,分别求得颅面结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1、S2。点构法是在In Vivo Dental 5.0软件下以蝶鞍点(sella,S)、鼻根点(nasion,N)、颅底点(basion,Ba)3点确定正中矢状参考平面S3,分别测量计算9对对称解剖标志点到上述3个参考平面的距离差值的绝对值,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种方法生成正中矢状面的差异,并以LSD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正位截图下观察,3种方法生成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均可用于临床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种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的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2,P=0.001),LSD检验显示迭代最近点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普氏分析算法与点构法生成MS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基于迭代最近点算法和普式分析算法计算可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参考平面,对于面部基本对称个体,迭代最近点算法与传统点构法所生成正中矢状参考平面无明显差异,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矢状面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算法
下载PDF
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根管构型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景亚楠 叶欣 +2 位作者 柳登高 粱宇红 马绪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3-1056,共4页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能够准确定位患牙中所有根管,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和三维充填[1]。对根管系统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提高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国内... 目前,根管治疗术是对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能够准确定位患牙中所有根管,并进行彻底的清理、成形和三维充填[1]。对根管系统解剖知识的熟练掌握是提高根管治疗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牙根 根管疗法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洁 刘渊 +1 位作者 姜蕾 李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 目的比较锥形束CT(CBCT)与常规曲面断层片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135颗下颌阻生智齿行常规曲面断层片检查,其中41例共52颗进一步行CBCT检查并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曲面断层片和CBCT所提供的影像资料,分别做出术前设计,判断能否根据影像资料决定术中去骨的部位、是否劈/截冠、分根以及确定脱位方向。采用SAS 9.3.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结果相对于曲面断层片,CBCT能在术前更准确、量化地判断去骨部位和数量、是否需要分根、决定脱位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术前决定是否需要劈/截冠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在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设计中能够为术者提供充分的三维影像信息,便于术者选择合适便利的进路和采用正确的策略、方法,减少邻近组织结构的损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曲面断层片 阻生牙 拔牙
原文传递
经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穿刺不同体模模拟乳腺肿物活检的可行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康巍 赵欣 +4 位作者 刘宇 郑仲涛 蒙丽宇 钟武宁 苏丹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一体模深部与浅部穿刺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硅胶乳腺穿刺准确率为92.50%(37/40),土豆为81.25%(78/96),茄子为72.92%(70/96),芒果为61.54%(32/52)。结论CBBCT引导下体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以煮熟土豆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细针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模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外放边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阎华伟 金献测 +7 位作者 杨桂强 张力 吴志勤 余建义 潘涵慧 林立 黄包记 谢聪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VMAT,治疗前1 h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然后喝水500 ml,憋尿充盈膀胱,使治疗时和CT定位时的膀胱和直肠充盈程度尽量一致。所有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得出校正前摆位误差,在线校正后开始VMAT,2 Gy/次,5次/周,共计39次,照射总剂量为78 Gy。结果每例患者CBCT扫描得出16组误差数据,共计640组误差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前列腺癌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为:左右方向(0.14±0.10)cm,头脚方向(0.28±0.13)cm,腹背方向(0.18±0.12)cm;利用公式外放边界=2.5Σ+0.7δ计算出前列腺癌VMAT时CTV到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方向0.41 cm,头脚方向0.80 cm,腹背方向0.54 cm。结论 CBCT可以在线验证前列腺癌VMAT时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实时校正摆位误差,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位置锥形束CT影像判断分析及其临床应对措施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全 张晓 +5 位作者 张智勇 高巍 刘文曙 孟甜 陈宇寰 王慧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定位方法及其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1例(81侧)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上颌窦外提升)病例的... 目的: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定位方法及其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1例(81侧)上颌窦侧壁开窗植骨术(上颌窦外提升)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CBCT影像资料测量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位点相对上颌窦前外侧壁骨内血管孔道的位置及其临床应对措施。结果:71例(81侧)上颌窦外提升病例中,术前CBCT曲面断层模拟功能可以判断上颌窦前外侧壁近远中区域骨内存在血管孔道77侧(95.1%)。应用CBCT冠状面断层功能局部可观察到上颌第一磨牙缺失位点相对上颌窦外侧骨壁血管孔道54侧(66.7%),其中3侧(3.7%)可见两条水平向大致平行走行的血管,另外27侧(33.3%)未见明显血管孔道。81侧的影像资料中有6侧两位医师的诊断不一致,CBCT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2(P<0.001)。54侧检出第一磨牙缺失位点上颌窦外侧骨壁内存在血管孔道的病例中,最低位置血管孔道距离牙槽嵴顶水平的平均距离为(13.0±4.7)mm(最小3 mm、最大28 mm),距离上颌窦底水平的平均距离为(9.3±4.8)mm,其中1侧检出上颌窦底骨壁内血管孔道。根据手术记录,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中解剖骨壁内血管4侧,开窗有意识避开血管3侧,1侧因出血而中断手术,73侧手术记录中未见血管相关记录。结论:上颌窦前外侧骨壁血管孔道CBCT检出率较高,术前CBCT检查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有助于完善手术设计、降低术中损伤上颌窦前外侧骨壁内血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 口腔外科手术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血管
下载PDF
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评价根尖周骨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茗茗 梁宇红 高学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比较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CBCT)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及揭示病变变化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术前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接受根管治疗及复查患者... 目的:比较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ghy,CBCT)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根管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及揭示病变变化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术前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接受根管治疗及复查患者的病案资料(包括根尖X线片和CBCT影像学资料)233例,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两名评价者,对复查时治疗后根尖病变有无做出诊断,并判断根尖病变的变化(病变消失、缩小、不变、增大)。经Mc Nemar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别比较根尖X线片及CBCT在判断病变有无、揭示病变变化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233份复查资料中,CBCT发现治疗后根尖病变178例,相较于根尖X线片发现的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5%(57/233)的病例中,根尖X线片和CBCT揭示根尖病变变化趋势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根尖X线片和CBCT这两种影像学手段在判断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P<0.01)。结论:根尖X线片和锥形束CT在判断治疗后根尖病变的有无、揭示根尖病变变化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疾病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 牙科 数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