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4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成矿时代与物质来源:来自Re-Os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1
作者 李文 刘永乐 +4 位作者 李文君 高炳宇 董志国 朱明田 张连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1248,共18页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该矿床位于东昆南构造带的北缘,成矿地质背景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成矿时代存在中-新元古代与奥陶-志留纪的争议,成矿物... 东昆仑三通沟北锰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省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海相沉积型锰矿。该矿床位于东昆南构造带的北缘,成矿地质背景与原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但目前该矿床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成矿时代存在中-新元古代与奥陶-志留纪的争议,成矿物质来源存在海底热液为主还是海底热液与陆源风化共同来源的不同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三通沟北锰矿进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岩芯编录的基础上,选择11件锰矿石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了442±15Ma的Re-Os等时线年龄,说明三通沟北锰矿带形成于晚奥陶世,不是前人认为的中-新元古代,这一成矿年龄与区域上的奥陶纪纳赤台群沉积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同时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的^(187)Os/^(188)Os初始值为0.67±0.02,该值明显低于同期海水的Os同位素组成(0.72),初步表明三通沟北锰矿的锰质来源以海底热液为主。矿石在SiO_(2)-Al_(2)O_(3)、Al/(Al+Fe+Mn)-Fe/Ti、Fe-Mn-(Ni+Cu+Co)×10和lgU-lgTh等图解上主要位于热水沉积区,矿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也具有海底热液来源的特征。可见三通沟北锰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沉积型锰矿 纳赤台群 RE-OS同位素年龄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黔北—滇东二叠纪锰矿主要成矿规律与成矿区带划分
2
作者 刘志臣 周琦 +3 位作者 杨瑞东 杜远生 陈登 肖林 《矿产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锰矿为我国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之一。黔北-滇东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最典型的分布区,在全球晚古生代也较为少见,该区锰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称为“遵义式锰矿”。研究表明,该区锰矿产于二叠纪茅口晚期... 这是一篇地球科学领域的论文。锰矿为我国十分紧缺的战略矿产之一。黔北-滇东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最典型的分布区,在全球晚古生代也较为少见,该区锰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称为“遵义式锰矿”。研究表明,该区锰矿产于二叠纪茅口晚期,分布严格受黔北裂谷盆地控制,锰矿在地堑盆地中心喷溢沉积成矿,在地垒区则无锰矿分布,矿体空间展布方向与盆地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其中,黔北遵义-黔西地区锰矿在空间上分布于盆地相区,并可分为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等三个锰矿相带,进一步指示了锰矿具体成矿位置,显示了锰矿受盆地中心控制非常明显的特点。在划分的遵义-宣威锰矿成矿带的基础上,详细划分出遵义-黔西锰矿成矿亚带中深溪—八里、龙坪—兴隆、团溪—尚稽、黔西4个锰矿矿集区,以及水城-宣威锰矿成矿亚带中水城—纳雍、格学2个锰矿矿集区。该研究成果对寻找黔北—滇东二叠纪隐伏锰矿床,开展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二叠纪锰矿 成矿规律 成矿区带 黔北—滇东
下载PDF
难选高铁软锰矿流态化磁化焙烧-磁选浸出工艺
3
作者 邵国强 邹正 朱庆山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
【目的】提高难选高铁软锰矿的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国锰矿资源依赖进口的现状。【方法】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作为焙烧装置,模拟发生炉煤气气体组分作为还原气体,对云南省某地区的难选高铁软锰矿进行流态化磁化焙烧。对还原后的焙烧矿进行磨... 【目的】提高难选高铁软锰矿的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我国锰矿资源依赖进口的现状。【方法】采用流化床反应器作为焙烧装置,模拟发生炉煤气气体组分作为还原气体,对云南省某地区的难选高铁软锰矿进行流态化磁化焙烧。对还原后的焙烧矿进行磨矿-弱磁磁选,得到铁精矿和锰精矿。最后,对锰精矿中的锰进行酸浸浸出。【结果】在500℃流态化还原焙烧10 min,该难选高铁软锰矿即可达到最佳的还原状态效果,当样品的磨矿粒径<30μm的颗粒的质量分数为65%时,即可达到最佳的解离效果。选别后铁精矿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7.24%和76.55%,锰精矿锰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24.41%和73.84%,锰精矿的铁浸出率仅有1.94%。【结论】考察难选高铁软锰矿流态化磁化焙烧-磁选浸出规律,可以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低碳节能;抑制过还原反应的发生,可以提高铁资源利用率,降低浸出酸耗和除铁剂消耗。低能耗、低消耗和高利用率可以极大地提高难选高铁软锰矿的经济性,解决这部分资源难于利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软锰矿 流态化 磁化焙烧 锰精矿 铁精矿
下载PDF
锰矿粉球团烧结新工艺研究
4
作者 朱德庆 杨聪聪 +2 位作者 潘建 郭正启 刘伟 《铁合金》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传统锰矿粉烧结工艺存在着固体燃耗高、锰矿烧结矿质量差等难题,开发锰矿粉造块新技术对于降低铁合金生产成本、扩大原料来源和促进铁合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锰矿粉球团烧结新工艺,并通过烧结杯实验与传统烧... 传统锰矿粉烧结工艺存在着固体燃耗高、锰矿烧结矿质量差等难题,开发锰矿粉造块新技术对于降低铁合金生产成本、扩大原料来源和促进铁合金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锰矿粉球团烧结新工艺,并通过烧结杯实验与传统烧结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烧结工艺,球团烧结新工艺的烧结矿转鼓强度提高了4.35%,利用系数增加了16.22%,固体燃耗降低了21.79%;此外,锰矿球团烧结矿相比于普通锰矿烧结矿具有较好的抗热爆性能和高温软熔性能。本研究成果将为锰矿粉实现低碳烧结和强化矿热炉冶炼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烧结矿 球团烧结 低碳排放 冶金性能
下载PDF
某低品位锰矿石抛废试验研究
5
作者 蒋权 赵强 +1 位作者 张鹏羽 杨卓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针对某低品位锰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抛废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跳汰机、智能视觉矿石分选机、智能射线矿石分选机、皮带永磁磁选干抛机、高梯度磁选干抛机等抛废设备对锰矿石抛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回收元素Mn含量为7.... 针对某低品位锰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抛废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跳汰机、智能视觉矿石分选机、智能射线矿石分选机、皮带永磁磁选干抛机、高梯度磁选干抛机等抛废设备对锰矿石抛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矿石中主要回收元素Mn含量为7.32%;含Mn矿物主要为软锰矿,分布率为61.99%。采用跳汰分选机、智能视觉分选机、高梯度磁选干抛机均无法对该矿石进行有效抛废;使用皮带永磁磁选机干抛可以抛除产率为63.32%,品位为5.81%的尾矿,此时皮带永磁磁选干抛机的磁场强度为1 T,入选粒度为-2.36 mm,出料口宽度为3 cm,皮带转速为5 cm/s;使用智能射线矿石分选机在最优抛废模型下可以直接获得Mn品位为17.47%、作业回收率为18.89%的高品位锰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抛废 磁选 X射线
下载PDF
黔北某菱锰矿高梯度脉冲磁选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王正刚 聂光华 +4 位作者 唐云 朴海善 杨勇 张遂 潘昌红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对贵州北部某典型低品位菱锰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锰品位为12.82%,Mn/Fe3.93,P/Mn0.02,S/Mn0.15,Mg/Ca0.32,矿石属于高铁高磷高硫高硅高黏土菱锰矿。菱锰矿多呈泥晶集合体结构,矿石中Mn89.47%赋存于钙菱锰矿中,Mn与C... 对贵州北部某典型低品位菱锰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锰品位为12.82%,Mn/Fe3.93,P/Mn0.02,S/Mn0.15,Mg/Ca0.32,矿石属于高铁高磷高硫高硅高黏土菱锰矿。菱锰矿多呈泥晶集合体结构,矿石中Mn89.47%赋存于钙菱锰矿中,Mn与Ca类质同象严重,菱锰矿属于不均匀粒度分布。采用“一粗(1.2T)一扫(1.3T)”高梯度脉冲磁选流程,得到回收率85.01%、品位为18.19%的磁选精矿指标。经AMICS产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精矿品位及回收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菱锰矿中Mn被Ca类质同象,该特征造成菱锰矿无法实现单体解离,使菱锰矿中钙质随磁选进入精矿,方解石及白云石中锰质难以回收,降低精矿品位及回收率。其次该矿石嵌布粒度不均匀,部分白云石及微晶黄铁矿在钙菱锰矿中分布,造成菱锰矿与脉石矿物形成连生体,难以实现磁选分离,恶化精矿指标;最后是菱锰矿精矿锰品位的提升需增加磨矿细度实现单体解离,而矿石中存在大量黏土矿物、颗粒过细加重泥化、团聚现象,造成细粒菱锰矿颗粒与脉石矿物形成异质团聚体,当团聚体的体积比磁化率达到磁选回收界限时,团聚体中脉石矿物也被带入精矿降低质量,当团聚体的体积磁化率未能达到磁选回收界限时,团聚体中菱锰矿随脉石矿物被水流带走,造成跑尾降低精矿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高梯度脉冲磁选 工艺矿物学 团聚体 解离度
下载PDF
湘南地区东湘桥沉积型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理
7
作者 廖凤初 刘湘华 +7 位作者 徐军伟 熊伊曲 李斌 赖健清 骆检兰 陈雨林 罗益周 王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3,共15页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 湘南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海相沉积型锰矿,为揭示其成矿过程及机理,文章以湖南永州东湘桥锰矿床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锰岩层富Cr、Ni、Co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其Co/Zn、Mn/Fe、Y/Ho比值和多判别图解共同指示该矿床为热液沉积,表明成矿物质Mn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Mo和U元素富集因子(MoEF和UEF)、U/Th和V/(V+Ni)比值等沉积氧化还原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高品位锰矿石层产于氧化向缺氧转变的背景下,而低品位含锰岩层则主要产于氧化或强烈缺氧环境下。富锰岩层的δ^(13)C_(PDB)(-0.2‰~1.9‰)和δ^(18)O_(SOMW)(18.1‰~23.1‰)与海相碳酸盐岩相似,表明成矿物质的C和O主要来源于海水。基于上述结果,笔者认为东湘桥锰矿床成矿过程受海水CO_(3)^(2-)浓度和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双重控制,其成矿过程可以概况为2个阶段:①深水盆地的热液Mn在还原条件下以可溶Mn^(2+)向近岸CO_(2)-3过饱和的浅水台地迁移;②当沉积环境由氧化向缺氧转变时,锰氧化物在沉积/水界面还原释放Mn^(2+),显著提高水柱中溶解Mn浓度,促进富锰碳酸盐矿物析出,形成高品位锰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孤峰组 沉积型锰矿 地球化学 祁零盆地
下载PDF
贵州遵义共青湖锰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8
作者 肖林 钟月丽 +1 位作者 刘志臣 陈登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15-18,30,共5页
共青湖锰矿床与铜锣井大型锰矿床、深溪大型隐伏富锰矿床同位于深溪-八里Ⅲ级地堑盆地中,含锰岩系为茅口组第三段,锰矿体位于含锰岩系下部,矿体埋深800~450 m,锰矿体厚度小但较稳定,一般为0.8~0.9 m,Mn平均品位为16.62%,目前深部矿体尚... 共青湖锰矿床与铜锣井大型锰矿床、深溪大型隐伏富锰矿床同位于深溪-八里Ⅲ级地堑盆地中,含锰岩系为茅口组第三段,锰矿体位于含锰岩系下部,矿体埋深800~450 m,锰矿体厚度小但较稳定,一般为0.8~0.9 m,Mn平均品位为16.62%,目前深部矿体尚未圈边。通过对共青湖锰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其属“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总体位于成锰过渡相中,显示该区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遵义 共青湖锰矿 地质特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软锰矿协同铬渣水热回收铬和锰
9
作者 谢雅骐 汪岚玢 杜亚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铬盐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铬渣,铬渣中残留的Cr(Ⅵ)和Cr(Ⅲ)存在“返黄”的风险,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铬资源的浪费.为此,提出了在水热高压反应釜的酸性环境条件下,利用软锰矿中的MnO_(2)将铬渣中残留的Cr(Ⅲ)氧化为Cr(Ⅵ... 铬盐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铬渣,铬渣中残留的Cr(Ⅵ)和Cr(Ⅲ)存在“返黄”的风险,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铬资源的浪费.为此,提出了在水热高压反应釜的酸性环境条件下,利用软锰矿中的MnO_(2)将铬渣中残留的Cr(Ⅲ)氧化为Cr(Ⅵ)方法,浸出并回收锰和铬,从而根除铬渣的“返黄”风险.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5 h、铬渣与软锰矿质量比为1∶1、固液比1∶20、硫酸浓度3.0 mol‧L^(-1)条件下Cr(Ⅵ)的浸出率达到100%,锰的浸出率为89.15%.在此条件下解毒渣中剩余总铬浸出浓度低于ICP检出限(1μg‧L^(-1)),Cr(Ⅵ)和总铬的含量达到国家标准(GB 5085.3—2007),为铬渣的解毒和资源化利用以及软锰矿的有效浸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锰矿 解毒 水热 资源化
下载PDF
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10
作者 王鹏飞 刘燕群 +2 位作者 杨航 刘虎 舒敏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的锰矿赋存于下泥盆统萨瓦亚尔顿组(D_(1)s)的硅质岩、硅质板岩和炭质页岩当中。通过勘查、分析吉根一带的地质特征,总结了锰矿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为该区以后的锰矿勘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疆 吉根 锰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提高锰矿烧结产量及余热利用试验研究
11
作者 魏刚 《铁合金》 CAS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锰矿烧结具有燃耗高、烧损大、产品结构疏松等特点,在实践中利用系数一般较低。国内某铁合金厂为提高锰矿烧结产量,采用控制原料粒度等措施,使利用系数从0.95 t/(m^(2)·h)上升到1.05 t/(m^(2)·h)左右,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为... 锰矿烧结具有燃耗高、烧损大、产品结构疏松等特点,在实践中利用系数一般较低。国内某铁合金厂为提高锰矿烧结产量,采用控制原料粒度等措施,使利用系数从0.95 t/(m^(2)·h)上升到1.05 t/(m^(2)·h)左右,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为有效利用烧结过程中的余热,采用烧结余热利用烘干锰矿,每小时处理约50 t左右的锰矿,有效降低了能耗,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烧结 利用系数 余热利用
下载PDF
青海磨石沟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12
作者 彭涛 才永吉 +1 位作者 张国鹏 陈健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5,共11页
青海磨石沟锰矿是近年来东昆仑南坡地区新发现的台盆相沉积型碳酸锰矿,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碳酸盐岩组顶部。含锰岩系及锰矿体具有厚度大、延伸稳定、岩性组合简单及整体品位偏低但储量较大的特点,是青海省内少数具有良好前景... 青海磨石沟锰矿是近年来东昆仑南坡地区新发现的台盆相沉积型碳酸锰矿,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界万宝沟群碳酸盐岩组顶部。含锰岩系及锰矿体具有厚度大、延伸稳定、岩性组合简单及整体品位偏低但储量较大的特点,是青海省内少数具有良好前景的锰矿勘查基地之一。根据磨石沟锰矿区的最新勘查成果,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厚大的白云岩–碳质板岩含锰岩系、层状密集分布的锰矿体、矿石质量特征及主–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推断矿床成因与热水沉积关系密切,初步探究磨石沟地区热水沉积锰矿的成矿模式。通过综合分析,初步评价磨石沟锰矿区的找矿潜力,为类似沉积型锰矿勘查提供找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沉积型碳酸锰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找矿潜力
下载PDF
焦炭还原焙烧锰矿制备硫酸锰及其机理
13
作者 谢济运 黎桂昌 +1 位作者 叶有明 马皓皓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非洲进口锰矿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进行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制备硫酸锰溶液。探究焦炭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锰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焙烧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及对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焙... 以非洲进口锰矿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进行还原焙烧、硫酸浸出制备硫酸锰溶液。探究焦炭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锰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焙烧反应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及对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焙烧条件为:焦炭配比15%、800℃焙烧60 min,锰的还原率达到97.84%。焙烧体系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表观活化能为22.4586 kJ/ mol,且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动力学方程为:1-2 x/ 3-(1-x)^(2/3)=8.48exp(-22458.6/R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焦炭 焙烧还原 热力学 动力学
下载PDF
六偏磷酸钠在菱锰矿与方解石表面的吸附行为
14
作者 罗娜 闫宝宝 +1 位作者 时景阳 王晓平 《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34-38,45,共6页
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动电位测定研究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以及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可以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 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动电位测定研究菱锰矿和方解石的浮选行为以及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可以实现菱锰矿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六偏磷酸钠能够选择性抑制方解石的主要原因是六偏磷酸钠在溶液中主要以HPO_(4)^(2-)形式存在,HPO_(4)^(2-)会吸附在方解石表面从而抑制方解石的上浮,但在菱锰矿表面基本不发生吸附,不影响菱锰矿上浮,从而实现两种矿物的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偏磷酸钠 锰矿 方解石 吸附行为
下载PDF
新疆西南天山吉根锰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的探讨
15
作者 银花 包亮亮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研究通过对吉根锰矿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发现围岩与矿石敏感元素比值明显不同,反映吉根锰矿形成时的水体为常氧-贫氧条件,少部分锰矿形成于厌氧条件下,而围岩则为贫氧-厌氧的环境特征。对其地区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 研究通过对吉根锰矿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分析,发现围岩与矿石敏感元素比值明显不同,反映吉根锰矿形成时的水体为常氧-贫氧条件,少部分锰矿形成于厌氧条件下,而围岩则为贫氧-厌氧的环境特征。对其地区化学特征及物源指示进行探讨,对成矿过程及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锰矿 地球化学 物源
下载PDF
斗南锰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及斗南坝心地区明苏断裂(“S”形断裂)研究新认识与探讨
16
作者 袁雄 杨朋 +2 位作者 蒋型义 李学志 吴继兵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斗南锰矿带是滇东南地区重要的锰矿成矿带,其在地理位置上与明苏断裂(“S”形断裂)基本重合,成矿带上分布有岩子脚、斗南、大箐、老乌、龙潭等一批大、中型锰矿床;前人对“S”形断裂的专题研究较少,仅仅是从锰矿成矿机制方面进行分析、... 斗南锰矿带是滇东南地区重要的锰矿成矿带,其在地理位置上与明苏断裂(“S”形断裂)基本重合,成矿带上分布有岩子脚、斗南、大箐、老乌、龙潭等一批大、中型锰矿床;前人对“S”形断裂的专题研究较少,仅仅是从锰矿成矿机制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平远斗南锰矿地区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及对坝心地段做地质、物探调查工作,结合对该断裂带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认为“S”形断裂可能在不同区域位置不是实质性的同生断裂,主体表现是推覆断裂的形迹,局部有可能存在推覆断裂与同生断裂在地表重合。同时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新认识,对锰矿深部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梳理总结和探讨,希望对本地区锰矿研究和找矿突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南锰矿 “S”形断裂 地质调查 物探 同生断裂
下载PDF
卓尼县阿子滩锰矿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17
作者 胡碧波 孙春叶 《中国锰业》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研究矿山以露天开采为主,造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隐患、含水层的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挖损和压占破坏。通过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开采形成的不稳定斜坡X1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均较严重;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研究矿山以露天开采为主,造成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隐患、含水层的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挖损和压占破坏。通过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开采形成的不稳定斜坡X1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均较严重;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均较轻;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为中度-较严重;对矿区土地资源的影响程度为中度-较严重。通过采用坡面整理、坡脚反压回填、排水渠、渣堆清运、构筑物拆除、场地平整、覆土绿化、围栏、警示牌、监测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可实现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系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尼县 阿子滩锰矿 露天开采 地质环境问题 恢复治理
下载PDF
针对煤矿高铁锰矿井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实践
18
作者 王雨晨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为响应国家相关环保政策,解决矿区废水铁锰污染问题,针对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开展研究,以直滤技术作为核心单元改进传统除铁锰工艺,改进后的深度除铁锰工艺可稳定处理含铁锰矿井水,实现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自动化安全生产,节省了基建投资,缩... 为响应国家相关环保政策,解决矿区废水铁锰污染问题,针对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开展研究,以直滤技术作为核心单元改进传统除铁锰工艺,改进后的深度除铁锰工艺可稳定处理含铁锰矿井水,实现了矿井水处理站的自动化安全生产,节省了基建投资,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运行费用,为含铁锰离子矿井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含铁锰矿井水 直滤技术 水质水量
下载PDF
低品位碳酸锰矿煅烧提纯制备电解锰原料工艺研究
19
作者 时继明 《铁合金》 CAS 2024年第1期5-8,16,共5页
通过对目前国内低品位碳酸锰矿富集技术及碳酸锰矿样品进行基础物化、常规工艺特性及还原烧结特性分析,验证了碳酸锰矿煅烧提纯主要工艺环节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高温煅烧分解、还原工艺,可以在资源综合利用、智能控制、装备大型化等方面... 通过对目前国内低品位碳酸锰矿富集技术及碳酸锰矿样品进行基础物化、常规工艺特性及还原烧结特性分析,验证了碳酸锰矿煅烧提纯主要工艺环节化学反应过程,采用高温煅烧分解、还原工艺,可以在资源综合利用、智能控制、装备大型化等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生产线的工艺配置、核心装备开发设计全面积累经验,完成了低品位碳酸锰矿煅烧提纯制备电解锰原料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矿 悬浮煅烧提纯 高温还原 烧成结粒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市新发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20
作者 夏敏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贵州新发地区位于贵州省水城-纳雍锰矿带的分布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段顶部,矿石类型以氧化锰矿石为主;典型特点为辉绿岩以岩床形式顺层入侵后,覆盖层茅口组二段顶部含锰燧石灰岩受长期风化剥蚀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冲刷... 贵州新发地区位于贵州省水城-纳雍锰矿带的分布区内,主要赋矿层位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段顶部,矿石类型以氧化锰矿石为主;典型特点为辉绿岩以岩床形式顺层入侵后,覆盖层茅口组二段顶部含锰燧石灰岩受长期风化剥蚀及地表水和地下水冲刷、溶解作用,在原址处残积锰矿层富集于未完全风化的含锰燧石灰岩及辉绿岩体内。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探寻研究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包括层控标志、岩性标志、岩相古地理标志、地理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六盘水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