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乡镇人大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1
作者 武春 《人大研究》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在乡镇人大工作中,关于出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法定人数、如何给乡镇人大代表发放履职补贴、不属于乡镇有关机关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代表建议如何处理、乡镇人大应该悬挂什么牌子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在此坦陈一孔之... 在乡镇人大工作中,关于出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法定人数、如何给乡镇人大代表发放履职补贴、不属于乡镇有关机关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代表建议如何处理、乡镇人大应该悬挂什么牌子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笔者在此坦陈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工作 批评指正 职权范围 履职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
下载PDF
民族地区健康养生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
作者 农建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37-39,共3页
康养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服务全产业链。本文首先分析康养小镇的概念和内涵,阐述推进康养小镇建设的意义;然后,以巴马甲篆康养小镇为例介绍其在品牌塑造、旅游服务、文化传承形成生态体系等方... 康养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服务全产业链。本文首先分析康养小镇的概念和内涵,阐述推进康养小镇建设的意义;然后,以巴马甲篆康养小镇为例介绍其在品牌塑造、旅游服务、文化传承形成生态体系等方面的经验;最后提出康养小镇高质量发展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养小 特色小 健康养生 旅游服务 巴马甲篆
下载PDF
西南山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研究——以云南省镇沅县为例
3
作者 潘卓 廖和平 +1 位作者 刘愿理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共13页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 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贫困地理与农村多维空间贫困、乡村地域系统与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研究视角,并对乡村贫困地域系统理论内涵进行了初步探析.以云南省镇沅县109个村域为评价分析单元,构建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时空立方体—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的时空演化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显示:(1)镇沅县2013-2021年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演化时序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差异波动演化(2013-2015年)—快速演化(2016-2019年)—增长滞缓趋稳(2020-2021年)”3个主要阶段.(2)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模式以连续热点模式为主,加强的热点模式呈零星分布,表征2013-2021年镇沅县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整体上经历了较快且连续稳定的减贫演化过程,是减贫政策普惠作用在时空演化模式上的具体表现;连续冷点模式和持续冷点模式呈现出县域东西两端集聚分布态势.(3)多维空间贫困陷阱主要集中在和平镇、者东镇、振太镇的部分村域,相关村域脱贫稳定性相对较差、返贫风险较高.乡村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循环累积与动态演化的结果,深入刻画分析乡村贫困地域系统时空演化格局与特征,对于科学推动脱贫地区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贫困地域系统 时空演化格局 西南山区 沅县
原文传递
北魏六镇的设置及影响
4
作者 杨润生 李德山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5-41,151,共8页
北魏前期,在北部边疆设置了6个军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称为“北魏六镇”。六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备柔然南下的侵扰,拱卫都城安全,以补长城防御的缺漏。六镇在北魏的北部防御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具... 北魏前期,在北部边疆设置了6个军镇,自西向东依次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称为“北魏六镇”。六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备柔然南下的侵扰,拱卫都城安全,以补长城防御的缺漏。六镇在北魏的北部防御体系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军事战略意义。六镇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其民族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开发。孝文帝时期,北魏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六镇的军事地位下降,镇民的身份地位也随之降低,社会各阶层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六镇起义。在起义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军人集团,后来成为影响北魏政局的重要因素。六镇的瓦解间接导致北魏政权的结束,六镇成为结束北魏统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抵御柔然 军事防线 起义
下载PDF
资源配置视域下我国特大镇设市改革再阐释
5
作者 李澎 高帆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特大镇设市改革对于我国协调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对特大镇设市改革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推动设市改革路径的理论创新和研究进展。本文通过赋予设市和设市改革更加丰富的含义,从资源再配置视角对我国特大镇设市改革进行再阐释,为研究乡... 特大镇设市改革对于我国协调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对特大镇设市改革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推动设市改革路径的理论创新和研究进展。本文通过赋予设市和设市改革更加丰富的含义,从资源再配置视角对我国特大镇设市改革进行再阐释,为研究乡镇体制改革、镇设市问题以及探索新型设市模式提供新的思路,拓宽设市改革路径研究。从广义资源概念及资源配置角度来看,特大镇设市改革可理解为通过城乡资源再配置,增加特大镇的资源投入、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这种设市改革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启示,由此可加强对理解特大镇设市改革进程、探索新型设市模式、特大镇摆脱发展困境、解决特大镇发展资源供需矛盾、弥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短板、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 设市改革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供需协调 新型城
下载PDF
中国古代镇山的地理想象及空间建构
6
作者 毛华松 汤思琦 +1 位作者 程语 魏玲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镇山是中国传统风景营建中自然与文化紧密融合的优秀产物,是多尺度视野下的典型地理想象结果。发掘其中的传统自然价值观、知识体系及空间文化体系,可为当下相关遗产的保护与“城-山”空间体系的发扬提供历史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爱如生中国方志库量化分析镇山历史信息,结合对图文史料的解析,梳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的历史变迁,总结镇山地理空间体系构成,归纳城市镇山空间的构建理法。【结果】梳理了镇山地理想象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从神性到世俗、从政治宣扬到政治教化的嬗变历程,总结了宇宙镇山、国家镇山、区域镇山、城市镇山4个层次的地理空间体系差序构成部分,归纳了城市镇山的选取特征及空间秩序组织特征。【结论】镇山文化模式及空间组织具有耦合关系,通过地理想象的视角可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涵,从而推动镇山文化与空间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观 国土空间 “城-山”风景
下载PDF
“小马”变“大马”:经济发达镇财政资源扩充的逻辑
7
作者 叶贵仁 廖格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层政府有限的治理资源与日益增多的治理任务之间存在张力,原有的均衡治理格局随之被打破。尽管受制于财政等各种约束,经济发达镇仍可在一定的自主空间内通过土地依赖、主动引资、外部汲取三大路径获取财政资源。在此过程中,经济发达... 基层政府有限的治理资源与日益增多的治理任务之间存在张力,原有的均衡治理格局随之被打破。尽管受制于财政等各种约束,经济发达镇仍可在一定的自主空间内通过土地依赖、主动引资、外部汲取三大路径获取财政资源。在此过程中,经济发达镇构建利益共同体以整合资源,通过问题呈现、优势引领、利益洽谈、角色转化四个具体行为机制,对可控的财政收入增长点进行提升及驱动,对制度内外治理资源进行统合、优化与再造。由此回应行政范畴之外镇级经济能力与政府财政能力提升对行政能力的改善,从而推动镇级治理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性 财政自主性 经济发达 财政资源 治理能力
下载PDF
辽朝节镇体制与五京驻防
8
作者 陈俊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辽朝节镇体制构成京州军驻防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五京驻军可分为衙军系统与州(京)军系统。衙军系统的军事长官为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指挥使之下,设有各类衙前职。州军系统设有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又称马、... 辽朝节镇体制构成京州军驻防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五京驻军可分为衙军系统与州(京)军系统。衙军系统的军事长官为衙内都指挥使。衙内都指挥使之下,设有各类衙前职。州军系统设有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又称马、步军都虞候。辽朝五京留守、大蕃府知府、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刺史皆下辖军队,除衙军与州军外,部分府州长官还通过军事兼衔统辖其他军队。京州驻军遍布辽朝各战略要地与交通要道,为辽朝“雄长二百余年”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体制 五京驻防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以兰州青城为例
9
作者 刘奔腾 解晓羽 王立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7,19,共8页
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的质量对于名镇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衡量风貌保护工作的水平,引入生态学中的PSR评价模型,从风貌压力、风貌状态、风貌响应三个维度建立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 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的质量对于名镇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衡量风貌保护工作的水平,引入生态学中的PSR评价模型,从风貌压力、风貌状态、风貌响应三个维度建立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青城的风貌保护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基于PSR模型构建的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够准确反映其保护状态和现状问题,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历史文化名镇风貌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名保护 风貌质量评价 PSR模型 兰州青城
下载PDF
动画人物形象设计来源与创作手段研究——以《镇魂街》为例
10
作者 程亚军 梁允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近年来动画产业迅速发展,许多优秀动画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动画人物形象是动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镇魂街》进行具体分析,对人性形象这一具体方向进行研究分析,使国产动画吸取镇魂街人物形象模式灵感,吸收... 目的:近年来动画产业迅速发展,许多优秀动画中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动画人物形象是动画作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镇魂街》进行具体分析,对人性形象这一具体方向进行研究分析,使国产动画吸取镇魂街人物形象模式灵感,吸收优秀动画特质,再加以本土化融合,创造出新颖的动画人物形象,使国产动画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方法:以动画《镇魂街》为具体案例,从角色设定、故事题材、时代特征、文化底蕴、传统元素、受众定位、外来文化7个方面入手进行创作分析,探讨动画人物形象设计的来源,运用色彩化、具象化、视觉化手段等创作手段,对《镇魂街》动画进行探索研究。结果:研究《镇魂街》的人物形象设计来源与创作手段,得出的结果是镇魂街人物形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创新方式,未来的国产动画领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进行动画创作。结论:从《镇魂街》动画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人物形象设计的独树一帜与创作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动画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设置的基础上,有效提取中国传统元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能够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大众喜爱的动画人物形象,吸引青少年的眼球,引发大众共鸣,占领动画市场,让国产动画重回世界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动画 魂街》
下载PDF
宋代四川地区镇市发展探析
11
作者 张倩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4,175,176,共9页
宋代四川镇市得到普遍发展,其数量和密度都位居全国前列,并在城乡之间承担着丝、茶和盐等商品货物的重要集散功能。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乡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进步,及其与州县城市繁荣发展的工商业经济的市场化互动。另外,宋代... 宋代四川镇市得到普遍发展,其数量和密度都位居全国前列,并在城乡之间承担着丝、茶和盐等商品货物的重要集散功能。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乡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进步,及其与州县城市繁荣发展的工商业经济的市场化互动。另外,宋代四川镇市的发展也与地区赋役负担相对较低和赋役租佣形式的货币化趋势等因素有关。就密度和发展水平而言,四川虽不及以两浙为主的江南地区,但乡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已较高,较大程度地推动了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优化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促进了区域社会结构的转变,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四川 乡村经济
下载PDF
“镇校行企”四方联动下高职新型产业学院构建研究——以大朗毛织产业学院为例
12
作者 朱卫华 《辽宁丝绸》 2024年第2期98-100,共3页
以大朗毛织产业学院为例,探讨了在“镇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下,高职新型产业学院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业学院 校行企 四方联动
下载PDF
地瓜子醇提物镇痛抗炎镇咳活性及急性毒性研究
13
作者 赵春梅 杨鸥 +3 位作者 周理强 李旺 许国凤 周铭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地瓜子醇提物的镇痛、抗炎、镇咳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小鼠氨水致咳试验以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地瓜子醇提物能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 目的:观察地瓜子醇提物的镇痛、抗炎、镇咳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小鼠氨水致咳试验以及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地瓜子醇提物能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能减少浓氨水致小鼠咳嗽次数。地瓜子醇提物24 h内小鼠灌胃给药LD_(50)为0.61 g/kg·bw(相当于生药8.05 g/kg·bw)。结论:地瓜子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镇咳作用但有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子醇提物 抗炎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评价——以碛口古镇为例
14
作者 王晓瑜 史承勇 +1 位作者 唐英 李晓斌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31-41,84,共12页
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 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基因图谱建立—景观基因排序—景观基因现状评价”五层级景观基因提取及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碛口古镇核心景观基因是码头文化,现存问题是码头文化缺失、功能布局混乱、街巷损坏严重、民俗文化衰落,并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保护措施。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 特征评价 历史文化名 碛口古
下载PDF
汕头司马浦:大力推进创新型专业镇建设 助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司马谢峰 《广东科技》 2024年第2期39-40,共2页
作为广东省首个口腔用品技术创新专业镇,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是国内第二大牙刷产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口腔用品占国内口腔用品市场份额约达35%。近年来,司马浦镇充分发挥“口腔用品特色小镇”区域品牌效应,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 作为广东省首个口腔用品技术创新专业镇,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是国内第二大牙刷产品生产基地,其生产的口腔用品占国内口腔用品市场份额约达35%。近年来,司马浦镇充分发挥“口腔用品特色小镇”区域品牌效应,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口腔用品产业集聚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小牙刷到“大口腔”的产业跨越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集聚发展 域经济 牙刷 特色小 口腔用品 技术创新 市场份额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色小镇建设绩效评价研究
16
作者 农建诚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28-31,37,共5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前,特色小镇建设面临集聚功能较差、区域治理效能难凸显、生态效益潜力待发掘和组织协调能力需提升等复合生态发展结构化困境。该文在梳理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当前,特色小镇建设面临集聚功能较差、区域治理效能难凸显、生态效益潜力待发掘和组织协调能力需提升等复合生态发展结构化困境。该文在梳理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上,以乡村振兴为视角,构建乡村振兴、经济状况、产业发展、旅游资源、交通服务和政策支持6项一级指标,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24项二级指标的特色小镇建设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河池市巴马县甲篆康养特色小镇建设绩效开展实证研究,采用AHP计算各级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作出总体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特色小镇建设绩效评价总体“良”,由结果分析还提出落实乡村政策、完善交通服务、加强组织协调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小 绩效评价 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巴马甲篆
下载PDF
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7-286,共10页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2)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3)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4)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 地质遗迹 空间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