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察哈尔、热河境内镇守使沿革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建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6,共5页
民国初年,镇守使的设置本为临时举措,但《镇守使署暂行条例》对军事兼管民政等事务的规定为镇守使的日后地方割据提供了某种契机。察哈尔、热河地区各镇守使长官基本由中央任命,但在袁世凯身前死后有着明显不同。军阀混战年代,军事力量... 民国初年,镇守使的设置本为临时举措,但《镇守使署暂行条例》对军事兼管民政等事务的规定为镇守使的日后地方割据提供了某种契机。察哈尔、热河地区各镇守使长官基本由中央任命,但在袁世凯身前死后有着明显不同。军阀混战年代,军事力量的强弱取代了中央政令应有的权威,每个镇守使的归去来兮完全依赖于手中的军队,无人能在本任上任职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府 镇守使 察哈尔 热河
下载PDF
皖北镇守使述论
2
作者 陈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3-37,共5页
皖北镇守使是民国时期(1913-1926)在安徽皖北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职位,统辖区域内的军民政务,绥靖地方、安定社会,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在地方上实行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皖北镇守使通过剿匪、平定民变兵变,维护社会治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 皖北镇守使是民国时期(1913-1926)在安徽皖北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职位,统辖区域内的军民政务,绥靖地方、安定社会,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在地方上实行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皖北镇守使通过剿匪、平定民变兵变,维护社会治安,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保障了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镇守使 机构设置 职能
下载PDF
川边镇守使陈遐龄治边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裴儒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7-172,共6页
1914年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1914至1925年先后有四位镇守使主政川边,陈遐龄是第四任川边镇守使。他在任期间对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改编军队,委任土司职务,整治乌拉积弊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川边稳定。1918年始他不仅统辖康... 1914年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1914至1925年先后有四位镇守使主政川边,陈遐龄是第四任川边镇守使。他在任期间对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改编军队,委任土司职务,整治乌拉积弊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川边稳定。1918年始他不仅统辖康区,还兼管宁属和雅属地区,由于其重心向川内发展,对川边经营不力,导致川边失地11县,康南数县长期处于失治状态。因此,其在任期间对川边治理的整体成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边镇守使 陈遐龄 治边
下载PDF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镇守使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巧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镇守使是民国北京政府为笼络地方实力军阀和绥靖地方而设立的一种临时军政职官,镇守使署一般设立于边疆和重要城市,通常由所在地握有兵权的陆军旅长、混成旅长或师长充任最高军事长官,执掌辖区内军政事务,部分兼管民政与外交。虽然镇守... 镇守使是民国北京政府为笼络地方实力军阀和绥靖地方而设立的一种临时军政职官,镇守使署一般设立于边疆和重要城市,通常由所在地握有兵权的陆军旅长、混成旅长或师长充任最高军事长官,执掌辖区内军政事务,部分兼管民政与外交。虽然镇守使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社会秩序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消极作用却更为突出,加剧了军阀纷争和社会动荡。1920年代,废镇守使呼声不断,尤其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各地镇守使相继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 镇守使 政治制度 军阀割据
下载PDF
1916-1917年殷承瓛出任川边镇守使及其治边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裴儒弟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6-63,共8页
殷承瓛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滇军将领,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后,滇军据川,前任川边镇守使刘锐恒下台,四川督军蔡锷举荐殷承瓛出任川边镇守使。殷承瓛上任后,积极经营川边,如查办"傅青云叛乱"事件、整治粮税积弊、管理宗教事务等,在... 殷承瓛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滇军将领,1916年护国战争胜利后,滇军据川,前任川边镇守使刘锐恒下台,四川督军蔡锷举荐殷承瓛出任川边镇守使。殷承瓛上任后,积极经营川边,如查办"傅青云叛乱"事件、整治粮税积弊、管理宗教事务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川边稳定。然而,1917年川滇混战,接着彭日升派边军围困打箭炉,殷承瓛孤立无援,被迫辞职,从而其治理川边的计划没有完全付诸实施。因此,殷承瓛在任期间,川边治理的整体成效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边镇守使 殷承瓛 治理 川边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苏常镇守使略论
6
作者 郝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苏常镇守使是北洋政府时期在苏南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组织,是这一时期一种特殊地方政治制度的一个表象。此职先后由刘之洁、殷鸿寿、朱熙、杨春普、秦绍文、金寿良等六人出任,剿除土匪、缉捕党人、保护商业,强化地方控制,维护社会安定;... 苏常镇守使是北洋政府时期在苏南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组织,是这一时期一种特殊地方政治制度的一个表象。此职先后由刘之洁、殷鸿寿、朱熙、杨春普、秦绍文、金寿良等六人出任,剿除土匪、缉捕党人、保护商业,强化地方控制,维护社会安定;但参与政治纷争、军阀混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地方动荡,对这一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苏常镇守使 沿革 职能
下载PDF
民初镇守使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富民 韩小泉 《沧桑》 2011年第6期33-36,共4页
镇守使是民初比较重要的一级地方军政长官。在民初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镇守使凭借军事实力控制着地方政局,影响了民初政局,最终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本文从民初镇守使的产生、特点及其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进而全面、客观地... 镇守使是民初比较重要的一级地方军政长官。在民初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镇守使凭借军事实力控制着地方政局,影响了民初政局,最终形成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本文从民初镇守使的产生、特点及其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民初镇守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初 镇守使
下载PDF
1914-1915年川边镇守使张毅治康初探
8
作者 裴儒弟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7-24,共8页
民初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以绥靖地方,对于“固川卫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毅是第一任川边镇守使,上任后积极经营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整编军队、缩减开支、推行新税、维护康藏边界稳定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1914年... 民初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以绥靖地方,对于“固川卫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毅是第一任川边镇守使,上任后积极经营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整编军队、缩减开支、推行新税、维护康藏边界稳定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1914年9月乡城发生了“陈步三兵变”事件,张毅应对不力,数月之后被革职,其治理康区的计划也随之付诸东流,并导致了乡城地区长期处于失治状态。张毅在任期间川边治理的整体成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边镇守使 张毅 康区
下载PDF
王陵基何时做重庆镇守使?——郭沫若自传《初出夔门》的一个史实考证
9
作者 梁辰美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2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王陵基 生平 《初出夔门》 镇守使 史料
下载PDF
“厦门镇守使之关防”火漆印
10
作者 卢茂村 《南方文物》 2004年第1期72-72,70,共2页
关键词 火漆印 “厦门镇守使之关防” 民国时期 臧致平
下载PDF
民国时期川边镇守使的治边活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裴儒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民国初建,北洋政府设立镇守使以绥靖地方,但川边镇守使除负责军政外还兼管民政。此职系由尹昌衡西征后设立的川边镇抚使演变而来,在民国初期固川卫藏、遏制西藏地方上层分裂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914—1925年间先后有四人担任川边镇守... 民国初建,北洋政府设立镇守使以绥靖地方,但川边镇守使除负责军政外还兼管民政。此职系由尹昌衡西征后设立的川边镇抚使演变而来,在民国初期固川卫藏、遏制西藏地方上层分裂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1914—1925年间先后有四人担任川边镇守使,分别是张毅、刘锐恒、殷承瓛、陈遐龄,又因川边镇守使往往陷于边军派系争斗和内地军阀混战,更替频繁,诸多治边计划未能完全付诸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川边镇守使 治边功绩
原文传递
北洋政府时期徐海镇守使述论
12
作者 郝天豪 《淮海文汇》 2014年第6期48-51,共4页
徐海镇守使是北洋政府时期(1913-1925)在江苏徐州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组织,是一种特殊地方政治制度的一个表象。此职先后由周金城、张文生、陈调元、孙钵传等四人担任,主要负有剿除土匪、参与混战、兼及民政等职能,兼具强化地方控制与加... 徐海镇守使是北洋政府时期(1913-1925)在江苏徐州地区设置的军事政治组织,是一种特殊地方政治制度的一个表象。此职先后由周金城、张文生、陈调元、孙钵传等四人担任,主要负有剿除土匪、参与混战、兼及民政等职能,兼具强化地方控制与加剧地方动荡之双重结果,对这一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民国政府 徐海镇守使 沿革 职能
原文传递
从上海镇守使署到淞沪警备司令部
13
作者 徐家俊 《都会遗踪》 2020年第1期98-114,共17页
从1916年起,护军使署从高昌庙迁到龙华,后改为松沪护军使署,1925年8月改作松沪戒严司令部,1926年5月又改设淞沪商埠督办公署。从1927年至1937年先后成为上海警备司令部、淞沪卫戍令部、淞沪警备司令部。1937年全面抗战以后,淞沪警备司... 从1916年起,护军使署从高昌庙迁到龙华,后改为松沪护军使署,1925年8月改作松沪戒严司令部,1926年5月又改设淞沪商埠督办公署。从1927年至1937年先后成为上海警备司令部、淞沪卫戍令部、淞沪警备司令部。1937年全面抗战以后,淞沪警备司令看守所的牢房被废弃毁坏。1988年1月,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建筑、二十四烈士就义地和龙华看守所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已成为上海地区的重要的历史遗址,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令部 护军使 龙华烈士纪念馆 镇守使
原文传递
1915~1916年川边镇守使刘锐恒治康研究
14
作者 裴儒弟 《西北民族论丛》 2020年第2期-,共14页
1914年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1914~1925年先后有四位镇守使主政川边,刘锐恒是第二任川边镇守使。他在任期间对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善后"陈步三兵变"事件、整编军队、整治田赋征收积弊、设立收支课员等,在一定程度... 1914年北洋政府在川边设立镇守使,1914~1925年先后有四位镇守使主政川边,刘锐恒是第二任川边镇守使。他在任期间对川边采取了若干治理措施,如善后"陈步三兵变"事件、整编军队、整治田赋征收积弊、设立收支课员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川边稳定。然而,1915年底护国运动爆发,不久西南军阀在川内混战,刘锐恒倾向袁世凯政府,1916年滇军据川后刘锐恒被迫离职。由于其在川边主政仅一年,各项治康措施来不及完全付诸实施,再加上川内局势不稳、边地欠饷、交通梗阻等因素的制约,刘锐恒在任期间川边治理的整体成效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边镇守使 刘锐恒 康区
原文传递
镇守使
15
作者 来宾 《宝藏》 2009年第11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镇守使
原文传递
杨增新:殚精竭虑保边疆的“新疆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6-77,共2页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个传奇人物,从1912年到1928年17年间,不管国内局势如何动荡、政权如何变化,都牢牢地控制着新疆的一切,是名副其实的“新疆王”。他,就是杨增新。
关键词 杨增新 北京政府 中国近现代历史 云南蒙自 道尹 镇守使 镇迪道 县佐 陕甘总督 革命党人
下载PDF
冯玉祥集团在常德地区的主要政绩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熟村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1-24,共4页
冯玉祥集团在常德,时间只有两年,辖区只有3个县,兵力不到1万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军事训练、民政事务、地方建设、对外交涉、兴办文教等方面,都为后来该集团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常德地区应该是冯玉祥集团的发祥地。
关键词 冯玉祥集团 第十六混成旅 常德地区 湘西镇守使
下载PDF
民初川边治理及其成效
18
作者 黄天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8-174,共7页
民初北京政府根据川藏边情的演变,先后设置了川边经略使、川边镇守使、西康屯垦使等地方长官,并划设川边地区为特别区域,以此来加强对川边的治理。川边地方当局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川边地区一直处于动荡的局面... 民初北京政府根据川藏边情的演变,先后设置了川边经略使、川边镇守使、西康屯垦使等地方长官,并划设川边地区为特别区域,以此来加强对川边的治理。川边地方当局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川边地区一直处于动荡的局面、北京政权式微、四川时局持续混乱等因素的影响,民初川边地区治理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以致人心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期 川边特别行政区 尹昌衡 川边经略使 川边镇守使 西康屯垦使
下载PDF
论“二次革命”时期的中央使职制度
19
作者 刘迪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二次革命"时期,袁世凯为建立中央"强有力政府",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以中央使职为形式,发动了对以南方革命党人为都督的地方实力派的全面进攻。最终完成袁氏北洋派军事势力对南方重要省区的战略控制,实现了对非袁派... "二次革命"时期,袁世凯为建立中央"强有力政府",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以中央使职为形式,发动了对以南方革命党人为都督的地方实力派的全面进攻。最终完成袁氏北洋派军事势力对南方重要省区的战略控制,实现了对非袁派都督的更换。同时,随着北洋将领的普遍都督化,加速了省级以都督为本位的军政体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 使职 军政混一 镇守使
下载PDF
甘肃近代烟祸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士荣 《兰州学刊》 CSSCI 1990年第6期78-85,共8页
鸦片何时输入甘肃?根据史籍记载大概在道光年间。“道光初,……(鸦片)由印度传至云南,而南土兴矣,展转传至四川而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一、二十年来,废田而种罂粟,岁益浸广。”①所谓“岁益浸广”说明鸦片传到甘肃后,经过长期... 鸦片何时输入甘肃?根据史籍记载大概在道光年间。“道光初,……(鸦片)由印度传至云南,而南土兴矣,展转传至四川而有川土,又传至甘肃而有西土……一、二十年来,废田而种罂粟,岁益浸广。”①所谓“岁益浸广”说明鸦片传到甘肃后,经过长期泛滥,便成为一种难以治愈的痼疾。本文试图就甘肃烟毒泛滥的原因、概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由于水平有限,不当之处一定很多,恳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烟 道光皇帝 烟亩罚款 土药税 镇守使 土地荒芜 同治年间 南土 陕甘总督 笔帖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