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三种不同药物镇痛早期疗效的对比
1
作者 王江静 魏顺依 +1 位作者 敖英芳 杨渝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 目的:比较去痛片(复方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片,商品名去痛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商品名:奇曼丁)及盐酸哌替啶(商品名:杜冷丁)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后早期的止疼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收治的45例由同一组医师施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使用药物镇痛情况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否合并半月板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4例,B组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21例。两组又根据患者实际使用的术后镇痛药物各分为3组,其中,A组口服去痛片4例、口服奇曼丁11例、肌肉注射(简称肌注)杜冷丁联合盐酸异丙嗪(商品名:非那根)9例;B组口服去痛片3例、口服奇曼丁10例、肌注杜冷丁联合非那根8例。术后早期,患者诉疼痛并主动要求镇痛时随机给予去痛片、奇曼丁或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不同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住院时间等基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的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1 h后通过VAS评分判断结果表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缓解,用药前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应用的三种药物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杜冷丁联合非那根组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药物(P<0.05),用药1 h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杜冷丁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但应用杜冷丁的同时使用非那根可减少副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仅单纯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中应用奇曼丁组的患者出现恶心1例,其余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结论:无论是单纯交叉韧带重建,还是合并半月板成型或缝合的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应用去痛片、奇曼丁、杜冷丁联合非那根这三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疼痛,其中杜冷丁对疼痛的缓解幅度最大。应用杜冷丁的同时,合用非那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半月板损伤 镇痛 镇痛 阿片类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作用
2
作者 石小龙 张宏鑫 +4 位作者 薛华燕 闫振弘 宋禹强 马平康 章云飞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于患者手术结束时(t_(1))、手术后1 h(t_(2))、手术后4 h(t_(3))、手术后12 h(t_(4))和手术后24 h(t_(5)),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阵痛效果进行评分;于t_(0)、t_(1)和t_(2)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于t_(0)和t_(1)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相比,t_(1)、t_(2)、t_(3)和t_(4)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_(1)和t_(2)时间点2组患者TNF-α、IL-10和IL-6水平均较t_(0)时升高,且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t_(1)时2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较t_(0)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减少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缓解应激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效果 炎症
下载PDF
智能化镇痛管理对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李丽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化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室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R)组和电子镇痛泵(A)组,每组300例。产妇术... 目的探讨智能化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室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无线镇痛泵(R)组和电子镇痛泵(A)组,每组300例。产妇术后均实施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毕R组接REHN-Ⅱ型无线镇痛泵,A组接ZZB-Ⅰ型电子镇痛泵。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镇痛期间医护人员被召回病房次数、报警处理时间、镇痛键按压次数、睡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镇痛后6、12、24 h,R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镇痛后6、12、24、36、48 h,两组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医护人员被召回病房次数显著少于A组,报警处理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A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智能化镇痛管理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肯定,可以提高产妇满意度,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镇痛管理 剖宫产 自控镇痛质量 镇痛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与快速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肖行 张宏伟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外科麻醉领域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这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其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大多数THA患者术后承受着中到重度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外科麻醉领域的进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这种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手术开展得越来越多,其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大多数THA患者术后承受着中到重度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甚至发展为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镇痛方法包括椎管内镇痛、区域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镇痛以及口服或静脉注入镇痛药物等。近年来,在超声可视化工具的辅助下,区域麻醉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对THA目前采用的镇痛方式与快速康复相关指标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索最佳的镇痛方案以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镇痛方法
下载PDF
麻醉护士干预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的研究
5
作者 程思思 杨春梅 +3 位作者 全娅群 雷雅雯 董佩娴 杨丹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干预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干预的椎管内分娩镇痛护理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便利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由助产士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由麻醉护士实施麻醉护理。比较2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分娩结局、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护士干预的分娩镇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分娩镇痛护理满意度,为产妇提供安全、舒适、有效的分娩过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士 分娩镇痛 镇痛管理 分娩结局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研究
6
作者 王斌 吴娟 高满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静脉镇痛泵与单独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静脉镇痛泵与单独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后路QLB复合静脉镇痛泵组(QLB+PCIA组,Q组,50例)和单独静脉镇痛泵组(C组,50例)。分别于剖宫产术后2 h、4 h、8 h、12 h、24 h评估并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宫缩痛、镇静[Ramsay镇静评分(RSS)]、舒适度[Bruggrmann舒适度(BCS)评分],观察记录术后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Q组术后2 h、4 h、8 h、12 h、24 h VAS评分、宫缩痛评分低于C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后2 h、4 h、8 h、24 h BCS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RSS评分、术后12 h 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超声引导下后路QLB联合PCIA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减少PCIA镇痛药物用量,对切口痛及宫缩痛镇痛效果更好,提高产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腰方肌阻滞 静脉镇痛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7
作者 王圆 支延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氢吗啡酮PCIA镇痛,对照组采用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BPI-C评分)、血清标志物[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睡眠质量(失眠严重指数)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8 h,试验组BPI-C评分中的目前疼痛程度、平均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痛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轻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接受疼痛处置后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及PGE2、5-HT、NO、GH、Cor、PRL、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ISI评分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模式、日常功能、生活质量、睡眠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氢吗啡酮PCIA,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感受,还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静脉自控镇痛 皮下注射 口腔肿瘤 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舒适与安全并行,教学与质控并举
8
作者 张砡 赵梦芸 +10 位作者 裴丽坚 龚亚红 阮侠 张羽冠 夏迪 鲁志龙 张占杰 周炯 付晨薇 高劲松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 分娩镇痛是以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为原则,通过实施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以最大程度减轻产妇产痛的医疗服务。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为我国分娩镇痛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在分娩镇痛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成果。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协和医院分娩镇痛相关经验,具体包括:(1)合理调配人员安排,多学科联动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为安全分娩提供舒适度保障;(2)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方案,为安全分娩保驾护航;(3)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分娩镇痛培训与救治演练落到实处;(4)开展教育与科普讲座,帮助产妇树立科学分娩镇痛观。希望该经验分享可为我国各级诊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麻醉安全 疼痛管理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北京协和医院30年临床管理经验
9
作者 赵琳 任立英 +11 位作者 聂卫华 陈雅琪 张捷 张圣洁 王英丽 刁翠翠 马慧颖 张征 周力 申乐 王惠珍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 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照护成本增加。合理应用患者自控镇痛装置可有效缓解围术期急性疼痛。北京协和医院于1994年引入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并于2004年成立了急性疼痛服务工作组,以麻醉医生为指导、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为基础,联合实施基于患者自控镇痛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为术后疼痛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从临床工作重点、护理管理经验、疼痛治疗理念的推广与传播、新形势下急性疼痛服务模式的发展等方面对该项工作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全面加强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升患者围术期镇痛服务满意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急性疼痛服务 护理管理 虚拟疼痛病房
下载PDF
高原患者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辉 汪芳俊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高原环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逐渐降低,人体吸入的氧气难以扩散到肺毛细血管中。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特征显示,动脉血氧分压直到海拔2500 m以上才显著下降,因此医学上将2500 m作为高原的界限[1]。长期生活在高海拔低氧... 高原环境中,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逐渐降低,人体吸入的氧气难以扩散到肺毛细血管中。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特征显示,动脉血氧分压直到海拔2500 m以上才显著下降,因此医学上将2500 m作为高原的界限[1]。长期生活在高海拔低氧、低气压环境中的人群,机体会激活参与氧气运输、血管生长和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基因编码程序,从而产生独特的神经、呼吸、循环和血液等系统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全身麻醉 术后镇痛 多模式镇痛
下载PDF
镇痛药物研发的潜在方向
11
作者 葛婷 张红星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生理状态下,疼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使机体免受更严重的伤害,有利于物种生存。病理状态下,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疼痛机制研究与镇痛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旨... 生理状态下,疼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使机体免受更严重的伤害,有利于物种生存。病理状态下,疼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疼痛机制研究与镇痛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旨在系统性梳理该领域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将疼痛机制研究和镇痛药物研发工作推向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镇痛 非阿片类镇痛 疼痛非易感 共病 人工智能 传统医学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镇痛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12
作者 周婷 葛龙 +1 位作者 崔一阳 薛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不同镇痛方法用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椎管内麻醉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8月,纳入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7.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患者1773例。累计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显示,降低摆放体位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4.4%)效果最佳,其次是FIB联合IVA(83.8%)和FIB(71.1%);降低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PENG阻滞(98.2%)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1.1%)和FNB(55.6%);缩短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PENG阻滞(84.1%)效果最佳,其次是FNB(70.7%)和FIB(68.5%);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99.1%)效果最佳,其次是FIB(73.1%)和FNB(52.9%)。结论神经阻滞或神经阻滞联合IVA可降低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体位摆放和椎管内麻醉时VAS疼痛评分、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和升高体位摆放质量评分。PENG阻滞对髋部或股骨干骨折患者摆放体位和椎管内麻醉时实施镇痛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 体位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13
作者 张擎 王雷原 +2 位作者 王标 何亮 彭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8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男42例,女48例,年龄18~78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组(AK组)和纳布啡组(NA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前15 min,AK组静脉泵注对乙酰氨基酚500 mg(稀释至50 ml)后缓慢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稀释至10 ml);NA组于相同时点静脉泵注生理盐水50 ml后缓慢推注纳布啡0.2 mg/kg(稀释至10 ml)。记录术后0.5、3、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非劣效性界值Δ=1.0分),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例数,术后0.5、3、6 h的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与NA组比较,术后0.5 h AK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值的95%CI上限低于非劣效性界值(P<0.05)。AK组手术当晚睡眠质量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NA组(P<0.05)。两组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率、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疼痛,不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效果不劣于纳布啡,且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评分和总体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酮咯酸氨丁三醇 纳布啡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TPVB及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
14
作者 孙志明 张帅帅 +2 位作者 王晓萌 刘克 徐伟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硬膜外阻滞(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98例行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 目的 探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及硬膜外阻滞(EB)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介质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198例行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TPVB组、EB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TPVB组采用TPV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EB组采用EB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非气管插管麻醉。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记录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3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用量、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EB组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 <0.05)。3组T_(1)、T_(2)、T_(3)、T_(4)时HR、MAP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HR、MAP水平变化趋势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5-HT、SP、NE、DA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5-HT、SP、NE、D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5-HT、SP、NE、DA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结果:(1)3组不同时间点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3组hs-CRP、TNF-α、IL-6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1、3 d的IgA、IgG、IgM水平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3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IgA、IgG、IgM水平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心律失常、肺不张、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PVB用于非气管插管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镇痛镇静效果与EB相当,并且两者均能减轻对患者MAP、HR等生命体征的影响,但TPVB在抑制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方面优于EB,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肺叶切除术 硬膜外阻滞 非气管插管 镇痛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15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叶帅 陈永红 +8 位作者 张斌 季红霞 夏晴 宋炳炎 吴娟 朱俊勇 孟琦 刘蓓丽 徐夏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阿扎司琼)和研究组(艾司氯氨酮+舒芬太尼+阿扎司琼),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阿扎司琼)和研究组(艾司氯氨酮+舒芬太尼+阿扎司琼),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七氟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前及术后30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术后不同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贝克抑郁量表(BD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术前及术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24、48 h,研究组舒芬太尼用量小于对照组,两组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镇痛补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BDI评分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8 h,两组组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艾司氯氨酮应用于PCIA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艾司氯氨酮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17
作者 郑青麒 林全阳 +1 位作者 马保新 林文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择期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后抑郁(PPD)发生率的影响,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纳布啡组(EN组)和纳布啡组(N组),每组30例。所...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择期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产后抑郁(PPD)发生率的影响,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纳布啡组(EN组)和纳布啡组(N组),每组30例。所有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EN组镇痛方案:艾司氯胺酮0.5 mg/kg+纳布啡1.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N组镇痛方案:纳布啡2.0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的静息、运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PCIA总用量;记录产前1 d以及术后第3天、第5天、第14天、第28天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和产后抑郁发生率;记录其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EN组术后8 h、12 h、24 h、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低于N组(P<0.05),PCIA总用量少于N组(P<0.05);EN组术后第3天、第5天、第14天EPDS得分以及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于N组(P<0.05);EN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哺乳时间较N组缩短,48 h哺乳总次数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明显减轻产妇静息和运动时疼痛,降低术后14 d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利于产妇早期康复和母乳喂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纳布啡 术后镇痛 产后抑郁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陈晨 钱夏丽 +3 位作者 于建海 刘皓昕 李彩娟 崔晓花 《护理研究》 2024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与非ERMF组(n=632)。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与拟合优度。选取2022年8月—10月住院的170名产妇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ERMF发生率为19.0%,验证组ERMF发生率20.6%。阴道指检次数、缩宫素使用、产程、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是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96,约登指数为0.88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785。结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对于识别高危ERMF产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ERMF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19
作者 邹蓉 杨程 +1 位作者 朱娟 张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05例,依据双盲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0.25%、0.30%、0.375%罗哌卡因。对比各组...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105例,依据双盲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0.25%、0.30%、0.375%罗哌卡因。对比各组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患者疼痛和舒适度评分变化,麻醉前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24h不良反应。结果:3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差异(P>0.05);与术后1h对比,术后24h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下降,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均提升,但0.375%组VAS评分(1.56±0.51分)低于0.25%组(2.69±1.02分)、0.30%组(2.35±0.68分),BCS评分(3.24±0.54分)高于0.25%组(2.23±0.39分)、0.30%组(2.59±0.41分)(P<0.05);麻醉后各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提升,但0.375%组CRP(21.36±4.26 mg/L)、TNF-α(70.13±7.16 pg/ml)水平低于0.25%组(28.98±5.62 mg/L、96.54±8.97 pg/ml)、0.30%组(24.69±4.87 mg/L、84.33±7.62 pg/ml),不良反应发生率0.375%组(8.6%)低于0.25%组(40.0%)、0.30%组(31.4%)(均P<0.05)。结论:0.375%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妇科TAP阻滞术中应用,改善患者疼痛效果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术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镇痛
下载PDF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中的效果比较
20
作者 王文璨 张宇 李培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 目的对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和舒芬太尼在髋关节置换术(HA)患者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HA的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T1)、手术切皮时(T2)、麻醉30 min后(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于术前(T5)、术后6 h(T6)、术后12 h(T7)及术后24 h(T8)记录患者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统计2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需补充镇痛药物情况,术中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1时HR、MAP及R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T4时HR、MAP及R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各时间段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5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6、T7、T8时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需补充镇痛药物患者比例均少/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应用于HA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更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