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重要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胡雨佳 王伟 +1 位作者 倪静媛 张盛周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为了解不同浓度(2×10^(-5),2×10^(-4),2×10^(-3),2×10^(-2)和2×10^(-1)mol/L)的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中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 为了解不同浓度(2×10^(-5),2×10^(-4),2×10^(-3),2×10^(-2)和2×10^(-1)mol/L)的锌和镍离子,对鲫肠道黏膜中过氧化物酶(POX)、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活性的影响。采用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光密度分析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锌离子在低浓度下,对肠道黏膜中NSE、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POX、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对这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镍离子在低浓度下对POX、ATPase活性具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对NSE活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ALP和ACP活性无显著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5种酶的活性均表现为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指出,锌和镍对5种重要酶活性的影响,均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镍离子 肠道黏膜 酶活性
下载PDF
含钴和镍离子高铵盐废水的回收处理
2
作者 林庆绪 陈深培 +6 位作者 韦华磊 曹卿建 李健美 肖胡锋 郑良明 孙儒 南俊民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含钴和镍等金属元素的高铵盐废水如不加处理进入自然界,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造成钴镍资源的浪费。本文给出了依次使用Mextral 6103H和D402两种树脂,实现对钴镍高铵盐废水中金属元素的回收。在实验条件下,使用Mextral 6103H经... 含钴和镍等金属元素的高铵盐废水如不加处理进入自然界,不仅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造成钴镍资源的浪费。本文给出了依次使用Mextral 6103H和D402两种树脂,实现对钴镍高铵盐废水中金属元素的回收。在实验条件下,使用Mextral 6103H经6个萃取循环后,实验用废水中钴和镍的含量可分别从0.22 g/L和0.25 g/L降低到3.95 mg/L和0.18 mg/L。然后,使用D402树脂吸附分离低浓度实验用废水中的钴和镍,可使钴和镍的含量分别从27.5 mg/L和4.59 mg/L降低到0.95 mg/L和0.29 mg/L。采用所给出的两步工艺方法,可实现镍钴废水的高效低成本回收处理,同时两种树脂都可重复使用,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镍离子 废水 高铵盐 回收处理
下载PDF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
3
作者 郑亚亚 吕原原 +6 位作者 杨英 杨艳丽 闫鹏伟 李景元 宋丽霞 缪祥文 汤京龙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镍离子析出的风险,植入物镍离子释放在体内很难直接测试,为此本文建立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方法选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t soluti... 目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镍离子析出的风险,植入物镍离子释放在体内很难直接测试,为此本文建立一种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镍离子释放的体外测试方法。方法选用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t solution,PBS)作为测试液,用于植入物镍离子的浸提,将植入物置于带盖容器中,容器中装有PBS,将容器静置在温度稳定控制的恒温培养箱内(37±1)℃下,静置相应设置的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1组空白试验和3个相同平行试样进行镍释放量测定,分别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设备测试溶液中镍离子浓度。结果随时间推移从器械中释放出来的镍离子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镍离子释放时点为4周时,释放周期结束,AAS测得镍离子释放量平均值为0.37×10^(-3)μg/(cm^(2)·d),累计释放量平均值为10.22×10^(-3)μg/cm^(2)。ICP-MS测得镍离子释放量平均值为0.29×10^(-3)μg/(cm^(2)·d),累计释放量平均值为7.9×10^(-3)μg/cm^(2)。AAS和ICP-MS两种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差异性不大,结果数据的走势相同说明试验可重复性高。结论此方法可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确保植入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镍离子的析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保证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形状记忆合金骨植入物 镍离子释放 体外测试方法
下载PDF
机械力化学活化蛇纹石沉淀回收镍离子
4
作者 李欣哲 孙铭霏 +3 位作者 贾斯涵 高鑫 赵嘉艺 李钊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中,为了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镍离子,同时回收镍金属二次资源,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天然粘土矿物蛇纹石进行活化,探究了活化蛇纹石固定镍离子的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机械力化学活化...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中,为了高效去除水溶液中的重金属镍离子,同时回收镍金属二次资源,采用机械力化学方法对天然粘土矿物蛇纹石进行活化,探究了活化蛇纹石固定镍离子的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机械力化学活化后,蛇纹石晶体结构被破坏,无序度增大,导致蛇纹石结构中的Mg^(2+)离子和羟基(OH^(-))大量溶出,促进OH^(-)与Ni^(2+)反应生成非晶态的Ni(OH)_(2)沉淀。在较优条件下,活化蛇纹石的对Ni(II)的处理能力高达226.04 mg/g,且处理后的溶液中镍离子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这也表明机械力化学活化蛇纹石在极低用量下就对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固定及修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力化学活化手段提升蛇纹石反应活性是可行的,同时也提升了廉价的蛇纹石矿物在环境净化和资源回收方面的应用效率,有助于推动“矿物-资源-环境”的交叉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晶体结构 机械力化学 镍离子 化学沉淀 二次资源回收 冶金工程
下载PDF
镍离子对氨羧配位体系无氰镀镉工艺的影响
5
作者 龚自强 李柱祥 +4 位作者 肖鹏 张骐 詹中伟 孙志华 宇波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共6页
采用氨羧配位体系无氰镀液对30Cr Mn Si A钢电镀镉。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dCl_(2)·2.5H_(2)O 40~50 g/L,NH_4Cl 180~220 g/L,氨三乙酸60~80 g/L,乙二胺四乙酸20~30 g/L,NiCl_(2)·6H_(2)O 50~300 mg/L(即Ni^(2+)12.3~74.1 mg... 采用氨羧配位体系无氰镀液对30Cr Mn Si A钢电镀镉。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dCl_(2)·2.5H_(2)O 40~50 g/L,NH_4Cl 180~220 g/L,氨三乙酸60~80 g/L,乙二胺四乙酸20~30 g/L,NiCl_(2)·6H_(2)O 50~300 mg/L(即Ni^(2+)12.3~74.1 mg/L), pH 6.5~7.5,室温,电流密度1 A/dm~2,时间15~25 min。通过阴极极化曲线测试、循环伏安分析和霍尔槽试验研究了Ni^(2+)质量浓度对镉电沉积行为和镀液均镀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光泽度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和塔菲尔曲线测量分析了Ni^(2+)质量浓度对Cd镀层外观、表面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适量Ni^(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d镀层的外观和耐蚀性,但对其他性能的影响不明显。Ni^(2+)不宜单独用作无氰镀镉的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镀镉 镍离子 氨羧类化合物 均镀能力 外观 表面形貌 耐蚀性
下载PDF
Fe_(3)O_(4)@SiO_(2)@CTS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傅明连 高果 +1 位作者 陈彰旭 朱丹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4-619,共6页
以Fe_(3)O_(4)@SiO_(2)为磁核,在其表面包裹壳聚糖,再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得Fe_(3)O_(4)@SiO_(2)@CTS镍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XRD、FTIR和SEM对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镍离子印迹聚合物对Ni^(2+)的最... 以Fe_(3)O_(4)@SiO_(2)为磁核,在其表面包裹壳聚糖,再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得Fe_(3)O_(4)@SiO_(2)@CTS镍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XRD、FTIR和SEM对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镍离子印迹聚合物对Ni^(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Ni^(2+)初始浓度为80 mg·L^(-1)、印迹聚合物用量为25 mg、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3 h,印迹聚合物对Ni^(2+)的吸附量可达66.73 mg·g^(-1)。Fe_(3)O_(4)@SiO_(2)@CTS镍离子印迹聚合物对Ni^(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SiO_(2) 镍离子 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竹炭负载羟基氧化铁对镍离子的吸附研究
7
作者 郑聪明 杨冰贞 +1 位作者 林南盛 余瑞彰 《低碳世界》 2023年第8期10-12,共3页
阐述了将竹子热解制成竹炭,并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在竹炭表面负载羟基氧化铁,制备一种新型的竹炭负载羟基氧化铁吸附剂,用于吸附水中镍离子的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在常温条件下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镍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 阐述了将竹子热解制成竹炭,并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在竹炭表面负载羟基氧化铁,制备一种新型的竹炭负载羟基氧化铁吸附剂,用于吸附水中镍离子的试验研究。试验测试了在常温条件下溶液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镍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将试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模型拟合,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负载羟基氧化铁 吸附 镍离子 动力学模型 等温模型
下载PDF
改性人造沸石对废水中镍离子的吸附研究
8
作者 曾宇翔 廖颖敏 张静 《煤质技术》 2023年第6期13-20,共8页
改性人造沸石具有独特的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镍离子(Ni(Ⅱ)),因而针对低成本的改性人造沸石对废水中Ni(Ⅱ)的吸附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通过高温活化法对以煤基固废为原... 改性人造沸石具有独特的离子交换和吸附性能,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重金属镍离子(Ni(Ⅱ)),因而针对低成本的改性人造沸石对废水中Ni(Ⅱ)的吸附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撑。通过高温活化法对以煤基固废为原料制备的人造沸石进行改性,采用静态吸附法处理Ni(Ⅱ)模拟废水溶液,进行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动力学研究和等温吸附研究,探究改性人造沸石吸附Ni(Ⅱ)的可行性及吸附效果,并探讨其吸附机理。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500℃温度下煅烧1.5 h时人造沸石的改性效果最佳;其对Ni(Ⅱ)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而提升,最终趋于平稳;而Ni(Ⅱ)的去除率随着振荡温度的提高而增大,随着pH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性溶液、高温条件有利于含Ni(Ⅱ)废水的净化处理。通过正交实验结果发现,改性人造沸石的投加量对于去除率的影响最大,而振荡温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小,改性人造沸石的投加量、吸附时间、pH和振荡温度该4个影响因素均为非显著性差异。在改性人造沸石投加量0.8 g、吸附时间200 min、pH=7、振荡温度55℃、振荡速率160 r/min的最佳吸附工艺条件下,改性人造沸石对水中50 mg/L含Ni(Ⅱ)废水的去除率可高达99.99%,可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整个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为主,最大的吸附容量达153.85 mg/g。改性人造沸石能高效吸附废水中的Ni(Ⅱ),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人造沸石 镍离子 吸附机理 去除率 投加量 动力学模型 静态吸附法 振荡温度
下载PDF
铜离子和镍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谷山 冯其明 +2 位作者 欧乐明 卢毅屏 张国范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8-1022,共5页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产生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之前,由于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的不... 通过对滑石纯矿物的浮选实验和动电位的测试,结合水解金属离子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金属离子对滑石浮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产生金属氢氧化物沉淀之前,由于水解金属离子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对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和极性端面产生的不同影响,虽然滑石zeta电位的符号由负变正,但滑石的天然可浮性不变。在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附近和它的零电点之间,滑石的非极性表面变得亲水,导致滑石的浮选受到抑制,此时滑石失去天然疏水性是由于氢氧化物沉淀在滑石的极性和非极性表面并产生多相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镍离子 滑石 吸附 抑制 浮选
下载PDF
铝板电絮凝去除水体中镍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波 李影影 +2 位作者 张峰振 张鸿 卓琼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5-420,共6页
采用铝板作为电极进行废水中Ni2+的电絮凝去除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值、水体常见阳离子(Ca2+和Mg2+)及极板间距对铝板电絮凝去除Ni2+效率的影响.通过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pH值变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阐明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 采用铝板作为电极进行废水中Ni2+的电絮凝去除实验,考察电流密度、溶液初始pH值、水体常见阳离子(Ca2+和Mg2+)及极板间距对铝板电絮凝去除Ni2+效率的影响.通过溶解态铝絮体聚合度、pH值变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阐明这些影响因素对电絮凝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13mA/cm2、初始pH值在中性或弱碱性范围时,反应60 min后,Ni2+去除率可达99%以上;废水中的Ca2+和高浓度Mg2+可明显降低Ni2+的去除率;极板间距对电絮凝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废水处理 电镀废水 电絮凝 镍离子去除 电解条件 铝电极 去除率
下载PDF
大分子络合超滤技术去除溶液中镍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闫海红 张国俊 +1 位作者 纪树兰 刘忠洲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去除N i2+,首先将N i2+离子络合在大分子上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进而通过超滤膜,将其截留在膜的一侧,从而达到分离镍离子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两种聚合物进行络合超滤可以使镍离子去除率达到95%... 采用聚丙烯酸(PAA)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去除N i2+,首先将N i2+离子络合在大分子上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进而通过超滤膜,将其截留在膜的一侧,从而达到分离镍离子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两种聚合物进行络合超滤可以使镍离子去除率达到95%以上;当N i2+与聚合物的反应时间为30 m in时,镍离子(170 mg/L)与PAA(0.5 wt%)、CMC(0.5wt%)的适宜配比分别为1∶2.5和1∶1。在分离体系中加入Na+、Mg2+后,对镍离子的去除具有不利影响。此外,考察了用大分子络合超滤法处理含有镍离子的实际废水,结果在透过液中未检测出N 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大分子络合 超滤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大肠杆菌JM109富集废水中镍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邓旭 李清彪 +2 位作者 卢英华 孙道华 黄益丽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所构建的在细胞内同时表达出高特异性镍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富集水体中的镍离子。菌体细胞对Ni2 + 的富集速率很快 ,富集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线模型。与原始宿主菌相比 ,经基因改造的基因工程菌不仅... 利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所构建的在细胞内同时表达出高特异性镍转运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富集水体中的镍离子。菌体细胞对Ni2 + 的富集速率很快 ,富集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线模型。与原始宿主菌相比 ,经基因改造的基因工程菌不仅最大镍富集容量增加了 5倍多 ,而且对pH值、离子强度的变化及其它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都呈现出更强的适应性。相比而言 ,Na+ 、Ca2 + 、Cd2 + 、Pb2 + 的影响较小 ,但Mg2 + 、Hg2 + 和Cu2 + 所引起的负面效应较大。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基因工程菌对Ni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镍离子 生物富集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倒极电去离子过程浓缩分离含镍离子溶液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玉珍 王建友 +2 位作者 卢会霞 王少明 董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88-2693,共6页
通过在电去离子(EDI)的淡化室和浓缩室中同时填充离子交换树脂而构成频繁倒极电去离子(EDIR)过程,用以解决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溶液时EDI内部易产生金属氢氧化物结垢的关键难题。以NiSO4溶液为处理对象,采用浓缩水部分循环和浓、淡水流分... 通过在电去离子(EDI)的淡化室和浓缩室中同时填充离子交换树脂而构成频繁倒极电去离子(EDIR)过程,用以解决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溶液时EDI内部易产生金属氢氧化物结垢的关键难题。以NiSO4溶液为处理对象,采用浓缩水部分循环和浓、淡水流分步切换的运行工艺,利用EDIR单一过程,同步获得了淡化出水的高截留率和浓缩产品水的高浓缩倍数。实验条件下,倒极周期为4h可获最佳分离效果。对于含Ni2+50mg.L-1、pH为3.0的NiSO4溶液,EDIR的淡水出水和浓水出水的Ni2+浓度可分别达到1.5mg.L-1和3961mg.L-1,淡水中Ni2+的脱除率为97%,浓水的浓缩倍数则为79.2,接近理论值。实验范围内,EDIR过程运行稳定,未产生Ni(OH)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去离子 倒极 镍离子 重金属
下载PDF
镍离子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及其用于组氨酸标记蛋白质的纯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海锋 张显 +3 位作者 金雄华 刘婷婷 郑志永 饶志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685-689,共5页
以交联琼脂糖微球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活化,偶联亚胺二乙酸并螯合N i2+,制备得到一种镍离子亲和层析介质。结果发现,在强碱条件下环氧活化率达到了38.0μmol/mL,最终N i2+配基密度达到了30.9μmol/mL,偶联效率为81.3%。利用得到的镍... 以交联琼脂糖微球为基质,通过环氧氯丙烷活化,偶联亚胺二乙酸并螯合N i2+,制备得到一种镍离子亲和层析介质。结果发现,在强碱条件下环氧活化率达到了38.0μmol/mL,最终N i2+配基密度达到了30.9μmol/mL,偶联效率为81.3%。利用得到的镍离子亲和介质对基因工程大肠杆菌表达的组氨酸标记3-羟基丁酮还原酶进行了一步层析纯化,酶活回收率达到了58.8%,纯化倍数为2.1,蛋白纯度在85%左右,纯化效果与常用商品介质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糖微球 镍离子亲和层析 组氨酸标记 克隆表达 纯化
下载PDF
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利峰 王群英 +1 位作者 张随成 胡圣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39,145,共6页
以镍(Ⅱ)离子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对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聚合物中存在与模板分子相互... 以镍(Ⅱ)离子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对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聚合物中存在与模板分子相互作用的特征基团。通过研究Ni2+与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溶剂量对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Ni2+与功能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4,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溶剂体积为10 mL时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最佳吸附能力。结果表明该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对Ni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选择性和亲和性,其最大吸附量为1.26 mg/g,与饱和吸附量Qmax=1.35 mg/g基本相符,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35 min,最佳吸附pH=8.0,相对其它金属离子的相对选择系数(K′)远大于1,表明该镍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镍离子有明显的选择识别能力,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离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镍离子浓度对聚苯胺膜电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永刚 张校刚 +1 位作者 刘献明 苏秀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1-234,共4页
在0.2 mol/L苯胺,1.0 mol/L盐酸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镍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得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聚苯胺膜。SEM 测试表明, 镍离子的加入明显改变了聚苯胺膜的形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恒流充放电等实验表明,聚合过程中镍离子的... 在0.2 mol/L苯胺,1.0 mol/L盐酸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镍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得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聚苯胺膜。SEM 测试表明, 镍离子的加入明显改变了聚苯胺膜的形貌;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恒流充放电等实验表明,聚合过程中镍离子的存在对聚苯胺膜的电容行为有良好的改进作用。从含有0.2 mol/L镍离子的溶液中获得的聚苯胺膜的面积比电容是342 mF/cm2,是从不含镍离子的溶液中获得的聚苯胺膜的面积比电容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镍离子浓度 聚苯胺膜 电容行为 循环伏安法 电极材料
下载PDF
博莱霉素与DNA在镍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劲波 黄清泉 李启隆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36-841,共6页
博莱霉素(BLM)在0.1 mol/L HOAc-NaOAc缓冲溶液(pH4.62)中,在Ni/GCE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为-1.16 V(vs.SCE),峰电流与BLM浓度有关.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体系的行为表明,体系为具有加速作用的不可逆过程.是... 博莱霉素(BLM)在0.1 mol/L HOAc-NaOAc缓冲溶液(pH4.62)中,在Ni/GCE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为-1.16 V(vs.SCE),峰电流与BLM浓度有关.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体系的行为表明,体系为具有加速作用的不可逆过程.是注入的Ni加速BLM的还原.引入DNA后,BLM的峰电位为-1.15 V(vs.SCE),与未加入DNA前几乎完全一致;只使峰电流降低,形成一种非电活性的结合物.求得该结合物的结合比为BLM:DNA=3:1,结合常数为β=3.16×1016.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并辅以紫外可见光谱法等手段研究表明,电极过程仍为不可逆过程,与未加入DNA时一样.加入DNA后,BLM的峰电流降低,据此,可用于DNA的测定,回收率在96.8~10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化学修饰电极 博莱霉素 离子注入 伏安行为 表面分析 抗癌药物 相互作用 DNA
下载PDF
蟹壳生物吸附剂对水中镍离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邱兆富 吕树光 +1 位作者 洪丽云 李良 《净水技术》 CAS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采用颗粒状蟹壳(0.25~0.80mm)对水中Ni2+的去除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搅拌强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Zn2+或Cu2+的存在对Ni2+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Ni2+的去除率,搅拌强度应不小于350r/min,溶液初始pH值... 采用颗粒状蟹壳(0.25~0.80mm)对水中Ni2+的去除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搅拌强度、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以及Zn2+或Cu2+的存在对Ni2+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为保证Ni2+的去除率,搅拌强度应不小于350r/min,溶液初始pH值宜控制在4~7;Cu2+的存在对Ni2+的吸附有较大影响。经过5级静态吸附后,Ni2+的吸附量达到43.4mg/g。蟹壳对Ni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剂 蟹壳重金属 镍离子
下载PDF
粉煤灰粘土粉质粘土膨润土对镍离子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席永慧 赵红 胡中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3,共5页
研究了粉煤灰 、粘土、粉质粘土和膨润土从溶液中去除有毒金属镍离子的吸附过程。动态试验显示吸附过程是快速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膨润土对镍离子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粘土和粉质粘土,且粉煤灰大于膨润土。平衡吸附模型充分说明... 研究了粉煤灰 、粘土、粉质粘土和膨润土从溶液中去除有毒金属镍离子的吸附过程。动态试验显示吸附过程是快速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膨润土对镍离子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粘土和粉质粘土,且粉煤灰大于膨润土。平衡吸附模型充分说明在高浓度下,镍离子在粉煤灰 、粘土、粉质粘土及膨润土上的吸附最符合 Langmuir 等温线,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上的吸附也可用线性和 Freundlich 等温线来表示。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吸附剂中镍离子含量的增加,粉煤灰等吸附剂对镍离子吸附的百分数均呈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镍离子 吸附 等温线
下载PDF
注入镍离子提高钛阴极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季爽 王蓉晖 +3 位作者 吕瑶姣 冯汉明 杨进全 柳襄怀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42-445,共4页
本文研究了注入镍离子的钛电极在5%NaCl-0.01mol·dm^(-3)HCl溶液中H^+的阴极还原反应.采用电化学方法及AES,XPS,TEM等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表面元素分布、化学价态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类电极对H^+的还原反应具有比纯Ti高得... 本文研究了注入镍离子的钛电极在5%NaCl-0.01mol·dm^(-3)HCl溶液中H^+的阴极还原反应.采用电化学方法及AES,XPS,TEM等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表面元素分布、化学价态及形貌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该类电极对H^+的还原反应具有比纯Ti高得多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离子 阴极 催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