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1
作者 张照伟 钱兵 +1 位作者 王亚磊 李文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4,共14页
【研究目的】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此外在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外围还发现了石头坑德等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初步显示东昆仑造山带良好的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条... 【研究目的】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此外在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外围还发现了石头坑德等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初步显示东昆仑造山带良好的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岩石学、矿相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精确锆石U-Pb测年发现,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等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基本形成于425~330 Ma,沿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断裂和昆中断裂自西向东依次展布。含矿岩体的岩性主要为辉石橄榄岩、辉石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等,其SiO_(2)含量31.52%~53.31%,MgO含量7.5%~39.03%,Al_(2)O_(3)含量0.1%~16.01%,CaO含量0.23%~13.85%,MgO与SiO_(2)、Al_(2)O_(3)、Na_(2)O、K2O均呈负相关关系。稀土总量介于6.36×10^(-6)~81.5×10^(-6),平均为29.92×10^(-6),LREE/HREE平均值为5.34,(La/Sm)N、(La/Yb)N、(Sm/Nd)N、(Gd/Yb)N平均值分别为2.58、5.99、0.76、1.78,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含矿超镁铁质岩普遍具有较为一致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且与镁铁质岩石表现特征类似,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等,而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Sr、Nd同位素研究指示夏日哈木、石头坑德等岩体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同时δ^(34)S均表现出较高的正值,揭示地壳物质同化混染是形成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关键因素。【结论】结合区域最新构造演化认识,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等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伴随古特提斯裂解岩浆活动的成矿表现。该认识对丰富造山带内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拓展岩浆镍钴矿床找矿空间与潜力、支撑引领区域找矿实践实现新突破,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构造背景 岩浆成矿作用 镍钴矿床 东昆仑造山带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2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下载PDF
NaFeS_(2)强化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固态还原富集镍钴的研究
3
作者 肖仁栋 陈靖 +4 位作者 胡美世 许斌 罗骏 张鑫 饶明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 以NaFeS_(2)为添加剂,研究了NaFeS_(2)用量对红土镍矿固态还原-磁选富集镍、钴及红土镍矿还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FeS_(2)添加量增加,还原过程红土镍矿的软熔特性温度相应降低,还原所得Ni-Co-Fe合金颗粒随之增大;添加10%NaFeS_(2)时,镍、钴的富集和回收效果好,红土镍矿经压团于1100℃还原60 min,再经磨矿-磁选可获得Ni、Co、Fe品位分别为7.89%、0.66%、74.01%,Ni、Co、Fe回收率分别为97.13%、86.78%、35.81%的优质镍钴铁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添加剂 还原焙烧 NaFeS_(2) 镍钴铁粉 固态还原 磁选
下载PDF
微过充下三元镍钴铝锂离子电池的老化机理
4
作者 王岩松 陈顺 +1 位作者 范国栋 张希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电芯的不一致性及电量不均衡,会导致部分锂离子电池单体出现微过充现象,但此情况对于电池容量的影响未被完全揭示。在不同最高截止电压(4.2 V、4.3 V和4.4 V)下对三元镍钴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电池进行恒流充电... 电芯的不一致性及电量不均衡,会导致部分锂离子电池单体出现微过充现象,但此情况对于电池容量的影响未被完全揭示。在不同最高截止电压(4.2 V、4.3 V和4.4 V)下对三元镍钴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循环老化实验,采用差分电压分析、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测试方法,探究高截止电压循环对电池老化的影响。随着最高截止电压的升高,电池老化速度加快,以2.5 A电流循环280次后,4.2 V、4.3 V、4.4 V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30%、88.19%和86.19%。差分电压分析表明,容量衰减加速的原因是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和活性Li+损失。EIS测试表明,微过充导致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阻抗略微升高,电荷转移阻抗升高,且程度随截止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铝(Li_(x)Ni_(0.80)Co_(0.15)Al_(0.05)O_(2)) 微过充 高截止电压 老化模式 活性物质损失 电荷转移阻抗
下载PDF
铝镍钴合金颗粒在增强复合材料中的静态响应
5
作者 黄允祗 郭敬 梁怀喜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将铝镍钴合金掺入金属基体可制备出颗粒增强体复合材料,并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提供了弹性基体中考虑热电效应和表面效应的铝镍钴合金微球颗粒的理论和模拟结果。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耦合界面理论和特征值法,推导了铝镍钴合金微... 将铝镍钴合金掺入金属基体可制备出颗粒增强体复合材料,并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本文提供了弹性基体中考虑热电效应和表面效应的铝镍钴合金微球颗粒的理论和模拟结果。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耦合界面理论和特征值法,推导了铝镍钴合金微球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控制方程,获得了相应地理论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数值算例揭示了温度变化、非局部参数和表面性质对力场和电场中静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铝镍钴合金微球颗粒能够增强基体的力学性能。此结果有助于设计和评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合金 微球颗粒 热电效应 表面效应
下载PDF
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刘亭亭 田国兴 +4 位作者 赵欣 余新勇 毛超 于雪寒 陈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 本工作采用化学还原法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预还原,再将其与Ni(NO_(3))_(2)·6H_(2)O、Co(NO_(3))_(2)·6H_(2)O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三维网络结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复合材料,通过调节氧化石墨烯的量获得电化学性能最佳的镍钴氢氧化物/石墨烯水凝胶(NiCo-OH/GH_(100)),镍钴氢氧化物纳米片均匀分布在石墨烯表面。0.5 A/g电流密度下NiCo-OH/GH_(100)的比容量为590 F/g,电流密度增加到10 A/g时比容量保持率为76.1%,展现出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组装的NiCo-OH/GH_(100)//碳纳米管复合氮掺杂石墨烯水凝胶(NCGH)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在20 A/g下充放电循环10 000次,比容量保持率达92.9%,功率密度为375 W/kg时的能量密度达23.9 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物 石墨烯水凝胶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镍钴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张建辉 何启容 +3 位作者 慕红梅 刘佳 李文雅 冷艳丽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NiCo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法重整反应的体系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计算结果得出甲烷脱氢、二氧化碳活化、C^(*)和CH^(*)的氧化、H2和H2O的生成四个反应过程可能的反应路径。最后,运用能量跨度模型分析循环...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NiCo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法重整反应的体系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计算结果得出甲烷脱氢、二氧化碳活化、C^(*)和CH^(*)的氧化、H2和H2O的生成四个反应过程可能的反应路径。最后,运用能量跨度模型分析循环反应的动力学信息,发现298K时甲烷脱氢过程中不易生成C^(*)。913 K时甲烷脱氢过程决速中间体由IM1-1变成了IM6-1、决速过渡态由TS78-1变成了TS56-1;虽然可以生成C^(*),但能量跨度的减小加快了C^(*)和CH^(*)的消去。本工作可以了解NiCo双原子团簇催化甲烷干法重整的作用机理,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干重整 镍钴双原子团簇 反应机理 能量跨度模型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8
作者 吴闰生 刘冬阳 +3 位作者 刘洪涛 杜志鹏 余英杰 赖俊杰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放电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分别达1636周和819周,循环寿命优异。放电倍率越大,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的微量磷元素
9
作者 冯焕村 陈珍华 魏稼轩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微量磷元素的方法。磷元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测量其含量对于优化电池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的ICP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 本文探讨了一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法测定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微量磷元素的方法。磷元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测量其含量对于优化电池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的ICP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量技术,对于复杂基质中的微量元素测定具有优异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中的磷元素测定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高精密度和高准确度,干扰小等优点,证明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 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 微量磷元素 测定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湿法回收工艺优化研究
10
作者 何兴 马海硕 +2 位作者 韩策 孙智鹏 马天翼 《时代汽车》 2024年第7期118-120,共3页
锂电池材料,尤其是具有更高价值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其回收利用是当前锂电池产业链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形成产业链高效率闭环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在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回收效率,更需要回收的产物能够高效形成用于电池原... 锂电池材料,尤其是具有更高价值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其回收利用是当前锂电池产业链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形成产业链高效率闭环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在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回收效率,更需要回收的产物能够高效形成用于电池原材料合成的前驱体,来降低由回收料到再生材料的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回收效率。本文针对一种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湿法萃取回收方法,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对该种回收方法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回收方法能够获得结构更规整的产物,并具有更出色的振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镍钴锰三元材料 回收利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低品位红土镍矿镍钴沉淀技术发展概述
11
作者 刘诚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共15页
本文介绍了低品位红土镍矿高压浸出(HPAL)工艺中镍钴沉淀富集技术的由来及发展情况,详细阐述了目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着重介绍了中国恩菲独创的碱基活化控制技术(AACP)。该核心技术包括3个关键环节,即氢氧化钠原位碱基转化、前... 本文介绍了低品位红土镍矿高压浸出(HPAL)工艺中镍钴沉淀富集技术的由来及发展情况,详细阐述了目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着重介绍了中国恩菲独创的碱基活化控制技术(AACP)。该核心技术包括3个关键环节,即氢氧化钠原位碱基转化、前置晶种重整与模板诱导生长、收敛式系统调控,其规避了国外企业在硫化氢、氧化镁沉淀技术中通过专利等手段设置的技术壁垒,技术工艺巧妙,装备简单通用,与高压浸出系统兼容性强,氢氧化镍钴(MHP)产品质量优异且稳定。此外,中国恩菲针对HPAL存在的问题,开发了高压酸浸工艺装备工程系统(ENFIHPAL),缩短了项目实施周期,且对装备系统整体进行基本选型设计、优化以及问题判别,可最大程度保证装备系统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作业率。AACP技术继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瑞木镍钴项目成功应用后,于印尼的力勤、华越等项目亦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生产的MHP产品已成为目前EV动力电池产业链原料供应端质量最好的中间产品。HPAL-AACP工艺路线有望成为低品位红土镍矿高效利用的首选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浸出(HPAL) 氢氧化镍钴(MHP) 镍钴沉淀 碱基活化控制技术(AACP) 硫化氢沉淀技术 氧化镁沉淀技术
下载PDF
镍钴战略性硫化矿产资源选冶研究现状及展望
12
作者 张文谱 赵开乐 +3 位作者 颜世强 宋军 杨耀辉 吴威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6-275,共10页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镍钴资源概况,对镍、钴硫化矿选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概述了国内外镍钴资源的分布、储量情况以及我国镍钴硫化矿资源在选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别总结了我国镍、钴硫化矿传统选冶工艺和改进情况。研究表明... 基于“双碳”发展背景、镍钴资源概况,对镍、钴硫化矿选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概述了国内外镍钴资源的分布、储量情况以及我国镍钴硫化矿资源在选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别总结了我国镍、钴硫化矿传统选冶工艺和改进情况。研究表明:硫化镍矿的选矿方式主要有浮选、重选、化学选矿、生物选矿;硫化钴矿的选矿方式主要有浮选、重选。其中,浮选具有适用性强、处理效率快的优点,仍是处理镍、钴硫化矿最有效的选矿工艺,混合浮选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镍、钴硫化矿选矿厂采用的工艺;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有效解决过粉碎问题;浮选药剂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捕收剂组合使用和新型绿色分散剂、抑制剂的研发;生物选矿的研究也取得相应进展。重选在硫化钴矿中主要是用来预富集,可以提高入选品位和选厂处理量,常用的有重介质选矿、螺旋选矿和摇床选矿。硫化镍矿的冶金方式包括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冶金;硫化钴矿冶金方式主要有火法-湿法结合和全湿法冶金。其中,火法冶金具有效率高、工艺成熟的优点,仍然是硫化镍矿的主要冶金工艺,但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缺点,相关改进措施的研究是近些年的重点;火法冶金正在逐步向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湿法冶金转型,焙烧—水浸是火法冶金与湿法冶金的结合,其中,氯化焙烧—水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硫化钴矿的冶金工艺通常需经过焙烧—浸出—电解过程。最后指出了镍钴硫化矿选冶技术具有研究前景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镍钴资源 镍钴硫化矿 选冶工艺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广西金秀县龙华镍钴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云 李堃 +3 位作者 于玉帅 赵武强 刘飞 黄啸坤 《华南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558-570,共13页
广西金秀县龙华镍钴矿床是近年来获得较多关注的热液型镍钴矿床,对于其形成过程,尤其是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龙华镍钴矿床的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分为石英-红砷镍矿-辉砷镍矿、石英-辉砷镍矿、石英-镍黄铁矿-黄铁矿等... 广西金秀县龙华镍钴矿床是近年来获得较多关注的热液型镍钴矿床,对于其形成过程,尤其是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方面的详细报道较少。龙华镍钴矿床的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可分为石英-红砷镍矿-辉砷镍矿、石英-辉砷镍矿、石英-镍黄铁矿-黄铁矿等三个成矿阶段,对代表成矿各阶段的伴生透明矿物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龙华镍钴矿床早成矿阶段流体均一温度为121~235℃,盐度主要为7.86~35.87 wt%NaCl,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135~223℃,盐度主要为13.77~35.87 wt%NaCl.,晚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为96~180℃,盐度为3.21~26.64 wt%NaCl。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中高盐度特征,结合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判断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循环萃取了富镍地层中成矿物质的大气降水演变而成的含矿热卤水,同时混合有少量岩浆水和大气水,流体混合和流体冷却作用是导致该矿床镍钴矿物沉淀的重要因素。金秀镍钴矿床属新型中低温、中高盐度的热液充填型镍钴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演化 矿床成因 龙华镍钴矿床 广西金秀县
下载PDF
金川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照伟 谭文娟 +2 位作者 杜辉 黑欢 贺永康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2-253,共12页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中国镍钴资源的主要来源,金川矿床在其占有绝对位置。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低碳时代的来临,中国镍钴资源供给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攀升,镍钴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深部找矿是实现镍钴资源增储上产的唯...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中国镍钴资源的主要来源,金川矿床在其占有绝对位置。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低碳时代的来临,中国镍钴资源供给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攀升,镍钴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深部找矿是实现镍钴资源增储上产的唯一途径。笔者在金川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矿体分布规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重磁电等地球物理异常信息与含矿岩体耦合关系,搭建地质-地球物理三维模型和深部找矿勘查技术有效性组合,梳理总结综合找矿标志及岩体含矿性评价指标,精确快速定位隐伏矿体可能的赋存空间,支撑服务金川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深部找矿实践,不断提升中国镍钴资源自我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 成矿特征 找矿潜力 勘查技术 金川
下载PDF
多孔结构镍钴基硒化物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氧化尿素性能
15
作者 任丽丽 张婉婷 +3 位作者 解二伟 乔永莲 张悦 冯忠宝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2-587,共6页
尿素氧化反应(urea oxidation reaction, UOR)是直接尿素燃料电池的核心反应进程,其关键步骤是高效尿素氧化电催化剂的制备.本文中将电沉积法与去合金化法相结合,成功制备出多孔网状结构Ni-Co-Se-1催化剂,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氧化尿素的性... 尿素氧化反应(urea oxidation reaction, UOR)是直接尿素燃料电池的核心反应进程,其关键步骤是高效尿素氧化电催化剂的制备.本文中将电沉积法与去合金化法相结合,成功制备出多孔网状结构Ni-Co-Se-1催化剂,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氧化尿素的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尿素氧化活性和稳定性,催化起始电位为1.29 V (vs.RHE);当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尿素氧化电位为1.38 V (vs.RHE),塔菲尔斜率为70.50 mV/dec,Cdl值为102.29 mF/cm2;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催化剂的工作电位在12 h内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良好的尿素氧化催化性能主要与其较大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和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合金化 镍钴基硒化物 燃料电池 尿素氧化 电催化
下载PDF
泡沫镍@石墨烯水凝胶@镍钴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16
作者 季鸣童 于雪寒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265-273,共9页
采用水热法将石墨烯生长到泡沫镍上,获得泡沫镍@石墨烯水凝胶基底材料(NF@GH),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导向剂,在120℃下水热反应后得到NF@GH@NiCoLDH。并研究了石墨烯水凝胶对NF@GH@NiCoLDH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 mA cm... 采用水热法将石墨烯生长到泡沫镍上,获得泡沫镍@石墨烯水凝胶基底材料(NF@GH),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导向剂,在120℃下水热反应后得到NF@GH@NiCoLDH。并研究了石墨烯水凝胶对NF@GH@NiCoLDH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 mA cm^(-2)电流密度下NF@GH@NiCoLDH的比容量可达3658 mF cm^(-2),15 mA cm^(-2)时的比容量保持率为67.5%,高于NF@NiCoLDH(58%);100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62%(15 mA cm^(-2)),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以NF@GH@NiCoLDH为正极材料组装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比容量为909 mF cm^(-2)(1 mA cm^(-2)),器件的最高能量密度为0.25 mWh cm^(-2)(功率密度为0.7 mW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石墨烯水凝胶 泡沫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橄榄石成分对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镍钴矿床岩浆过程的约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志炳 李文渊 +4 位作者 张征 李怀彬 张岩 黄华 张照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橄榄石是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其成分记录了丰富的镍成矿信息,并可反映母岩浆成分组成、结晶分异过程及后期物质交换等。东昆仑夏日哈木镍钴矿床是全球铜镍硫化物矿床勘查20余年来最为重要... 橄榄石是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其成分记录了丰富的镍成矿信息,并可反映母岩浆成分组成、结晶分异过程及后期物质交换等。东昆仑夏日哈木镍钴矿床是全球铜镍硫化物矿床勘查20余年来最为重要的找矿发现之一,将逐步成为中国重要的镍钴资源基地。本文在大量镜下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夏日哈木矿床橄榄石进行系统电子探针分析。分析数据表明,夏日哈木橄榄石Fo值为83.01~90.12;Ni含量为676×10^(-6)~2845×10^(-6),Mn、Ca含量均较低,最大值分别为2457×10^(-6)和650×10^(-6)。“巨型”斜方辉石包裹的橄榄石成分自核心到边部Fo值和NiO含量均增高,表明含矿岩相形成时存在新鲜岩浆的补充,至少存在2次岩浆活动。橄榄石最高Fo值为90.12,反映夏日哈木镍钴矿床的母岩浆是Mg#值为0.73的高镁玄武质岩浆。硫饱和始于深部岩浆房母岩浆中少量橄榄石的结晶分异,早期熔离量较小,估算的橄榄石与硫化物熔体质量比大致为20∶1。本次研究利用橄榄石成分约束了夏日哈木矿床岩浆的多期次活动,限定了母岩浆的成分性质与硫化物的熔离时机,可为矿床成因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成因意义 夏日哈木 镍钴矿床 东昆仑造山带
下载PDF
纤维状镍钴合金前驱体制备热力学分析与镍钴配比的控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湛菁 贺跃辉 +1 位作者 周涤非 张传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41-1148,共8页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原理,推导Ni(II)-Co(II)-C2O42--NH3-NH4+-H2O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和草酸盐在常温水溶液中的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并绘制该体系的lg[Me2+]T—pH图。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当pH值小于5.0时,溶液中镍离子和钴离子... 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原理,推导Ni(II)-Co(II)-C2O42--NH3-NH4+-H2O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和草酸盐在常温水溶液中的热力学平衡方程,计算并绘制该体系的lg[Me2+]T—pH图。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当pH值小于5.0时,溶液中镍离子和钴离子以设定配比转移到前驱体粉末中,前驱体的形貌为粒状聚集体;当pH值大于5.0时,由于Ni(NH3)n2+和Co(NH3)n2+(n=1-6)离子的形成,前驱体粉末中镍钴配比不能维持料液中设定的配比值,前驱体在pH为5.0-8.0范围内呈现棒状形貌,而在pH>8.0时为纤维状形貌。改变沉淀介质可以在pH为2.0-8.6范围内获得配比准确、成分均匀的纤维状镍钴合金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分析 镍钴合金 草酸镍钴前驱体 设定镍钴配比 纤维状形貌
下载PDF
双金属离子调控型镍钴氧化物纳米片用于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19
作者 张瑶 王春梅 +2 位作者 孙鑫垚 高媛媛 高艳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15-2424,共10页
通过水热-煅烧两步法制备了系列镍钴氧化物(NCO)纳米片。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中的镍、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进而调控NCO纳米片中的过渡金属离子比例。NCO纳米片的晶相、形貌和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此... 通过水热-煅烧两步法制备了系列镍钴氧化物(NCO)纳米片。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中的镍、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进而调控NCO纳米片中的过渡金属离子比例。NCO纳米片的晶相、形貌和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此外,对NCO纳米片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NCO-2(Ni_(1.95)Co_(1)O_(x))纳米片在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为1096.88 F·g^(-1),且经过5000次循环后具有78.26%的循环稳定性。以NCO-2为正极、活性碳为负极构成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功率密度为576 W·kg^(-1)时,能量密度为57.70 Wh·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离子 镍钴氧化物 纳米片 赝电容特性 非对称超级电容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专利技术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姗姗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石化能源由于储量的限制和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重要的能量存储元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传统的石化能源由于储量的限制和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重要的能量存储元件,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作为锂电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的正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该领域发展的关键。层状结构的镍钴锰(NCM)三元正极材料因其高容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研究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归纳出在华申请授权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对国内的重点授权专利进行探讨,为相关产业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 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专利分析 性能改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