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允允 刘馨 +1 位作者 徐剑宏 史建荣 《现代农药》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威胁主粮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本文综述了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分布特征及规律,阐述了不同谷物镰刀菌种群结构及产毒特征差异,并详细评述了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谷物镰刀菌... 镰刀菌毒素污染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威胁主粮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本文综述了我国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分布特征及规律,阐述了不同谷物镰刀菌种群结构及产毒特征差异,并详细评述了镰刀菌毒素污染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谷物镰刀菌毒素污染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产毒镰刀 镰刀菌毒素污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立雯 王江坤 +3 位作者 王冰冰 徐剑宏 史建荣 刘馨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和根腐病是威胁多种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真菌病害,可引起粮食减产和谷物品质降低。田间受镰刀菌感染的谷物也会在仓储过程中造成粮食劣变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镰刀菌通过形成侵染结构、合成细胞壁降解酶(cellwalldegradi... 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和根腐病是威胁多种粮食作物安全生产的真菌病害,可引起粮食减产和谷物品质降低。田间受镰刀菌感染的谷物也会在仓储过程中造成粮食劣变和毒素污染等问题。镰刀菌通过形成侵染结构、合成细胞壁降解酶(cellwalldegradingenzyme,CWDE)及毒素抵御宿主防御反应破坏植物组织完成侵染。毒素是病原真菌的重要致病因子,植物通过化学修饰和化学分隔等形式将毒素与基质结合、泵出胞外以降低毒素的植物毒性。通过杂交育种或转基因技术对解毒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是防控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侵染过程中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在病原菌和植物互作及病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防控新策略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侵染过程 次生代谢产物 镰刀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GM稻米镰刀菌毒素安全性评估及内生真菌类群成因分析
3
作者 赖泽萍 王婷 +1 位作者 朱军莉 赵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3,共8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 本研究旨在评估货架期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稻米镰刀菌毒素含量的安全性和内生真菌类群的多样性变异特征,探究内生镰刀菌产毒的可能成因。收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各自的对照亲本品种,利用ELISA法检测稻米及其内生镰刀菌株毒素含量;采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稻米内生真菌群落。4个稻米样本中均检出了低剂量镰刀菌毒素,其中ZEN、DON和T-23种毒素的含量在0.4~25.8μg/kg之间,且GM稻米与亲本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仅在GM稻米样本FT16中检出了含量为10.0μg/kg的FB 1。16株内生镰刀菌株均能产生ZEN,其中9株还能合成T-2毒素。4个稻米样本共检出9个内生真菌门和68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镰刀菌属(Fusarium)和弯孢菌属(Curvularia)。2个GM稻米样本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与其亲本无显著差异(P>0.05)。GM稻米属水平的内生真菌标志物种均比其相应亲本显著减少。货架期内的稻米样本检出的镰刀菌毒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不构成食品安全风险。GM稻米内生真菌类群多样性指数与其亲本实质等同,标志菌属变异处于安全范围内。低剂量镰刀毒素普遍存在和内生镰刀真菌产毒风险值得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ITS高通量测序 稻米内生真多样性 镰刀菌毒素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安强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6期202-206,共5页
镰刀菌毒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及其产品中的真菌毒素,危害巨大。本研究通过对镰刀菌毒素主要检测技术进行整理和归纳,着重对其样品前处理及后续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当前检测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进... 镰刀菌毒素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农作物及其产品中的真菌毒素,危害巨大。本研究通过对镰刀菌毒素主要检测技术进行整理和归纳,着重对其样品前处理及后续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当前检测遇到的挑战及未来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梳理和展望,可为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和相关检测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前处理 检测
下载PDF
小麦镰刀菌毒素及其发生风险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5
作者 史建荣 仇剑波 +4 位作者 董飞 徐剑宏 祭芳 刘馨 俞明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高频率流行,尤其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以及黄淮南部,导致小麦中镰刀菌毒素严重污染,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危害人畜健康。镰刀菌毒素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又称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以及伏马毒素(FB)等,可以引起动物消化、神经、免疫以及生殖系统异常,有的还具有致癌作用。本文对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的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镰刀菌毒素的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的迫切性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人们对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保障我国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毒素 风险分析 赤霉病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的抗营养效应及葡配甘露聚糖吸附剂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苏军 陈代文 +3 位作者 余冰 王翔 苗朝华 敖志刚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26-29,35,共5页
选择125头始重(8.04±0.64)kg去势约×荣仔猪,采用2×2+1因子设计,研究被镰刀菌毒素自然污染的玉米以25%和50%的比例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并在此基础上加或不加葡配甘露聚糖(EGM)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可吸TM对断奶仔猪... 选择125头始重(8.04±0.64)kg去势约×荣仔猪,采用2×2+1因子设计,研究被镰刀菌毒素自然污染的玉米以25%和50%的比例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的正常玉米并在此基础上加或不加葡配甘露聚糖(EGM)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可吸TM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被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饲粮降低了仔猪的生产性能,随霉变玉米替代比例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程度增加(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饲粮中有机物质、蛋白质、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P<0.05),25%污染玉米饲粮对钙的表观消化率无影响(P>0.05);在被镰刀菌毒素污染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使上述不良效应得到改善,尤以在25%污染玉米饲粮中添加0.2%EGM吸附剂可获得显著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学 镰刀菌毒素 毒素吸附剂 生产性能 养分利用率 断奶仔猪
下载PDF
大骨节病区玉米、小麦中镰刀菌毒素的检测 被引量:26
7
作者 罗毅 郑集声 +8 位作者 杨进生 刘锋 芳泽宅实 张矢远 张保吉 刘可昌 翟树生 莎日 文海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1-75,共5页
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薄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对6个省区大骨节病区的玉米、小麦进行了镰刀菌毒素的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在4个省病区的玉米中均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 用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薄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对6个省区大骨节病区的玉米、小麦进行了镰刀菌毒素的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在4个省病区的玉米中均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和玉米赤霉烯酮(ZEA)等5种镰刀菌毒素;2个省病区的小麦中均检测到除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DON)以外的其余4种镰刀菌毒素,病区与非病区之间,各毒素的污染水平呈显著差异;同省重轻病区之间,各毒素的污染率和平均污染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呈显著差异,玉米和小麦中均未检测到T-2毒素和镰刀菌氧萘满酮(TDP-1)等镰刀菌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镰刀菌毒素 玉米 小麦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祥兴 杨维仁 +6 位作者 张崇玉 黄丽波 张磊 牛群升 陈宁波 刘宁 姜淑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75-188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头,试验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的试验饲粮是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代替基础饲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含玉米赤霉烯酮0.90 m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43 mg/kg,烟曲霉毒素5.85 mg/kg)。仔猪采用单体笼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显著升高了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乳糖酶活性、空肠和回肠的蔗糖酶活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空肠和回肠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空肠和回肠的丙二醛含量(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能够降低断奶仔猪小肠二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危害小肠健康,并对其生长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二糖酶活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软骨细胞的损伤及硒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彭双清 遇秀玲 +3 位作者 汪宝珍 杨怡 郑振峰 杨进生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8-259,共2页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2毒素引起鸡胚关节软骨产生变性改变,其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为软骨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具体表现为软骨细胞质膜节段性缺损;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变短、溶解,部分线粒体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呈池状扩张增多;细胞核电子密...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2毒素引起鸡胚关节软骨产生变性改变,其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为软骨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具体表现为软骨细胞质膜节段性缺损;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变短、溶解,部分线粒体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呈池状扩张增多;细胞核电子密度增高核膜扩张形成核周池,并出现节段性破损;胞浆疏松,胞浆内出现髓样小体和变性空泡;软骨细胞边缘软骨基质变疏松。硒可以保护T—2毒素对软骨细胞的损伤。T—2毒素对软骨细胞的损伤及硒的抗损伤作用,为阐明大骨节病的病因及病机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软骨细胞 大骨节病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开军 罗少波 +3 位作者 王亚琴 何晓明 谢大森 彭庆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可导致植物萎蔫、根腐、穗腐等各种病症。综述了镰刀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产毒菌种及其侵染的主要植物,毒素作用机理及其对植株外观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结构、维管束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镰刀菌毒...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产生的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可导致植物萎蔫、根腐、穗腐等各种病症。综述了镰刀菌毒素的主要种类、产毒菌种及其侵染的主要植物,毒素作用机理及其对植株外观形态、细胞及细胞器结构、维管束等的影响,并提出了镰刀菌毒素研究在抗性材料筛选和抗性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形态 致病机理 结构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祥兴 张崇玉 +3 位作者 黄丽波 刘法孝 杨维仁 姜淑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26-2135,共10页
旨在探讨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mRNA转录量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kg±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 旨在探讨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mRNA转录量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kg±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有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0.90mg·kg-1,呕吐毒素1.43mg·kg^(-1),烟曲霉毒素5.85mg·kg-1)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35d,试验结束每组随机选取10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组仔猪小肠IL-1β和IL-6的阳性细胞呈现由分散在固有层向绒毛内淋巴细胞集中的趋势,而结肠的IL-1β和IL-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固有层;十二指肠IL-1β、十二指肠和空肠的IL-6以及结肠IL-1β和IL-6的mRNA转录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肠和结肠IL-1β和IL-6mRNA转录量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镰刀菌毒素可通过改变肠道IL-1β和IL-6的分布和表达,影响肠道的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肠道 IL-1Β IL-6 仔猪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彭杰 吴晓鹏 +1 位作者 黄惠琴 鲍时翔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 镰刀菌毒素是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是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对人畜健康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关于镰刀菌毒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紧迫的课题之一。通过对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研究表明,镰刀菌毒素可影响植物细胞膜透性并破坏其组织超微结构,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发生凋亡。笔者对镰刀菌产毒素的类型,镰刀菌毒素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毒害以及脱毒方法作一综述。并探讨了当前镰刀菌毒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生物毒性 脱毒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爱波 赵纯森 +1 位作者 瞿波 廖玉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赤霉菌主要致病菌种禾谷镰刀菌毒素的形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毒素生 物检测及免疫化学检测方法、脱毒技术及毒素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分子生物学 小麦 赤霉 致病力
下载PDF
大骨节病区粮及患者血清中镰刀菌毒素的检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矢远 郭雄 +4 位作者 于志道 罗毅 冯建林 张理汉 杨进生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8-90,共3页
近年来,有调查表明,大骨节病区粮食中可检出数种镰刀菌毒素,且含量较非病区高。若将镰刀菌毒素作为本病的病因,有两个问题尚需明确。①是否在所有的大骨节病区粮食中均可检出镰刀菌毒素?②大骨节病患者主食中是否有镰刀菌毒素存在?患者... 近年来,有调查表明,大骨节病区粮食中可检出数种镰刀菌毒素,且含量较非病区高。若将镰刀菌毒素作为本病的病因,有两个问题尚需明确。①是否在所有的大骨节病区粮食中均可检出镰刀菌毒素?②大骨节病患者主食中是否有镰刀菌毒素存在?患者体内是否有该种毒素或其降解产物存在。当前,在全国大骨节病情明显下降的情况下,选择病情仍较重且有新发病例的病区作为研究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区 血清 镰刀菌毒素 测定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毒素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新梅 陈耀锋 +2 位作者 任慧莉 郭东伟 李春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质量浓度大于0.5g/L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毒素的毒害作用增强,小麦花药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迅速下降,表现在降低花药反应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2个方面。同时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毒素 小麦 花药培养 特征特性 影响因素 浓度 离体培养 类激素活性 愈伤组织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程群 姜淑贞 +3 位作者 陈宁波 黄丽波 张桂国 杨维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267-327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母猪40头,随...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中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脾脏抗氧化能力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分布和表达的影响。选择35日龄平均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母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镰刀菌毒素组饲喂含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0.90 mg/kg;呕吐毒素(DON)1.43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 mg/kg]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2)镰刀菌毒素使断奶仔猪脾脏白髓区明显变小,红髓区扩张且出现近圆形小空洞,动脉周围淋巴鞘中淋巴细胞数量较少。3)镰刀菌毒素导致断奶仔猪脾脏IL-1β和IL-6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白髓边缘,且靠近血窦的地方阳性点更多。4)与对照组相比,镰刀菌毒素显著升高了断奶仔猪脾脏IL-1β和IL-6mRNA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镰刀菌毒素显著影响断奶仔猪血清和脾脏抗氧化能力,并通过改变脾脏IL-1β和IL-6的分布和表达,降低脾脏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镰刀菌毒素 白细胞介素-1p 白细胞介素-6 脾脏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宁波 张崇玉 +4 位作者 姜淑贞 黄丽波 陈祥兴 孙建立 杨维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84-2390,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 试验旨在研究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对断奶仔猪血清酶、肝脏抗氧化功能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为(8.45±0.94)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雌性仔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用霉变玉米和霉变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日粮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而成的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玉米赤霉烯酮(ZEN)0.90mg/kg,呕吐毒素(DON)1.43mg/kg,烟曲霉毒素(FUM)5.85mg/kg)。仔猪单栏饲喂,预试期7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肝脏相对重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断奶仔猪血清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3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试验组断奶仔猪肝脏出现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部分肝小叶边缘发生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发生局部空泡变性。由此可知,镰刀菌毒素污染日粮(0.90mg/kg ZEN,1.43mg/kg DON,5.85mg/kg FUM)饲喂断奶仔猪可引起仔猪血清酶活性改变,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肝脏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从而影响肝脏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血清酶 肝脏 抗氧化功能 组织病理学 断奶仔猪
下载PDF
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飞 徐剑宏 +3 位作者 仇剑波 刘馨 祭芳 史建荣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年第5期7-14,共8页
近年来,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为主的镰刀菌毒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部分小麦主产区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及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现状,对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 近年来,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为主的镰刀菌毒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部分小麦主产区污染形势严峻,严重影响我国小麦产品质量安全及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现状,对镰刀菌毒素污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评述,以期提高人们对镰刀菌毒素污染的认识,促进我国小麦镰刀菌毒素污染控制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镰刀菌毒素 风险分析 风险管控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南 章红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6-68,共3页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3株禾谷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所有被检菌株中均未测到串珠镰刀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刀菌毒素 防治
下载PDF
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心肌细胞Ca^(2+)通道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双清 杨进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观察镰刀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培养心肌细胞Ca2 +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1~ 2日龄Wistar大鼠 ,分离心肌细胞 ,培养基为 80 %DMEM与 2 0 %小牛血清 ,于3 7℃ ,在含 5 %CO2 与 95 %... 目的 观察镰刀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对培养心肌细胞Ca2 +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取新生 1~ 2日龄Wistar大鼠 ,分离心肌细胞 ,培养基为 80 %DMEM与 2 0 %小牛血清 ,于3 7℃ ,在含 5 %CO2 与 95 %空气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于培养 2 4~ 48h期间进行实验记录。采用贴附式膜片钳技术 ,记录心肌细胞B、L、T三型Ca2 +通道单通道电活动为加入毒素前对照 ,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 1mg·ml-1DON ,以观察DON对心肌细胞Ca2 +通道单通道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DON浓度为 1mg·ml-1时 ,心肌细胞B ,L ,T三型Ca2 +通道均受到明显的阻滞。其阻滞作用表现在使B、L、T三型Ca2 +通道的开放时间分别缩短 47 3 % ,42 1%和 17 1% ,关闭时间分别延长 2 83 3 % ,92 8%和 40 7% ,使通道的开放概率分别下降 77 8% ,71 1%和 42 8%。而对流过B ,L ,T三型Ca2 +通道的Ba2 +流幅值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DON能抑制大鼠培养心肌细胞的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毒素 脱氧雪腐镰刀烯醇 心肌细胞 CA^2+通道 阻滞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