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源分离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的体外益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明芳 陈丽澜 +2 位作者 张雪玲 田丰伟 倪永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对新疆伊宁县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粪便样品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开展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longum subsp.longum)菌株的体外益生特征实验。依据groEL功能基因测序和重复性外源性回文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型技术,416株双... 对新疆伊宁县哈萨克族学龄儿童粪便样品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开展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longum subsp.longum)菌株的体外益生特征实验。依据groEL功能基因测序和重复性外源性回文聚合酶链反应指纹分型技术,416株双歧杆菌隶属于B.longum、B.bifidum、B.pseudocatenulatum、B.catenulatum和B.breve。依据优势种B.longum subsp.longum的指纹分型,27种基因型显示了个体间菌株的遗传差异,同时发现同一个体肠道有多菌株共存现象。27株代表菌株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B3-21、1B23-11、2B33-3和1B68-16的耐酸、耐胆盐能力最优,菌株1B68-16、2B13-5、2B33-3和1B39-2的抑菌能力较强;菌株1B38-1、2B33-3、1B68-16和2B13-28体外抗氧化能力较强,综合所有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和利用多种植物源聚糖的能力进行考虑,筛选菌株1B68-16和2B33-3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后续开展体内益生特性研究,本研究可为开发适应特定区域人群的优良益生菌株及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学龄儿童 长双歧杆菌亚种 GROEL 指纹图谱 益生特性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CCFM1077缓解小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柳雅茹 于雷雷 +3 位作者 张程程 张青松 田丰伟 翟齐啸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可显著改善ANIT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主要肝功能相关酶水平以及胆汁酸(BAs)浓度。此外,B. longum CCFM1077可能通过激活肠-肝轴FXR-FGF-15信号通路来上调fxr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BAs合成基因cyp7a1的表达。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小鼠肝脏中结合态BAs(T-β-MCA、TCDCA、TUDCA)水平,升高游离态BAs(CDCA、CA、DCA、UDCA)水平,进而促进BAs排出体外。B. longum CCFM1077可降低小鼠肠道中志贺氏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Ruminococcaceae_UCG_014菌属的相对丰度。这些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能够通过抑制BAs的合成代谢来缓解肝内胆汁淤积,这与菌株调控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肝内胆汁淤积 长双歧杆菌 胆汁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利用母乳低聚糖的分子机制及益生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禹含 李巧慧 +4 位作者 李岩 苏倩 郭欢新 段勃帆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51,共9页
母乳是婴儿早期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它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所有营养需求。母乳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增强肠道屏障。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的活性物质之一,... 母乳是婴儿早期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它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所有营养需求。母乳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增强肠道屏障。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的活性物质之一,它们无法被婴儿直接消化吸收,但可以作为一种益生元刺激肠道菌群的建立与进化。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中的优势微生物,几乎拥有代谢主要HMOs所需的所有基因簇,其与HMOs的互作对早期婴儿肠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HMOs的组成和结构,描述了B. longum subsp. infantis对HMOs的利用方式,并总结了B. longum subsp. infantis代谢HMOs对婴儿产生的益生作用,以期为探究HMOs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以及该机制对婴儿肠道发育和成熟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代谢产物 利用机制 益生作用
下载PDF
母乳源长双歧杆菌的筛选鉴定及耐氧驯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凤 侯心悦 +2 位作者 郭丽琼 刘春花 林俊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8,26,共7页
目的:从母乳中筛选双歧杆菌,并提高双歧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16S rDNA鉴定法从母乳中筛选出双歧杆菌,并采用逐渐增加氧分压和有氧厌氧交替的方法进行驯化。结果:筛选得一株MEFZ-2201菌株,通过16S rDNA测... 目的:从母乳中筛选双歧杆菌,并提高双歧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16S rDNA鉴定法从母乳中筛选出双歧杆菌,并采用逐渐增加氧分压和有氧厌氧交替的方法进行驯化。结果:筛选得一株MEFZ-2201菌株,通过16S rDNA测序比对,其与长双歧杆菌模式菌(NCBI登录号:ON631733.1)的同源性达到了100%,鉴定为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将长双歧杆菌MEFZ-2201进行驯化后,其有氧培养最高的活菌数为8.9×10^(9)CFU/mL,比未经驯化的菌株活菌数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此外,驯化前后菌株的生理生化及形态特征并未发生变异;在短链脂肪酸的产生量上,驯化后菌株在厌氧条件下产酸量也显著高于驯化前的菌株。结论:驯化后的长双歧杆菌MEFZ-2201在有氧条件下的活菌数明显提高,有望成为潜在的益生菌菌株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长双歧杆菌 分离鉴定 活菌数 耐氧驯化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W13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5
作者 许婷婷 司静 +4 位作者 闫梦娜 逯彬 刘翔 王艳萍 耿伟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85-192,共8页
长双歧杆菌由于其具有的益生功能而备受关注,该文旨在基于全基因组分析,揭示长双歧杆菌W13(Bifidobacterium longum W13)的基因特性,分析其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W13隶属于长亚种,通过直系同源蛋白分组比对(evolution... 长双歧杆菌由于其具有的益生功能而备受关注,该文旨在基于全基因组分析,揭示长双歧杆菌W13(Bifidobacterium longum W13)的基因特性,分析其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W13隶属于长亚种,通过直系同源蛋白分组比对(evolutionary genealogy of genes:non-supervised orthologous groups,eggNOG)数据库注释,发现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是该菌株的主要代谢功能;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注释,发现菌株中含有较多的群体感应相关基因,表明该菌株可促进肠道稳态。通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数据库注释,发现该菌株具有较高的糖合成能力。最后,通过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较高,相较于其他长双歧杆菌长亚种,菌株W13含有其特定的功能基因。综上表明菌株W13具有一定的益生功能,有开发为益生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长双歧杆菌 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 基因功能注释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的菌株鉴定
6
作者 刘冲 马霞 +11 位作者 于学健 刘艺茹 刘伟贤 刘蕊 辛迪 唐腾飞 刘红强 葛媛媛 孙婷 蒋秋悦 洪维鍊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7-74,共8页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建立了适用于YLGB-1496的菌株鉴定方法。结果表明,5株YLGB-1496与模式菌株B.longum subsp.infantis ATCC 15697 T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均大于98%,数字DNA-DNA杂交值均大于85%,5株不同批次来源YLGB-1496鉴定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对YLGB-1496和参比菌株的1059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与其他参比菌株有效区分。以菌株YLGB-1496-1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开展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YLGB-1496不同来源菌株间SNP差异小于30,并且与其他参比菌株差异大于18000,系统发育分析可以有效区分YLGB-1496与其他参比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研究建立的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菌株鉴定方法可为菌株鉴定标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对促进益生菌在食品行业更加安全和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菌株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TTF菌株增强机体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平兰 马长伟 +2 位作者 江志杰 张篪 戴蕴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长双岐杆菌TTF活菌、菌体破碎物和发酵上清液3种处理物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试验发现,长双歧杆菌TTF的3种受试物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IDMM)3项免疫指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 通过长双岐杆菌TTF活菌、菌体破碎物和发酵上清液3种处理物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试验发现,长双歧杆菌TTF的3种受试物对环磷酰胺(Cy)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IDMM)3项免疫指标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且在本试验选取的3个剂量范围内基本呈量效关系。B·longumTTF的3种受试物对IDMM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普遍大于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水平低于其对IDMM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且无论活菌、菌体破碎物、发酵上清液均不会改变小鼠自身正常的免疫功能。急性毒性试验表明,B·longumTTF3种处理物对健康小鼠无急性毒性。就3种处理物来讲,发酵上清液组的效果高于菌体破碎物和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活菌 菌体破碎物 发酵上清液 免疫作用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BBMN68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剀舟 刘云 +1 位作者 杨立芳 冷小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7,共7页
长双歧杆菌BBMN68分离自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粪便,已证明其具有双歧杆菌普遍的生理功能。为解决其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实验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以及VE为壁材,在氮气体系中采用挤压法包埋该双歧杆菌活菌体制备湿微... 长双歧杆菌BBMN68分离自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粪便,已证明其具有双歧杆菌普遍的生理功能。为解决其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实验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以及VE为壁材,在氮气体系中采用挤压法包埋该双歧杆菌活菌体制备湿微胶囊和冻干微胶囊。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和VE质量分数分别为2%、3%和10%条件下制备的湿微胶囊在酸奶中保存21 d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耐胃酸实验2.0 h时活菌数仍高达3.16×107 CFU/g,肠溶实验中微胶囊在2.0 h实现完全崩解;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质量分数为2%和3%,氮气环境下制备的冻干微胶囊通过恒温加速实验测定可在室温条件下贮藏长达75 d。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长双歧杆菌BBMN68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同时也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补充肠道益生菌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BBMN68 双乳化 微胶囊 真空冷冻干燥 模拟胃肠实验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与喷雾干燥长双歧杆菌的工艺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付博 马齐 +1 位作者 王卫卫 黄炯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8-192,共5页
为有效延长双歧杆菌的保存期和耐受性,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法制备活性菌粉。研究两种干燥方法的工艺参数,并对干燥得到的活性菌粉性能进行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的长双歧杆菌活性菌粉的活菌数为7.98×109CFU/g、存活率90... 为有效延长双歧杆菌的保存期和耐受性,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及喷雾干燥法制备活性菌粉。研究两种干燥方法的工艺参数,并对干燥得到的活性菌粉性能进行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的长双歧杆菌活性菌粉的活菌数为7.98×109CFU/g、存活率90.9%、含水量3.8%,4℃保藏90d后活菌数为2.5×108CFU/g,菌粉的水溶性好;喷雾干燥法制备的活性菌粉的活菌数为4.4×109CFU/g、存活率82.2%、包埋率71.9%、含水量5.6%,4℃保藏90d后活菌数为4×108CFU/g,菌粉在水中的溶解时间较长。真空冷冻干燥成本较高、操作时间长、菌粉的保藏期较短;而喷雾干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包埋的菌粉保藏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长双歧杆菌 活性菌粉 工艺 比较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长双歧杆菌增殖培养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鹏 赵旭博 +1 位作者 孙先锋 马永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7-212,共6页
为了提高长双歧杆菌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长双歧杆菌的最佳碳源为乳糖,并发现低聚木糖、菊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苯丙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及赖氨酸均能显著促进长双歧... 为了提高长双歧杆菌发酵液中的活菌数,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长双歧杆菌的最佳碳源为乳糖,并发现低聚木糖、菊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苯丙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及赖氨酸均能显著促进长双歧杆菌的生长。利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设计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长双歧杆菌生长的3个最重要因子,通过Box-Behnken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3个因子的最佳添加量为:低聚木糖1.7g/L、菊糖3.6g/L、脯氨酸0.4g/L,用优化后的增殖培养基培养长双歧杆菌,18h后其活菌数达(1.75±0.02)×109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95.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增殖培养基 响应面法 益生元 氨基酸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应激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静 朱力 +3 位作者 冯尔玲 王恒樑 黄翠芬 苏国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发酵至稳定期时应激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乳酸乳球菌IL1403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及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注释中应激蛋白的分子量与等电点,确定应激蛋白在双向电泳凝胶上的相应蛋白点,并利用MALDI-TOF和/或ESI... 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发酵至稳定期时应激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乳酸乳球菌IL1403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及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注释中应激蛋白的分子量与等电点,确定应激蛋白在双向电泳凝胶上的相应蛋白点,并利用MALDI-TOF和/或ESI-MS/MS对相应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每个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均在长双歧杆菌NCC2705的蛋白质数据库用Mascot进行检索,共鉴定到44个蛋白点对应8个应激蛋白。这些蛋白为亲水性酸性蛋白,大多具有翻译后修饰现象,它们基因的CAI值除DnaJ外,其余均在0.5以上,在全细胞表达谱中为高丰度蛋白;此外,菌体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而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的清除力较弱,推测鉴定到的具有逆转氧化损害作用的碱性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可能是体内表达的降低氧损伤的主要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NCC2705 应激蛋白 双向电泳 MALDI-TOF ESI-MS/MS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BBMN68冷冻保护剂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松玲 蒋菁莉 +3 位作者 刘爱萍 郭慧媛 冷小京 任发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0-144,共5页
为提高长双歧杆菌BBMN68的冷冻保藏效果,以冷冻存活率和菌株活力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4个类型的18种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脱脂乳、海藻糖、果糖、甘油、维生素C、L-Glu能对BBMN68有效保护。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筛选得到的6种保护... 为提高长双歧杆菌BBMN68的冷冻保藏效果,以冷冻存活率和菌株活力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4个类型的18种冷冻保护剂。结果表明,脱脂乳、海藻糖、果糖、甘油、维生素C、L-Glu能对BBMN68有效保护。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筛选得到的6种保护剂进行复配,得到复配保护剂的最优配方(质量分数)为:甘油3%、海藻糖5%、果糖5%、脱脂乳8%、维生素C 0.05%、L-Glu 0.05%。在复配保护剂的作用下,-80℃保藏期间BBMN68菌数稳定,活菌对数值始终保持在10.51g(cfu/mL);冷冻浓缩物作为直投发酵剂应用于酸奶中,在21 d内菌数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10~7 cfu/m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BBMN68 冷冻保护剂 发酵剂 优化
下载PDF
氧气胁迫对长双歧杆菌葡萄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建云 马会勤 +2 位作者 肖满 左芳雷 陈尚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0-224,280,共6页
双歧杆菌对氧气敏感,耐氧性成为其重要的性状及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在4%氧气条件下培养的长双歧杆菌BBMN68的葡萄糖代谢中关键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长双歧杆菌BBMN68的... 双歧杆菌对氧气敏感,耐氧性成为其重要的性状及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法对在4%氧气条件下培养的长双歧杆菌BBMN68的葡萄糖代谢中关键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长双歧杆菌BBMN68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在4%浓度胁迫条件下,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磷酸酮醇酶、转酮醇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氧胁迫30min时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60min及120min后,xfp和gap酶的mRNA表达量恢复到厌氧条件下的水平。研究了长双歧杆菌在氧气胁迫下菌体生长以及葡萄糖代谢中关键酶基因mRNA的变化情况,这些可能是细胞受到氧气胁迫的应激反应之一,推测葡萄糖代谢酶与长双歧杆菌耐氧性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BBMN68 耐氧性 葡萄糖代谢酶 半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长双歧杆菌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俊亮 田芬 +1 位作者 霍贵成 张慧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8-122,共5页
对长双歧杆菌KLDS2.0509所分泌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此酶的分子质量约为45 k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作用pH值为5.0,最适温度42℃;大多数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Fe2... 对长双歧杆菌KLDS2.0509所分泌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此酶的分子质量约为45 kD;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作用pH值为5.0,最适温度42℃;大多数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Fe2+、Mn2+、Ag+和Cu2+能够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而Hg2+完全抑制酶活性;该酶可降解蜜二糖、棉子糖和水苏糖,但不能降解末端含α-半乳糖苷键的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a-半乳糖苷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海藻糖和透明质酸对长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玉华 籍保平 凌沛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3-57,共5页
根据长双歧杆菌存活率、产酸力、形态、生长曲线和β-D-半乳糖苷酶泄漏率,研究了海藻糖、乳糖、蔗糖、透明质酸、海藻糖和透明质酸组合物以及脱脂乳粉对长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在长双歧杆菌冷冻干燥和高温贮存过程中,各种保护剂均显示... 根据长双歧杆菌存活率、产酸力、形态、生长曲线和β-D-半乳糖苷酶泄漏率,研究了海藻糖、乳糖、蔗糖、透明质酸、海藻糖和透明质酸组合物以及脱脂乳粉对长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在长双歧杆菌冷冻干燥和高温贮存过程中,各种保护剂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海藻糖和透明质酸组合物的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透明质酸 长双歧杆菌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PTEN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16
作者 侯鑫 刘俊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52,共6页
长双歧杆菌可特异地定植于实体瘤低氧区,可用做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载体,而构建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则被证明是外源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的有效途径。为了构建能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穿梭质粒并检测携带抑... 长双歧杆菌可特异地定植于实体瘤低氧区,可用做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载体,而构建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则被证明是外源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的有效途径。为了构建能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穿梭质粒并检测携带抑癌基因的工程菌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效果,利用软件设计并合成了48条部分序列相互重叠的引物,通过PCR合成了长双歧杆菌质粒pMB1序列及长双歧杆菌HU启动子区序列,插入克隆载体pMD18-T,构建穿梭载体pMB-HU,该载体可在大肠杆菌DH5α及长双歧杆菌L17中稳定复制。PTEN基因编码具有蛋白质和酯类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因子。将PTEN基因cDNA序列插入载体pMB-HU中HU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MB-HU-PTEN,电击转化长双歧杆菌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中存在55kDa的PTEN蛋白特异条带。抑癌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携带PTEN基因的长双歧杆菌可显著抑制小鼠实体瘤的生长。上述结果为以长双歧杆菌为载体的实体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载体 HU启动子 pMBI PTEN基因 实体瘤靶向性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必英 刘美辰 杨凤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9-892,共4页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化入... 目的在成功构建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的基础上,研究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猪带绦虫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GEX-TSO45W-4B-TSOL18电转化入长双歧杆菌,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情况。结果酶切、PCR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GEX-TSO45W-4B-TSOL18成功转入长双歧杆菌。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5kD,与预期结果相一致。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兔抗血清、囊虫病猪血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能够在长双歧杆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 长双歧杆菌 表达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下游制备方法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建宁 张文齐 +4 位作者 麻和平 刘彩云 慕婷婷 魏亚琴 赵昊星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99-101,共3页
对长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制备中的菌体收集、保护剂和冷冻干燥工艺进行研究,优化了菌体收集及冷冻干燥工艺条件,比选出有效的长双歧杆菌保护剂。采用低温离心收集菌体、添加保护剂及真空冷冻干燥获得了适合的长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下游制备方法。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菌体收集 冷冻干燥 保护剂
下载PDF
酸奶中长双歧杆菌PCR计数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红发 任婧 +2 位作者 刘景 游春苹 顾瑾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8-191,共4页
根据细菌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序列,作为阳性标记;根据长双歧杆菌菌株的16S rRNA和23S rRNA之间的间区基因序列设计定性PCR引物。用BBL琼脂平板对长双歧杆菌混合发酵的酸奶进行培养计数,随机挑选部分长出的菌落,提... 根据细菌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序列,作为阳性标记;根据长双歧杆菌菌株的16S rRNA和23S rRNA之间的间区基因序列设计定性PCR引物。用BBL琼脂平板对长双歧杆菌混合发酵的酸奶进行培养计数,随机挑选部分长出的菌落,提取DNA做PCR鉴定。将PCR技术与传统平板计数技术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酸奶中长双歧杆活菌计数方法。抽提方法操作简便、高效、灵敏,决定着PCR计数方法的准确高效,本研究着重研究了菌体DNA抽提方法的影响因素,以及抽提方法通用性,同时也研究了PCR引物的特异性。将PCR技术与传统平板计数技术结合起来,初步建立酸奶中长双歧杆活菌计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计数 长双歧杆菌
原文传递
长双歧杆菌NCC2705高效转化系统的建立及GFP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大伟 孙忠科 +2 位作者 郭燕红 黄留玉 袁静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0年第6期808-811,共4页
目的:建立长双歧杆菌NCC2705高效稳定的电转化系统,并以其为宿主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构建一个稳定的带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从双歧杆菌克隆载体pDG7中切取其在双歧杆菌中复制所必需的pMB1复制子插入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区,并... 目的:建立长双歧杆菌NCC2705高效稳定的电转化系统,并以其为宿主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构建一个稳定的带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方法:从双歧杆菌克隆载体pDG7中切取其在双歧杆菌中复制所必需的pMB1复制子插入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区,并将gfp基因在双歧杆菌中进行表达;设计双歧杆菌电击转化体系,研究在不同电击电压条件下的电转效率。结果:首先构建了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质粒pUB1和带有gfp基因的表达质粒pUB2,用电击法将之转化至双歧杆菌,当细菌生长到D600nm约为0.5时制备感受态细胞,在电容25μF、电阻200Ω、电压12.5 kV/cm的电击条件下进行完整质粒转化,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结论:构建了以长双歧杆菌NCC2705为宿主的高效稳定的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益生菌的分子生物学和功能特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NCC2705 质粒构建 电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