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温度对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8762分裂周期的影响
1
作者 杨展 姚国强 +4 位作者 刘凯龙 张晓源 裴启林 李民 张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双歧杆菌在增殖培养中存在营养充足但增殖受限的情况,因此探究其增殖过程中的分裂周期至关重要。该研究选择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8762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探针对菌体细胞进行标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该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裂进程及膜结... 双歧杆菌在增殖培养中存在营养充足但增殖受限的情况,因此探究其增殖过程中的分裂周期至关重要。该研究选择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8762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探针对菌体细胞进行标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该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裂进程及膜结构完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μmol/L荧光染料标记下,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满足分裂过程的指标测定。此外,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各世代细胞群体的分布存在差异,表明菌体分裂过程持续进行,且各世代菌体分裂不同步,高温下“6”世代的群体数量相较于37℃上涨了142.31%。菌株的生理状态受到培养温度的影响较大,高温下膜结构完整性损失比例增大了168.82%。该研究揭示了双歧杆菌增殖分裂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变化及菌体细胞活性的差异,为高活性乳酸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荧光示踪 分裂周期 膜完整性 菌体形态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利用母乳低聚糖的分子机制及益生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禹含 李巧慧 +4 位作者 李岩 苏倩 郭欢新 段勃帆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251,共9页
母乳是婴儿早期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它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所有营养需求。母乳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增强肠道屏障。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的活性物质之一,... 母乳是婴儿早期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它可以满足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所有营养需求。母乳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增强肠道屏障。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的活性物质之一,它们无法被婴儿直接消化吸收,但可以作为一种益生元刺激肠道菌群的建立与进化。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是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中的优势微生物,几乎拥有代谢主要HMOs所需的所有基因簇,其与HMOs的互作对早期婴儿肠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HMOs的组成和结构,描述了B. longum subsp. infantis对HMOs的利用方式,并总结了B. longum subsp. infantis代谢HMOs对婴儿产生的益生作用,以期为探究HMOs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以及该机制对婴儿肠道发育和成熟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低聚糖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代谢产物 利用机制 益生作用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母乳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的菌株鉴定
3
作者 刘冲 马霞 +11 位作者 于学健 刘艺茹 刘伟贤 刘蕊 辛迪 唐腾飞 刘红强 葛媛媛 孙婷 蒋秋悦 洪维鍊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7-74,共8页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 以母乳来源的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YLGB-1496为研究对象,收集5株不同批次的YLGB-1496作为目标菌株,收集8株长双歧杆菌参比菌株实物,同时收集28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全基因组序列。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建立了适用于YLGB-1496的菌株鉴定方法。结果表明,5株YLGB-1496与模式菌株B.longum subsp.infantis ATCC 15697 T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值均大于98%,数字DNA-DNA杂交值均大于85%,5株不同批次来源YLGB-1496鉴定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对YLGB-1496和参比菌株的1059个共有核心基因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与其他参比菌株有效区分。以菌株YLGB-1496-1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开展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YLGB-1496不同来源菌株间SNP差异小于30,并且与其他参比菌株差异大于18000,系统发育分析可以有效区分YLGB-1496与其他参比菌株。益生菌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均在菌株水平具有特异性,研究建立的表型、基因型相结合的菌株鉴定方法可为菌株鉴定标准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对促进益生菌在食品行业更加安全和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 菌株鉴定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
下载PDF
对虾原肌球蛋白致敏小鼠模型的构建及乳酸菌肠黏膜免疫效应对致敏性的影响
4
作者 傅玲琳 富舒洁 +3 位作者 黄健健 钱怡 王翀 王彦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9-176,共8页
以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为主要过敏原,腹腔注射6周龄BALB/c雌、雄小鼠,从第14天开始给治疗组小鼠口服灌胃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1.2202或芽孢乳酸菌09.712(Bacillus coagulans09.712),连续灌胃20 d... 以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为主要过敏原,腹腔注射6周龄BALB/c雌、雄小鼠,从第14天开始给治疗组小鼠口服灌胃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1.2202或芽孢乳酸菌09.712(Bacillus coagulans09.712),连续灌胃20 d。根据小鼠腹泻情况、过敏症状评分、血清中组胺(histamine,HIS)质量浓度、TM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水平变化构建TM致敏及益生菌治疗小鼠模型;通过氯乙酸萘酚酯酶染色、高碘酸希夫试剂特殊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部位的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部位的CD4^+T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探究肠黏膜免疫在TM致敏及益生菌缓解TM致敏作用中的机理。结果表明:雌性小鼠更适用于构建TM致敏模型;益生菌灌胃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HIS质量浓度和Ig E水平缓解肠黏膜免疫反应,减轻TM过敏症状。本研究从肠黏膜免疫反应角度探究了其在TM致敏中的作用,为食物过敏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肌球蛋白 水产品过敏 肠黏膜免疫 益生菌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1.2202 芽孢乳酸菌09.71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