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时程增强相关代谢产物的作用机制及其运动效应
1
作者 孔健达 朱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33-736,共4页
运动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长时程增强(LTP)相关代谢产物,LTP的相关代谢产物乳酸和β-羟丁酸(BHB)在运动改善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中的作用差异和慢性运动的调控作用尚需研究,其与LTP的连接及其对其他学习... 运动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长时程增强(LTP)相关代谢产物,LTP的相关代谢产物乳酸和β-羟丁酸(BHB)在运动改善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群体中的作用差异和慢性运动的调控作用尚需研究,其与LTP的连接及其对其他学习与记忆机制的影响亦需进一步研究。未来需揭示乳酸和BHB在LTP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并为运动改善认知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代谢产物 乳酸 运动效应 Β-羟丁酸
原文传递
低氧对突触效能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竹雨 陶嘉楠 安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101-104,共4页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特异的通讯结构,通过形成功能性神经环路来传递和存储信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神经活动是通过改变突触传递而改变脑功能,突触的结构和突触的效能也可以随着环境因素而改变。在重复或持续的神经活动下,突触会发生一种...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特异的通讯结构,通过形成功能性神经环路来传递和存储信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神经活动是通过改变突触传递而改变脑功能,突触的结构和突触的效能也可以随着环境因素而改变。在重复或持续的神经活动下,突触会发生一种长期性的效能改变,称为长时程增强(LTP)或长时程抑制(LTD),其中LTP是指突触对相同强度的刺激产生更强的反应,LTD是指突触对相同强度的刺激产生更弱的反应。LTP和LTD可以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影响信息编码和存储。低氧可以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调控突触效能的LTP,抑制LTP;低氧还可以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IFs)调控突触效能的LTP,增强或抑制LTP。低氧可以通过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R)受体或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luR5)调控突触效能的LTD,增强或抑制L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突触 突触效能 长时程增强 时程抑制
下载PDF
长时程增强翻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莉 韩太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78,共4页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传递功能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脑内信息储存和记忆形成的细胞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LTP诱导后,神经元的某些活动可使其翻转(LTP reversal),或称为去强化(depotentiation)。LTP翻转在一些生理功... 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传递功能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脑内信息储存和记忆形成的细胞机制。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LTP诱导后,神经元的某些活动可使其翻转(LTP reversal),或称为去强化(depotentiation)。LTP翻转在一些生理功能的完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时相LTP翻转参与了神经环路的细化过程,而晚时相LTP翻转可能是消除有害的或病理性记忆(如痛觉记忆、成瘾记忆)的重要机制之一。因而近年来LTP翻转研究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引起LTP翻转的条件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资料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增强翻转 去强化
下载PDF
急性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英文)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红梅 周利君 +3 位作者 胡晓东 胡能伟 张彤 刘先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 神经损伤引起神经病性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痛超敏和痛觉过敏.目前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机制尚缺乏了解.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强直电刺激坐骨神经可引起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该LTP被认为是病理性疼痛的突触模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神经损伤是否能在完整动物的脊髓背角诱发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在以测试刺激(10~20 V,0.5 ms)电刺激坐骨神经的同时在脊髓背角用微电极记录C-纤维诱发电位.分别用强直刺激、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诱导LTP.结果发现:(1)剪断或夹捏坐骨神经都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LTP,该LTP可持续到实验结束(3~9h),在剪断神经前10 min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坐骨神经则可完全阻断LTP的产生;(2)神经损伤诱导的LTP可被NMDA受体阻断剂AP5所阻断;(3)用单次强直刺激引起LTP后,切断坐骨神经可使LTP的幅度进一步增大,而用多次强直电刺激使LTP饱和后,损伤神经则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切断神经引起LTP后,强直电刺激也不能使LTP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表明,急性神经损伤可以诱导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且切断神经能更有效地诱导LTP.该试验进一步支持我们的设想,即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可能在病理性疼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 C-纤维 脊髓背角 神经损伤 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脉冲射频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谢长春 高崇荣 +4 位作者 卢振和 信文君 周利君 胡能伟 刘先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脉冲射频(DRF)对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的影响,探讨脉冲射频镇痛效应的机制。方法: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不同频率脉冲射频:I组(2 Hz),II组(4 Hz),III组(8 Hz),细胞外记录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强直刺激坐骨神经诱导出C-纤维诱发电位LTP 1小时后,按分组在坐骨神经干分别给予2、4、8 Hz(30 V,20 ms)脉冲射频刺激120 s。结果:I组LTP抑制了22.2±3.5%(n=7,P<0.01);II组LTP抑制率为2.57±0.6%(P>0.05);III组脉冲射频刺激对LTP无抑制作用,相反LTP由272.6±64.0%升至347.4±71.9%。结论:2 Hz脉冲射频对LTP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这可能是PRF镇痛效应的生物学机制之一;脉冲射频的镇痛效应具有频率响应低频优于高频;脉冲射频频率大于8 Hz可能产生非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长时程增强 脊髓背角 C-纤维
下载PDF
急、慢性铅中毒对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和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菁 孙黎光 +4 位作者 蔡葵 宗志宏 邢伟 刘素媛 刘宁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慢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2 (ERK2 )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 (LTP)的关系。方法 大鼠怀孕后分别饮用蒸馏水或 0 .2 %醋酸铅溶液 ,断乳后鼠仔则直接饮用 ,于 30d后测定LTP ,并取海马... 目的 探讨急、慢性铅中毒对大鼠海马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2 (ERK2 )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 (LTP)的关系。方法 大鼠怀孕后分别饮用蒸馏水或 0 .2 %醋酸铅溶液 ,断乳后鼠仔则直接饮用 ,于 30d后测定LTP ,并取海马作为慢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正常 30d大鼠海马片稳定培养 2h后 ,分别用含或不含 2 0 μmol·L-1 醋酸铅的人工脑脊液孵育 ,不同时间点收集 ,作为急性铅中毒标本测定ERK2含量。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标本活化的ERK2含量。结果 高频刺激后对照组和慢性铅中毒组峰电位分别为刺激前的1 85 %和 88% ;慢性铅中毒组活化的ERK2则比对照组降低了 46 %。海马片培养中 ,对照组活化的ERK2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铅中毒组在 30和 60min时分别下降了 68%和 33% ,1 2 0min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急性 慢性 海马CA1区 蛋白激酶类 长时程增强 活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燕 宋慧 +3 位作者 宁宗 田磊 徐林 莫宁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7-1141,共5页
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是从传统中药三七的根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耐缺氧、改善记忆力、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研究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PNS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长... 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是从传统中药三七的根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耐缺氧、改善记忆力、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本研究采用“盲法”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PNS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影响,以分析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电生理机制。以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3-4周)海马半脑,用切片机切出400μm厚度的海马脑片,以全细胞电压钳制方式记录CA1区锥体细胞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给予高频刺激HFS(100 Hz)诱导LTP,分析PNS对大鼠海马CA1区EPSCs和LTP的影响。结果表明,PNS(0.1-0.4 g·L^-1)能显著抑制EPSCs(P〈0.05),且对海马CA1区LTP无易化作用;但PNS(0.04-0.05 g·L^-1)不影响CA1区的EPSCs基础突触传递(P〉0.05),却可以增强HFS诱发的LTP(P〈0.05)。上述结果提示,PNS(0.04-0.05 g·L^-1)能易化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长时程增强效应,该作用应是其增进学习记忆力的神经电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兴奋性突触后电流 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海马
下载PDF
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景向红 石宏 +2 位作者 蔡虹 陈淑莉 晋志高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诱发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CI)、脑缺血组(CI)、糖尿病+脑缺血组(DM+CI)、糖尿病+脑缺血+针刺组(DM+CI+Acup... 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诱发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CI)、脑缺血组(CI)、糖尿病+脑缺血组(DM+CI)、糖尿病+脑缺血+针刺组(DM+CI+Acup)。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3d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2次造成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从术后1周开始,针刺穴位为"百会"、双侧"三阴交""脾俞"或"百会"、双侧"肾俞""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进行,留针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术后40d,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群峰电位(PS),然后施以100Hz、100串的高频刺激诱发LTP。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PS的形状、波幅与正常动物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其并不影响海马的基础突触传递。给予高频刺激后,Con组可见PS波幅增加、斜率增大,表现为突触传递强度和效率的增强;而DM+CI组脑片在受到高频刺激后,在所观察的60min内,9个时间点PS波幅和斜率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与同一时间点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CI+Acup组在给予高频率刺激后,PS波幅和斜率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与DM+CI组同一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的LTP效应明显降低,而针刺可以改善这种LTP效应的下降。结论: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LTP效应,增强突触的可塑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缺血 针刺 长时程增强 海马 学习记忆
下载PDF
MAPK级联信号通路与长时程增强 被引量:38
9
作者 袁辉 杨胜 +1 位作者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9-774,共6页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被认为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学基础,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LTP的诱导与维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i-togen-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s,MAPK)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被认为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生物学基础,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LTP的诱导与维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i-togen-activated prote in k inases,MAPK)级联信号通路是介导细胞反应的重要信号系统,是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到细胞核内部的重要传递途径,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调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APK的上游调节物质和下游作用分子在神经元中广泛存在,MAPK级联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神经元参与LTP诱导与维持的多种受体和酶,进而发挥对LTP的调节作用,影响神经突触可塑性。该文综述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 lar signal-regu lated k inase,ERK)、c-Jun氨基端激酶(c-JunN-term inal k inase,JNK)和p38 3条MAPK通路对LTP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长时程增强(LTP)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粲 杨琼 +3 位作者 戴桃李 潘娅 王旭东 张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给予穴位埋线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在体记录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观...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给予穴位埋线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在体记录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LTP),观察并比较各组于高频刺激(HFS)后的变化。结果:经穴位埋线后,与模型组比较,VD大鼠水迷宫成绩显著提高(P<0.05,P<0.01);海马齿状回LTP在HFS后群体峰电位(PS)幅值、PS斜率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易化VD大鼠海马齿状回的L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埋线 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海马齿状回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习得性长时程增强中清醒大鼠海马齿状回几种氨基酸的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巧凤 金清华 +3 位作者 姜海英 崔桂玉 孙嘉斌 金秀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8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外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和牛磺酸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和学习记忆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延边大学生理学... 目的:观察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自由活动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外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和牛磺酸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突触效应长时程增强和学习记忆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实验于2005-03/10在延边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3月龄Wistar系雄性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对照组、实验1a组、实验1b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每组8只。实验1a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进行实验性消退;实验1b组建立条件反射的方法同1a组,每次训练前2min内用微量注射器往齿状回区注射90μmol/L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阻断剂MK-8011μL;实验2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观察其自然消退情况;实验3组经训练建立条件反射,达学会标准后继续巩固训练2d,观察其自然消退情况;对照组不配对给予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不形成条件反射。以红灯为条件刺激、脚掌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来形成条件反射。大鼠在信号出现期上平台为正确反应。实验训练20次/d,以连续测试10次中有9次出现正确反应定为学会标准,只有1次定为行为消退标准。应用脑部微量透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慢性埋植电极法以及电生理记录法等实验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区几种氨基酸的浓度变化,同时以群体峰电位作为指标观察突触效应的变化。结果:各组动物无死亡,插入透析探针位置正确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大鼠训练后,群体峰电位和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浓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实验1a组、2组和3组的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群体峰电位和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和牛磺酸浓度均明显升高。③实验1a组大鼠经两三天的实验性消退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牛磺酸的浓度均下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与消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2组大鼠经四五天自然消退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的浓度下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与消退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3组大鼠巩固性训练两天后,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谷氨酸、谷氨酰胺分别比开始训练前明显增加(P<0.001、P<0.01),但与达学会标准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止训练后需7天才有自然消退,此时的群体峰电位峰值和海马齿状回区细胞外液中谷氨酸、谷氨酰胺的浓度也基本恢复到开始训练前水平。④大鼠训练后立即检测的齿状回区谷氨酸浓度无明显变化,其后逐渐升高,至24h达最高水平。⑤实验1a组在条件性回避反射的建立和实验性消退中,齿状回区谷氨酸浓度、群体峰电位峰值和行为正确反应率的变化基本同步吻合。⑥实验1b组每实验日训练前注射MK-801后,需8个实验日的(140.5±11.6)次训练才达学会标准,与正常对照组只需(75.1±8.8)次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牛磺酸浓度明显增加,而随着条件反射消退,又逐渐回降,和齿状回区群体峰电位峰值以及行为正确反应率的变化呈正相关;1个实验日训练作业结束后谷氨酸浓度逐渐升高,在第24小时达最高水平,说明在行为训练中谷氨酸的渐进性增多与习得性长时程增强的形成相关;齿状回区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阻断剂后,大鼠条件反射建立受显著抑制。提示谷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牛磺酸可能是习得性长时程增强和学习记忆的神经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状回 氨基酸 微量透析 长时程增强 学习 记忆 清醒 大鼠
下载PDF
2450MHz微波辐射对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和脑组织脂褐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亚丽 彭小东 +3 位作者 杨玉华 马洪波 宋锦萍 浦京遂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对学习记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海马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 (LTP)和脑脂褐素含量进行研究 ,用 2 4 5 0MHz微波理疗机为照射源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分别采用在体海马诱发电位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 1 0 2 5mW/cm2 强度范围... 目的探讨微波对学习记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海马诱发电位的长时程增强 (LTP)和脑脂褐素含量进行研究 ,用 2 4 5 0MHz微波理疗机为照射源 ,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分别采用在体海马诱发电位法和分光光度法。结果 1 0 2 5mW/cm2 强度范围内的连续微波 ,可以对弱条件刺激和强条件刺激引发的LTP的群峰电位 (PS)峰值产生抑制作用 ,并存在强度 -效应关系 ,在 2 5mW/cm2 时脂褐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1 0mW/cm2 组 (P <0 .0 5 )。结论 1 0 2 5mW/cm2 强度范围内的 2 4 5 0MHz连续微波可以通过抑制海马LTP的生成和脑脂褐素含量增加 ,造成学习记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海马 长时程增强 脂褐素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刺五加皂甙对大鼠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晓苏 顾永健 +1 位作者 施建生 姜正林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对大鼠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频电刺激离体海马脑片诱导LTP,通过顺向群峰电位波幅相对增长率、峰潜伏期相对缩短率二项指标,观察刺五加皂甙对LTP的影响。结果1.25~5mg/100ml的刺五加皂甙对...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甙对大鼠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频电刺激离体海马脑片诱导LTP,通过顺向群峰电位波幅相对增长率、峰潜伏期相对缩短率二项指标,观察刺五加皂甙对LTP的影响。结果1.25~5mg/100ml的刺五加皂甙对大鼠海马脑片LTP均有明显易化作用,研究组顺向群峰电位的波幅相对增长率和峰潜伏期的相对缩短率均比未加用刺五加皂甙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刺五加皂甙对大鼠海马脑片LTP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其可提高大脑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皂甙 大鼠 海马脑片 长时程增强效应 衰老 中药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海洛因依赖大鼠海马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孝美 陈远寿 +2 位作者 彭昌 潘贵书 田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H2S供体NaHS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LTP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heroin组、heroin+NaHS组。先通过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记录高频刺激(HFS)前后在体海马CA1区群体峰电位(PS... 目的:观察外源性H2S供体NaHS对海洛因依赖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LTP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heroin组、heroin+NaHS组。先通过跳台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记录高频刺激(HFS)前后在体海马CA1区群体峰电位(PS)变化,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最后通过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roin组和heroin+NaHS组学习记忆成绩均降低(P<0.05),PS幅值变化率减小(P<0.01),且形态学观察可见海马神经元损伤;与heroin组比较,heroin+NaHS组学习记忆成绩提高(P<0.05),PS幅值变化率增大(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较轻。结论:(1)海洛因依赖导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抑制海马CA1区LTP的产生,从而降低正常学习记忆能力;(2)外源性H2S可减轻海洛因依赖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易化海马CA1区LTP的产生,改善海洛因依赖导致的正常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海洛因依赖 海马 长时程增强 学习记忆 大鼠
原文传递
GABA及受体拮抗剂对大鼠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敏 宗贤刚 +2 位作者 郭莲军 徐旭林 何治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探讨GABA在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在体电生理研究方法,观察局部给予GABA及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对海马CA3区LTP诱导和维持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测定LT... 目的探讨GABA在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诱导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在体电生理研究方法,观察局部给予GABA及GABA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对海马CA3区LTP诱导和维持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测定LTP诱导90min后实验侧海马组织GABA含量变化。结果①强直刺激PP纤维诱导LTP90min后,海马组织GABA水平(119.3±10.8)μmol.g-1protein较对照组(206.4±24.7)μmol.g-1protein降低(P<0.01);谷氨酸含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强直刺激前5min局部给予GABA200nmol,LTP诱导明显被抑制,相对PS幅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LTP诱导组(P<0.01)而与对照组接近(P>0.05);给予GABAA受体拮抗剂甲基溴化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 methbromide,BMB)1nmol1min再给予GABA200nmol,发现GABA对LTP的抑制作用减弱,PS幅值高于只给予GABA组(P<0.01)。③强直刺激PP纤维诱导LTP形成30min后,海马CA3区局部给予GABA200nmol,LTP效应被翻转,相对PS幅值在各时间点均低于LTP诱导组(P<0.01)而与对照组接近(P>0.05);给予BMB1nmol1min后再给予GABA200nmol,GABA对LTP效应的抑制作用减弱,PS幅值高于只给予GABA组(P<0.01)而低于LTP组(P<0.01)。④BMB1nmol可使低频测试刺激诱发的场电位PS幅值明显升高,90min内稳定在基础幅值的194.8%±3.6%水平,与强直刺激诱导的LTP组PS幅值接近(P>0.05)。结论GABA可抑制大鼠海马CA3区LTP的诱导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A 穿通纤维 CA3区 长时程增强(LTP) 海马
下载PDF
维生素E对应激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洪燕 程义勇 +2 位作者 马强 王冬兰 李树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对应激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束缚应激条件下 ,通过补充维生素E(VE) ,观察大鼠在应激过程中的行为效应。结果 :接受应激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穿行格数明显增加 ;长时程增强 (LTP)诱发率降低 ,突... 目的 :探讨维生素E对应激大鼠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束缚应激条件下 ,通过补充维生素E(VE) ,观察大鼠在应激过程中的行为效应。结果 :接受应激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穿行格数明显增加 ;长时程增强 (LTP)诱发率降低 ,突触传递功能减弱 ;血浆糖皮质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而应激同时适量补充VE的大鼠未出现上述异常变化。结论 :适当补充维生素E可减轻应激性海马突触传递功能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 应激大鼠 海马齿状回 长时程增强 保护作用 应激性脑损伤
下载PDF
皮质酮对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长时程增强效应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建政 张永祥 +1 位作者 刘传缋 周金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通过胞外记录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诱发电位观察了皮质酮对麻醉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皮质酮(1, 4 和10 m g·kg- 1, ip)有使单刺激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基础群峰电位(PS)幅度升高的趋势,但... 通过胞外记录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诱发电位观察了皮质酮对麻醉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皮质酮(1, 4 和10 m g·kg- 1, ip)有使单刺激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基础群峰电位(PS)幅度升高的趋势,但同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给予大鼠穿行通路以串刺激(60 Hz, 30 次)可使海马颗粒细胞层PS幅度持续增高,增幅达70% - 80% ,说明在海马诱生长时程增强效应(LTP). 预先1 h给予大鼠皮质酮(1, 4 和10 m g·kg- 1, ip)可剂量依赖地降低串刺激诱导的PS幅度的升高,说明皮质酮可抑制海马颗粒细胞层LTP的诱生. 结果提示,皮质酮可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海马 电位测定法 长时程增强效应
下载PDF
Aβ25-35伤害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在体海马长时程增强的联合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丽薇 武美娜 +2 位作者 韩维娜 高秀萍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25-35)所致Alzheizer’s病(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LTP)机制,为联合开展AD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给... 目的:探讨海马内注射β-amyloid protein 25-35(Aβ25-35)所致Alzheizer’s病(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海马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LTP)机制,为联合开展AD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在脑立体定位仪上给予大鼠双侧海马分别注射4 nmol/L Aβ25-35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每侧2μl,手术后恢复2周,每只大鼠依次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两部分实验。首先,利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之后,进行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引导记录实验,观察突触可塑性指标长时程增强(LTP)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海马内注射Aβ25-35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在体海马突触可塑性LTP均有改变,其中:逃避潜伏期和逃避距离明显增加(P<0.01);目标象限内游泳时间和距离明显缩短(P<0.01);在体海马LTP幅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海马内注射Aβ25-35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联合实验中Aβ25-35同样可引起在体海马LTP改变。提示同批动物先后进行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试的方法是可行的,行为学实验不会影响后续LTP的实验结果。因此,本实验为行为学改变后进行在体LTP机制探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有效开展行为学和电生理学实验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25-35 空间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MORRIS水迷宫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内注射 大鼠
原文传递
丙烯酰胺对雌性Wistar大鼠学习记忆和长时程增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蔓 孟涛 +1 位作者 赵文锦 李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研究重复sc给予丙烯酰胺(AM)28 d后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单次sc给予AM后对大鼠海马高频刺激后群峰电位(PS)幅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别sc给予AM 10,20和40 mg·kg-1(给药当天计为第1天),连续给... 目的研究重复sc给予丙烯酰胺(AM)28 d后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单次sc给予AM后对大鼠海马高频刺激后群峰电位(PS)幅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分别sc给予AM 10,20和40 mg·kg-1(给药当天计为第1天),连续给予28 d。每周记录1次体质量。于第22~第27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AM对大鼠空间定位能力的影响;分别于第29和第30天进行跳台实验,观察5 min内大鼠跳下平台的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取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A及2B与Ⅱ型钙调蛋白激酶(Ca MKⅡ)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另取Wistar雌性大鼠,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进行长时程增强(LTP)实验,观察高频刺激后PS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给予AM后,大鼠体质量增长减缓(P<0.01)。AM 20及40 mg·kg-1组大鼠找到平台的时间显著延长,但是对大鼠穿越平台的次数无显著影响。与实验首日(第29天)相比,经过电击强化学习记忆,正常对照组大鼠为躲避电击,次日(第30天)5 min内跳下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AM 10,20和40 mg·kg-1组5 min内的错误次数以及首次跳下平台的时间无显著改变。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M 40 mg·kg-1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R2A及NR2B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且Ca MK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LTP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次sc给予AM 40 mg·kg-1显著降低Wistar雌性大鼠海马的PS幅度(P<0.01),损伤了大鼠海马部位的突触可塑性。结论 AM可能通过改变谷氨酸的含量,增加NR的表达与活性,导致钙超载,引发神经细胞死亡,从而使LTP的PS幅度下降,影响海马神经突触的可塑性,最终影响中枢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跳台实验 MORRIS水迷宫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D-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对海马长时程增强和突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饶燕 高洁 +2 位作者 赖世隆 胡镜清 王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研究D 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Alzheimer病 (AD)大鼠模型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0 .96 %D 半乳糖致亚急性损伤及鹅膏蕈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 ,应用行为学测试、电生理学方法和电镜观察 ,研究AD模... 目的 :研究D 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Alzheimer病 (AD)大鼠模型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0 .96 %D 半乳糖致亚急性损伤及鹅膏蕈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 ,应用行为学测试、电生理学方法和电镜观察 ,研究A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形态结构和长时程增强现象 (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的变化。结果 :①AD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②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的数密度、面密度明显减少 ;③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产生的L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长时程增强 突触形态 学习记忆 海马 大鼠模型 基底核损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