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江豚生境需求的长江干流(铜陵段)生态流量过程研究
1
作者 杨薇 董伟萍 +1 位作者 丁杰伟 谢湉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满足其生境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是长江干流生态需水研究的关键。为科学明确保障长江江豚适宜生境的流量需求,采用水文改变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价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变化。以水深、流...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种,满足其生境需求的生态流量过程是长江干流生态需水研究的关键。为科学明确保障长江江豚适宜生境的流量需求,采用水文改变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价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变化。以水深、流速为限制因子,通过栖息地模拟法获得适宜江豚栖息的生态流量范围,耦合水文学法结果,推荐月尺度的生态流量方案;结合流量组分特征进行高流量脉冲设计,综合确定生态流量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干流(铜陵段)水文情势改变度达49.74%,为中度改变,且流量事件主要以枯水流量和高流量脉冲为主,环境流量事件趋向单一化;2)长江江豚栖息地适宜流量范围为19000~31100 m^(3)/s,最佳适宜流量范围为22500~28500 m^(3)/s;丰水期适宜范围为27000~31000 m^(3)/s、35000~45000 m^(3)/s、60000~62000 m^(3)/s;高流量脉冲事件为流量值高于39100 m^(3)/s时,其持续时间至少在3 d以上,并以高流量脉冲峰值上限48000 m^(3)/s作为小洪水发生的初始值。本研究成果可为长江干流江豚生境保护和生态调度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为切实推进长江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江豚保护 水文学法 栖息地模拟法 长江干流铜陵段
下载PDF
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分布格局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湘香 王银平 +10 位作者 张燕 吴凡 魏念 杨海乐 沈丽 朱挺兵 茹辉军 刘凯 段辛斌 倪朝辉 李云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5638.57×10^(-5)mg/L,中游、下游和金沙江明显高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4)优势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恩茨筒壳虫、淡水麻铃虫、普通表壳虫,轮虫类萼花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桡足类广布中剑水蚤、特异荡镖水蚤,无节幼体等。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呈现典型河流特征,种类和数量较贫乏,群落以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个体为主,河流中、下游丰度高于上游,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格局 长江干流 金沙江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正杰 庄超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共6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架,探讨了横向生态补偿的补偿要素、补偿标准、补偿资金分摊、监测考核指标和保障体系,并采用2018年数据初步开展了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横向生态补偿的主要出资省(自治区、市)为江苏、上海、安徽,获得补偿的省(自治区、市)为四川、青海、云南、西藏、江西,体现了长江干流下游受益省份对上游保护省份的补偿关系。研究认为长江干流应建立一个全流域层面多省份同时参与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初期可以水质水量为补偿要素,未来可逐步拓展补偿要素范围,提高补偿考核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流域 水质水量 长江干流
下载PDF
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的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宝根 王怡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2-43,共12页
提升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是长江干流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长江干流地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紧迫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构建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 提升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是长江干流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长江干流地区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紧迫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构建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CA-DEA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选用Tapio脱钩模型对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维度成本压力之间的脱钩关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在时序上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趋势,但效率改善幅度存在明显的省域差异性;(2)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对要素成本投入、环境成本投入和社会成本投入的依赖程度逐渐趋于弱化,但对不同成本投入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且依赖度的弱化呈现不稳定性和省域差异性。据此,长江干流各省区市应通过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探索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发挥政府对农业的调节作用等,不断降低农业对各成本投入的依赖程度,以推动各省区市协同发展,实现长江干流地区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持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地区 农业包容性绿色增长 时空特征 脱钩效应
下载PDF
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今年首超10亿kW·h
5
作者 王浩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S01期134-134,共1页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电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3年8月8日,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超10亿k 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t,这也是2023年...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0日电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3年8月8日,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超10亿k 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t,这也是2023年6座梯级电站单日发电量首次突破10亿k W·h大关。入夏以来,梯级电站受电区域用电负荷大幅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用电负荷 梯级电站 长江三峡 发电量 白鹤滩 向家坝 溪洛渡
下载PDF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2 位作者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生物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十年禁渔 水生态环境评价
下载PDF
基于RTK水深测量系统在长江干流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昌 曾柏瑞 《中国水运》 2023年第1期98-100,共3页
随着载波相位技术的发展,水深测量技术及设备已逐渐成熟。航道水深测量过程会受到船舶吃水、潮汐、波浪、大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着水深精度测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利用一种基于GNSS-RTK的水深测量技术,通过RTK技术对定位结果修... 随着载波相位技术的发展,水深测量技术及设备已逐渐成熟。航道水深测量过程会受到船舶吃水、潮汐、波浪、大风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着水深精度测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利用一种基于GNSS-RTK的水深测量技术,通过RTK技术对定位结果修正,不需要借助河流水位数据可直接求得水深。该方法在长江干流某处航道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定位精度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显著提高了水深测量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K系统 水深测量 长江干流
下载PDF
长江干流武汉段土地利用格局分析
8
作者 程琦 祁琼 余洋 《城市勘测》 2023年第1期15-17,22,共4页
根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分析了长江干流武汉段土地资源现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区域内十年间土地利用情况和限制性开发地类的分布及变化进行分析,为长江干流区域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武汉段 土地利用格局
下载PDF
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水质评价与变化趋势分析
9
作者 张晨晨 刘飞 《山西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26-227,230,共3页
为了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水质变化情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通过对2010—2020年间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石化厂下游监测点在2019年以后基本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总磷和氨氮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为了了解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水质变化情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通过对2010—2020年间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发现石化厂下游监测点在2019年以后基本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总磷和氨氮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在此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长江干流南京段石化厂下游监测点氨氮浓度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对水质变化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发现,为改善水环境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措施包括排水管网改造、污水排口封堵、农田地表径流控制等,使得长江水质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水质评价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氨氮 总磷
下载PDF
长江干流梯级水库已累计向下游补水超100亿立方米
10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1期92-92,共1页
受去年夏秋连旱影响,长江流域来水极端偏枯,为解决去冬今春水资源供需紧张难题,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持续加强与水利、航运、电力等部门沟通协调,精心编制补水方案,并于2022年11月5日开展长江干流梯级六座水库枯期补水调度,这也是长江... 受去年夏秋连旱影响,长江流域来水极端偏枯,为解决去冬今春水资源供需紧张难题,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持续加强与水利、航运、电力等部门沟通协调,精心编制补水方案,并于2022年11月5日开展长江干流梯级六座水库枯期补水调度,这也是长江电力自三峡水库建成以来启动时间最早的一次枯期补水调度。截至目前,长江干流梯级水库已累计向下游补水超100亿立方米,相当于700余个西湖水量,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用水紧张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电力 长江干流 梯级水库 启动时间 补水 沟通协调 三峡集团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依法退出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后续问题处理
11
作者 陈文健 《上海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分析和探讨了湖南临湘工业园滨江化工产业园区依法退出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后,升级搬迁安置园区内退出企业、有效治理和修复受污染地块,并对地块依法进行科学合理再利用,恢复长江沿线原生态环境等问题。
关键词 长江干流岸线一公里 化工园区 依法退出 后续问题处理 湖南省
下载PDF
长江干流地区区域发展与国家工业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雷 吴映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3-637,共5页
江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江河流域、特别是长江流域(干流)资源的开发对中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农耕时期,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盛唐中期以后(公元640年)长江流域(干流)就开始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国家最重要... 江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江河流域、特别是长江流域(干流)资源的开发对中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农耕时期,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盛唐中期以后(公元640年)长江流域(干流)就开始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口集聚和社会生产场所。进入工业化进程以来,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长江流域(干流)再次承担起推动国家现代经济发展主力引擎的职责,尽管这一发展经受过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影响。随着国家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环境的变化,21世纪长江流域(干流)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将承担起较以往更为重大的责任,其中以重化工制造业的发展最为重要。然而,要切实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长江流域(干流)地区未来的发展应首先处理好自身的发展环境问题,诸如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沿岸城市空气污染、地区能源供应短缺、城乡用地冲突等等。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一系列科学的区域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地区 区域发展 国家工业化 工业化进程 长江干流 现代化进程 长江流域 城市空气污染 人类文明 江河流域
下载PDF
三峡水库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枯水期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爱民 胡菊香 +2 位作者 李嗣新 周连凤 梁友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5,共8页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 2010年4月对长江干流和26条支流未淹没区与回水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硅藻、绿藻和蓝藻共占浮游植物种类的93.33%~93.88%.干流优势种类有1门1种、未淹没区有3门6种、回水区有5门6种,出现率分别为15.38%、9.23%和25.00%.回水区现存量平均值最高、未淹没区其次、干流最低.现存量组成在干流、未淹没区和回水区之间有差异,绿藻所占比例干流最高,硅藻所占比例未淹没区最高,隐藻、蓝藻和甲藻所占比例均在回水区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未淹没区最高、干流次之、回水区最低.17条支流回水区H'和8条支流回水区J均低于未淹没区.水质评价显示,轻或无污染断面(采样点)的比例,干流为76.92%,未淹没区为84.62%,回水区为47.06%.19条(73.08%)支流回水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7条(26.92%)支流未淹没区出现中污染或重污染.三峡工程蓄水对回水区浮游植物与水质影响比长江干流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长江干流 支流 浮游植物 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港口布局中的岸线资源评价与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长江干流南京段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2 位作者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7,F0003,共8页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布局 岸线资源评价 生态敏感性分析 长江干流 南京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河岸线资源评价研究——以武汉市域长江干流为例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传胜 孙小伍 李建海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101,共7页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 内河岸线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专门的评价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研究区域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研究方法已经从定性发展到定量,并引进了GIS手段。论文首先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将岸线评价分为质量分等评价、适宜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类型,概括为评价单元的划分、单项指标的评价和综合质量分等3个步骤。之后,论文以自然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武汉市域长江干流岸线的建港自然条件评价的实例,系统探索了运用GIS方法评价岸线资源的一般程序,将其分为:数据准备、建立数据库、评价实施、成果输出4个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岸线资源 岸线评价 GIS 长江干流 武汉市域 国土资源 质量分等评价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江苏长江干流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董雅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0-96,共7页
如何协调江苏沿江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选取饮用水源地上下游1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上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下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腹地土地利用等四个经济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类... 如何协调江苏沿江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选取饮用水源地上下游1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上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下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腹地土地利用等四个经济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和是否有排污口等将四个因子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特尔菲法赋权,对江苏沿江26个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 48)仅占27%,生态较安全的水源地(0 26<综合得分<=0 48)占46%、生态低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 26)占27%。评价结果与现状水质之间有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说明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与其附近的土地利用关系密切,据此提出调整岸线功能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生态安全评价 岸线功能调整 长江干流 江苏
下载PDF
长江干流水体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新明 甘义群 +2 位作者 刘运德 李小倩 余婷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采用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TC/EA-IRMS)对重庆至上海段长江干流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该段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过量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δ(18 O)和δ(D)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不... 采用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法(TC/EA-IRMS)对重庆至上海段长江干流的氢氧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该段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氘过量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了δ(18 O)和δ(D)与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地段水体受补给来源、大陆效应、高程效应等因素影响,其水体氢氧同位素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沿径流方向长江干流水体的δ(18 O)和δ(D)沿程逐渐偏正。长江干流上游重庆至宜昌段的氘过量参数大部分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的氘过量参数10‰,且波动较大,达3.0‰~12.2‰,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氘过量参数基本稳定在10‰左右。蒸发浓缩作用导致长江中下游周边湖泊水体的氢氧同位素较长江水体偏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氢同位素[δ(D)] 氧同位素[δ(18O)] d过量参数 大气降水线
下载PDF
长江干流九江—新济洲段岸线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24
18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78,共8页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九江-新济洲 岸线评价 岸线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董耀华 惠晓晓 蔺秋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0,共5页
建立了河道水沙量、水沙影响因子与水沙关系之间的联系,归纳了年径流量与输沙量的4类分析方法:频率统计法、适配线拟合法、相关分析法和累积曲线法。以长江干流河道控制水文站寸滩、宜昌、监利、汉口和大通19502005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初... 建立了河道水沙量、水沙影响因子与水沙关系之间的联系,归纳了年径流量与输沙量的4类分析方法:频率统计法、适配线拟合法、相关分析法和累积曲线法。以长江干流河道控制水文站寸滩、宜昌、监利、汉口和大通19502005年实测数据为基础,初步分析了长江干流河道水沙特性与变化趋势。分析表明:①长江干流河道水量沿程增加、沙量沿程变化不大,沙量变化比水量变化约大10倍,水沙关系沿程减弱;②1950 2005年间,长江干流河道年径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年输沙量呈减小趋势,年均减小约1%,1990年后呈明显减小趋势,2000年后呈加速减小趋势;③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是控制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135 m水位运用期)坝下游水沙变化及河道冲刷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大于工程的调水调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量 年输沙量 水沙关系 长江干流河道
下载PDF
长江干流湖北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岳 夏爽 裴国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922,共7页
2014年5—6月期间,对长江干流西起宜昌三江桥东至黄梅新洲江段共57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蓝藻(Cyanophyta)4科11属,绿藻(Chlorophyta)8科17属,硅藻(Bacillariophyta)10科30属140余种。硅藻的... 2014年5—6月期间,对长江干流西起宜昌三江桥东至黄梅新洲江段共57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蓝藻(Cyanophyta)4科11属,绿藻(Chlorophyta)8科17属,硅藻(Bacillariophyta)10科30属140余种。硅藻的种类组成最丰富,主要优势属是小环藻(Cyclotella spp.),其后依次为隐藻(Cryptophyta)、蓝藻和绿藻。硅藻所占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而隐藻所占比例则逐渐增加,蓝藻和绿藻变化趋势不明显。从细胞密度来看,宜昌三江口到枝城大桥(A江段)各样点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相对较低,平均约为3.0×106L-1;松滋河口到中洲洄水处(B江段)所有样点细胞密度均相对较高,平均为7.4×106L-1;洞庭湖大桥到黄梅新洲(C江段)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细胞密度最低。不同流态水体中浮游藻类组成明显不同。中等流速水体中硅藻占据绝对优势,平均比例高达70.0%。缓流水体中硅藻比例(47.2%)与隐藻比例(37.5%)相近,而隐藻是急流水体中的优势门类。综合细胞密度、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结果,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主要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湖北段 浮游藻类 细胞密度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