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同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翔 张旭鸣 +2 位作者 何武兵 林昊 许玮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同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行随访调查研究,根据最终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短节段组(n=21)和长节段组...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同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本院于2014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5例单节段A型胸腰段骨折患者(无脊髓神经损伤)行随访调查研究,根据最终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短节段组(n=21)和长节段组(n=24)。短节段组患者采用短节段经伤椎固定的手术方式,长节段组患者采用长节段跨伤椎固定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结果 45例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到3年,平均2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伤椎高度压缩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短节段组患者的Cobb角度(7.3±1.9)°低于长节段组(1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5,P <0.01);短节段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压缩率(9.1±2.6)%低于长节段组(1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5,P <0.01);短节段组患者的JOA评分(24.22±2.36)分,高于长节段组(21.36±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6,P <0.01);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53,P> 0.01)。结论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较长节段跨伤椎固定术后近期伤椎高度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固定 长节段跨伤椎固定 Cobb角度 JOA评分 VAS评分
下载PDF
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顾勇 汪凌骏 +3 位作者 陆宇翔 胡浩 罗军超 陈亮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 目的:分析比较后路经伤椎短节段与跨伤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12月104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分为经伤椎短节段固定组(短节段组, n=78)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组(长节段组,n=26),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局部Cobb角,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19.8±7.4)个月。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短节段组(均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保持至末次随访(均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节段组伤椎置钉失败2例,两组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与跨伤椎长节段固定近似的效果,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固定 固定
下载PDF
跨伤椎长节段固定与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彬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6期7-10,共4页
目的对比跨伤椎长节段固定与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1—12月,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8例作为观察目标,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作两组,对照组采取跨伤椎... 目的对比跨伤椎长节段固定与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1—12月,便利选择该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8例作为观察目标,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作两组,对照组采取跨伤椎长节段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情况及脊柱功能变化差异,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伤椎、脊柱功能等情况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5.24±1.01)%、Cobb角(4.14±0.99)°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脊柱功能评分(27.03±1.0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63、15.095、19.039,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2.2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预后恢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固定 脊柱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