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分类与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长6油层组为例
1
作者 崔英敏 杨江宇 +4 位作者 饶利平 杨帅 蒋钧 路宽一 严昌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长6储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测井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明确了区内长6储层流动单元类型、...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WQ北部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流动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长6储层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测井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明确了区内长6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与储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储层孔隙结构以细喉大孔型和细喉小孔型为主。共发育4类储层流动单元。其中,长6^(2-1)小层以Ⅲ、Ⅳ类单元为主,长6^(1-2)小层主要发育Ⅰ、Ⅱ类流动单元,长6^(1-1)小层仅见零星分布的Ⅰ类流动单元,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长61-2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层评价 致密砂岩 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下限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艳 王波 龚建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75-678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王庄区长6油层组为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明确其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储层参数下限对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测录井以及物性分析资料,明确了王庄区长6储层“四性”关系。其中细砂岩物性整体相对较好,声波时差与储层物性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深感应电阻率则对含油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性,油水层的深感应电阻率平均值为20~40Ω·m,水层为12~16Ω·m。在此基础上综合岩心、测录井、试油试采及多种分析化验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最终确定王庄区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各项参数下限,分别为:孔隙度为8.0%,渗透率为0.2 mD,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级别下限为油迹,含油饱和度为38.0%,深感应电阻率为20.0Ω·m,声波时差为215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储层下限 致密砂岩储层 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08
3
作者 郑荣才 文华国 +3 位作者 韩永林 王海红 郑超 蔡家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6-57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倍受重视。作者在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重矿物、微量元素和孔渗分析等...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开发地质问题倍受重视。作者在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重矿物、微量元素和孔渗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首次提出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属于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岩性以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微-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粒序层理、液化包卷层理、滑动截切和变形构造、小型同生断层、槽模、沟模和重荷模等浊积沉积相标志。在浊积扇岩相组合、沉积序列及平面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分析了浊积扇在油气开发工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滑塌浊积扇 成因机制 石油地质意义 上三叠统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白豹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 被引量:114
4
作者 罗静兰 李忠兴 +5 位作者 史成恩 李建 韩永林 王海宏 李进步 王成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一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上三叠统延 8与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37
5
作者 程启贵 郭少斌 +2 位作者 王海红 王成玉 梁晓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权系数 长6油层 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被引量:52
6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1 位作者 赵靖舟 时宝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6-9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男东区长6油层为该区的主产层之一.本文在长6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孔候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为中一低孔、低渗型储层,其储层主要表现为ⅢA类较差储层,但长61储层相对较好,次为长62储层,长63总体较差,以差储层、非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1
7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油层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马强 屈红军 +2 位作者 严耀祖 胡春花 白国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中部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被引量:56
9
作者 白玉彬 赵靖舟 +1 位作者 方朝强 刘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集体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外部因素;(3)长7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高强度生、排烃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前提;(4)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垂向裂缝和侧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石油就近运移聚集成藏;(5)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浮力作用弱,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作用;(6)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无纯油层,油水层、水层、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不均一,储量丰度较低,存在甜点富集区;(7)在石油大规模生成运移时,长6储层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为形成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连续型油藏 致密砂岩 形成机理 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后储层变化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靳文奇 王小军 +1 位作者 何奉朋 陈堂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水驱后孔隙度平均增加0.15%,而孔隙组合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退汞效率平均降低4.39%;喉道中值半径变小但分布类型没变化;储层润湿性整体向亲水方向发展。低渗透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机理主要是:储层中颗粒和填隙物在注入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溶解、破碎和迁移,一部分被水冲出,一部分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导致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入水冲刷作用使储层岩石表面及孔喉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储层润湿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孔隙结构 润湿性 注水开发 渗透率 长6油层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欢庆 朱玉双 +2 位作者 李庆印 王小孟 周银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5-300,共6页
目的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相控建模”和后期数值模拟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方法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对安塞杏河区长6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该区长6沉积相模式,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各小... 目的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为精细油藏描述中“相控建模”和后期数值模拟提供坚实的地质依据。方法运用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对安塞杏河区长6油层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首次建立了该区长6沉积相模式,细分出沉积微相,并阐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征;分析了长6油层油水运动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开发调整方案。结论该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前缘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而且沉积微相与油水运动规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沉积 油水运动规律 安塞油田
下载PDF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12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2 位作者 范萌萌 冯娟萍 郭懿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9,共7页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深水砂岩 长6油层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长6油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莉 杨亚娟 +4 位作者 张玉玲 赵阳 孟志学 严云奎 岳乐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层倾角测井解释等方法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裂缝进行了研究。川口油田长 6油层主导裂缝方向为近 EW向 ,天然显裂缝规模小且不发育 ,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多为闭合状态 ,只有在人工激发后才... 通过对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层倾角测井解释等方法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裂缝进行了研究。川口油田长 6油层主导裂缝方向为近 EW向 ,天然显裂缝规模小且不发育 ,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多为闭合状态 ,只有在人工激发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裂缝特征。川口油田储层类型为孔隙型储集层。该区油层埋深 5 0 0~ 70 0 m,垂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 ,压裂后理论上应产生水平缝 ,但受到天然垂直 (闭合 )缝的影响 ,在裂缝发育区可能会形成垂直压裂缝。在目前注水条件下 ,注水实验区储层裂缝的作用还未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长6油层 裂缝特征 压裂开发 注水开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郑荣才 王昌勇 +2 位作者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分析 长6油层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下载PDF
陕北甘谷驿油田东区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庞雯 郭德运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瑞 刘曙光 张新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 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灰色细粒长石砂岩,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粒度概率曲线呈两段式,砂体内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结合甘谷驿油田上百口井的测井资料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的粒度参数图件分析,认为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砂体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及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绘制了长61、长62、长63油砂体的平面分布图,确定了水下分流河道的位置.由砂体展布图看出,自长64至长61期,三角洲前缘逐渐演化为三角洲平原,表明研究区湖盆逐渐萎缩,三角洲沉积范围不断扩大,属进积式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 三角洲沉积 沉积相 长6油层 三角洲平原 油田 细粒 单井
下载PDF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关利群 屈红军 +2 位作者 胡春花 范玉海 雷露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26-30,37,共6页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 通过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岩心观察、测试及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研究,讨论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长61-2、长62-1和长62-2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并分析了各类非均质性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各小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整体较强,平面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垂向上粒度的韵律性及层理构造特征是影响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性及层间分层系数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的影响较弱;层间有效砂岩密度的差异对储层含油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主要控制因素;储层含油性主要受储层砂体平面展布和储层物性的控制;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 长6油层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玉宏 张化安 +2 位作者 魏仙样 武富礼 孟祥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6-610,616,共6页
目的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油藏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指导油田勘探。方法依据测井曲线突变面(岩性突变界面)和主要沉积不连续面(冲刷面、煤线、煤层、底界沉积间断面等),结合岩相分析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古环境变化面、沉积韵律等。结果将其... 目的认识储层沉积特征、油藏分布特征与控制因素,指导油田勘探。方法依据测井曲线突变面(岩性突变界面)和主要沉积不连续面(冲刷面、煤线、煤层、底界沉积间断面等),结合岩相分析延长油田长6油层组古环境变化面、沉积韵律等。结果将其沉积微相划分为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河漫沼泽等;砂体为北北东向展布,发育三级层序2个,层序I为湖相层序,由湖泛期湖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层序II为湖水退出本区后形成的以平原曲流河环境为主的沉积,是冲积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结论冲积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中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湖相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田的主要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长6油层 沉积相 体系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成岩相及储层质量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兰叶芳 邓秀芹 +1 位作者 程党性 黄锦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63,共13页
本文借助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机制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砂岩埋藏前组成、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的相对重要性、自生矿物组成、孔隙构成、... 本文借助于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和物性分析等研究手段,以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的形成机制为解剖对象,通过对砂岩埋藏前组成、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的相对重要性、自生矿物组成、孔隙构成、物性与孔隙结构等研究,明确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研究,选择骨架颗粒构成、自生矿物组成、物性、孔隙构成以及粒间体积等有关的15个成岩相定量评价参数,对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低渗透砂岩进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华庆地区长6油层组砂岩经历了较强的物理成岩作用和较弱的化学成岩作用,原生孔隙是主要储集空间,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方解石的胶结作用;②成岩相定量评价表明,弱胶结、强压实成岩相以及强方解石胶结、中-强压实成岩相的储层质量均较差,受北部物源区控制的绿泥石胶结、弱-中等压实成岩相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建议作为今后的优选勘探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储层质量评价
下载PDF
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郑艳荣 屈红军 +3 位作者 冯杨伟 王云 王力 李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28-32,共5页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塞油田H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安塞油田H区长6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溶蚀粒间孔、残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微细喉道类型,孔喉分选性好,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研究区主要以Ⅱ类和Ⅲ类为主。从Ⅰ类到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结构系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特征参数 毛管压力曲线 长6油层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关系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士祥 楚美娟 +2 位作者 王腾飞 张文选 周新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53,共11页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319个实际测试的长6油层组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地层水类型、化学成分、离子比例系数、矿化度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保存的关系。长6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在中生界中整体偏高,为以Cl^... 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319个实际测试的长6油层组地层水分析资料,研究了地层水类型、化学成分、离子比例系数、矿化度特征及其平面分布规律,揭示了地层水特征与油藏聚集保存的关系。长6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在中生界中整体偏高,为以Cl^-和K^++Na^+为主的CaCl_2Ⅴ型和Ⅳ型地层水,地层水钠氯系数平均值分布在0.49~0.53,脱硫酸系数平均值分布在5.8~7.2,变质系数平均值分布在40~51,地层总体封闭环境很好。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现今地层水总体处于封闭的流体动力环境,但在纵向和平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6油层组顶部的长61段中,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地层水矿化度和变质系数总体较中部区域高、地层水钠氯系数和脱硫酸系数较中部区域低,总体反映了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流体动力环境的封闭性要好于中部区域。这与在西部区域和东部区域已发现的油藏比中部区域多有很好的吻合性,地层水所反映的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条件较好地代表了油藏的富集保存程度,现今流体动力环境更弱的区域更有利于油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流体动力环境 地层水化学特征 长6油层 姬塬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