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脉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崔东来 梁世赞 《临床荟萃》 CAS 1993年第13期590-591,共2页
门脉高压症是各种慢性肝病晚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对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各种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不断出现,使门脉高压症内科治疗逐渐有了新的突破,现综述如... 门脉高压症是各种慢性肝病晚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由此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对门脉高压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各种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不断出现,使门脉高压症内科治疗逐渐有了新的突破,现综述如下。 1 血管收缩剂 1.1 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 VP) 1957年Kahne等首次报道血管加压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而获得成功。迄今,VP已成为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最常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药物疗法 进展
下载PDF
联合介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血压症66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爱霞 王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9A期1688-1689,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护理体会 门脉高血压 联合介入治疗 脾动脉栓塞治疗 胃底静脉栓塞 经皮肝穿 部分性
下载PDF
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血压50例
3
作者 石洪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24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门脉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部分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门脉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部分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脉高血压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经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临床疗效 门静脉
下载PDF
门脉高血压胃病36例临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樊玢玫 刘金玉 +1 位作者 杨哲粉 阎伟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2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门脉高血压胃病36例,行电子胃镜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结果36例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电镜与组织学检查大多表现为胃黏膜血管病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给予内镜与组织学检查... 目的观察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门脉高血压胃病36例,行电子胃镜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结果36例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电镜与组织学检查大多表现为胃黏膜血管病变。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应及时给予内镜与组织学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胃病 电子胃镜检查
下载PDF
门脉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护理
5
作者 姜海霞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4期940-941,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门脉高血压并发上呼吸道出血的时间规律,来制定相应的外科护理对策。方法:对380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通过对380例患者的836例总出血次数进行调查,发现出血的高峰期主要有两个时间段,凌晨5点到6点是第一高峰期,下午... 目的:通过分析门脉高血压并发上呼吸道出血的时间规律,来制定相应的外科护理对策。方法:对380例患者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通过对380例患者的836例总出血次数进行调查,发现出血的高峰期主要有两个时间段,凌晨5点到6点是第一高峰期,下午4点到5点为第二高峰期。出血次数时间段分布为,夜间出血次数最高,日间最低。对于因出血死亡的患者进行出血时间调查发现,夜间出血死亡的最高,日间最低。结论:门脉高血压并发上呼吸道出血的时间以及死亡的时间都存在规律性变化,夜间是最容易出血和死亡的时间段。为此,提出如下的外科护理措施:第一,加强夜间(出血高发时间段)的病情观察;第二,加强出血高危人群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上呼吸道 外科护理 规律性变化
下载PDF
门脉高血压胃病的治疗研究
6
作者 王宪刚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5期135-135,共1页
有研究显示,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出血原因并非都来源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其中约30%~40%来源于胃黏膜病变,以往称之为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目前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我们对我院收冶的门脉高... 有研究显示,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其出血原因并非都来源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其中约30%~40%来源于胃黏膜病变,以往称之为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目前称之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我们对我院收冶的门脉高血压胃病患者和对照者进行胃镜下观察对比,旨在进一步研究分析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门脉高血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急性胃黏膜病变 急性出血性胃炎 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门脉高压症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PIPSS)治疗门脉高血压
7
作者 智发朝 李彦豪 《临床》 1994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PIPSS 肝内门体分流术 颈静脉
下载PDF
肝脏微循环障碍在血吸虫病性门脉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镇 蔡红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微循环 血吸虫病 门脉高血压
原文传递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郑金国 张新元 +2 位作者 邵石祥 苏国权 杜瑞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2-94,共3页
对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发现,术后脾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01);外周血细胞上升;脾脏回缩;消化道症状改善,消化道出血现象... 对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结果: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发现,术后脾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01);外周血细胞上升;脾脏回缩;消化道症状改善,消化道出血现象减轻或消失;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自发性腹膜炎。该手术创伤少、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症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血压 脾栓塞术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田建国 薛焕州 +3 位作者 藏义明 张宏伟 鲁自祥 王继英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采用脾肾分流术(SRS)和断流术治疗肝内型门脉高压症816例,在随访的749例中,并发PVT125例(16.7%)。自1989年采取规范化预防措施后PVT发生率由1988年以前的24.4%降为11.0%。采用祛聚、抗... 采用脾肾分流术(SRS)和断流术治疗肝内型门脉高压症816例,在随访的749例中,并发PVT125例(16.7%)。自1989年采取规范化预防措施后PVT发生率由1988年以前的24.4%降为11.0%。采用祛聚、抗疑、溶栓序贯疗法治疗PVT105例,PVT缩小20%,消失60.9%,总有效率80.9%。PVT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术后出血率分别为20.9%和75.0%(P<0.01)。1、3、5年生存率在治疗组的分别是85.7%、78.2%和57.7%;未治疗组分别为60.0%、36.4%和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和文献报道单用链激酶者接近,而出血并发症前者7.6%,后者30~5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门脉高血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核素直肠-门脉显像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明灯 董惟誉 +4 位作者 刘用华 何品玉 李珍儿 陈贻胜 林志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55,共2页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是临床的重要课题。核素直肠-门脉显像诊断门脉高压、门脉分流已有报道。我们应用<sup>99m</sup>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灌注直肠-门脉显像检查了32例肝硬化、10例非肝硬化性肝胆疾病和10例非肝...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是临床的重要课题。核素直肠-门脉显像诊断门脉高压、门脉分流已有报道。我们应用<sup>99m</sup>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灌注直肠-门脉显像检查了32例肝硬化、10例非肝硬化性肝胆疾病和10例非肝胆疾病(对照组)患者。并对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在服用心得安前后进行监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诊断 放射性核素 直肠 门脉造影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栓塞治疗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玄祖旗 杨仁杰 +2 位作者 刘庚年 任伟新 陈鹏 《放射学实践》 1997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 目的:对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机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确定其疗效的观测指标、栓塞范围和PSE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患者周围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以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为显著。选择性插入脾动脉靶血管后先造影然后用抗生素液浸泡的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100%。30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增加,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有所下降。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高压的症状。PSE栓塞范围在30%~80%之间为宜。白血球和血小板尤其是后者数量和功能改变为PSE后疗效可靠的观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 脾栓塞 肝硬变 门脉高血压
下载PDF
心得安是预防门脉高压出血的理想药物吗? 被引量:8
13
作者 段仲璧 薛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心得安是预防门脉高压出血的理想药物吗?段仲璧薛挥1980年Lebrec〔1〕开创了“心得安降低门脉压力、预防出血”的临床应用,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和广泛响应。十多年来,随着对门脉高压(PHT)形成机理和心得安作... 心得安是预防门脉高压出血的理想药物吗?段仲璧薛挥1980年Lebrec〔1〕开创了“心得安降低门脉压力、预防出血”的临床应用,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和广泛响应。十多年来,随着对门脉高压(PHT)形成机理和心得安作用认识进一步深入,从而对心得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出血 预防 心得安
下载PDF
门脉高压的长期药物治疗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海林 杨少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66-68,共3页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病人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持续的门脉高压导致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成为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基本原因。门脉系统压力的升高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加,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促进腹水的形成。门体分流... 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病人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持续的门脉高压导致侧枝循环建立和开放,成为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最基本原因。门脉系统压力的升高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加,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促进腹水的形成。门体分流的存在又使得由肠道吸收的毒性物质可不经肝脏解毒直接进入体循环,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的发生。长期的门脉压力增高使胃肠道瘀血而造成胃肠粘膜损害。可见门脉高压是促进肝硬化病情加重、发生多种致命性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元水 王义国 牛光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共2页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C)对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CHP)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PAH)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患者组比正常对照组肺动脉增宽(P<0.005),血流速度变慢(P<0.005),血流量增加(P<0....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C)对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CHP)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PAH)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患者组比正常对照组肺动脉增宽(P<0.005),血流速度变慢(P<0.005),血流量增加(P<0.05),心脏指数增大(P<0.05),压力阶差缩小(P<0.05)。提示CHP患者的肺血管处于扩张状态,PAH呈高动力循环状态,肺动脉扩张和高动力循环状态是肝-肺综合征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门脉高血压 肺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脾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金国 苏国权 +3 位作者 杜瑞清 张新元 邵石祥 常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肝脾血流变化的结果。患者脾动脉、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缩小和下降(P<0.05~0.00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的程度与脾动脉...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察11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PSE)后,肝脾血流变化的结果。患者脾动脉、脾静脉和门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较术前显著缩小和下降(P<0.05~0.001),门静脉血流量减少的程度与脾动脉血流量的变化呈正相关(r=0.863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为判断 PSE 的疗效和栓塞剂的合理用量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栓塞 血流显像 血液动力学 肝硬变 门脉高血压
下载PDF
DDPH在介入治疗兔肝硬化模型门脉高压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钱骏 冯敢生 +4 位作者 梁惠民 杜端明 郑结胜 钱家庆 车东媛 《放射学实践》 199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索一条利用介入方法能更有效地降低门脉高压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在10只大耳白兔通过门静脉注入白芨混悬液建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留置引流管并使之肝素化,3周后经引流管注入DDPH溶液,... 目的:探索一条利用介入方法能更有效地降低门脉高压的新途径。材料和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在10只大耳白兔通过门静脉注入白芨混悬液建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留置引流管并使之肝素化,3周后经引流管注入DDPH溶液,以检验其降低门脉压效果及对全身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同时在10只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大耳白兔通过耳缘静脉注入DDPH溶液,作为对照组与前者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经门静脉注入DDPH溶液的方法能更迅速、安全和有效地降低门脉高压,与全身给药方法相比无副作用,且有部分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DDPH能较好地发挥其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作用,降低门脉压效果理想。经门静脉注射DDPH溶液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肝硬化 介入疗法 DDPH 丙烷盐酸盐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TIPSS治疗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3 位作者 张汉国 张连成 赵钟春 韩铭钧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6-238,共3页
本文对伴有门脉高压症的5名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TIPSS治疗进行报道。在TIPSS术中,成功地建立了肝内门腔分流道,未发生肝内病变的误穿;术后患者的门脉压力得到下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得以减轻和消失。4名曾于TP... 本文对伴有门脉高压症的5名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TIPSS治疗进行报道。在TIPSS术中,成功地建立了肝内门腔分流道,未发生肝内病变的误穿;术后患者的门脉压力得到下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得以减轻和消失。4名曾于TPSS术前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术后有3例未再出血。作者认为:PHC不是TIPS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禁忌症;PHC患者经TPSS治疗后,由于避免了门脉高压合并症的出现,因此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脏肿瘤 门脉高血压 门腔分流术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细胞动力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永忠 何泽生 +1 位作者 吴金生 马庆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机制.方法: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肝硬变门脉高压(LC-PHT)大鼠在饥饿12~36h后的胃粘膜上皮细胞标记指数(LI)变化及其与胃粘膜出血的关系.结果:①LC-PHT鼠平均...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脉高压性胃粘膜损害出血的机制.方法: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肝硬变门脉高压(LC-PHT)大鼠在饥饿12~36h后的胃粘膜上皮细胞标记指数(LI)变化及其与胃粘膜出血的关系.结果:①LC-PHT鼠平均LI低于对照(P<0.05).出血灶局部LI低于周围相对正常粘膜(P<0.05).②随饥饿持续时间延长LI呈降低趋势,而出血率及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尤以严重程度增加为著.③当出血为0~3级时与LI呈显著负相关(r=-0.708,P<0.01);为3~4级时两者间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大鼠胃粘膜损害及出血的发生与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有关,LC-PHT鼠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可能是其易发严重损害及出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害 出血 细胞动力学 门脉高血压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镇 田磊 +1 位作者 恩巴.恩巴 裘法祖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9-310,316,332,共4页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辅以形态观察,研究30例肝硬变患者胃冠状静脉的病理变化。发现其内膜受损,组织炎性水肿,中膜平滑肌增殖肥大,细胞外基质增多,管壁因而纤维化、硬化并增厚。表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可合并“门脉高压性血管病变。”
关键词 肝硬变 门静脉 血管病变 门脉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