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0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甲医院门诊坪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芮晨 高淑淑 +2 位作者 张恒怡 于涛 张金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年第5期124-126,共3页
门诊坪效是衡量医院门诊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医院门诊服务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关注门诊坪效,有助于医院了解医疗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通过优化门诊坪效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门诊坪效还可降低医... 门诊坪效是衡量医院门诊效率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医院门诊服务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关注门诊坪效,有助于医院了解医疗资源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并能通过优化门诊坪效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门诊坪效还可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以某大型三甲医院为例,分析了门诊的单位面积利用情况,并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找出影响门诊坪效的主要因素,探讨优化提升门诊坪效的策略方法,以期促进医院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坪效 门诊面积 门诊管理 门诊效率
下载PDF
危机管理措施用于门诊复杂医疗环境对门诊差错率的影响
2
作者 王钦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2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对护理满意度、门诊差错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 目的 研究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对护理满意度、门诊差错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门诊投诉率、门诊差错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诊投诉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门诊差错率为1.89%,低于对照组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操作技术、危机意识、护理安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门诊复杂医疗环境采取危机管理措施,可减少门诊投诉和差错事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复杂医疗环境 危机管理措施 护理满意度 门诊差错事件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3
作者 孙晓冬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4年第2期53-55,共3页
“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是我国门诊共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指导地方开始进行“门诊统筹药店”改革。如何通过药店改革以控制不断攀升的... “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是我国门诊共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指导地方开始进行“门诊统筹药店”改革。如何通过药店改革以控制不断攀升的门诊药品费用,在提高零售药店服务能力的同时便利参保人购药,成为我国门诊费用支付和药品管理领域的重点问题。当前,世界各国针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在药店管理、药品管理和支付管理三方面采取了各自独特的干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成效,可以为我国相关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药店 门诊统筹 门诊费用 药店管理 参保人 实施成效 医保局 门诊药品
下载PDF
基于CIPP模型的全科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门诊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玲燕 徐志杰 +6 位作者 童钰铃 俞莹莹 毛玲娜 李博涵 孙雪 郭谊 宋震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1-809,共9页
背景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的门诊教学能力是关系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项目,但缺少采用综合方法评价项目实施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探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层... 背景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的门诊教学能力是关系到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多个地区开展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项目,但缺少采用综合方法评价项目实施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探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现状与阻碍因素,为制定问题导向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参考和策略支持。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1月,基于CIPP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深度访谈法、专家评分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4个方面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政策文件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表明,社区师资培训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大力支持的医疗人才培养计划,且目前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实践基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制度基本涵盖了社区全科师资培训的内容和过程规范,基层实践基地制定的考核和激励制度缺乏实施细则,2021年5月—2022年1月,10名基层指导医师共完成了57人次社区教学门诊,每人参加4~7轮次,人均门诊教学能力评价得分从第1轮次的(78.6±5.7)分提升至第7轮次的(87.8±4.5)分。基层指导医师和全科住院医师对“教学场地与设备”“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均超过90%,但基层指导医师对“教学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仅为20%。参与项目培训的受访者反映目前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是“教学相关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学门诊患者招募困难”与“培训内容适用性不足”。结论“分层督导式教学门诊”培训项目初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下一阶段的培训中需要结合基层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持续地改进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考核 基层实践基地指导医师 门诊教学能力 CIPP模型 评价研究
下载PDF
门诊经验沟通与GLTC沟通对门诊医生情绪状态及沟通细节影响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邵建文 谭港锐 +2 位作者 王梦婷 商卫红 王锦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56-1961,共6页
背景门诊医生是医院诊疗活动主要提供者,门诊医生的积极情绪及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目的比较门诊医生经验性沟通与GLTC沟通的医生情绪状态和沟通细节完成情况,为今后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改善医生情绪状态提供参考。... 背景门诊医生是医院诊疗活动主要提供者,门诊医生的积极情绪及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是优质医疗服务的保证。目的比较门诊医生经验性沟通与GLTC沟通的医生情绪状态和沟通细节完成情况,为今后提高医生沟通技巧、改善医生情绪状态提供参考。方法于2021年7月—2022年1月,在江苏省南京市随机抽取4家三级综合医院中6个科室的24名门诊医生为研究对象,并选取符合患者纳入标准的门诊医患沟通场景作为沟通细节完成情况的观察场景。对所有纳入的同一批次门诊医生先开展个人经验式沟通方案(记为经验沟通组),然后开展门诊GLTC医患沟通方案培训,一周后开展门诊GLTC沟通方案(记为GLTC组),比较经验沟通组、GLTC组沟通前后简明心境量表(BPOMS)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及沟通细节要点完成率情况。结果经验沟通组医生沟通后BPOMS的疲劳维度得分高于沟通前(P<0.05);沟通后GLTC组医生BPOMS的疲劳、困惑维度得分低于经验沟通组(P<0.05);GLTC组的和蔼注视(接待)、礼貌语言(接待)、微笑(接待)、不轻易打断患者、适时点头回应、安抚、告知必要性、耐心(实验检查)、征询患者意见、耐心(诊疗与交流)、通俗讲解、语言安慰、态度友善、起身(结束与交代)、和蔼注视(结束与交代)、礼貌语言(结束与交代)、微笑(结束与交代)等沟通细节要点的完成率高于经验沟通组(P<0.05)。结论和门诊经验性沟通相比,门诊GLTC沟通更能改善医生情绪状态,缓解医生疲劳,同时相应沟通细节完成率提高,部分沟通细节完成率仍有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医疗 医患沟通 门诊经验沟通 GLTC医患沟通模式 医生情绪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美国门诊预付费系统支付方式研究及启示
6
作者 李佳明 王锐 +2 位作者 丁锦希 葛梦茹 李伟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预付费系统(APC)的发展历程、分组方案及付费方式,为我国探索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系统总结美国APC的主要措施与特点。结果:美国APC以医疗保健通用程序编码系统为基础,基于临床、资源消...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预付费系统(APC)的发展历程、分组方案及付费方式,为我国探索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文献研究,系统总结美国APC的主要措施与特点。结果:美国APC以医疗保健通用程序编码系统为基础,基于临床、资源消耗相似原则及成本二倍规则,对门诊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分组,考虑门诊医疗服务特征形成多样化支付单元。结论:我国可借鉴美国APC,建立门诊预付费制度,需考虑门诊医疗服务特点合理设计支付政策,完善门诊医疗服务编码系统,兼顾创新技术发展需求,并做好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预付费系统 医保支付方式 门诊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编码
下载PDF
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7
作者 俞申妹 兰美娟 +2 位作者 冯佳 王婷婷 胡小明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 目的: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构建门诊护理工作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化排班、自动化工作量统计、自动化绩效统计和自动化薪酬分配四大模块,并将各模块相互衔接,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于临床,比较应用前后护士加班成本、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耗时、排班耗时和护士、患者满意度的情况。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护士加班时间减少71.60%;绩效统计和薪酬分配平均耗时、排班平均耗时均明显下降,护士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化工作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效益和护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士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护理 自动化 管理系统 构建
原文传递
北京市属医院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现况调查
8
作者 谢长清 骆金铠 +1 位作者 龚文涛 董思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4-609,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属医院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6月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第一、二批40个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专业类别上,护理... 目的:调查北京市属医院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现状,为进一步完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6月自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第一、二批40个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专业类别上,护理工作室主要分为护理治疗类、健康咨询类及康复护理类,其领军人硕士学历占比15.0%,全职工作的占22.5%;有35个护理工作室与其他学科有交叉合作,在合作学科中,营养科、心理科、药学科位居前三。截至调查时,有75.0%的领军人及出诊护士没有相应绩效分配,但70.0%的领军人呼吁收取相应医事服务费。此外,护理工作室在工作量、人才培养、教学成果与科研产出方面均有明显成效。结论:护理工作室专业类别丰富、特色特出,运行机制优势显著,发展前景良好,但在绩效考核、人员准入、效益评价、服务延伸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专科护理工作室 专科护理门诊 运行管理 调查
原文传递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建立与实施
9
作者 丁建芬 胡凯 +2 位作者 徐丹慧 朱洪平 陈霄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4-521,共8页
目的建立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掌握口腔门诊感染高风险因素,为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方法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抓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中与口腔门诊感染控制相关条款,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评估某三级口腔专... 目的建立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掌握口腔门诊感染高风险因素,为口腔诊疗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方法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抓取国家行业标准、规范中与口腔门诊感染控制相关条款,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评估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医院感染风险,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定量获得高风险点。结果建立了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74个。共查找风险点18个,包括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时机掌握不正确,保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手卫生依从率低于全院基线水平,盛装使用后织物的容器和区域未及时消毒,保洁用具分区使用不明确,感染控制制度内容不齐全或不正确,紫外线灯辐照强度未定期监测,医疗废物盛装过满,无清洁消毒质量考核和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或脱卸等。结论初步形成口腔门诊感染控制风险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并找出口腔门诊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高风险点,可为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门诊 感染控制 风险评估
下载PDF
美国APG分组与付费对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10
作者 李杰 苏岱 +1 位作者 高广颖 吴妮娜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分组方法、付费标准测算过程、费用结算规则,总结APG技术优势与实施要点,为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美国APG付费技术与实施过程,并与我国部分城... 目的梳理美国门诊病例分组(ambulatory patient groups,APG)分组方法、付费标准测算过程、费用结算规则,总结APG技术优势与实施要点,为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剖析美国APG付费技术与实施过程,并与我国部分城市APG试点做法进行初步对比。结果APG 3.18版目录共包含13个大类、61个亚类、666个分组。1个APG病例可以分进多个APG组,通过应用合并、打包、打折等规则,计算最终付费金额。结论美国APG付费技术符合门诊医疗特点,付费方式灵活,促进医疗机构高效服务,对我国门诊支付方式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APG实施要点包括提升门诊数据质量、分组与付费规则本土化、建立监管考核指标体系、做好与住院支付的衔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支付方式改革 门诊病例分组 支付系统
下载PDF
北京某肿瘤医院肿瘤心理门诊10年就诊分析
11
作者 汪艳 庞英 +2 位作者 周城城 苏中格 唐丽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回顾2010—201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心理科患者构成、患者特征和门诊处方的变化情况,发现10年间,肿瘤心理门诊患者就诊人次为37 885,年就诊量逐年增长,高于该医院的门诊增长率。就诊患者中前五位常见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 回顾2010—2019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心理科患者构成、患者特征和门诊处方的变化情况,发现10年间,肿瘤心理门诊患者就诊人次为37 885,年就诊量逐年增长,高于该医院的门诊增长率。就诊患者中前五位常见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胃癌。就诊患者中乳腺癌比例下降,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比例上升。患者因疼痛就诊的比例逐渐增加;处方镇痛药物联合精神科用药的比例增高,从84.4%上升到91.8%;治疗失眠的药物使用频率高,为35.9%。可见,恶性肿瘤患者对肿瘤心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肿瘤心理门诊在疼痛等症状管理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肿瘤学 症状管理 门诊 疼痛
下载PDF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咳喘药学门诊的建设实践与效果评价
12
作者 刘少华 赵蓉 +2 位作者 匡良洪 舒成仁 王雨来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18-424,共7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咳喘药学门诊实践成果,与综合药学门诊进行成效对比,评估其药学服务价值,为其他医疗机构药学门诊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学综合门诊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及PCCM咳喘药... 目的 回顾性总结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咳喘药学门诊实践成果,与综合药学门诊进行成效对比,评估其药学服务价值,为其他医疗机构药学门诊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药学综合门诊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及PCCM咳喘药学门诊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哮喘病例,通过药学门诊病人用药评估指导单、病人吸入装置操作评定表,对比评价药学综合门诊和PCCM药学门诊的药学服务效果。结果 以药学综合门诊哮喘病人为对照组,PCCM咳喘药学门诊哮喘病人为干预组,病人自我用药情况评估,在知晓用药原因、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应对措施、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首次就诊:对照组为92例(64.8%)、109例(76.8%)、87例(61.3%)、85例(59.9%),干预组为90例(65.2%)、107例(77.5%)、83例(60.1%)、80例(5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或随诊时:对照组为118例(83.1%)、114例(80.3%)、98例(69.0%)、94例(66.2%),干预组为132例(95.7%)、128例(92.8%)、123例(89.1%)、120例(87.0%),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在良好控制、控制不佳方面,首次就诊:对照组为21例(14.8%)、121例(85.2%),干预组为19例(13.8%)、119例(8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或随诊时:对照组为88例(62.0%)、46例(32.4%),干预组为105例(76.1%)、8例(5.8%),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制剂药师指导前后测评,在操作一般、操作不佳方面,药师指导前:对照组为82例(60.3%)、32例(23.5%),干预组为81例(62.3%)、29例(2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指导后:对照组为76例(55.9%)、18例(13.2%),干预组为30例(23.1%)、2例(1.5%),干预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CM药学门诊与综合药学门诊相比,在哮喘病人的药物知识教育、吸入装置操作、哮喘控制效果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好的药学服务作用,对其他医疗机构规划建设药学门诊具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药学服务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药学门诊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叙事药学在心血管药学门诊中的应用
13
作者 叶小春 张妍 +2 位作者 祝炜 高思远 张韶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叙事药学管理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负面情绪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药学门诊就诊的49例有用药问题伴负面情绪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药学管理基础上...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叙事药学管理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负面情绪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药学门诊就诊的49例有用药问题伴负面情绪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药学管理基础上,于患者就诊时及治疗2周时对患者加用叙事药学的模式进行管理。记录患者药物咨询相关问题、药物种类,对患者就诊时及管理1个月随访时的不良反应、血压及血脂、依从性、抑郁和焦虑状态、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叙事药学管理模式的49例患者涉及114个药物相关咨询问题;与就诊时比较,管理1个月后患者服药种类显著减少[4.00(2.00,6.00)种vs.3.00(1.50,5.00)种,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32.65%vs.2.04%,P<0.001),血压及血脂达标率显著升高(30.61%vs.95.92%,P<0.001),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提高[(3.94±2.44)分vs.(6.78±2.07)分,P<0.01],抑郁评分显著降低[3.00(2.00,4.50)分vs.2.00(0.00,3.00)分,P<0.001],焦虑评分显著降低[3.00(2.00,4.50)分vs.1.00(0.00,2.00)分,P<0.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22.00(19.00,22.00)分vs.23.00(23.00,24.50)分,P<0.01],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的满意总占比稍有提高(91.84%vs.97.96%,P>0.05)。结论叙事药学应用于心血管药学门诊,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加强药物治疗有效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药学 心血管药学门诊 用药依从性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门诊患者全方位全流程服务管理可行性分析
14
作者 姜文彬 姜永梅 +3 位作者 高玉芳 苏鑫 刘盾 李笑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验证使用KANO模型分析门诊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内容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以期完善门诊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基于KANO模型包含诊前、诊中、诊后3个流程的... 目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验证使用KANO模型分析门诊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内容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以期完善门诊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基于KANO模型包含诊前、诊中、诊后3个流程的调查问卷,2023年9月1—25日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36例门诊患者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调查,并通过质量属性分类法将全部门诊服务内容分类。结果依照KANO模型,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内容中期望型需求17项、魅力型需求5项、必备型需求6项、无差异型需求11项。结论在门诊全方位全流程服务过程中,应在确保必备型需求的同时,注重期望型需求的改善,致力于魅力型需求的提升,有助于针对性地改进门诊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满足门诊患者多方面的服务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实现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门诊患者 全方位全流程服务
下载PDF
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门诊处方质量综合管理实践
15
作者 张敏 刘健 +2 位作者 吴雅兰 罗霞 张毕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7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门诊处方质量综合管理在门诊药房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0年4—8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与2021年4—8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门诊药房... 目的探讨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门诊处方质量综合管理在门诊药房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0年4—8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前)与2021年4—8月(实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后)门诊药房处方点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施前后同期5个月门诊处方点评率、处方合格率、不合格处方构成及特殊管理药品处方合格率的变化。结果处方质量综合管理模式应用后门诊处方点评率由4.59%上升至32.27%,处方合格率由96.99%上升至99.03%。超疗程用药处方构成比由0.69%降为0.03%,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比由0.13%降为0.02%,适应证不适宜处方占比由1.76%降为0.84%,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占比由0.25%降为0.05%。特殊管理药品处方合格率由90.40%提升至97.00%。结论处方前置审核背景下“日点评+月点评+专项点评”相结合的综合点评结合特殊药品管理的处方质量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处方质量,改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方点评 药事管理 前置审核 合理用药 门诊药房
原文传递
“门诊共济”改革背景下南京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可持续性研究
16
作者 李爱芹 赵宇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以人口老龄化的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保险精算模型的方法,预测并分析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对南京市2021—2035年期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结余的影响,模拟延迟退休和扩大筹资、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对提升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此... 以人口老龄化的南京市为例,通过构建保险精算模型的方法,预测并分析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对南京市2021—2035年期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结余的影响,模拟延迟退休和扩大筹资、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对提升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按现行门诊共济方案,到2032年,南京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将发生穿底风险;与现行政策相比,实施男女同龄退休将使得累计结余亏空时间点推迟一年;实行扩大筹资政策,在职和退休职工个人均向统筹基金缴费后,统筹基金在中期内将消除亏损风险;实施支付方式改革政策,也能使统筹基金在中期内可持续发展。结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施的门诊共济改革可能导致统筹基金出现支付压力,长期来看需要组合多种配套政策,才能实现统筹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改革 门诊共济 保险精算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17
作者 陶蓓 付亚琼 贾小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接收的1158名就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接收的1158名就诊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医院综合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schwarzer, GSE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评分,建立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对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158份,回收有效率96.50%,患者焦虑、抑郁率分别为14.94%、13.99%;检验与参数估计结果显示,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至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的路径P值均<0.05,修正后的路径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修正后的SEM模型M2拟合系数均良好;效应关系分析显示,总效应最大的变量为医学应对方式,其次为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自我感受负担的总效应最低。结论 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均可影响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临床可通过针对性预防措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增强社会支持、提高自我效能感并降低自我感受负担,以此减轻患者焦虑、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结构方程模型 门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为导向的中医药特色夜门诊实践探索
18
作者 唐娅琴 边雪梅 +2 位作者 王亚屏 金露梦 孙华琴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4,共3页
满足不同就医人群的需求,提供夜间诊疗服务,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夜门诊的开设有利于医院科学合理调整门诊空间,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为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夜门诊开设需要优化医护技等人员的合理配置,... 满足不同就医人群的需求,提供夜间诊疗服务,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夜门诊的开设有利于医院科学合理调整门诊空间,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为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夜门诊开设需要优化医护技等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医院多部门间的配合联动。浙江省中医院通过前期调研,结合中医医院特色、特长,开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夜门诊后,门诊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体验 中医药特色 门诊
下载PDF
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9
作者 路璐 张丁元 +1 位作者 韩媛媛 吴家锋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构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集团整体的门诊质量提供循证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级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两轮次函询,根据函... 目的:构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为规范和提高城市医疗集团整体的门诊质量提供循证管理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初级指标池,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位专家开展两轮次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结果:两轮次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5,KendallW协调系数为0.13~0.39,最终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城市医疗集团门诊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实用,为城市医疗集团门诊同质化管理、搭建连续性服务、医疗流程优化、质量考核评价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城市医疗集团 门诊质量管理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下载PDF
MDT门诊在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20
作者 薛金才 张海燕 +5 位作者 董方 王兴越 王云生 张惠霞 袁明 丁高恒 《甘肃医药》 202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MDT门诊模式在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诊疗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比较采用MDT门诊模式前后,患者住院质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MDT门诊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药占比等指标均降低,患者问卷调查住院满... 目的:探讨MDT门诊模式在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患者诊疗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比较采用MDT门诊模式前后,患者住院质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MDT门诊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药占比等指标均降低,患者问卷调查住院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MDT门诊模式,患者诊疗流程更通畅规范,可提升医疗质控指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节约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T门诊 肿瘤专科 住院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