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和院内死亡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春伟 杨凡 +3 位作者 胡越成 张敬霞 丛洪良 李曦铭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55-761,共7页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 目的探讨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的心电图特点差异,并对该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4例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完全闭塞组)和99例左主干次全闭塞患者(次全闭塞组),比较其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并对患者的院内死亡因素进行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特点对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心电图特点与休克和侧支循环的关系。结果与次全闭塞组比较,完全闭塞组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avR+avL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升高,QRS时限延长,而avR导联ST段抬高和avR+V1导联ST段抬高比例降低(P<0.01)。avR+avL导联ST段抬高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0.97,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左主干完全闭塞特异度为1.00。完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46.8%(44/94),次全闭塞组院内死亡率为14.1%(14/99)。在左主干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QRS时限,休克,无侧支循环,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对于院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6、0.619、0.766、0.688、0.572、0.78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休克诊断特异度为0.82,敏感度为0.75。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合并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预测完全闭塞患者院内死亡特异度为0.94。在急性左主干完全闭塞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左前分支+右束支阻滞和无侧支循环患者中休克比例较高(P<0.05)。完全闭塞患者中,Ⅰ、avL、V2—V5导联ST段抬高患者未建立侧支循环,avR导联(包含avR+V1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82.4%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而在avR+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中69.2%存在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供应前降支+回旋支范围。结论左主干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左主干完全闭塞的心电图特征可预测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心电描记术 休克 左主干 完全闭塞 次全闭塞 院内死亡
下载PDF
从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看围手术期管理及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
2
作者 郝继恒 司俊臣 +1 位作者 张利勇 王继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 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血管闭塞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由中国发起的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研究(CMOSS)最终取得阴性结果,但这并不能否定血管旁路移植术对症状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价值,而是预示着其临床应用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该文对CMOSS结果进行了分析,对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下一步开展的CMOSS2,并探讨了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未来,以期为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术 专家论坛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3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智鹏 吴伟 +1 位作者 蒋章亮 秧茂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859-2865,共7页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 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目前机械取栓已经成为我国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然而,不同病因所致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所不同,如何区分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仍然没有一个定论。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及栓塞所致的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病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栓塞性闭塞
下载PDF
自动站间闭塞电路动作异常案例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张松涛 李文涛 颉康 《铁道通信信号》 2024年第11期87-92,共6页
单线铁路应用的自动站间闭塞是两站间安全高效接发列车的重要保证。针对两站联锁设备中一站采用电子执行模块通过站间信息传输设备与邻站继电自动站间闭塞设备结合,发生的一起因自动站间闭塞电路动作异常而造成站间闭塞办理失败的案例,... 单线铁路应用的自动站间闭塞是两站间安全高效接发列车的重要保证。针对两站联锁设备中一站采用电子执行模块通过站间信息传输设备与邻站继电自动站间闭塞设备结合,发生的一起因自动站间闭塞电路动作异常而造成站间闭塞办理失败的案例,对两站现场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本站联锁系统因接收到的对方站发来的同意接车正电信息脉冲时长较短,将其判定为无效信息,导致闭塞命令信息交互流程中止,是造成站间闭塞办理失败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中间传递环节的站间信息传输设备,在不利条件下产生的脉冲时长会缩短。针对该问题提出3种解决方案,经比选最终选取修改影响较小的方案,即修改联锁设备对站间闭塞信息时长的容忍参数,现场实施后效果良好。该案例启示,采取基于通信方式直接交互闭塞信息的方式,可减少中间环节,是以后单线铁路实现站间闭塞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间闭塞 闭塞命令 64D半自动闭塞 光通信 电子执行模块 联锁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王正宇 卢光东 +9 位作者 王韬 许文龙 陆夏 陈飞 杨斌 高鹏 王亚冰 谌燕飞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13,共9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功,将其分为再通成功组与再通失败组。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且残余狭窄率<50%。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闭塞侧别、病变累及节段、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外内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残端形态、影像学诊断闭塞至再通的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闭塞血管再通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再通成功占比为13/17;1例患者术后发生开通血管的再闭塞,经溶栓治疗后再通,但出现颈部血肿伴呼吸困难,经急诊手术处理后恢复;无术后卒中或死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占比为1/17。与再通成功组患者相比,再通失败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1.3±0.3)mmol/L比(0.9±0.3)mmol/L,t=-2.139;总胆固醇:(4.2±0.8)mmol/L比(3.1±0.7)mmol/L,t=-2.649;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再通成功组中9例完成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8~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8(12.8,34.7)个月,其中1例(1/9)患者于术后33.0个月发生再通血管的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结论初步分析表明,采用复合手术再通颈动脉支架置入后闭塞有较好的再通成功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慢性闭塞患者,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下,可尝试应用复合手术行再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后闭塞 颈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再通治疗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再闭塞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治疗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忠海 代允义 +1 位作者 马瑜 代全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8-31,37,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是否再闭塞分为闭塞组(n=42)和非闭塞组(n=58)。闭塞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观察闭塞组治疗总有效率、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2组在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是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影响因素(P<0.05)。42例溶栓后再闭塞患者经替罗非班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0%(37/42)。治疗3、7 d,rPA高于治疗前,PAI-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可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产生影响。再闭塞后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rPA、PAI-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闭塞 替罗非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SWIM取栓技术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月龙 赵曙光 +1 位作者 杨国瑛 崔涛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抽吸技术(SWIM)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 目的研究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取栓抽吸技术(SWIM)在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SWIM取栓术,对照组给予单纯支架取栓术。术后,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分级标准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Barthe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检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100β蛋白(S100β)]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6,P<0.05)。术后1周,观察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低[(5.37±1.09)分vs.(6.24±1.22)分、(6.03±0.92)ng ml vs.(8.18±1.17)ng ml、(0.27±0.07)ng ml vs.(0.35±0.09)ng ml],观察组Barthel评分、BDNF水平较对照组高[(79.06±8.72)分vs.(69.14±8.09)分、(4776.51±508.65)pg ml vs.(4022.39±425.33)pg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7、9.690、4.707、5.594、7.630,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9、0.714,P>0.05)。结论SWIM取栓术能够较好恢复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流灌注,改善其神经缺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 颅内支撑导管 血管再通
下载PDF
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建彬 陈洁 +3 位作者 贺斌 刘鹏 叶志东 Fan Xueqiang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carotid artery near-occlusion,CNO)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复合技术治疗的45例CNO伴远端完全塌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复合技术治疗颈动脉次全闭塞(carotid artery near-occlusion,CNO)伴远端完全塌陷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复合技术治疗的45例CNO伴远端完全塌陷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患者术中均未使用转流管,32例使用人工血管补片,2例使用颈外静脉补片,11例未使用补片。29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颈动脉血运重建满意,未行进一步治疗;16例行普通球囊扩张;均未行支架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6.66%(3例),包括1例心肌梗死,2例同侧脑卒中,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8.88%,无严重颅神经损伤发生。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3.2%(6例),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死亡;1例术后6个月发生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结论复合技术治疗CNO伴远端完全塌陷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次全闭塞 复合技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翠娟 邵天瑞 吴深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腓肠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构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模型+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和体质量变化,每周处死部分大鼠观察腓肠肌重量、腓肠肌血管生成情况和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精神状态、行动活跃性、体质量、腓肠肌重量、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荧光表达量、EPC细胞数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S)。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大鼠精神状态稍好,行动较活跃,血糖下降,体质量增加,腓肠肌的重量增加,CD31、α-actin荧光表达量均增加,微血管数目明显增多,管腔结构也相对完整,EPC细胞数量逐渐增加(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能增加缺血下肢的EPC细胞的生成,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生成,从而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 GAP-43和NGF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崇 刘亚婷 +1 位作者 张壮 宋彦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WHOQD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GAP-43和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大血管狭窄急性闭塞致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颅内大血管狭窄 急性闭塞 脑梗死 溶栓
下载PDF
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小平 乔积民 +1 位作者 李凯 王志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降低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桡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桡动脉非闭塞性压迫,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制的脉搏波血压计进行选择性尺动脉持续循环压迫,持续4 h。比较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延时取压率、桡动脉血流速度、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穿刺处出血、疼痛、拇指皮温、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解除血压计前0.5 h桡动脉血流速度较快,术后24 h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增加患者出血风险、疼痛、护士工作量和延时取压率的前提下,采用定制脉搏波血压计选择性持续循环压迫4 h可以增加桡动脉血供,降低术后桡动脉闭塞率和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尺动脉 持续循环压迫 桡动脉闭塞 桡动脉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碎石在腹主动脉重度钙化闭塞中的应用——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13
作者 彭翼 于翔 +3 位作者 曹磊 吴明蓬 李金泽 谢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3-687,共5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69岁,因“双下肢跛行进行性加重3年,伴左足疼痛4个月”收治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13年,每周3次规律透析。2个月前患者曾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但经治疗后未再发生。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性症 主动脉闭塞 重度血管钙化 血管内碎石术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璐璐 刘静月 +1 位作者 吴文杰 符州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2-64,I0001,I0002,共5页
闭塞性支气管炎(bronchitis obliterans)是一种与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有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均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后者是一种描述良好且相对常见的疾病,涉... 闭塞性支气管炎(bronchitis obliterans)是一种与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肉芽组织增生有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均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后者是一种描述良好且相对常见的疾病,涉及支气管镜无法看到的直径<2 mm细支气管或肺泡管[1]。而闭塞性支气管炎反之,预后较差且较少见,主要累及含软骨的中、小支气管,病变部位是二者的主要区别点,早年因检查手段及认识受限,部分国外文献甚至将闭塞性支气管炎误归于BO[2]。过去国内外相关报道罕见,近年来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日趋成熟的支气管镜检查技术使闭塞性支气管炎的确诊率越来越高。闭塞性支气管炎临床发病率不高,但疗效和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对改善患儿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也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等意义,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镜检查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肉芽组织增生 小支气管 临床发病率 临床综合征 临床医师
下载PDF
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颜燕红 惠品晶 +5 位作者 陆紫微 张白 丁亚芳 黄亚波 周鹏 胡春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0-743,共14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经DSA确诊为单侧MCA闭塞且行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109例。入院24 h内完成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和饮酒史、心房颤动)、临床表现[近6个月内;非特异性症状(头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血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在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评估ST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桥血管的血流通畅性以及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对术后12个月CDU和DSA检查桥血管通畅情况的结果行一致性检验。根据术后12个月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狭窄或闭塞),比较两组各时间段STA主干即桥血管颅外段、入颅段和颅内段内径(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时间平均流速(TAMV)和时间峰值流速(TAPV)并计算STA主干时间平均流量(TAMV flow)、时间平均峰值流量(TAPV flow)。于术前1~3 d及术后12、18个月分别行头部CT、主动脉弓上CT血管成像及全脑CT灌注(CTP)检查以观察患者脑灌注改变情况,术后1~2 d行头部CT观察术区有无新发出血及缺血灶。分别比较桥血管通畅组和非通畅组术后12、18个月与术前1~3 d的CTP参数,以及两组之间CTP参数的差异。术后12、18个月门诊复诊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记录患者术后7 d及12、18个月NIHSS评分。结果(1)CDU和DSA一致性分析:术后12个月,两者评估桥血管通畅的一致性极佳,Kappa值为0.94(95%CI:0.81~1.00,P<0.01);DSA诊断桥血管通畅组101例(92.7%),狭窄组为8例(7.3%;未发现桥血管闭塞),桥血管出现狭窄的部位均位于入颅段。(2)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术后4~7 d及术后1、3、6、12个月桥血管通畅组颅外段的D增粗(Waldχ^(2)=30.438),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血流速度(PSV、EDV、TAMV和TAPV;Waldχ^(2)值分别为12.117、29.310、31.075和17.525)、血流量(TAMV flow和TAPV flow;Waldχ^(2)值分别为54.503、34.986)均增加,而RI、PI均降低(Waldχ^(2)值分别为112.568、103.6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狭窄组术后12个月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入颅段PSV[252.0(206.8,315.3)cm/s比102.5(84.0,119.0)cm/s]、EDV[119.5(106.3,159.8)cm/s比43.5(36.8,52.0)cm/s]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后4~7 d相比较,术后12个月狭窄组STA颅内段血流参数包括PSV[29.4(24.8,41.4)cm/s比111.5(63.3,120.0)cm/s]、EDV[19.7(15.2,22.2)cm/s比58.5(28.3,70.0)cm/s]和PI[0.55(0.42,0.63)比0.83(0.61,0.90)]均明显降低(均P<0.05)。(3)CTP参数:术后1~2 d头部CT显示,手术区未见新发出血及缺血灶。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的CTP参数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升高,而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与术前相比,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狭窄组rCBF均升高,rMT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rCBV、rTTP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18个月通畅组rTTP低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4;术后18个月:1.14(1.06,1.15)比1.20(1.14,1.28),P=0.023],但术后其他CTP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NIHSS评分及预后:术后18个月临床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患者均无新发卒中。桥血管通畅组和狭窄组术后7 d及12、18个月的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降低[通畅组:2(0,4)、1(0,2)、0(0,2)分比3(0,6)分;狭窄组:3(1,5)、3(1,6)、2(1,6)分比4(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12、18个月桥血管通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狭窄组,且通畅组预后良好的患者比例高于狭窄组[术后12个月:87.1%(88/101)比4/8,P=0.039;术后18个月:90.1%(91/101)比4/8,P=0.025]。结论血管超声能够量化评估STA-MCA血管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应用于血管旁路移植术后长期的动态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闭塞 血管旁路移植 超声检查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16
作者 王广英 张琰 +5 位作者 于萍 刘基 赵振宇 王贤军 孙洪扬 宫健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操作过程、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1例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接受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6例(14.4%)患者发生支架内再闭塞。分析发现支架内再闭塞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且多数患者术前未进行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11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45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支架内再闭塞(OR 0.315,95%CI 0.106~0.932,P=0.037)及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OR 0.978,95%CI 0.959~0.997,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闭塞可能与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高、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因素相关,而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以及支架内再闭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病变 颈动脉支架 闭塞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后延迟性神经功能改善的预测因素分析
17
作者 蓝文雅 杜娟 +4 位作者 邱峰 姜海波 杜明洋 许丽丽 曹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延迟性功能改善(DFI)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急诊血管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FI)定义为对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分以上的患者在血管成功再通24 h后有4分以上的改善;或对于NIHSS评分≤4分的患者,血管再通24 h后NIHSS评分降至0或1分。DFI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无改善的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DF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347例患者进入统计分析。平均年龄65岁,男性占比62%,中位NIHSS16分。在347例患者中,185例(53.3%)患者发生EFI。与非EFI组患者相比,EFI组患者年龄(P=0.028)和基线NIHSS评分(P=0.007)更低,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1)以及肺部感染(P=0.002)的发生率更低。在162例非EFI患者中,36例(22.2%)患者出现DFI。与非DFI组患者相比,DFI组患者年龄(P<0.001)和基线NIHSS评分(P<0.001)更低,房颤(P=0.008)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P=0.003)发生比例更低,而吸烟患者的构成比更高(P=0.03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95%CI=0.89~0.98]、基线NIHSS评分(OR=0.88,95%CI 0.81~0.96)、侧支循环(OR=8.33,95%CI 2.41~28.82)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OR=0.20,95%CI 0.04~0.93)是DF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成功再通的患者中,超过一半比例患者发生EFI,而在非EFI患者中也有超过20%的患者发生DFI。年龄、基线NIHSS评分、侧支循环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对于DFI发生至关重要。需关注以上因素以加强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再通 延迟性功能改善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下载PDF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龙海灯 殷世武 +3 位作者 潘升权 项廷淼 宋均飞 王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23-2628,共6页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 目的研究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确诊的106例LEASO患者作为本研究的LEASO组,以一般资料与LEASO组匹配且无动脉病变的8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检测股骨头区域和踝关节区域达峰时间(TTP)、计算踝关节区域与股骨头区域TTP的差值,测量踝肱指数(ABI)。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ASO组中不同Rutherford分类患者股骨头区域TTP的比较以及左侧病变患者与右侧病变患者股骨头区域TTP、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therford分类越高,踝关节区域TTP及TTP差值越低(P<0.05);经Pearson检验,LEASO患者的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与ABI呈负相关(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踝关节区域TTP、TTP差值对LEASO具有诊断效能;经Delong检验,TTP差值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踝关节区域TTP(P<0.05)。结论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测定踝关节区TTP及TTP差值是诊断LEASO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iFlow彩色血流编码成像技术 达峰时间 踝关节
下载PDF
速度350km/h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闭塞分区设置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守帅 张雨洁 +2 位作者 闫海峰 田长海 骆泳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列车运行速度、追踪间隔时间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制定闭塞分区设置的基本原则。检算典型坡度下闭塞分区长度设置的合理区间范围及相应追踪间隔时间,指出坡度超过-30‰后将无法兼顾不同列控等级下的运行速度。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根据闭塞分区设置原则及闭塞分区取值规律,给出压缩求解空间、提高求解效率的方法。以郑万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为例,对闭塞分区设置进行优化,在不考虑其他约束的前提下,与设计院优化方案相比,本求解优化方案在确保CTCS-3级控车模式下允许速度可达350 km/h的同时,将CTCS-2级控车模式下的允许速度提高30 km/h,追踪间隔时间压缩2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道 CTCS-3级列控系统 闭塞分区 行车许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