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的科室分布及病因
1
作者 张芹 王竸婧 +6 位作者 赵耀 曹城玮 王倩 程梓萌 蒙绪良 黄新苗 秦永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的科室分布及病因。方法入选2019年1月30日至2022年7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且诊断为长QT间期(校正QT间期≥500 ms)的患者61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所在...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的科室分布及病因。方法入选2019年1月30日至2022年7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电图检查且诊断为长QT间期(校正QT间期≥500 ms)的患者61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析所在科室及引起QT间期延长的病因。结果61例QT间期延长住院患者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分别占50.8%(31例)、45.9%(28例)、23.0%(14例)和8.2%(5例)。QT间期延长患者的住院科室主要集中在急诊科(45.9%,28例)和心血管内科(31.1%,19例)。QT间期延长的病因主要为药物(44.3%,27例)、冠心病(26.2%,16例)及电解质紊乱(24.6%,15例)。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中,常见的药物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抗生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及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等。61例QT间期延长住院患者中,有3例(4.9%)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6例(9.8%)住院期间死亡。结论住院患者中,QT间期延长多见于急诊科和心血管内科,绝大多数为获得性QT间期延长,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冠心病及电解质紊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抗心律失常药
原文传递
肿瘤治疗患者的QT间期监测及临床风险评估
2
作者 成思瑶 耿旭红 +4 位作者 潘烁 王莉 王妍 曹友钰 刘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13,18,共7页
目前肿瘤治疗除常规的化疗外,还包括生物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伴随肿瘤治疗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备受关注,其中QT间期延长是与许多肿瘤治疗药物相关的心室复极异常现象,可能会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目前肿瘤治疗除常规的化疗外,还包括生物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伴随肿瘤治疗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备受关注,其中QT间期延长是与许多肿瘤治疗药物相关的心室复极异常现象,可能会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目前已知的可影响QT间期的因素包括药物、心率、电解质紊乱等。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研究进展,对肿瘤治疗患者QT间期的测量、影响因素,QTc相关不良事件分级,可致QT间期延长的抗肿瘤药物及辅助治疗药物,肿瘤治疗患者QT间期的监测与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药物 心电图 QT间期
下载PDF
周惠芳“形神观”辨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经验
3
作者 陈思可 周惠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周惠芳提出从“形神观”论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认为本病病机为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是以经后期阴精不足、血海不能滋长,经间期不达重阴、热扰冲任,从而出现经间期出血、影响两精相合以致不孕。在治疗本病时,周惠芳在调周分期论治基础上... 周惠芳提出从“形神观”论治经间期出血所致不孕,认为本病病机为心肾不交、水火失济,是以经后期阴精不足、血海不能滋长,经间期不达重阴、热扰冲任,从而出现经间期出血、影响两精相合以致不孕。在治疗本病时,周惠芳在调周分期论治基础上,重视调心宁神,使神静则生水、水充则能制火,水火相互制约,避免火旺破血妄行,在临床上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观 不孕症 间期出血 心肾不交 周惠芳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芪甘草汤调控SIRT1/FOXO1通路预防三氧化二砷诱导的QT间期延长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徐兰 海洋 +3 位作者 任珂 张雅荣 曹浩时 刘东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索黄芪甘草汤防治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三氧化二砷诱导大鼠QT间期延长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血常规、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收集关键靶点,通过功能注释、通路富集...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索黄芪甘草汤防治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三氧化二砷诱导大鼠QT间期延长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血常规、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收集关键靶点,通过功能注释、通路富集分析筛选黄芪甘草汤保护作用的可能候选基因与通路,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黄芪甘草汤对三氧化二砷诱导的SD大鼠QT间期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P<0.05);GO富集分析发现黄芪甘草汤和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的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应答、活性氧、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内细胞囊泡、褶皱、内细胞囊泡膜等细胞组分,SMAD结合、R-SMAD结合、信号受体激活剂的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硬化、FOXO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通过体外H9c2细胞模型,验证了黄芪甘草汤能够逆转SIRT1、FOXO1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甘草汤可能通过调控SIRT1/FOXO1信号通路,从而改善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减轻三氧化二砷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甘草汤 三氧化二砷 QT间期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雷剑 张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以上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阴性30例,占27.78%,阳性78例,占72.22%。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诊断为阴性共有20例,阳性51例,运动平板试验诊断为阴性共有25例,阳性50例,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为阴性共有29例,阳性62例。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79.49%,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84.26%,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运动平板试验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单一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诊断相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心电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准确度
下载PDF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及预警措施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越 枉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QT间期/QTc延长,继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等心律失常,后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心室颤动,甚至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为了预防和降低药源性QT间期延长和TdP的风险,对危险因素... 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QT间期/QTc延长,继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等心律失常,后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心室颤动,甚至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为了预防和降低药源性QT间期延长和TdP的风险,对危险因素的发现、预警和纠正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已开始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等预警策略,通过识别多种风险因素预测QT间期/QTc延长和警示TdP高风险人群。本文总结了可引起长QT间期和TdP风险的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归纳现有的预警措施,期望为暴露于相关风险的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风险因素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缓慢型心房颤动(Af)伴发长R-R间期在静态心电图(ECG)中发生率及意义
7
作者 毛社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ECG(静态心电图)在缓慢型Af(心房颤动)伴发长R-R间期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截选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54例ECG提示缓慢型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有无伴随相关症状(头晕、黑朦、晕厥等),分为甲组33例(有相关症状)和乙组21例(无相关症状);... 探讨ECG(静态心电图)在缓慢型Af(心房颤动)伴发长R-R间期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截选2021年03月至2022年03月54例ECG提示缓慢型心房颤动患者,按照有无伴随相关症状(头晕、黑朦、晕厥等),分为甲组33例(有相关症状)和乙组21例(无相关症状);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0例(≥80岁)和非老年组24例(<80岁);比较各组伴发长R-R间期发生率。结果 本试验中,甲、乙组伴发长R-R间期发生率差异明显,甲组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老年组、非老年组伴发长R-R间期发生率差异明显,老年组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 缓慢型心房颤动行静态心电图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患者有无伴发长R-R间期;针对老年患者和伴随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患者,应加强其静态心电图检查,以便更好诊断、鉴别其病情,促使患者尽早接受专业治疗和干预,保证其生命安全与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心电图(ECG) 缓慢型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下载PDF
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李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或肥胖体检者202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分为两组,收集临床基本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CAS组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或肥胖体检者202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分为两组,收集临床基本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CAS组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PR间期、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氨酰转肽酶(GGT)、血肌酐(Scr)、白细胞数(WBC)、谷丙转氨酶(ALT)、有脂肪肝者的占比、ECG异常者占比高于无CAS组,总胆红素(TBIL)低于无CAS组;QTc间期与收缩压、WBC及QT间期呈正相关;TG、PR间期、QTc间期、GGT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重或肥胖人群QT、QTc、PR间期延长与CAS相关,有CAS个体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也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 QT间期 QTC间期 PR间期
下载PDF
含氯法齐明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飞 孙金昊 +2 位作者 贺向红 陶磊 张春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8期903-90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含氯法齐明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氯法齐明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使用含氯法齐明的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疗效及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氯法齐明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与氯法齐明组,各39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痰菌变化、病灶吸收、不良反应和QT间期,对两组QT间期延长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氯法齐明组治疗12个月后和18个月后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氯法齐明组治疗后复查肺部病灶的吸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氯法齐明组中大部分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发红、紫红或紫黑的色素沉着情况,而常规组无发生色素沉着情况(P<0.05)。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耐药类型均与QT间期延长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治疗方案与QT间期延长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在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年龄≥45岁(OR=3.931,95%CI 1.484~10.414)、治疗方案含有氯法齐明(OR=6.032,95%CI 2.738~13.288)是导致QT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使用含氯法齐明的化疗方案时,需密切监测QT间期,以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法齐明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 QT间期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小板分布宽度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金秋 罗潇 +2 位作者 陈玲 曹川 朱惠芬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03-608,共6页
目的:探索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41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心房颤动动患者,计算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 目的:探索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对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41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心房颤动动患者,计算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吸烟、PDW是否升高、SDNN是否降低等参数在内的各项因素和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的相关性。结果:PDW的升高、SDNN的降低是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波动性大的影响因素,PDW升高、SDNN降低时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测量波动性较大的发生率更高,使用PDW、SDNN、PDW联合SDNN共同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依次为0.755(0.678~0.831)、0.827(0.770~0.884)、0.862(0.811~0.913)。结论:PDW升高、SDNN降低会影响心房颤动患者血压测量的波动性,PDW联合SDNN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测量波动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分布宽度 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心房颤动 血压测量 波动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长QT间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奇山 黄仁彬 肖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哪些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有关。方法:对98例发病2小时内人住我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记录了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测定了每一例的心电图QT间期,用Bazettformula方法计算了经心率校正... 目的:分析哪些因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伴发长QT间期综合征有关。方法:对98例发病2小时内人住我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别记录了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有糖尿病史,测定了每一例的心电图QT间期,用Bazettformula方法计算了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并测定了每一例患者的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和血糖水平。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校正后QT间期即QTc与年龄、性别、血钠、血钾、血钙、血镁浓度及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平均QTc间期为469.80±24.19m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女性、低血钾及血糖为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相对危险度为4.23,低血钾(<3.5mmol/L)者与正常血钾者比较相对危险度为2.86,高血糖(>7.4mmol/L)患者相对于非高血糖患者(≤7.4mmol/L)的相对危险度为1.10。结论:女性、低血钾浓度及高血糖水平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长QT间期综合征 危险因素 校正后QT间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独立危险因素 QTC间期延长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相对危险度 心电图QT间期
下载PDF
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和心率的影响
12
作者 邸成业 王群 +3 位作者 吴岩熹 李龙雨 张岩 林文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和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选择1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口服伊伐布雷定30~45 d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比较用药前后QT间期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43例患者完...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T间期和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选择1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口服伊伐布雷定30~45 d后再次复查动态心电图,比较用药前后QT间期和心率的变化。结果143例患者完成临床随访,入选本研究。口服伊伐布雷定后,所有143例患者中最大QT间期[(467.9±62.6)ms vs.(473.6±63.4)ms]、最大QTc[(489.3±56.0)ms vs.(496.6±55.4)ms]、平均QT间期[(390.5±41.1)ms vs.(398.6±43.7)ms]、平均QTc[(417.2±31.4)ms vs.(414.4±36.9)ms]、最小QTc[(377.5±36.0)ms vs.(361.3±37.0)ms]与服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小QT间期[(348.3±42.8)ms vs.(349.6±38.9)ms]服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慢心率[(50.3±8.6)次/min vs.(47.7±7.8)次/min]、平均心率[(69.9±11.7)次/min vs.(64.9±10.6)次/min]和最快心率[(116.6±23.1)次/min vs.(109.0±20.1)次/min]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无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事件发生。结论伊伐布雷定可以明显缩短最大QT间期/QTc、平均QT间期并减慢心率,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伊伐布雷定 QT间期 QTC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东霞 梁直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 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 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22例患者QTc间期延长,QTc间期延长检出率19.82%;QTc间期延长组和正常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钾(K)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FPG、K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FPG、K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防止发生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 QTC间期延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Q-T间期离散度联合肌钙蛋白Ⅰ检测早期诊断乳腺癌蒽环类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价值
14
作者 常庆龙 崔萍萍 +2 位作者 王会华 韩佩 原阳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联合肌钙蛋白I(cTnI)在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用蒽环类药物完成化疗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左心射血分数(LVEF)下降幅度及...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联合肌钙蛋白I(cTnI)在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用蒽环类药物完成化疗的9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左心射血分数(LVEF)下降幅度及充血性心衰症状为参考标准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心脏毒性组)与对照组(非心脏毒性组),统计其QTd、cTnI水平,用SPSS 25.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入组的97例患者中18人发生心脏毒性,发生率18.6%。化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QTd、cTnI基线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化疗周期后QTd、cTnI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同化疗周期观察组QTd、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QTd、cTn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7、0.871,敏感性分别为85.4%、82.6%,特异性分别为96.5%、93.4%,联合应用时AUC为0.876,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4.0%、97.3%。结论:QTd、cTnI检测均可作为无创性评估蒽环类化疗药所致心脏毒性发生的前瞻性方法之一;QTd、cTnI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乳腺癌 蒽环类药物 化疗 心脏毒性
下载PDF
下侧壁导联QRS间期延长与急性肺栓塞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虞晓武 上官宗校 +3 位作者 陈善锡 钱松泉 陈咏华 温玉丹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6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下侧壁导联QRS间期延长与急性肺栓塞(APE)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肺CT血管造影确诊为APE的患者101例。根据下侧壁导联QRS间期,将患者分为QRS间期≥100ms组42例和QRS间期<100ms... 目的探讨下侧壁导联QRS间期延长与急性肺栓塞(APE)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经肺CT血管造影确诊为APE的患者101例。根据下侧壁导联QRS间期,将患者分为QRS间期≥100ms组42例和QRS间期<100ms组59例。收集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APE发病30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QRS间期≥100 ms组的慢性肺病占比高于QRS间期<100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间期≥100 ms组的心脏骤停,晕厥,中高危、高危患者占比,心肌肌钙蛋白I(cTnI),30 d死亡率高于QRS间期<100 ms组,血氧饱和度低于QRS间期<100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慢性肺病、心脏骤停、高危、QRS间期≥100ms与APE发病30d内死亡相关(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QRS间期≥100ms对APE发病30 d内死亡均有独立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下壁与侧壁QRS间期延长的APE患者30d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QRS间期 近期 预后
下载PDF
ICH-E14指导下QT间期测量的方法学
16
作者 曹春歌 王红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43-247,共5页
QT间期显著延长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在新药研发中应高度重视对QT间期延长的评估。ICH-E14指南作为新药研发的指导原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规定了非抗心律失常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的评估。这就意味着心电监测将在此类... QT间期显著延长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在新药研发中应高度重视对QT间期延长的评估。ICH-E14指南作为新药研发的指导原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规定了非抗心律失常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的评估。这就意味着心电监测将在此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心电数据的采集与QT/QTc间期的全面分析,本文从QT间期测量时对仪器和人员的要求、测量导联的选择、QT间期起点与终点的确定、特殊情况下QT间期的测量、不同的QT间期校正方法及数据测量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QT/QTc间期测量的方法学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H-E14指南 QT间期 致心律失常作用 新药研发 药物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心电图QT间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郑小娟 卢翀 丁进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6期546-550,555,共6页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电图QT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85例IBD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2例,另择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对象一般资料、C...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电图QT间期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85例IBD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2例,另择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对象一般资料、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ESR)、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分析QT间期变化与炎症因子及IBD疾病活动度指数的相关性,ROC曲线评估心电图特征参数预测3个月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MA)的效能。结果重度组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及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均高于轻度组,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IBD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QTc离散度与CRP、降钙素原、ESR水平均与疾病活动度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IBD患者MA发生率为14.12%,MA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高于无M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3项指标均为IBD患者发生MA的影响因素(均P<0.05)。QT间期、QT离散度和QTc离散度预测MA发生的AUC分别为0.701、0.721、0.828,3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91。结论IBD患者QT间期变化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QT间期变化明显者发生MA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QT间期 疾病活动度指数 恶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辅助诊断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1例
18
作者 刘红军 谭寅巍 +2 位作者 汪振尧 胡斌 任凯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7-148,152,共3页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是以可逆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特征性心电图常间歇性出现,故早期诊断困难,而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记录,常能辅助诊断。本文介绍了动态心电图完整记录的1例典型获得性长QT间...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是以可逆性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速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特征性心电图常间歇性出现,故早期诊断困难,而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记录,常能辅助诊断。本文介绍了动态心电图完整记录的1例典型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病例的心电图表现,体现了动态心电图对辅助诊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T波电交替 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室颤动
下载PDF
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心电图QT/JT间期评价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柯嘉伟 黄松群 +1 位作者 黄新苗 马丽萍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8-482,487,共6页
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改变了心室除极的生理性顺序和速度,可造成QT间期的假性延长,而QT间期延长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临床上如何准确、方便、快速地识别QT间期延长,校正由于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引起的QRS波增宽,以及心率变化所导致... 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改变了心室除极的生理性顺序和速度,可造成QT间期的假性延长,而QT间期延长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临床上如何准确、方便、快速地识别QT间期延长,校正由于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引起的QRS波增宽,以及心率变化所导致的QT间期改变的问题已被临床工作者广泛关注,也有学者提出在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心电图中用JT间期代替QT间期评价心室复极时间更为准确,由此近年提出了许多关于QT/JT间期的校正公式。本文对束支阻滞或心室起搏下的QT/JT间期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阻滞 心室起搏 QT间期 JT间期
原文传递
24h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检查中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姚丽娥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0期22-25,共4页
目的 在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检查中,解析临床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经24h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心房颤动伴长... 目的 在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检查中,解析临床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经24h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监测,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心房颤动伴长R-R的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房颤治疗前,与常规心电图相比,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检查中,使用24h动态心电图的效果显著,准确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 准确性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