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氯间甲酚及复方对氯间甲酚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抑杀效果
1
作者 何学柏 迟依明 +3 位作者 梁圣杰 李澍 杜孟泽 李秋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为验证苯酚类消毒剂对鸡球虫卵囊的抑杀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单体和复方对氯间甲酚消毒剂与未孢子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共孵育,检测其对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与孢子囊共同孵育,通过子孢子脱囊率评价其对子孢子释放的干扰。孢子化卵囊经... 为验证苯酚类消毒剂对鸡球虫卵囊的抑杀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单体和复方对氯间甲酚消毒剂与未孢子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共孵育,检测其对卵囊孢子化率的影响;与孢子囊共同孵育,通过子孢子脱囊率评价其对子孢子释放的干扰。孢子化卵囊经过不同浓度消毒剂直接浸泡、粪便干扰下浸泡或喷雾处理后经口接种雏鸡,通过OPG和盲肠病变记分探究消毒剂处理对卵囊的繁殖力和鸡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消毒剂均可使孢子化率和子孢子脱囊率显著下降,且3种浓度的复方对氯间甲酚与3%氨水对照组(PC)的消毒效果无显著差异。直接浸泡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和3%复方对氯间甲酚(HTS2和HTS3)具有更为显著的抑杀效果,与PC无显著差异;粪便干扰试验结果显示,粪便作用下这两种消毒剂对球虫卵囊仍有理想的抑杀效果;喷雾处理试验结果显示,3%对氯间甲酚(HT3)对球虫卵囊抑杀效果最好,显著优于PC组(P<0.05),而2%对氯间甲酚(HT2)、HTS2和HTS3组的抑杀效果与PC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这2种消毒剂对孢子化和未孢子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都有一定的抑杀作用,综合比较,复方对氯间甲酚消毒剂具有更强的抑杀球虫卵囊效果,具有代替氨水成为鸡球虫消毒剂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间甲酚 柔嫩艾美耳球虫 OPG 卵囊孢子化率 子孢子脱囊率
下载PDF
银/分子筛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含硅间甲酚废水
2
作者 武春艳 赵颖 +4 位作者 王亚俐 王盛哲 姚晨星 卫皇曌 孙承林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4期70-76,共7页
制备了银(Ag)/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其中Ag/β(40)催化剂在催化臭氧氧化抗硅除酚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硅性能和活性。考察Ag负载量、H 2还原温度对Ag/β(40)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吸硅率为5.4%,TOC去除率为74.3%,... 制备了银(Ag)/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其中Ag/β(40)催化剂在催化臭氧氧化抗硅除酚反应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抗硅性能和活性。考察Ag负载量、H 2还原温度对Ag/β(40)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吸硅率为5.4%,TOC去除率为74.3%,间甲酚转化率96.1%。通过H 2-TPR、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氮气物理吸附-脱附对Ag/β(40)进行表征,并与其他催化剂进行活性和抗硅性能对比,表明500℃下还原的1Ag/β(40)-H500催化剂有较高的抗硅性及活性,Si的存在对其活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Ag/分子筛 催化臭氧氧化 抗硅 间甲酚
下载PDF
甲苯洗液中硝基间甲酚的分离与测定
3
作者 王玉萍 彭盘英 崔世海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82-583,共2页
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测定甲苯洗液中的 4-硝基间甲酚和 6-硝基间甲酚。色谱柱为 5 % OV-1 0 1 /chromosorb W/AW DMCS。以γ- 666为内标物 ,方法简便、快速。方法的建立为甲苯洗液中的4-硝基间甲酚和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4-硝基间甲酚 6-硝基间甲酚 分离 测定 分析 硝化 甲苯洗液 杀螟松 农药 回收工艺
下载PDF
间甲酚的直接溴化及产物的结构分析
4
作者 杨利文 阳年发 宋欣荣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研究了间甲酸在水的冰点以上直接溴化反应;应用波谱手段对-溴代产物进行了结构分析,证明其主要产物是4-溴-3一甲基本酚;探索了溶剂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直接溴化 核磁共振 质谱 间甲酚 溴化间甲酚 4-溴-3-甲基苯酚 结构分析 染料中
下载PDF
pH调节—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 被引量:22
5
作者 程学文 栾金义 +1 位作者 王宜军 杜蓓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pH调节结合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对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Fenton试剂氧化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4.0时,由于其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析出,COD可以从78 000 mg/L下降至61... 采用pH调节结合Fenton试剂氧化的方法对间甲酚生产氧化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pH调节条件及Fenton试剂氧化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将废水pH调节至4.0时,由于其中的部分有机污染物析出,COD可以从78 000 mg/L下降至61 000 mg/L,COD去除率达20%以上;接着在H2O2质量浓度与COD的比值为0.18、Fe2+与H2O2质量浓度的比值为0.267、反应时间为20m in的条件下对废水进行Fenton试剂氧化处理,COD可以进一步下降至26 000 mg/L,COD去除率接近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预处理 芬顿试剂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间甲酚降解菌Citrobacter farmeri的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解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彭丽花 任源 +2 位作者 邓留杰 张小璇 韦朝海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pH值、摇床转速、氮源等环境和营养条件下,间甲酚降解菌Citrobacter farmeri对降解速率和降解过程中反应液的TOC值、紫外吸收及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Citrobacter,farmeri降解间甲酚的最适温度为35℃,培养基初始pH值为...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pH值、摇床转速、氮源等环境和营养条件下,间甲酚降解菌Citrobacter farmeri对降解速率和降解过程中反应液的TOC值、紫外吸收及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Citrobacter,farmeri降解间甲酚的最适温度为35℃,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8.0,摇床转速为170 r·min^(-1),无机氮比有机氮和氨态氮比硝态氮更利于Citrobacter farmeri对间甲酚的降解;当间甲酚初始浓度低于375mg·l^(-1)时,Citrobacter farmeri降解间甲酚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间甲酚初始浓度约为60 mg·l^(-1)时约4 h完全降解,TOG的去除率8 h内可达到77%,之后几乎不变;Citrobacter farmeri可完全降解约600 mg·l^(-1)的间甲酚,表现出高效与强耐受能力的结合.对酶活的测定发现,儿茶酚1,2-双加氧酶有明显增大,初步判断Citrobacter farmeri以邻位裂解的途径对间甲酚进行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间甲酚 代谢途经.
原文传递
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珊 虞方伯 +5 位作者 郭明 单胜道 邸玉翠 徐少娟 李松华 郑圣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118,共5页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 用紫外光对假单胞菌株进行诱变,以竹炭为载体,将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固定在竹炭上,用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间甲酚水样。考察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对间甲酚去除的影响以及进水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去除间甲酚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相对于原菌株,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生长周期缩短了6h。经紫外照射120s的假单胞菌可以在竹炭表面及内部孔隙形成明显菌胶团,诱变菌在竹炭上所成的生物量明显较未经诱变菌增加。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能有效地去除水样中间甲酚。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投加量和水样pH值影响到间甲酚的去除效果,pH值在4~6时,间甲酚的去除效果较好。20g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处理100mL初始浓度50,100,120,150,180mg·L-1间甲酚模拟水样42h,去除率依次为90.9%,76.4%,72.9%,64.6%和49.7%。竹炭固定化紫外诱变假单胞菌对间甲酚的去除能较好地符合零级反应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固定化 紫外诱变 假单胞菌 间甲酚
下载PDF
模拟太阳光作用下间甲酚的水相和冰相光转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薛洪海 李林璘 +2 位作者 康春莉 李哲 郭晓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5-150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作用下间甲酚的水相和冰相光转化规律.考察了不同浓度的H2O2、NO-2和NO3-对间甲酚光转化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条件下间甲酚光转化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作用下间甲酚在水相和冰相中均可以发生光转化,... 本文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作用下间甲酚的水相和冰相光转化规律.考察了不同浓度的H2O2、NO-2和NO3-对间甲酚光转化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条件下间甲酚光转化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光作用下间甲酚在水相和冰相中均可以发生光转化,间甲酚的冰相光转化速率小于水相.在本实验条件下,H2O2和NO2-促进了间甲酚在水相和冰相中的光转化,NO3-对间甲酚水相光转化的影响不明显,但抑制了间甲酚的冰相光转化.间甲酚的光转化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光转化 冰相 水相
原文传递
间甲酚与甲醇甲基化制备2,3,6-三甲酚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智凌 黄湘云 +1 位作者 王晓光 朱孟兰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6-39,共4页
以间甲酚与甲醇在V_2O_5-Fe_2O_3催化剂上气相催化甲基化制备2,3,6-三甲酚,间甲酚转化率>90%,2,3,6-三甲基收率>90%,副产2,5-二甲酚。
关键词 甲酚 甲醇甲基化 制备 间甲酚
下载PDF
间甲酚对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生长及产漆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坤 徐淑霞 +4 位作者 闵航 吕镇梅 汪伦记 陈红歌 喻子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35-1141,共7页
分别进行了间甲酚浓度为0mg·L-1,166 7mg·L-1和275mg·L-13种情况下的杂色云芝实罐发酵试验,定时测定了3种情况下菌丝干重(DC)、淀粉消耗、间甲酚降解和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在无间甲酚时,菌丝干重在188h达到最大值2600mg&... 分别进行了间甲酚浓度为0mg·L-1,166 7mg·L-1和275mg·L-13种情况下的杂色云芝实罐发酵试验,定时测定了3种情况下菌丝干重(DC)、淀粉消耗、间甲酚降解和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在无间甲酚时,菌丝干重在188h达到最大值2600mg·L-1;在120h开始出现酶活,228h达到最大值82 15U·mL-1后,呈现一个稳定态势,不因衰亡期的到来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在加入166 7mg·L-1间甲酚时,菌丝干重在204h方达到最大值(995mg·L-1),且较无间甲酚时低得多(降低61 73%);在180h开始出现酶活,204h达到最大值(118 36U·L-1),并高出前者44 1%,此后也呈现一个稳定的态势.在加入间甲酚浓度为275mg·L-1时,菌丝干重在372h方达到最大值(320mg·L-1),但仅是无间甲酚的12 31%,间甲酚浓度为166 7mg·L-1时的32 16%;在264h开始出现酶活,396h达到最大值(112 8U·L-1),其酶活水平与间甲酚为166 7mg·L-1情况下的水平相当,这说明间甲酚可以诱导杂色云芝达到较高的产酶水平.研究发现在上述条件下杂色云芝生长的时间统计模型3种情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来模拟,即间甲酚的加入,并不改变其生长动力学模型;杂色云芝产漆酶的动力学模型在3种情况下可以分别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3种情况下,淀粉消耗均可以用Logistic模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消耗 淀粉 代替 酶活 漆酶 稳定态 干重 浓度 菌丝
下载PDF
瓯江彩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磷酸酶活性及间甲酚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俊华 姚俊杰 +2 位作者 冯亚楠 蒋左玉 熊铧龙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探究环境雌激素对鱼类早期发育的毒性作用,采用生化和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瓯江彩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间甲酚对瓯江彩鲤早期发育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瓯江彩鲤受精卵中磷酸酶活... 为探究环境雌激素对鱼类早期发育的毒性作用,采用生化和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瓯江彩鲤早期发育过程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间甲酚对瓯江彩鲤早期发育中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瓯江彩鲤受精卵中磷酸酶活性均低于成熟卵,卵裂期酶活性最低;在水温(20±2)℃条件下,经7、13、19mg/L的间甲酚暴露,各质量浓度组磷酸酶活性表现为良好的剂量—效应和发育时期—效应关系。总体来说,瓯江彩鲤从原肠胚期开始,磷酸酶活性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瓯江彩鲤 早期发育 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污泥炭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降解间甲酚模拟废水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颖 王亚旻 +2 位作者 卫皇曌 于杨 孙承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6-525,共10页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硝酸改性活性炭,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间甲酚模拟废水,以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使用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表征方法对污泥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而... 以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硝酸改性活性炭,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处理间甲酚模拟废水,以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使用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表征方法对污泥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定.而后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污泥炭CWPO降解间甲酚的反应条件,选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值、过氧化氢(H_2O_2)投加量及催化剂投加量为影响因子,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建立响应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采用后退回归法进行模型精简,并通过方差分析对模型进行可信程度检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 min,初始pH=3.00,H_2O_2投加量为2.03 g·L^(-1),催化剂投加量为0.78 g·L^(-1)的条件下,可达到最佳效果,此时预测模型的TOC去除率为44.6%,间甲酚转化率为100%.通过模型验证实验得到的TOC去除率为46.6%,仅与理论值相差2.0%,在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最后采用GC-MS对污泥炭CWPO降解间甲酚中间产物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间甲酚 响应面法 污泥炭.
原文传递
瓯江彩鲤早期发育中两种脂酶活性及间甲酚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俊华 姚俊杰 +2 位作者 冯亚楠 邹芳芳 莫巨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生化和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早期发育过程中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变化及间甲酚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脂酶在瓯江彩鲤成熟卵和受精卵中均有活性,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的活性在胚胎... 采用生化和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早期发育过程中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变化及间甲酚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脂酶在瓯江彩鲤成熟卵和受精卵中均有活性,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的活性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原肠胚期酶活性最高;在水温(20±2)℃条件下,经7 mg/L、13 mg/L和19 mg/L的间甲酚暴露,脂酶活性随着间甲酚的浓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19 mg/L浓度组中肝脂酶活性在胚胎期与其他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7 mg/L浓度组脂蛋白脂酶活性在胚胎和仔鱼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瓯江彩鲤( 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 早期发育 脂蛋白脂酶 肝脂酶
下载PDF
间甲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付柳 任源 韦朝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32-1037,共6页
以广东韶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站好氧池中的污泥作为菌源,分离出能降解间甲酚的复合菌种,根据其功能性命名为CDMs(cresol degrading micro-organisms)。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环境条件对该菌种降解间甲酚的影响,确定了最适pH值、接种量、温度... 以广东韶钢焦化厂废水处理站好氧池中的污泥作为菌源,分离出能降解间甲酚的复合菌种,根据其功能性命名为CDMs(cresol degrading micro-organisms)。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环境条件对该菌种降解间甲酚的影响,确定了最适pH值、接种量、温度及常见金属离子浓度影响的范围。得到间甲酚的最适降解条件为pH值6.2~7.2、接种量10%~15%、温度35~40℃。当K+、Na+、Ca2+、Fe3+和Mg2+的浓度分别为50 mg/L、2000 mg/L、3 mg/L、1.5 mg/L及4~10 mg/L时,CDMs对间甲酚的降解表现出高活性。Cu2+严重抑制该降解过程。在一定环境条件下,CDMs对不同初始浓度间甲酚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当间甲酚初始浓度为551 mg/L时的平均降解速率达到8.4 mg/(L.h)。表明所分离得到的CDMs在适宜条件下可高效降解间甲酚并体现出较强的毒性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生物降解 焦化废水
下载PDF
间甲酚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慧芳 程江 陈焕钦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本文采用停流光谱仪研究了溶解臭氧和间甲酚在液相中的均相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反应温度为298K和pH值在3~7范围内,间甲酚臭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间甲酚臭氧化总的反应呈二级,对臭氧浓度和间甲酚浓度分别呈一级。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随溶... 本文采用停流光谱仪研究了溶解臭氧和间甲酚在液相中的均相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反应温度为298K和pH值在3~7范围内,间甲酚臭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间甲酚臭氧化总的反应呈二级,对臭氧浓度和间甲酚浓度分别呈一级。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T为298K时,当pH值从3变化到7,总的反应速率常数从6 28×103(mol L)-1·s-1增大到9 15×105(mol 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间甲酚 动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中苯酚和间甲酚含量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化新 张培培 徐康森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胰岛素制剂 苯酚 间甲酚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间甲酚甲醛气凝胶炭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文翠 郭树才 朱玉东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以间甲酚为原料 ,经溶胶 -凝胶合成、酸洗老化、超临界干燥得到有机气凝胶 ,进一步炭化得炭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重点考察了炭化工艺条件对炭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影响炭化的工艺条件顺序为 :升温速率>炭化终温>... 以间甲酚为原料 ,经溶胶 -凝胶合成、酸洗老化、超临界干燥得到有机气凝胶 ,进一步炭化得炭气凝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重点考察了炭化工艺条件对炭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影响炭化的工艺条件顺序为 :升温速率>炭化终温>恒温时间,最佳炭化条件下制得的炭气凝胶的密度为0.389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气凝胶 间甲酚 溶胶-凝胶法 干燥 炭化 甲醛
下载PDF
Fe-Mn/AC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间甲酚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森 于杨 +5 位作者 卫皇曌 王亚旻 李旭宁 杨旭 孙承林 安路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8-684,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Fe-Mn/AC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间甲酚废水.通过SEM和XRF表征了其表面形态结构和元素组成,通过穆斯堡尔谱分析了催化剂中铁离子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新型Fe-Mn/AC催化剂中的铁以二价...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新型Fe-Mn/AC催化剂,应用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CWPO)间甲酚废水.通过SEM和XRF表征了其表面形态结构和元素组成,通过穆斯堡尔谱分析了催化剂中铁离子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新型Fe-Mn/AC催化剂中的铁以二价铁、三价铁以及四氧化三铁的形式存在.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CWPO降解间甲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间甲酚转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底物初始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投加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CWPO降解间甲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当间甲酚浓度为100 mg·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催化剂投加量为0.6 g·L-1及底物初始p H值为3时,间甲酚转化率为99.8%,TOC去除率为28.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没有检测到中间产物,气相色谱检测到CWPO降解间甲酚中间产物主要为乙酸和丙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活性炭 间甲酚
原文传递
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间甲酚和苯酚的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子龙 王国英 +1 位作者 岳秀萍 葛启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41,共5页
研究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间甲酚的特性及双底物体系中苯酚和间甲酚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能在72 h内降解400 mg/L的间甲酚,但其降解间甲酚的能力低于苯酚,拟合的Haldane方程各动力学参数为:μ_(max)=0.226 h^(-1),K_... 研究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间甲酚的特性及双底物体系中苯酚和间甲酚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能在72 h内降解400 mg/L的间甲酚,但其降解间甲酚的能力低于苯酚,拟合的Haldane方程各动力学参数为:μ_(max)=0.226 h^(-1),K_s=18.19 mg/L,K_i=130.12 mg/L。在苯酚-间甲酚体系中,苯酚抑制间甲酚的降解,同样间甲酚也抑制苯酚的降解;但是低浓度苯酚能促进间甲酚的降解,苯酚浓度150~300 mg/L时,能促进200 mg/L间甲酚的降解,苯酚200 mg/L时,间甲酚降解速率最快;动力学参数表明间甲酚对苯酚降解的抑制要强于苯酚对间甲酚降解的抑制。酶活测定表明,苯酚和间甲酚降解都遵循邻位降解途径:生成(取代的)邻苯二酚,然后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邻位开环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茨坦短芽孢杆菌 间甲酚 苯酚 生物降解 代谢途径
原文传递
间甲酚对建鲤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琍 王艳艳 +3 位作者 姚俊杰 周路 覃普 梁正其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4-156,共3页
为防止建鲤幼鱼培育阶段间甲酚的中毒提供参考,研究了间甲酚对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间甲酚溶液中,其致死率随着间甲酚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时间-... 为防止建鲤幼鱼培育阶段间甲酚的中毒提供参考,研究了间甲酚对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间甲酚溶液中,其致死率随着间甲酚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间甲酚24h的LC50为32.33mg/L,95%可信限为28.81~36.27mg/L;48h的LC50为22.91mg/L,95%可信限为20.93~25.07mg/L;72h的LC50为22.32mg/L,95%可信限为19.91~25.18mg/L;安全浓度(SC)为2.23mg/L,属于中等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甲酚 建鲤 幼鱼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