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宋代“队舞”对唐代宫廷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1
作者 谷宇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7期118-120,共3页
“队舞”作为宋代舞蹈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在唐代宫廷舞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它集歌曲、诗歌、朗诵、舞蹈于一体,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同时,它也是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唐代宫廷舞蹈和宋代“队舞... “队舞”作为宋代舞蹈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在唐代宫廷舞蹈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它集歌曲、诗歌、朗诵、舞蹈于一体,具有非常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同时,它也是现代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唐代宫廷舞蹈和宋代“队舞”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具体的传承方式和发展历程,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队舞 唐代宫廷 继承发展
下载PDF
四川泸县宋墓石刻所见《采莲》队舞图像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佳宁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1期91-98,I0002,I0003,共10页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 四川省泸县石桥镇新屋嘴村二号墓出土有两件石刻,一为奏乐图,一为舞蹈图,二者虽分刻不同砖石,但实为一组,它们共同构成了宋代《采莲》队舞的表演场景。这件《采莲》石刻的披露对舞蹈史研究颇具价值,作为反映宋代《采莲》队舞的首件文物,它改善了当前队舞研究史料数量稀少、来源单一等问题;并且反映了《采莲》队舞的演出实况,借此可知演员装扮、舞台布置、砌末使用、乐队组成等诸多内容;再者,这组石刻说明,《采莲》队舞至晚在南宋就走出宫廷,流行于民间社会,它是两宋时期宫廷和民间表演艺术传播互动的一个真实写照;而队舞的民间化势必会导致它的演出规模和体量缩小,表演规制不再像宫廷时那般严格,队舞进入杂剧的最大障碍不复存在,它由此具备了与杂剧融合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宋墓 石刻 《采莲》 队舞
下载PDF
《五羊仙》大曲队舞释论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国韬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5-94,共10页
朝鲜人郑麟趾等编《高丽史·乐志》的"唐乐"部分详细记载了北宋徽宗时传入朝鲜的七套"大曲",《五羊仙》乃其中之一;它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宫廷大曲队舞的表演形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还与广州的"五羊... 朝鲜人郑麟趾等编《高丽史·乐志》的"唐乐"部分详细记载了北宋徽宗时传入朝鲜的七套"大曲",《五羊仙》乃其中之一;它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北宋宫廷大曲队舞的表演形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还与广州的"五羊仙传说"有内在联系,其产生与传播则可能与十国时期南汉宫廷的教坊乐人有关。对《五羊仙》大曲的"曲本"作出注释和研究,不但可以修正过往学术史上的一些观点,亦有助于岭南音乐舞蹈史、岭南文化史之研究,还有助于辨别南北两宋大曲队舞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羊仙》 大曲 队舞 注释 五羊仙传说
下载PDF
舞态翩迁 词曲相和——寻宋代宫廷“队舞”渊源及文化背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倩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1年第5期21-23,共3页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出现的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朝代,词、大曲、宫廷队舞都充分展示了宋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宋代文化艺术的繁盛与当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政治经济的发展状态在文化艺术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舞蹈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出现的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朝代,词、大曲、宫廷队舞都充分展示了宋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宋代文化艺术的繁盛与当时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政治经济的发展状态在文化艺术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舞蹈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有了多方面的发展,积极向上、推陈出新,成为中国历史上活跃的存在。宋代的宫廷舞蹈、民间舞蹈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唐代的鼎盛状态,特别是宫廷队舞的发展焕发着更加雅致,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发展态势。宫廷舞蹈是一个朝代舞蹈艺术精华的充分保留,宫廷乐舞"队舞"是宋代浓厚的文学气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所展示的是宋代舞蹈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重要部分。追其渊源、探其背后的强大文化历史支撑便更加值得研究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宫廷 队舞 渊源 文化背景
下载PDF
宋代队舞演出场合及其用乐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子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队舞是宋代宫廷宴会"分盏奉乐"中的主要节目,也深受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本文指出宫廷队舞主要是在春、秋、皇帝寿辰三大节以及上元节进行演出。宫廷队舞人数多规模大,具有较为严格的程式化。贵族士大夫家乐中的队舞表演,... 队舞是宋代宫廷宴会"分盏奉乐"中的主要节目,也深受贵族士大夫阶层的喜爱。本文指出宫廷队舞主要是在春、秋、皇帝寿辰三大节以及上元节进行演出。宫廷队舞人数多规模大,具有较为严格的程式化。贵族士大夫家乐中的队舞表演,在沿袭宫廷的队舞的基础上,形式和内容有所创新。宋代队舞的音乐沿袭唐代歌舞大曲,乐队配置以节奏热烈的吹管乐和打击乐为主,在歌舞表演中加入戏剧性成分,为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宴乐 队舞 演出场合 用乐
下载PDF
菩萨蛮队舞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振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晚唐李可及尝于安国寺作菩萨蛮队舞,两《唐书》对此事记载并不统一。《碧鸡漫志》关于菩萨蛮、《菩萨蛮》曲、菩萨蛮队三者的概念较为模糊。菩萨蛮队舞是晚唐李可及在骠国乐的基础上创制的具有鲜明佛教特色的舞蹈。宋代教坊将这一类舞... 晚唐李可及尝于安国寺作菩萨蛮队舞,两《唐书》对此事记载并不统一。《碧鸡漫志》关于菩萨蛮、《菩萨蛮》曲、菩萨蛮队三者的概念较为模糊。菩萨蛮队舞是晚唐李可及在骠国乐的基础上创制的具有鲜明佛教特色的舞蹈。宋代教坊将这一类舞蹈合称为女弟子队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菩萨蛮队舞 骠国乐 李可及 女弟子
下载PDF
论宋代宫廷与民间的两种歌舞形式——宋代“队舞”与“舞队”考略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金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6,99,共4页
“队舞”是宋代宫廷燕乐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由于其表演华丽、规模庞大而备受统治者重视。本文试图从宫廷燕乐演出的角度来论述宋代“队舞”的演出机制、功能、来源及其与民间乐团“舞队”的区别。
关键词 队舞 大曲 宫廷燕乐
下载PDF
宋代的“队舞”与“舞队”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逸波 《文史杂志》 1991年第3期34-35,共2页
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动乱,统一的中央集权皇朝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的繁荣发达。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 队舞 繁荣发达 蹈艺术 藩镇割据 唐末五代 社会动乱 柘枝 文化生活 浑脱 修武郎
下载PDF
国标舞中拉丁编队舞的创编 被引量:1
9
作者 傅军节 《艺海》 2011年第7期139-140,共2页
国标舞中拉丁舞有五个舞种:伦巴、喳喳、森巴、斗牛、牛仔,各具特色和拉丁风格,伦巴婀娜多姿,哀怨缠绵:喳喳活泼俏皮,幽默灵巧;森巴热情奔放,摇曳生姿:斗牛豪迈激昂,雄壮有力;牛仔,欢快跳跃,激情四射,单独跳起来尚还简单... 国标舞中拉丁舞有五个舞种:伦巴、喳喳、森巴、斗牛、牛仔,各具特色和拉丁风格,伦巴婀娜多姿,哀怨缠绵:喳喳活泼俏皮,幽默灵巧;森巴热情奔放,摇曳生姿:斗牛豪迈激昂,雄壮有力;牛仔,欢快跳跃,激情四射,单独跳起来尚还简单,将五个舞种串联起来创编成拉丁编队舞就得认真地下一番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标 创编 队舞 拉丁 伦巴 斗牛 牛仔
下载PDF
宋代队舞、大曲辨异:以《高丽史·乐志》“唐乐”五套歌舞为中心
10
作者 张之为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高丽史·乐志》“唐乐”以表演台本形式存录了源自宋廷的五套歌舞《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其乃宋代宫廷音乐演艺的直观展现。关于五套歌舞的性质,向有大曲、队舞之歧说,这说明学界对二者特性、差异... 《高丽史·乐志》“唐乐”以表演台本形式存录了源自宋廷的五套歌舞《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球乐》《莲花台》,其乃宋代宫廷音乐演艺的直观展现。关于五套歌舞的性质,向有大曲、队舞之歧说,这说明学界对二者特性、差异的认知尚不清晰。整合中韩两国之文献、图像,互相比证,宋代队舞、大曲在音乐结构与表演形式上均有显著区别,传入高丽的《献仙桃》等五套歌舞可落实为队舞。同时,文章阐明学界最常利用的《鄮峰真隐漫录》第四十五、四十六卷“大曲”,体制糅杂,实含队舞,并分析其杂收之原因,廓清唐宋时期大曲、队舞的演变与概念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舞 大曲 高丽史 唐乐
原文传递
前蜀宫廷队舞《折红莲》考论
11
作者 李博昊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前蜀宫廷队舞《折红莲》在继承前代采莲舞的同时亦有新变,道具装饰华丽精巧、舞台构思新颖独妙、场面气势盛大恢弘、技术设备先进高超、致词长歌等程式设计,为宋代队舞《采莲舞》的定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前蜀后主王衍喜舟戏、崇道教,... 前蜀宫廷队舞《折红莲》在继承前代采莲舞的同时亦有新变,道具装饰华丽精巧、舞台构思新颖独妙、场面气势盛大恢弘、技术设备先进高超、致词长歌等程式设计,为宋代队舞《采莲舞》的定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前蜀后主王衍喜舟戏、崇道教,尤好宏大奢华的聚会及演出,故创制了带有道教情韵的大型队舞《折红莲》,此舞或代表了前蜀乐舞的最高成就。《折红莲》在后蜀宫廷曾多次演出,经雅化后,与《回鹘》队舞等一起,随入宋的官员及乐工传至北宋宫廷,推动了宋代宫廷乐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蜀 队舞 《折红莲》 王衍 道教
原文传递
宋代的“社火”与“舞队”之比较
12
作者 杨路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9-73,共5页
“社火”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书录中,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神诞日,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与此同时,舞队诞于南宋临安城,同为沿街游行的表演形式及诸多留溯至今的名目使得治史者多将二者归为同一,认为南宋舞队就是社火在宋代的称谓。然而以社... “社火”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书录中,六月六日州北崔府君神诞日,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与此同时,舞队诞于南宋临安城,同为沿街游行的表演形式及诸多留溯至今的名目使得治史者多将二者归为同一,认为南宋舞队就是社火在宋代的称谓。然而以社火于宋代的释义来看,宋代诸多神日及社日时所摆设的露台所上演的综合鼓乐表演更符合宋代社火释义,其源于人们对天神地祇祭祀,二者殊途同归,并非辩驳“舞队”等同于“社火”,而是拓宽宋代“社火”概念,以宋代笔记文学作为主体视角,对宋代的社火与舞队的异同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社火 鼓乐
下载PDF
都市锅庄舞的人类表演学考察——以上海世纪公园锅庄舞队为中心
13
作者 刘莹莹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77-85,114,共10页
锅庄舞是藏族极具特色的、大众的民俗圆圈集体舞蹈,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我国藏区,近年来也在非藏区传播开来,其欢快的舞姿、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这一藏族草根舞蹈逐渐扎下根... 锅庄舞是藏族极具特色的、大众的民俗圆圈集体舞蹈,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我国藏区,近年来也在非藏区传播开来,其欢快的舞姿、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这一藏族草根舞蹈逐渐扎下根来,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上海世纪公园锅庄舞队已成立十余年,其背后社群舞蹈的普及方式、管理思路和跨文化的交流值得探讨。而“都市锅庄舞”对于“边疆/都市”“传统/现代”美学观念的超越,对于主流文化、民族文化交流的促进,对于“卓越城市”文化气象的构建,更是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庄 上海世纪公园锅庄 社群 跨文化表演
下载PDF
唐宋四部乐考略——兼论《云韶乐》对宋队舞之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黎国韬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8,共5页
北宋教坊有四部乐,本文考定为法曲、龟兹、鼓笛、云韶四部.此四部乐原出于唐制,故可因而推导出唐太常四部乐为法部、龟兹部、鼓笛部与云韶部.以上均对过往之音乐舞蹈史研究有所订正.
关键词 《云韶乐》 唐朝 宋朝 音乐蹈史 考略 队舞 法曲 龟兹 鼓笛 道教音乐
原文传递
《高丽史》“乐志”所见唐乐队舞“引子”考释——兼析队舞诸乐曲的曲体
15
作者 郑守治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共10页
北宋年间大量宫廷音乐、舞蹈由中国流传至朝鲜半岛的高丽国。相关资料记载于1451年成书的《高丽史》“乐志”之中,主要有“雅乐”“唐乐”两部分。①“唐乐”部分属宋教坊燕乐,有乐器说明、乐舞(台本)、曲破(曲辞)和词乐(曲辞)等,见《... 北宋年间大量宫廷音乐、舞蹈由中国流传至朝鲜半岛的高丽国。相关资料记载于1451年成书的《高丽史》“乐志”之中,主要有“雅乐”“唐乐”两部分。①“唐乐”部分属宋教坊燕乐,有乐器说明、乐舞(台本)、曲破(曲辞)和词乐(曲辞)等,见《高丽史》卷71 (“志”卷25 )之《乐二·唐乐》。乐舞台本有《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抛毬乐》《莲花台》五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丽国 队舞 曲体 乐曲 考释 引子 宫廷音乐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元明杂剧中的队舞与队戏
16
作者 麻国钧 《中华戏曲》 CSSCI 2010年第1期141-165,共25页
队戏从队舞中分化而出。但是,队舞并不因为队戏的出现而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它依然存在着。它的存在方式除了仍然以队舞的形式单独流传下去之外,还作为一种演出方式而被纳入元、明杂剧之中,变为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段而获得别样的演出手段... 队戏从队舞中分化而出。但是,队舞并不因为队戏的出现而丧失其原有的生命力,它依然存在着。它的存在方式除了仍然以队舞的形式单独流传下去之外,还作为一种演出方式而被纳入元、明杂剧之中,变为一种特别的表现手段而获得别样的演出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舞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队舞 演出方式 存在方式 台效果 表现手段
原文传递
论宋代“队舞”对后世戏曲发展的影响
17
作者 袁媛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48,共2页
队舞,是两宋重要的宫廷食飨歌舞形式。它是在唐代宴乐大曲的基础上,经过五代的丰富发展,把诗歌、朗诵、器乐、舞蹈、歌唱综合在一起的乐舞。唐有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宋有小儿队和女弟子队。然而对于“队舞”这种具有叙事性、综... 队舞,是两宋重要的宫廷食飨歌舞形式。它是在唐代宴乐大曲的基础上,经过五代的丰富发展,把诗歌、朗诵、器乐、舞蹈、歌唱综合在一起的乐舞。唐有菩萨蛮队舞和叹百年队舞,宋有小儿队和女弟子队。然而对于“队舞”这种具有叙事性、综合性,以诗歌文学为依托,程式化、规范化的大型乐舞,学术界对其研究的力度比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舞 戏曲发展 宋代 形式 菩萨蛮 叙事性 程式化 学术界
原文传递
清代宫廷队舞研究
18
作者 王嵩妹 《音乐生活》 2017年第12期79-80,共2页
队舞是盛京宫廷乐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袭了宋金时期的宫廷乐舞——队舞,是清代宫廷筵享乐舞中的一项表演形式,是清宫廷在三大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都会表演的一种乐舞,表演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者敬献而舞。队舞包括文舞和武舞,... 队舞是盛京宫廷乐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袭了宋金时期的宫廷乐舞——队舞,是清代宫廷筵享乐舞中的一项表演形式,是清宫廷在三大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都会表演的一种乐舞,表演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者敬献而舞。队舞包括文舞和武舞,本文将对队舞的渊源、表现形式、内容等进行具体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宫廷乐 队舞
原文传递
明清宫廷燕乐中的队舞和四夷舞乐队之比较
19
作者 李中静 《作家》 2015年第6X期231-232,共2页
明代宫廷燕乐队舞乐队不受重视,四夷舞乐队种类单一,乐器的配置以汉族乐器为主,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器较少,而清代多重视表演性很强的四夷之舞乐队和体现本民族特色的队舞乐队,尤其是四夷舞乐队种类繁多,规模庞大,乐器的数量较大,类别较... 明代宫廷燕乐队舞乐队不受重视,四夷舞乐队种类单一,乐器的配置以汉族乐器为主,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乐器较少,而清代多重视表演性很强的四夷之舞乐队和体现本民族特色的队舞乐队,尤其是四夷舞乐队种类繁多,规模庞大,乐器的数量较大,类别较全,由此可见,明代比清代更注重宴飨的仪式性和程式化,清代比明代更突出其娱乐性和欣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队舞 四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